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西安外賣小哥拒絕為女顧客倒垃圾,被投訴罰款並停工一天,你覺得合理嗎?

反傳銷老樣


6月21日,小王來到一名女子家中送外賣,送達後這名女子讓小王幫她把垃圾倒了,小王拒絕了她的要求,他說:“垃圾你不會自己倒?”然後轉身就走。事後這名女子表示對他這種態度很不爽,於是將小王投訴了,小王也因此受到了平臺處罰。我想小王怎樣都想不到自己會因為這麼一件小事而惹上麻煩吧。

確實,如今有一些外賣員在送外賣時都會幫顧客扔垃圾以追求好評,然而這並非他們的義務,我們不能將這種事情視為理所當然的。外賣員也是出於無奈才做出這一舉動。我姑姑就遇到過外賣員主動要求幫她倒垃圾的情況。那天她叫了外賣,由於某些原因那名外賣員遲到了,他非常緊張,一見到我姑姑就低頭道歉,動作幅度之大讓她嚇了一跳。我姑姑也沒計較什麼,但他又問有沒有垃圾要幫忙扔下,姑姑驚訝了一會兒,顯然是沒想到外賣員還會做這種事,拒絕了他的好意,但那名外賣員顯得很是不安,不死心地問了好幾遍,姑姑明白了她的用意,表示理解他的難處,並且讓他放心不會給他差評的,他這才離去。

他們本來就薪資低微,還要擔心著被客戶投訴而被罰錢,顧客們隨手的一個投訴就可能讓他們一天的活白乾了。現在的人太浮躁了,很多事情明明可以一笑而過,卻非要斤斤計較。

在那名女子的辯解中,她說她是因為小王的態度惡劣才投訴的,不是因為她不幫她倒垃圾,還說因為經常有外賣員幫她把垃圾倒了,所以才提出這種要求。說實在的,我實在不理解一句“你不會自己倒啊?”怎麼就能說成態度惡劣,即便是沒好氣地講,那也是很正常的不是嗎?這又不是他的義務。正常人聽到這種要求都會那麼反應吧?因此這件事情完全是這名女子小肚雞腸。





平臺的評價機制也是存在很多問題。小王多次向平臺申訴,可是並沒有用,他還是受到了50元罰款與停單一天的懲罰。現在許多平臺都存在著巨大問題,對這些快遞員很不友好,很可能客戶一個差評,他這一天就白乾了。

這個評價機制就已經惹出過許多事故了。無論是外賣行業還是快遞行業,因為一個差評而鬧得沸沸揚揚的事情屢見不鮮。去年10月份小王點了份外賣,因為外賣遲到了20分鐘而外賣員又提前點了送達,他給了差評,時候遭到該快遞員的短信與電話威脅;去年11月份,一名外賣員因商家出餐慢而被差評,拿刀砍傷4人;還有一名外賣員在一個月內得了3個差評,5個差評時他就得被解僱,於是他受不了壓力,服藥自殺。類似的這些事件不勝枚舉。這也印證了平臺的制度確實存在著巨大問題,必須要改,不然這類社會問題就得不到遏制。

隨著外賣行業的興起,外賣員與顧客之間的衝突越來越頻繁。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類似的事件發生。就像今年的1月份,50歲兼職外賣的老李送外賣被顧客嫌送得太遲,被打了一頓,而實際上他並沒有遲到;今年2月份,40歲的劉師傅因為與顧客起了爭執,就被男子用棒球棍打折了手骨;去年4月6日,外賣員在詢問具體地址時遭到顧客辱罵而發生言語爭執,將外賣送到後又被對方刺傷。這一切都印證著外賣員與顧客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

外賣員每天的生活壓力都很大,為了送餐不遲到冒著生命危險闖紅燈,天寒地凍也要前往,配送外賣晚一些都會遭到顧客謾罵,一些顧客又有那麼多的要求,幫倒垃圾、幫買東西,想拒絕,卻又怕被差評。我們應該儘量地學會包容,理解他們生活的不易,儘量不要隨便就給他們差評。



—微詞—


作為一個外賣常客,看到這個挺氣憤的,這完全就是一個人的素質問題,無論送外賣還是送快遞,人家靠著勞動賺錢,有什麼義務給你們扔垃圾。

我自己經常叫外賣,偶爾也會有少送一瓶水的問題,負責任的會說,忙忘了我給你買一瓶再送來,我也就說算了。挺麻煩的。之後再碰到這個外賣小哥他還主動給我買瓶水,而且每次都很客氣,客氣的我都不好意思,人與人就是這麼建立的信任。

你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你好,除了你的父母沒人是無條件對你好的,你也沒權利要求別人為你做什麼 包括你的父母。


灰色頭像38903682


是誰在慣著他們?

六零後的人,大概還會有點計劃經濟時代的消費記憶。假如進國營食堂吃個飯。等上半天是很正常的。過了時間,便不提供服務了,最重要的是,服務員一般是不會給你個笑臉,並且還經常會訓上你兩句。做為顧客的你,只能聽著。而毫無辦法。因為你到了那裡,都是一樣的。這是改革開放之前,買方也賣方也就是商家與顧客之間的關係,是完全以賣方為主導的。

改革開放之後,市場經濟成為主流。商家的經營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以上邊吃飯的事情為例,私營飯店的興起,因為優質的服務,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把大部分公家單位的食堂頂死了。這時的經營理念與之前也發生變化,“顧客就是上帝”,成為大多數經營者的信條。這時,商家與顧客之間的關係,發生天翻地履的改變。顧客做為消費者,做為商家的衣食父母,受到經營者的極大尊重,這種變化,代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這種對消費者尊重的態度,也給商家帶來了極其豐厚的回報。

在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的時候,這種經營理念對經營者帶來的好處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的。消費者哪一個不想被尊重,不想被人捧著呢?因為現實的效果,使得這種理念更加被推崇。而消費者從計劃經濟時代的被忽視,到現在的被尊重,態度有一點點的變化,都能使消費者感到內心的溫暖。社會發展的今天,習慣了被尊重的消費者中的一部分人,已經被這種理念給慣壞了。他們已經忘記了在商家和顧客之間,是有特定的權利和義務的。做為消費者,你花了錢,商家為你服務是應該的。但是服務的內容是有約定的。比如送餐就是送餐,約定之外服務,比如順便帶走垃圾,不在約定的服務範圍之內。外賣小哥就有拒絕的權利。至於別人肯為你帶,那是別人品德高尚,換種說法,是別人接受你的無理要求。別人為你帶了,你應該心懷感激之情,而不是感覺應當應分。把它理解為送餐服務的一部分。

這個事情當中,外賣小哥的做法是沒有錯誤的。可是,沒有錯誤的它,依然受到了懲罰。我今天之所以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想談談這一點。在一個社會中,如果沒有做錯事,卻受到了懲罰,那肯定是這個社會的某個方面,出現了問題,我們來討論一下,或者能促進他的改變。

我個人認為,這種事情的出現,就是“顧客是上帝”的經營理念被絕對化的,被過分解讀產生的惡果。他的背後是經營者或是管理者為了經濟利益,放棄社會道義過分遷就部分消費者,迎合他們的無理要求而造成的。目前,這種狀況不只在外賣一個領域有所體現,幾乎在所有的服務行業,幾乎都可以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商家掙錢,無可非議,充分尊重顧客的合理需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了一點利益,放棄原則,放棄道義評判,不問是非的通過自虐的方式來討好消費,最終是得不到消費者尊重的。而那些得寸進尺,想貪便宜的人,他們的貪婪是永遠無法滿足的。今天讓給帶垃圾,說不定明天可能讓你給他做其它的呢?

類似的情況,在其它行業也有很多。細看一下,都是與做為上帝的顧客被慣壞了有關。也與經營管理者把自己的身段放的太低,以至於卑微有關。三十年前,城市公交車上,司機和售票員就是老大。他們可以正常的維護公交車上的秩序,乘客做的不對了,他可以批評。沒有人會提出異議。就算是小偷,地痞也不敢輕易對司機和售票員無禮,因為他們背後有公司,有政府,有公安。這些年,我們已經屢屢聽到公交車司機被打的報道,而這些打人的,都是普通的乘客。他們打人的理由大都是無理的。而公交車的司機們,有些是被要求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我想問一下,為什麼他們要變的這麼卑微?

筆者的愛人在醫院工作,有一天下班回家嘆了口氣對筆者說,太氣人了,我們科的某醫生被投訴了,被扣了五百塊錢的獎金。一問為什麼?原來是某單位來醫院體驗,其中有個有點職務的人,這是他自己說出來的,在檢查當中,請醫生為他細查某一個項目,醫生告訴他說,體驗只能查個大概。要想細察,要到專門的科室掛號檢查。對於醫生來說,這是專業的標準化回答。沒有什麼錯誤,可是,這位在單位有點小權力的人立即不高興了。質問醫生,他們花錢來體檢都能幹什麼?對於這種無理的態度,醫生不知該如何應對。最終吵了兩句。這位體檢者,立即把這位醫生投訴了。醫生也就被不問青紅皂白的扣了獎金,通報批評。

這樣的處理,顯然是難以服眾的。一個單位的管理,本來是應該對單位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的。可是,在外賣小哥和這個醫生受到的處理,非但對單位的長遠發展無益,而且還會產生負面消極的影響。

一個單位一個商家要有長遠的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這種文化必然要使身處其中的每一個有都能活的堂堂正正的。為了掙點錢,把自己的人格都弄沒了。這樣單位是不會長久的。因為他沒有拴心留人的氛圍。

人在社會中生活,當然要掙錢,這沒什麼。但我們在掙錢的時候,是不是也不要使自己變得太過卑微。如果能像姜文說的,站著把錢掙了,就更好了。當然,做為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態度,也是必須的。


七月流火140400643


我是西安人,作為一個曾經的餓了麼外賣小哥,我說下真實的情況。

外賣行業在西安興起大概是在2015年初,美團、餓了麼、百度三家佔據了很大市場份額。其實外賣客觀說是“懶人經濟”所成就的,外賣的興起也成就了不少“懶人”和宅男宅女。但是隨著外賣的互相競爭越來越激烈,有一些外賣公司就開始增加對客戶的附加服務來拉攏客戶,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幫客戶帶垃圾。因為如此,所以慢慢有的客戶就覺著點外賣幫助帶垃圾已經是外賣員分內之事。殊不知,這並不是外賣員應該做的,他們的工作就是安全快速地把你的餐送到你手裡。至於是不是會幫你帶垃圾,完全是處於外賣員自己的意願或者跟你的私人關係。

西安這次發生的這件事情,因為外賣員沒有幫助客戶帶垃圾而遭受投訴從而被公司罰款扣分,這純屬扯淡!公司為了做好自己的服務,為了贏得口碑,不惜讓員工受委屈,這種公司確實沒有格局,沒有人性!送一單外賣提成就是5塊錢,而且沒有其他任何補助,還要馬路上不但注意安全還要防止灑餐,重要的是動不動就遇到這種不講理的奇葩難纏客戶的無理由投訴!這件事情上我覺著因此對小哥罰款扣分一點不合理!




阿布的手記


“我是送外賣的,不是倒垃圾的,送餐是我的職責,我沒義務給你倒垃圾”——外賣小哥

這是前幾天發生在一位外賣小哥和業主間的真實事件。送外賣的小哥“小王”給一位顧客送餐後,顧客想讓他倒下垃圾,小王一開始拒絕(後來還是倒了),於是產生了投訴糾紛。

對此,小王表示很氣憤:自己準時把餐送達,包裝也完好無損,最後因為倒垃圾這事被投訴,讓自己罰款,又暫停接單。

顧客也好,平臺也罷,都讓小王心寒。他準備退出外賣行業。

顧客反覆強調是小王態度惡劣才讓她投訴,從雙方的短信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雙方的一些用詞確實有夾雜著不好的情緒:

可其實,同樣一句話只要換一個形式去說,可能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事故版

顧客:幫我把這袋垃圾帶下去。

該句為肯定句,給人的感覺類似於要求性質,顯然顧客已經把讓外賣小哥帶垃圾當成了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外賣小哥:我是送外賣的,不是倒垃圾的,送餐是我的職責,我沒義務給你倒垃圾。

說的很對,但是不給顧客留面子,導致顧客的自尊心受損,讓顧客下不來臺。

改良版

顧客:能麻煩您下樓的時候幫我扔一下垃圾嗎?

詢問性質,儘管是自己的要求,但是把決定權留給外賣小哥,充分尊重外賣小哥自己的權利。

外賣小哥:我還要給別人家去送外賣,現在去倒垃圾不衛生。

用顧客能接受的方式回絕,保護顧客的自尊心。

其實只要雙方客氣一點,倒垃圾這件事,倒與不倒都不會怎樣。

而針對這件事情,網友們也是褒貶不一,眾說紛紜。

網上支持外賣小哥一方網友評論說:

“就是,外賣小哥本身就是送外賣而已,倒垃圾不是他的義務,他當然有權力拒絕。”

“已經準時送到了,外賣小哥無愧於外賣這一行。平臺罰他款的原因是什麼?難道也是不倒垃圾嗎?如果是的話,這樣子的考核機制真讓人覺得這個外賣平臺太過於壓榨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的送餐員。

“倒垃圾這種事,外賣小哥倒是因為善良,不倒是合理。別把外賣小哥當夥計,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要瞧不起誰”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支持業主一方。他們的解釋是:

“要是我,我也氣不過。他的工作很盡責。但是語氣真讓人過不去。感覺好像是我逼著人家非要倒似的。其實也就是那麼一說,不倒也可以,但是他的反應太不禮貌了。”

“最主要的還是態度,不就是讓倒個垃圾嗎,瞧瞧他說的都是什麼,連沒義務給你倒垃圾這種話都說出來了,本來就沒義務不義務的”

但當我們靜下來,重新覆盤整個事件就會發現,整個投訴事件的前後雜糅了很多因素:

首先,這位顧客應該不知道投訴對小王意味著什麼。

如果知道自己一個投訴會讓小王罰款五十並暫停一段時間的接單資格。我想她不會因為小王拒絕倒垃圾時的粗魯態度就這樣懲罰小王,最多給個差評吧。

其次,小王受到了外賣平臺的懲罰,即外賣平臺認可了顧客的投訴。投訴原因會是什麼呢?

難道顧客會寫:我讓他幫我倒垃圾,他態度惡劣!這種嗎?

投訴申請成功的條件肯定要在外賣員服務範圍內的,而倒垃圾顯然不在這服務範圍。因此顧客投訴時寫的原因,和自己真正生氣的原因可能是兩碼子事。只不過氣不過,氣不過......

人總是容易被情緒帶著走,脾氣上來的時候請謹慎做決定,對別人也好,對自己也好,這是負責的表現。

我們總是過於在乎此刻的心情,不去考慮上一刻發生的故事。

也許我們當下看見的是湯撒了,卻沒看見外賣員在人群中左躲右閃。
也許我們當下看見的是菜涼了,卻沒看見外賣員頂著烈焰在外狂飆幾公里。
也許我們當下聽見的是“不好意思,來遲了”,卻沒聽見就在剛剛還有一通電話跟他說“地圖都不會看送什麼外賣啊!”

我們常喊著理解萬歲,可其實,只有當我們在不理解的時候還能嘗試著去理解,才是萬萬歲。

-END-


博庫圖書館


本來打算辭職送外賣,都說外賣收入不錯,雖然辛苦,但收入可觀,看來,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外賣的錢也不好掙。

我也是西安的,現在的外賣很多,競爭也很激烈,騎個電動車,配一個手機,一有單子就各自忙了起來。說真的,外賣的確解決了很多人就業的問題。

我們來看一下這件事,小王送完了外賣之後,本以為就算結束,然而叫外賣的女子要求小王給他倒垃圾, 應該是幫忙倒一下垃圾,既然是幫忙,那麼主動權就完全在於小王。小王可以幫忙,也可以不幫。

自然,小王沒有幫忙倒垃圾,情理之中,結果該女子卻說了這樣一句話,別的外賣小哥都會幫自己倒垃圾,就他沒有,態度又差

看樣子這個女子在投訴方面是個行家,讓你幫忙,你敢不幫,馬上就說你服務態度差。

然後就是投訴,不投訴你別的,單服務態度差這一點,就有你難受的了。

不出所料,小王受到了平臺的懲罰,扣50元錢並且停工一天。

目前,小王對外賣行業已心灰意冷。正打算重新找份工作。

平臺錯了嗎?顧客就是上帝,平臺肯定向著顧客。投訴服務態度不好,不管你有幾張嘴都說不過去,因為服務態度好不好,基本上由顧客說了算。(傷心)

小王錯了嗎?沒有,而且是正確的。不倒就是不倒,憑什麼要幫她倒垃圾,最讓人看不慣的是倒垃圾是理所當然,不倒就是服務態度不好。

而這位女子的觀點是,別的外賣小哥都給她倒,讓小王倒垃圾也應如此。

這是什麼理論,幫一次是幫忙,幫很多次就是應該,有一次沒有幫忙就會得罪人。那這個忙還是不幫的好!

小結:外賣小哥很辛苦,無論颳風下雨,還是頂個大太陽,都會在第一時間送好自己的外賣。掙錢不容易,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鄉村小二哥


提供服務和被服務的界限在哪裡,很多人依然不明白。

無論是提供商品還是提供服務,買賣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是清晰明確的,買方支付的對價明確且唯一地指向賣方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本身。

那麼在外賣服務中,外賣平臺作為服務提供者,在該項權利義務關係中,其責任就是在約定的時間內,將客人購買的全部餐食或跑腿代購的商品送到客戶指定的收貨地點或收貨人手中。

一方交錢,一方送貨,作為消費者只購買了送貨的服務項目,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內容,而所謂的服務態度,也只限於送餐服務本身。

提供服務的一方理應對客戶提供優質、舒適的服務內容,這點沒有問題,但服務內容必須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就比如說,食客到飯店用餐,有權利享受到餐廳舒適的服務,但無權要求餐廳服務員用勺子將飯送到食客的嘴裡。

同樣,送餐服務的外賣員,本身所提供的服務只是定時定點送餐,至於倒垃圾這件事,倒是情分,不倒是本分。

如果不界定清晰這點,那麼很容易能夠想象之後可能會面臨的投訴內容:

(1)我要求一個帥哥送餐,憑什麼來一個這麼醜的?投訴!

(2)我要求外賣員把我要的東西放在我家盤子裡擺在桌子上,憑什麼不管?投訴!

(3)我要求外賣員跪著把東西送到我房間裡來,他憑什麼不跪?投訴!

(4)我要求外賣員必須對我像對他媽他爸一樣,至少進門要喊我一聲“小爺”,他憑什麼不叫?投訴!

(5)我要求外賣員送餐時順道去幼兒園接我孩子,憑什麼不去接?投訴!

(6)我要求外賣員送餐時順便幫我揍鄰居家的小孩,他憑什麼不揍?投訴!

(7)我不想看見任何外賣員,讓外賣員用無人機把東西送上來,什麼?沒有無人機?投訴!

(8)我要求你們平臺馬上派迪麗熱巴給我送餐,憑什麼沒來?投訴!

……

一、巨嬰症的顧客:

很多年前商家為了提升顧客的感受,提升自己商家的信譽度,打出“顧客就是上帝”的口號,要求商家對待顧客要讓客戶感覺到愜意和舒適,但必須清楚的是,這是商家的一種經營方式或者說經營理念,而不是顧客想當然地將自己凌駕於服務員的地位之上的條件。

商家把你當做上帝,但你別真的把自己看成了上帝。

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商店,尤其是鞋店很多都有跪式服務,就是售貨員不分男女,會跪著為客戶脫鞋、換鞋,不論客戶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或是其他國家的什麼人。這是一種服務手段,但如果有客戶真的認為自己是上帝而為所欲為,對著售貨員毫無理由地踹一腳,你再看看一會兒會不會有警視廳的人過來談話?

這就是服務的邊界。

這次西安的外賣客戶顯然就真真切切地自己將自己看成了上帝,並且認為外賣員主動提出幫助其倒垃圾是一種“本分”,而當這種理由被拒絕後,還指責外賣員沒有服務態度。

從商品服務角度說,這是一種消費者心態的錯位,從道德的角度上講,這是一種對他人缺乏最起碼的尊重。

二、平臺片面諂媚客戶,立場不正:

商家要為顧客提供良好舒適的服務環境,這本沒有問題,但如果一味的諂媚客戶,令自己毫無尊嚴地在精神上跪著提供服務,這就不得不引起重視了。

雖然大多數提出投訴的客戶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都是針對服務本身在提出訴求,但不能排除的是,依然有很多人的投訴屬於毫無理由的惡意行為,甚至是荒唐行為。

提供服務的平臺有義務辨明投訴的內容是否合理,對於合理的投訴理應給予客戶以誠摯的反饋,但對於惡意的投訴行為,平臺該予以拒絕時,必須明確自己的態度。不說別的,外賣員都是平臺僱傭的員工,外賣員都被趕走了,平臺還怎麼做?

這件事無需解釋誰對誰錯,想必不會產生過多的爭議,但這件事再一次提醒部分心理位置失衡的潛在客戶,多用些時間,放在自己的心態上面,任何人都只是社會上的一員普通人,向社會輸出的內容,最終都會反饋到自己身上。


高萌Goal


外賣平臺的處罰肯定不合理,說的嚴重點屬於濫用職權,應該主動賠償這個外賣小哥的損失。這個女顧客,同樣屬於濫用職權、無理取鬧,應該向外賣小哥誠懇道歉。當然,這位外賣小哥當時的態度不能說太差,但也可以適當的給這個無理的女顧客道個小歉,和氣生財麼。

6月21日上午,西安外賣哥小王給一女顧客送外賣時,顧客要求小王將自家的一大袋垃圾倒掉。小王說:“你家垃圾憑什麼讓我來倒,你家僱我的嗎?”女顧客說:“你不想倒態度放好點,沒人欠你的。”說完依然提著垃圾站門口,最後小王還是將垃圾帶了下去。哪知,隨後女子以小王態度差為由將小王投訴,平臺對小王做出罰款50元、停單一天的處罰。小王多次申訴無果,最後決定換工作。

首先說,外賣小哥只有送餐是他們的職責、分內事,除此之外,顧客提的任何額外要求,外賣小哥都有拒絕的權利。他們沒有義務去幫顧客做職責範圍之外的事情,作為顧客應該明白這一點。顧客只是點了一份餐而已,並沒有全權僱傭外賣小哥,不應該將自己的額外要求提的那麼理直氣壯。這個事件中的女顧客一再強調,別的外賣小哥能幫她倒垃圾,為什麼小王就不能。因為人家是外賣小哥,不是垃圾回收員,別人幫你純粹是獻愛心。顧客沒權利要求每個小哥都得為你獻愛心,更不能把這個當做自己的一項什麼權利去行使。

至於這個女顧客說小王的態度差才投訴他,這個投訴理由並不能成立。因為,無論小王當時的態度好與壞,都不是送外賣給女顧客時的態度,而是針對女顧客提出額外要求的態度。這個態度與外賣無關,而顧客只有對外賣小哥送外賣的態度做出投訴。外賣以外產生的態度,顧客無權投訴到外賣平臺,平臺也無權對額外態度做出處罰。這個態度糾紛,女顧客應該向110求助調解才對。更何況,小王最後還是幫這個女子把垃圾倒了。此女子的做法無異於濫用職權,極不合適。該女顧客的一個無理、賭氣,就輕易讓一個人產生了損失,丟掉了工作,不值得該女子是否會內疚!

而外賣平臺,在面對投訴時,不去做詳細、理性的調查核實。僅僅憑藉顧客一個有待考量的投訴電話,就隨隨便便去處罰員工。這樣的做法有失公允,是相當不合理的,是對員工權益的一種藐視。外賣平臺是由一個個送餐員支撐起來的,沒有外賣小哥,外賣平臺只是四個字而已,沒有任何價值。所以,平臺要想持續發展,應該多注重每一個外賣人員的正當權益!顧客的意見,不一定都是對的,外賣平臺不應該對顧客的意見採取一種盲從的態度。

最後,說說小王,畢竟,自己從事的是服務行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顧客。無論是否面對的是職責之內的事,態度儘量隨和,有益無害。

如今,不少顧客都將外賣小哥當做萬能人來使喚,向外賣小哥提出各自稀奇古怪的額外要求。幫忙打個蟑螂、捎包香菸、逗個樂子、唱個曲子,而外賣小哥也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無論外賣小哥如何儘量滿足你我的要求,大家心裡都應該明白,他們的主要職責只是送個餐而已。對於顧客提出的額外要求,他們能滿足,我們應該心存感激。即使他們滿足不了,也不應該責怪、抱怨、甚至投訴,因為那不是他們應盡的義務!

大家覺得這位女顧客的投訴和平臺的處罰合理嗎?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送交流!】


龍族社


一鍵代償觀點:這是外賣平臺本身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不合理現象。

事情簡介:

近日,西安一外賣小哥在送完餐以後因為拒絕幫顧客倒垃圾而收到了客戶以“服務態度惡劣”為由的投訴。而這一投訴也直接造成了外賣小哥被罰款50元,停單24小時。

從外賣平臺的處罰執行上來看,外賣平臺還是蠻狠的,只要顧客投訴了,那就先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先認定是外賣小哥的錯,罰了再說。這種該處罰規定看似快速有效,但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這是一些外賣平臺很滑頭的一種做法,看似是在為顧客維權,實則是自己推卸責任。

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我們是在餐廳吃飯,服務員對我們的服務態度不好,然後我們進行投訴,那麼這時候餐廳的處理方法基本上都是經理過來賠禮道歉,甚至有時候還會給你免單之類的。至於餐廳怎麼處理這個服務員那就是餐廳內部的事情了,跟顧客其實沒多大關係。說現實一點,只要餐廳方面對顧客的賠償到位了,哪怕是你不處罰你的員工那也無所謂。

但是,某些外賣平臺的做法則非常狡猾。當他們接到顧客投訴後,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解決顧客投訴的問題,怎麼去給顧客解決問題。而是首先想到的是懲罰被顧客認為有問題的外賣小哥,然後把處罰結果給顧客看。

說難聽一點,你怎麼處罰你的員工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啊,我們投訴舉報,想要的是平臺給我們一個說法或者一種補償,而不是要你處罰你的員工跟我們看,然後給我們說一下你們怎麼罰的,順便一句口頭的道歉就完事了。而正是這種貌似合理的處罰規定,才讓外賣平臺能夠不查清事實就隨意處罰外賣小哥。

因為,如果是像我們線下餐廳的的那種,當顧客與服務人員發生矛盾時,餐廳為了顧及自己的聲譽需要對顧客進行實質性的賠償時,那麼他就一定會先查清事實真相,然後再決定是否處罰,畢竟這時候就涉及到他自身的實質利益了。

而現在的情況是,反正外賣平臺也不用對顧客進行什麼實質性的賠償,也就是口頭上說說道歉而已。然後給顧客說一下我們已經對其進行了懲罰,希望您可以諒解就完事,這顯然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非但沒有給消費者一個交代,有時候還讓外賣小哥蒙受委屈,而平臺方面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損失。因為從本質上說,外賣小哥是你的員工,當你的員工出問題時,那作為公司方方面不是應該首先給顧客進行賠償道歉麼?

所以說,這是外賣平臺非常不合理的監管制度,只對他們公司本身管理有好處,我們消費者也就是他們的免費監督員而已。


一鍵代償


就算顧客是上帝,但是上帝也不能欺負人啊!

6月21號,外賣員小王準時把餐送到了西安酈景豪庭小區點餐女子的手中。正當他準備離開時,女子提出了一個要求:讓小王幫她倒垃圾。小王予以了拒絕後,見女子仍然拿著垃圾站在門口,於是也就把垃圾拿走倒了。

可令小王意外的是,就在當天下午4點,自己還是被這個女顧客給投訴了。

隨後,小王通過短信,質問女子為何投訴自己。女子一直在強調,別的外賣小哥都會幫自己倒垃圾,就小王沒有幫自己倒,並且還一再指責小王態度差。
首先,外賣小哥送餐時是沒有幫顧客倒垃圾責任與義務的,所以,外賣小哥送餐時不幫顧客倒垃圾,與他本職工作的服務態度根本就扯不上關係。

但是,即便這種投訴是如此的不講道理,如此的匪夷所思,外賣小哥卻依然被所在的平臺罰款並停工了一天。

可憐的外賣小哥啊……

你辛辛苦苦地送餐,卻不料遇到了一個刻薄的、懶惰的女人!一個矯情的、無理的顧客!她不僅使你蒙受了不白之冤,又使你蒙受了經濟損失。

所以,我無法不氣憤地只能這樣評論這個女子:既有著“豬”一樣的生活狀態,又有著“魔”一樣的報復心態!

寫到這裡,又我不由就想到了今年年初在石家莊也發生過一起外賣小哥送餐時拒絕幫倒垃圾的事,也同樣是一個女顧客,只不過那一次,那一個外賣小哥還算“幸運“,僅是遭到了女顧客的當場怒罵,而沒有被惡意地投訴。這又使我對如今外賣小哥的“弱勢”更抱有了深深的不平與同情……

我們總是說,職業只有不同,沒有貴賤高低之分;我們總強調,每一種職業,都應受到所有人的尊重。但是令人遺憾、令人氣憤、令人傷感的是,事實上在生活中,又總是有那麼一些的人,他們對有的職業,又總是帶有著天然性的歧視!

特別是對越辛苦的行業,越辛勞的人群,他們更是無時不刻、有意無意地總是喜歡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優越,一種頤指氣使的作派!

而現在,由於外賣業的興起,外賣小哥就成了被他們最頻繁刻意鄙薄的對象;由於外賣平臺的規定,外賣小哥就成了被他們最容易率性傷害的群體。

外賣小哥的辛苦,外賣小哥的委屈,外賣小哥容易受到的歧視與傷害,已經使得我們對“人生著實不易”的感嘆,在他們的身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又是最充分的體現!

這就又使我不能不想到了幾天前河南“黃淮學院”女校長淚別畢業生演講時的那句體憐外賣小哥的致辭:

“人生著實不易,不要輕易給外賣小哥差評……”

這是一句溫暖的,令人動容的,具有人文精神的話語;飽含著對普通勞動者的深情與尊重,充滿了人生的道理與哲學。

可惜的是,不是每個人都具有著這種境界,這種素質,這種基本的寬厚之心。

而對照著女校長的話語,就使得了我們更加的鄙夷這個懶惰的女子和她的這個混帳的投訴!

結語:

我們再回到這個題問上:這個女子對外賣小哥小王拒絕倒垃圾的投訴,以及小王所在平臺據此就罰了他的款並停了他一天的工,合理不合理,這個還要問嗎?

如果這也叫合理,那人類就沒有了公理!

被投訴後,小王也多次向自己所在的平臺申訴,但依舊遭受到了處罰。面對這樣的結果,小王表示,自己已經心灰意冷,打算離開外賣行業,重新找個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