03.06 為什麼說一九八四的春晚堪稱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新相約大連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無疑是我國春晚歷史上一次最成功的“經典”。人們不禁要問:論演員陣容之強大,舞臺燈光之炫麗,設計新穎而出奇,編排精巧而別緻,節目豐富而多彩,無論如何,1984年的春晚都不能和後來特別是2000年以後的春晚相比,可為什麼她卻成為億萬觀眾心目中永遠的記憶,永遠的經典?這裡面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一,時代背景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到處充滿活力,生機盎然。經濟領域捷報頻傳,文化戰線百花爭豔,春節聯歡晚會正是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應運而生。而她一經露面,立時就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極大熱情和濃厚興趣,在那個文化生活相對簡單貧乏的年代,春晚的出現正是生逢其時。

二,承前啟後

如果說1983年的第一次春晚是一次初步償試還顯青澀的話,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則是“承前啟後,開創未來”的盛典,她既汲取了八三年春晚的不足,又注入了許多新的元素,這次晚會受到億萬觀眾眾口一詞的普遍好評。

三,群星璀璨

雖然當時設施簡陋,舞美燈光等多方面無法與當今同日而語,但眾多明星的精彩演出依然熠熠生輝,贏得滿堂喝采。歌曲有奚秀蘭殷秀梅朱明瑛沈小岑郭頌蔣大為李谷一張明敏等等,曲藝有馬季姜昆遊本昌陳佩斯朱時茂等等。光聽這些名字,哪個不是如雷貫耳。正是這些頂呱呱的藝人成就了八四年的春晚,而春晚也成就了他們。

四,亮點紛呈

1984年春晚,首次“大量“引入港臺明星,而張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國心》豪邁激盪,更是激起了億萬觀眾的愛國熱情,這首歌也迅速在全國大江南北廣為傳唱,經久不衰。相聲大師馬季的單口相聲《宇宙牌香菸》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口頭禪”,而朱時茂陳佩斯的小品《吃麵條》則讓觀眾忍俊不禁。李谷一的一曲《難忘今霄》更是成為以後歷屆春晚的收宮之曲。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劉曉慶的主持,美麗、大方、親切、自然,也為晚會增色不少。正是因為這許多優秀演員優秀節目,使得1984年的春晚大放異彩,亮點迭出,精彩紛呈。

等等。由於以上四個必不可少的原因,造就1984年春晚成為永遠的經典。






燈影書畫


在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那一年的春節晚會也許是我國春晚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也是這麼多年最經典的一次,我國的春晚這個習俗是從1983年開始的,那是第一次舉辦,所以在晚會的形式和內容上難免有一些不足。

1984年在前一年的失敗上尋找經驗,最後終於給全國人民在除夕那一晚呈現了一臺精彩紛呈的晚會,其中不管是從晚會內容還是晚會形式都是讓人喜歡的,當時的晚會聚集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舞臺燈光之炫麗,設計新穎而出奇,編排精巧而別緻,節目豐富而多彩。在眾多因素下,這屆春晚也成為經典。


首先是時代背景以及節日的氣氛: 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是我國娛樂圈欣欣向上發展的一個時期,那個時候屬於改革開放出,整個中國都充滿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所以當時春晚的誕生對於社會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新穎的到的東西,立刻就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極大熱情和濃厚興趣,在那個文化生活相對簡單貧乏的年代,春晚的出現正是生逢其時。

其次是春晚是一場符合國情的晚會形式: 這屆春晚還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意義就是它為後來的每一屆都奠定來了一個形式,當時好多的晚會形式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好比“兩岸三地普天同慶”的概念,晚會上開始出現臺灣和香港的歌手等等。在1984年春晚後,晚會上的好多歌曲一時之間火遍大江南北。

最後就是晚會上的優秀的節目: 在歌曲方面,《阿里山的姑娘》、《我的中國心》《外婆的澎湖灣》以及《大海啊故鄉》等歌曲一經播出,就成了人人傳唱的歌謠,是一代人難忘的記憶。最後李谷一老師的《難忘今宵》更是直接成了春晚的保留曲。再加上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吃麵條》反響最好。即使是今天再看,也是笑點十足。


LOOK糖罐


春節聯歡晚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那一年央視第一次舉辦春晚,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所以難免有許多的不足。

83年春晚主持人有: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


而次年,在積累了經驗後,央視終於舉辦了一臺可以說是萬分成功的晚會。

84年春晚主持人有:趙忠祥,盧靜,黃阿原,姜昆,姜黎黎,陳思思

而這一年的春晚之所以被認為經典,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喜慶的氛圍

早期的春晚和現在不同,那時候舞臺小,觀眾和表演者之間的距離更近,因此互動也更多,與其說是晚會,不如說是聯歡會。

晚會上的每個人都充滿了喜氣洋洋的氛圍,這和現在鏡頭裡動不動就會有人在春晚上呼呼大睡完全不同。


二、符合國情的晚會形式

這屆春晚可以說是為後來的春晚奠定了基本形式,正是從這一屆起,有了“兩岸三地普天同慶”的概念,晚會上開始出現臺灣和香港的歌手,而這個形式也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有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鄉間的小路》、《壟上行》、《外婆的澎湖灣》。

也有,在1984年春晚後,火遍大街小巷由香港歌手奚秀蘭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它也是春晚第一段帶伴舞的歌曲。並且還演唱了《天女散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兩首歌曲。


三、優秀的節目

一臺晚會最重要的元素還是非節目莫屬,那麼1984年的春晚到底出了哪些節目呢?

在歌曲方面,當年奚秀蘭的《阿里山的姑娘》、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外婆的澎湖灣》,朱明瑛的《大海啊故鄉》一經播出,就成了人人傳唱的歌謠,是一代人難忘的記憶。

其中,李谷一的《難忘今宵》更是直接成了春晚的保留曲。

而在語言類節目方面,馬季老師的《宇宙牌香菸》成了相聲界的經典之作,姜昆和李文華的相聲《誇家鄉》也是可圈可點。

而其中以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吃麵條》反響最好。即使是今天再看,也是笑點十足。

《吃麵條》講的是陳佩斯飾演的小演員面對朱時茂飾演的導演面試時發生的趣事。

面試的場景設定是陳佩斯在吃麵時被女友喊走。對於正餓著肚子的陳佩斯,面對有免費的面,一開始是很開心的,沒想到面試過程中頻頻NG,結果陳佩斯只能一碗接一碗地吃麵。

當時在春晚現場,就可以聽到觀眾們絡繹不絕地笑聲,而陳佩斯和朱時茂也憑藉這個小品一躍成為全國觀眾都知曉的著名演員。

當年的春晚還有一個特色節目,就是由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老師表演的默劇《淋浴》,遊老師的精彩演繹讓觀眾見識到了默劇的幽默和魅力,可惜默劇這種表演形式在後來的春晚舞臺上就很少出現了。

正是有了這些優秀的節目、形式和氛圍,才造就了一臺無法復刻的經典晚會。


電影爛番茄


1 不論怎麼重播,我都覺得,1984年春晚真的是,難以超越的巔峰!但是明明1983年才是央視春晚的元年,為什麼1984年就突然成巔峰了呢?可能是真的天時地利人和吧,你現在給多少錢,央視也不一定能辦出這樣的經典了。經典就是無法複製的

總結起來呢,就是,那年的節目太經典了


2 不過我只說說歌曲的部分,因為這一塊就非常經典了,其他節目當然也很經典,合起來就是無法超越的1984啊!


開場的《恭賀新禧》,真的有一種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大家奮力創造新生活的幹勁兒,歡快熱絡,非常中國風,是這個晚會上的精華演員們合唱的,當然唱得最多的是李谷一和蔣大為兩位民族唱法的大神級人物了

然後大合唱的歌唱家包括蔣大為、李谷一、於淑珍、蘇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頌

郭頌老師2016年去世了,紀念他


3 殷秀梅當年28歲,還屬於新秀,她演唱了《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這兩首歌旋律非常優美,而且殷秀梅的美聲唱法也很接地氣,這兩首歌之後爆紅,成為經典歌曲


之後的殷秀梅姐姐簡直就是各大晚會的壓軸女神


4 郭頌接著殷秀梅,在晚會上唱了三首歌,《甜透了咱心窩》《串門》《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都表達了改革開放後農村農民漁民的可喜變化

接下來,來自上海的沈小岑演唱了《請到天涯海角來》《媽媽教我一支歌》,兩首歌都成為經典歌曲,其中第一首《請到天涯海角來》,今天海南島就是出十億廣告費也達不到這個宣傳效果啊!不知道沈小岑是不是他們的榮譽居民

5 之後東方歌舞團朱明瑛的三首歌也是唱到家喻戶曉,《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鄉》《回孃家》

朱明瑛這身演出服簡直就是她的標誌

《回孃家》其實是鄧麗君的歌曲,但當時鄧麗君的歌是被禁止的,兩岸當時也沒開放,消息閉塞。所以朱明瑛把這首很有中國風的歌曲,詞曲改成了河北民歌,這一改不要緊,河北省研究民歌的專家還給朱明瑛寫信說,我們河北沒有民歌啊!多年之後,隨著鄧麗君作品的不斷被我們聽到,我們也終於聽到鄧麗君的原唱(其實朱明瑛阿姨還是唱得挺有味道的,很有畫面感)

鄧麗君的這首歌其實是叫《小媳婦回孃家》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香港TVB給鄧麗君拍了一個音樂特輯,裡面扮演小媳婦的,是香港的喜劇天王許冠英反串的,許冠英已經於2011年去世


6 來自天津的於淑珍老師,為當年的引灤入津工程演唱了《灤水香茶獻親人》,她還唱了計劃生育的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照著太湖水》


接著就是轟動一時的奚秀蘭上場了,她來自香港,但首先演唱的卻是內地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之後唱了很喜慶的廣東曲子《天女散花》,因為那個時候沒有臺灣歌手參加春晚,所以她唱了1950年代臺灣電影《阿里山風雲》的插曲《阿里山的姑娘》,這些歌都非常之轟動


很多年後,當臺灣開放大陸游客觀光,很多臺灣人都不太聽說的阿里山,竟然被大陸游客擠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現在看來,他們其實要感謝奚秀蘭在30多年前唱了這首《阿里山的姑娘》,讓當時大陸的觀眾覺得,阿里山就是臺灣最美的山峰……


1984年的春晚,為臺灣島和海南島這兩個中國最大的島嶼,帶來的旅遊價值,幾乎可以受用一生,又是何止百億能衡量的,可見這臺晚會的影響力和價值之深遠了


7 零點的鐘聲之後,李谷一蔣大為又唱了《辭舊迎新歌》

這首歌之後,是演唱“花兒”的撒拉族歌唱家蘇平,唱了兩首民族味濃厚的《撒拉族花兒“大眼睛”》《妹妹的山丹丹花兒開》

看,當年對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得多好


現在的春晚,很多節目在零點之後,很多時候就沒啥人看了,但1984年的零點後,卻上演了最重要的表演

那就是張明敏

張明敏最早是個工人,後來參加歌唱比賽,以演唱愛國歌曲見長,在他上春晚前,他出過的唱片,都是愛國的唱片。1984年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時刻,那就是中英要簽訂聯合公報,宣佈香港要在1997年迴歸祖國,所以央視邀請了張明敏來參加春晚,他的一首《我的中國心》可謂是那個夜晚最打動人心的歌曲

《我的中國心》是黃霑和王福齡兩位香港詞曲大家的聯手經典之作


張敏明還在春晚上唱了費玉清的《壟上行》,也是非常紅,他還唱了《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兩首臺灣校園歌曲,將臺灣校園歌曲介紹到了大陸

1984年的春晚將兩岸骨肉親情的氛圍做得特別特別好

臺灣電視人黃阿原還唱了閩南語名曲《天黑黑》,這個,可是比孫燕姿給80後90後的要早了二十多年啊

接著,香港影星陳思思唱了她在電影《三笑》裡的插曲,陳思思已經於2007年去世

而且,1984年唱到家喻戶曉並流傳至今的歌曲還有好多,比如著名滬劇演員茅善玉老師,唱了一段滬劇《燕燕做媒》的選段,還唱了一首《太湖美》,一直流傳到今天,曲調真是太美了


8 壓軸的當然是一哥一姐了

蔣大為唱的是《要問我們想什麼》《戰士與梅花》,其中的《要問我們想什麼》旋律歡快,回答了新時代年輕人的困惑,非常受歡迎

李谷一老師則唱的是《跳吧,年輕的夥伴》《那就是我》 《迎賓曲》,前一首是圓舞曲節奏,聽了就想跳舞,第二首是藝術類歌曲,當時還是觀眾點播的,很深情,後來也成了經典


如果真還要一個理由說1984年春晚為什麼如此經典,那就是這一年春晚正式用了《難忘今宵》作為告別曲,之後30多年一直沿用至今,這個理由夠充分吧


好想回到1984年,那個歡樂的春節啊……


映畫臺灣


八十年代恰逢國內文藝的空前復興期,創作和表演也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在文藝節目薈萃的春晚上反映出來,連同1984年在內,八十年代的多年春晚都已經成為經典。單就1984年來說,也是比較突出的一年。

那是春晚這種藝術形式在央視出現的第二年,有了1983年首年的經驗和教訓,第二年辦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因此也受到觀眾的空前歡迎。

從1984年起,語言類節目開始逐漸取代歌舞類節目,成為觀眾最為歡迎的節目形式。這一年的舞臺上,馬季的《一個推銷員》即俗稱《宇宙牌香菸》給大家帶來歡笑。現在聽來,這仍是一段諷刺和幽默都恰如其分的經典作品。

而陳佩斯和朱時茂帶來的《吃麵條》大放異彩,從那之後喜劇小品這種形式開始在春晚紮下根來。後來30多年的春晚歷史中,有幾年一個純粹相聲類節目都沒有,但小品則一年都沒有缺席,趙麗蓉、趙本山將其推向巔峰。

然而,歌舞類節目的風頭並沒有被語言類節目完全蓋過。這一年,李谷一演唱了多首歌曲,而最後她唱出的《難忘今宵》,也成為其後歷年春晚的保留節目,直到如今。

這年的春晚請來了香港演員奚秀蘭,她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等多首歌曲,傳唱一時。更為重要的,劇組還從香港請來了在當地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張明敏,他接連在舞臺上演唱了《我的中國心》《壟上行》《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四首歌曲,一時間風頭無兩。尤其《我的中國心》在當年得到上下一致的肯定,很快就紅遍全國。

另外,本次春晚還首次請來體育明星,請正當年的李富榮、張燮林打了一場趣味乒乓球比賽,名嘴宋世雄在一旁做解說,場面非常精彩。

順便說一個花絮。當年全國上下遇到氣功熱,春晚還請來幾個人進行所謂氣功表演,踩雞蛋,砸核桃,好不熱鬧。

可以說1984年春晚非常經典,但如果說它至今無法超越,也是言過其實。


鄭捕頭


春晚不僅是一臺晚會,提起來春晚大家心裡肯定會想到一個詞,團圓,是你愛或者不愛,他都是擺在那裡的年夜飯。沒錯,春晚就是除夕晚上的晚會,是一年到頭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吃餃子或著火鍋一起看的晚會。而1984年的春晚,就是從實際意義上踐行了“團圓”這個概念。

1984年的春晚其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第一屆春晚,第一屆春晚是1983年,但是那個時候因為提前沒有搞宣傳,而且電視機並沒有那麼普及,春晚也沒有重播,所以對1983年的春晚,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實際看過的人其實並不多。

在1984年的時候,不能說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了,最起碼一個大家族或者幾家關係比較好的人都能簇擁在一起,幾家人熱熱鬧鬧的包著餃子吃著火鍋說這話,一起看一臺晚會,這樣的一個氛圍首先就註定了84年的春晚很難忘了。

而這場晚會更經典之處在於,它開創了很多的先河,有很多到現在都還在保留的節目形式,比如節目最後的難忘今宵,一直保留至今;再比如小品,春晚舞臺上有很多語言類語言類節目,有的形式今年有明年沒有的,但是隻有小品年年不斷;再比如齊聚兩岸三地的藝人,為大家送上一場充滿愛與和平的大雜燴,這都是那年春晚留下的。

現在的春晚,總是會有現場連線,現在更高級了,變成了手機搖一搖就能抽獎,這種互動也是84年春晚留下來的,那個時候是打電話,主持人都說,電話不能放,一放肯定就會有人打進來的。

84年的春晚第一次採用大團圓的模式,兩岸三地華人齊聚迎新春,這也成為了春晚的固定模式。香港的張明敏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極大的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情。臺灣的奚秀蘭一曲《阿里山的姑娘》,流行多年。

而採取節目串燒的形式更是讓人耳目一新應接不暇。有獨唱、合唱、舞蹈、雜技、魔術、啞劇、相聲、小品、京劇、豫劇、粵劇、評劇、越劇、黃梅戲、花鼓戲、有獎兒童遊戲、評書、乒乓球比賽……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節目。84年的春晚,沒有高科技,不是明星們的假唱會,演員和觀眾是近距離的表演。沒有色彩豔麗的演出服,演員們穿著樸素,但親切、自然,讓人感到舒服,非常接地氣,像朋友間的“聯歡會”。

而現在,大家的娛樂消遣越來越多,春晚的確因為種種原因也有讓人不滿意的地方,春晚雖然不是除夕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了,但是對很多人來說,春晚還是一道情結,也正因如此,人們才會懷念那個純真年代裡一場純粹的晚會給大家帶來的記憶。


入行娛樂


因為現在的春晚已經失去了“聯歡”的意味;

那時候的春晚,是按“集”來算的,比如1983年央視第一次舉辦的春晚,報幕上寫的是“第一集”;

那個時候的舞美、節目和設備,肯定和現在沒法比,但現場的氣氛和觀眾的喜愛程度,也是現在的春晚沒法與之媲美的,先看下節目單:

從節目單上可以看出,演員非常的少,甚至很多演員都是一晚上要出演多個節目,而節目的華麗程度和現在的節目相比,也毫無優勢可言,但就是這樣的一次春晚,卻是現在無法超越的存在,原因如下:

一、真正的“聯歡”:

大家都知道,春晚其實叫做“春節聯歡晚會”,而當時的條件有限,不可能實現寬大的熒屏、幾百平米的舞臺,甚至很多的喜劇表演都是在觀眾的面前表演的,觀眾的桌子上擺著瓜果糖茶,與其說是春晚,不如說是茶話會;

二、時代在變化;

1984年,改革開放之初,國民普遍還沒從“苦日子”中走出來,一年的忙碌,一年的勞累,到了春節也是一樣,娛樂項目幾乎是沒有,甚至普遍人家裡都沒有電視,是需要去“富人家”去蹭電視看,而這個時候的春晚應運而生,不但能給新年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更能引全國人民歡笑,最主要的是讓全國人民體會到了“普天同慶”的概念,自然也就成了不可超越的經典;

三、膾炙人口的作品;

之所以經典,肯定和作品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在這方面,1984年的作品也是難以超越的;

許多年之後,伴隨80、90後兩代人成長的喜劇作品有馬季的《宇宙牌香菸》、陳佩斯、朱時茂的《吃麵條》,歌曲有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和《外婆的澎湖灣》,甚至結尾李谷一的《難忘今宵》是這三十多年春晚從未缺席的片尾曲;

而和現在春晚所不同的是,那時候的春晚叫“春節聯歡晚會”,現在的春晚更像是“吐槽大會”,所以,1984年的春晚自然也就無法被超越了;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補充!


影視巨能聊


198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第二屆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相對於83年春晚的開創性和歷史意義,84年春晚並沒有那麼偉大,但它卻是一場承上啟下的春晚,相比於83年春晚的青澀和嘗試,84年春晚逐漸成熟,並奠定了此後春晚的節目模式和舞臺效果。

沒有聲光電的高科技舞臺,但親切、自然,讓人感到舒服,像一個“聯歡會”而不是“演唱會”,人情味十足。84年春晚也是第一次有港臺演員參加,兩岸三地共慶佳節。奚秀蘭帶來的《阿里山的姑娘》此後流行了多年,特別是香港歌手張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國心》引起億萬國人的共鳴。大陸歌星也都有不俗的表現,沈小岑《請到天涯海角來》最後也成了經典。蔣大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朱明瑛《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鄉》、《回孃家》 更是傳唱不衰。李谷一演唱的《難忘今宵》成為歷年春晚的保留曲目。

語言類節目方面,84年春晚也誕生了很多經典,宇宙牌香菸譽滿全球,馬季的單口相聲諷刺的是虛假廣告,卻催生了真正的宇宙牌香菸誕生。接著是陳佩斯被朱時茂折磨得一碗接一碗地吃麵條。遊本昌啞劇小品《淋浴》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這也讓觀眾們第一次認識了小品演員這一全新的工種,小品和相聲的出現,讓接下來的春晚有了更多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對象。(Q-12-2)


影視觀察家


何為經典,經典就是讓經歷的人永久不忘,看過的人拍手叫好,能傳承下來的優質文化節目和形式。

1984年的春晚做到了。之所以被稱為經典,不外乎幾點:

一,符合時代需要,1984年,土地承包已經完成,糧食大豐收,農村都基本能吃飽,並且能吃上饅頭了,生產和商業流通相對自由,物資相對豐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這時就需要精神食糧,1984年的春晚正好是當時缺少文化形式和內容年代的最好最集中的反饋。

二,儘管當時的道具,燈光,舞美,服裝和現在的春晚無法相比,但作為計劃經濟年代人們著裝打扮比較單一的情況下,那樣的春晚舞臺已經讓人們大開眼界了。

三,節目內容上,當時不像現在,什麼港澳臺,外國明星都成已經家常便飯。當時,邀請的香港歌星,張明敏,奚秀蘭,在當時沒有開放,偶爾聽唱片才能聽到的香港歌曲,這次直接在屏幕上能看到真人演唱了,比現在的追星族還要激動,特別是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和奚秀蘭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更是不分大人小孩都會哼上兩嗓子。


相聲界泰斗馬季的《宇宙牌香菸》
,讓人樂的前仰後合,其中一句臺詞:你不抽我宇宙牌香菸,你就搞不成對象。讓人記憶猶新,後來真有捲菸廠趁熱打鐵推出了宇宙牌香菸。
小品作為當時一個新的文字形式,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結果,陳佩斯和朱時茂演的小品《吃麵》

讓人看後捧腹大笑,笑的眼淚直往下掉,直到現在,無人能出其左右。讓人們一下子記住了光頭陳佩斯。
當時,無論是主持人還是歌唱演員,都憋著一股勁,都
拿出自己最好狀態最高水平,就想博得舉國歡慶日子裡的人民都高高興興,所以,那時根本沒有現在的假唱,都是真刀真槍原聲演唱。

所以,1984,雖然過去,但春晚卻永遠留在人們記憶裡,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1984的春晚比鑽石還要永恆,希望以後的春晚,能再現經典!


華夏總行金融供應鏈


按道理來講,如今的春晚無論是在燈光特效,舞臺裝飾還是節目陣容上,都甩當年好幾條街。但偏偏,近年來的春晚風評一年低於一年,人們的期望值也是每況愈下。

那究竟為何1984年春晚堪稱經典,而當今春晚秒變“吐槽大會”?

尋其根源,大概一是質量問題再有就是情懷使然。

84年的春晚作為承前啟後的重要環節,汲取了83年第一屆春晚的不足之處,且融入了改革開放時期特有的元素。在那個文化生活相對匱乏的年代,這屆春晚的應運而生堪稱生逢其時。

當年的這場神話,並沒有親身參與其中。但是從之後的各種影視資料找尋蛛絲馬跡,依舊可以看出當年的“盛況”。

數位家喻戶曉的大陸藝人;首次大量引入的港臺明星;呈百花齊放姿態的各類節目相輔相成,均成就了當年的經典。

如果說當年的節目本身就是一場視覺盛宴,那麼當時觀眾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去觀看,就是為如此盛宴錦上添花之作。

春節一向是團圓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才是完整的春節。

而84年的春晚,恰好奠定了如此“團圓”的氛圍。

經歷過的人會越發深刻的懷念當初,第一場真正意義上陪伴我們度過春節的春晚,還是如此盛大的場面和身邊團聚的家人相互映襯,難以忘懷才是人之常情。

一首《難忘今宵》從那年開始傳承至今,又有多少人在如今的春晚結束之際,伴隨著陪伴了30年的歌曲,懷念當初……這份情懷,又如何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