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市场|万字讲真“锂”:锂辉石和盐湖最新专家观点和调研纪要

导读:本文主要包含

锂行业供需格局和价格判断策略会专家分享内容整理蓝科锂业(盐湖股份)调研纪要藏格控股调研纪要三部分内容,方便大家快速阅读。

【策略会专家分享】锂行业供需格局和价格判断

时间:2018.06.07

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分享。演讲的顺序非常有意思,首先讲的是最下游的汽车企业,之后是中游的电池企业,我有一个习惯一般看到电池千瓦时的数据我都算一下都会用多少的碳酸锂,刚才听叶总的演讲我很乐观,通过他们的演讲我对今天的结论就更有信心了。

锂这个东西这两年比较热,大家也比较关心它的价格变化。其实最终的价格是取决于供需,需求端是来自于我们刚才的两位嘉宾,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情况,还有是中游扩张的情况。

1、全球锂资源丰富,但开发进度差别很大

锂在全球并不是稀缺的资源,而且中国锂的资源来源也非常丰富,我们知道有卤水、锂会石、锂云母,中国除了锂辉石和卤水资源外还有江西有丰富的锂云母资源,所以说我们中国的锂资源来源是很丰富的。原料虽然非常多,但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它开发的进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进度会影响到未来的供应扩张的时间。

目前中国、澳大利亚还有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锂开发的情况是相对比较充分的,不管是上游的资源还是下游的加工的产能来看是做得相对比较好一点的。其次就是北美,美国和加拿大,随着碳酸锂价格的高企,南美锂三角中的玻利维亚,大家都知道它的卤水资源是非常好的,包括非洲也想加入到新能源资源开发这块。当然在北欧这块也有一些,但资源不是很集中。

2、锂精矿需求2003平稳,2013-22年需求复合增速预计达到13%

2003年之前,其实锂的应用还是比较平稳,它当时被称为“工业味精”,应用的领域非常多,玻璃陶瓷和锂电池,空调制冷等领域,所以当时价格的变化是跟经济环境变化相关。

从2013年开始,可以看到锂电池对碳酸锂消耗的占比是逐年放大,而且上升的比例非常大,这不代表其他的领域减少,其他领域也是在逐年上升的过程中,只不过是上升的速度相对小。从整个应用占比来看,锂电池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几年一定是引领整个锂资源和碳酸锂价格变化的主导因素。

2018年到2022年是按照目前全世界电动汽车主要是依据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做的概算。可以看到,从2018年到2022年整个锂产品的消耗变化是相当大的,比当前的数量是翻两倍甚至是三倍的数量。

从2013年到2022年我做了一个测算,年复合增长率基本上达到了13%,这远高于很多工业产品的增速。

从这个图表的走势来看,2009年我们分析整个碳酸锂的增长更多是来自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大家知道以前传统的手机只是用的电池的容量比较小,300mah、500mah,现在我们是1500到3000mah,现在的一部手机相当于以前的5到6部手机,而且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周期比较短。2015年的增长毫无疑问是来自于电动汽车领域的带动,这个未来增幅远比智能手机对整个锂盐的带动量要大得多。

3、海外碳酸锂价格平稳持续上涨,国内价格快速上涨后高位波动

这是从2003年到2018年全球碳酸锂价格的走势,海外的数据增长相对比较稳定,波动性不是那么大。数据上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8年有一波上涨,2008年到2010年一直稳定,2010年到2011年有小幅上涨,然后保持稳定到2015年。2015年后锂的价格出现了巨幅上涨,这也是为什么从2015年一直到现在每次相关于锂的会议非常热闹的原因。

从趋势来看,国际的价格正逐步往上走,国内的价格比海外高,目前正回落相对比较合理的位置,差距正在缩小。从碳酸锂销量与价格的变化来看,每次销量的快速增加伴随的是价格的上涨,尤其是从2014年到2015年之后。对于之前的数据可以做一个解读,在2009年之前,因为大家都预期到未来的增量,在2009年-2011年之间有一个扩产的计划,事实上银河锂业的碳酸锂工厂项目就是在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从对比图表上看,在2010年一直到2015年虽然整个的碳酸锂的销售量出现了比较大的上涨,但实际上价格一直是持续在低位徘徊,说明在当时扩产的产能基本上已经满足了这几年内的需求。2015年之后,这个供需平衡又重新被打破了,所以2015年到2016年价格出现了快速的上涨,未来的走势如何?是我们接下来要做分析的内容。

4、2018之后锂盐产能放量具有不确定性

我把2009年到2020年整个锂盐产能的数量和实际产量的数量以及消耗量的数量做一个对比。锂盐产能数量是怎么来的?主要是根据各家公司所公开报道的产量规划,根据这个数据来的。实际产量实际上更多是根据每年生产的统计的量出来的。

可以看历史的数据,从2009年一直到2015年整个碳酸锂的规划产能和实际的产量相比,这个产能利用率一直是在50%上下,并不是很高,直到2015年价格出现了暴涨之后,2016年、2017年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提升,是60%左右,我根据公开资料做过一个统计,天齐的产能利用率接近了90%,赣峰相对低一点点,其他的公司更低。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行业的现状,实际的产量和所看到的公告的产能数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弄清楚差距就便于你更清楚地知道未来真正的供应量有多少放出来。中间放了一个大的问号,问的是后来的产能是不是真正完全释放出来,从历史的经验数据看,我觉得不太会。

原因有几个。第一是本身它报道出来的产能都有一些虚高,这是每个公司的习惯。第二是整个的产能释放的过程,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不是说规划了产能今年要做到就一定能做得到,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做到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原因有两个,原来锂是非常小的行业,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这里面实际上是没有多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把行业撑起来的。这个行业2015年突然很热之后,行业迅速扩张,可是人才梯队是不够的,就算你有钱,没有合适的运营和技术人员,这个事也干不起来,这是需要一个时间来过度的。另外,整个行业的扩产,即便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在运行一个新的工厂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提升产能的。我身边最熟悉的某锂盐厂,2012年才建起工厂,号称是1.7万吨,后来卖了,真正达到了满产也是一两年前的事情。相信此类问题会发生在很多同类的新项目中,存在于有经验公司的新项目,也存在于没有经验的公司的新项目,一直是存在的。我预计这个时间要3到5年,真正的人才梯队建设都OK了,整个行业技术成熟度比较高了,项目的顺利完成才会有保障。所以说新项目不达预期的事情未来的3、5年会缓解,目前是无法克服的困难。

还有,虽然我们看到新增的碳酸锂当量比较多,可是碳酸锂当量是怎么算的?一般是根据资源量直接换算过去的,但换算成碳酸锂不代表能真正变成碳酸锂,即使变成碳酸锂也不代表能直接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供应体系要求。我认为电动汽车目前来看是对电池产品品质要求最高的一个商品,它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也一定是非常高的。我们都知道目前矿石做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品质相对是比较好的,盐湖做出来的碳酸锂某些杂质比较高,需要二次加工才能满足电池级碳酸锂的标准,这个二次加工的过程需要耗费时间和成本。纯粹从数值计算来说,下游的需求传递到上游都会被放大,比如刚刚演讲的零跑电动车,在市场上卖1万台不可能只做1万台,要多做一部分。到动力环节也一样的,考虑到产品合格率,肯定会匹配更多。同样到正极材料、到碳酸锂再到资源端,实际的量会被拉大。

我们都很关心价格,刚才我讲的是影响价格的数量因素,即是资源端和原料端扩充的产能端不可能完全释放出来。同时需要考虑这个原料和资源扩张的周期。这是来自英国的CRU公司对每个环节扩产的周期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电池整个的周期差不多要2到3年,这不是说生产线完成的时间,我们讲的是建完产线稳定生产,同时产品被客户认可,被官方认证,可以真正销售出去,做这样一个周期的测算。在锂盐加工环节生产线建设的时间周期大约是1.5年。单纯开矿的生产线建设周期也是1.5年的时间。但对于绿地项目,也就是只做过资源勘探的项目,从资源勘探,环评、融资、运营等过程全部下来,一般是需要5年的时间,顺利的话周期可能会短一些,所以资源扩张的周期是比较长的。

我们都知道碳酸锂价格上涨是在2015年底,作为行业内的人或者行业外的资金想进入这个领域,基本上要在2016年全年做一个整个行业的梳理或者是对未来的判断才能做决定。基本上做完决定到开始做这件事,差不多产品出来,就算这个锂盐厂可以快速建设运行,差不多也要到2018年中,如果是从资源端开始做起,差不多至少要3年的时间,所以差不多要到2019年。基于这个逻辑来看,新增的这些量放出来肯定要到今年下半年或者是到明年,所以目前不会对市场是的供应端有太大的冲击。如果说,供应端释放的量不会很大那么对短期的价格应该还会有比较强力的支撑。

5、中国担当着全球锂盐冶炼的主要角色

前面讲的所有的内容都是从全球的总量来做梳理,我们可以看看国内的一些变化。大家知道碳酸锂这个行业,冶炼环节基本上90%都集中在中国,当然给我们中国最早的锂盐发展的历史有关系,我国锂的产业都集中在四川、新疆、江西这些有锂资源的地区。

目前锂云母、锂辉石转化锂盐的加工厂90%都在中国,锂盐加工的技术工艺能力也是中国最强。所以中国的变化也代表了全世界的冶炼厂的变化。这个表上的锂盐项目数非常多,而且这个数还不全,还有一些新上的项目没有统计,这里面有一些打问号的,是关心他们什么时候能真正地投产。先说锂云母这个,从我了解的情况,中国锂云母都集中在江西宜春这个地方。之前只有大概不到30万吨锂云母精矿,折合成碳酸锂的话,15吨可以折合成1吨碳酸锂,30万吨相当于2万吨的碳酸锂,未来几年可以看到江西一些用锂云母扩产的项目规划都很大,未来资源能不能真正地匹配需要我们边走边看,资源的开采不是那么容易,第一是国家的环保有压力,另外本身资源开采,像以前那种粗放式的做法肯定是不被允许的,这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真正能达产,也就是说资源能不能匹配到这个产能是需要去验证的。

针对中游冶炼的环节,针对几家已经销售了,而且在行业内比较稳定的几个锂盐加工企业的产能规划做一个梳理,主要是天齐、赣锋等等,可以看到他们在2018年整个的产能规划将近22万吨,所有的产能规划都是指用锂辉石或者是锂云母的冶炼的产能,不包括卤水,2019年基本建成30万吨,2020年接近30万吨,当然这个冶炼产能不是全部在国内。那么结合这个冶炼产能到锂精矿上是什么样的数量,基本上8吨精矿做1吨碳酸锂,相当于是240万吨的精矿的需求,精矿是不是能匹配这个需求都可以做这个测算。2020年或2019年锂精矿资源是不是真能匹配生产冶炼产能这是需要打问号的。

再从锂精矿资源企业的战略合作来说,大家都知道一些大型的锂精矿公司都与下游锂盐加工企业签订了包销的协议。真正能自由供货的,目前只有银河一家公司。也就是说锂资源的量不见得能够全部合理分配到下游锂盐企业。这是对去年和前年的进口数据做一个分析和解读。刚才讲的冶炼厂90%以上都在中国,中国的冶炼产能代表了全世界的冶炼产能,锂辉石90%都会进口到中国来做加工生产,这也是一个全球的数据。

6、中国碳酸锂出口在佐证海外需求开始崛起

这两年我国的碳酸锂进口每年都有增加,原因很明确是国外的价格比较低,从海外进口是比较划算的,并不是国内的产能不足,而国外的价格低。碳酸锂是不做出口的,因为我们对锂盐出口是没有退税鼓励的,出口不具有优势,所以碳酸锂之前基本不出口,氢氧化锂出口也不多。但2016年开始氢氧化锂出口快速增长、2018年第一季度碳酸锂也有一些出口的量。氢氧化锂主要用于高镍正极材料和镍钴铝材料,说明海外客户的需求非常强劲。碳酸锂出口海外的客户可能是来自一些日韩的中小客户,说明他们也开始逐步接受了国内含税的价格,表明了海外的市场需求还是一个比较有强力支撑的局面。

原矿的进口是2017年4月份开始,将近192万吨,用6吨做一吨精矿,折合精矿是30多万吨,原矿加工出来的产品品质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定,所以用进口原矿加工的精矿生产碳酸锂的话,用9吨来做折算,基本上不到3万多吨。原矿的数看起来很大,百万级别的吨数,可是折合成碳酸锂的增量不是很大。而且原矿在国内加工精矿的事情一直不顺利,所以短期看它对市场整个资源的供应增量的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

7、资源企业比较强势

这两年来看,凡是有资源的企业,一定是在市场上还会有相对比较强势的地位,下游做碳酸锂的工厂扩张很迅速,不管产品能否卖得出去,肯定是要先买资源做加工。同时,这里面不是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我有锂辉石拿过来就可以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最早的时候国内只有泰利森在卖矿,我们国内的锂盐厂,用的都是泰利森的锂精矿,后来改用其他矿以后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锂精矿转化锂盐的过程包含冶炼过程和化学过程,不是什么样的精矿都可以拿过来直接顺利加工的,需要进行冶炼方面的工艺调试,这个过程中会影响收益和成本,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没有3到6个月的时间很难调整完成。这两年我认为资源端还是会相对强势,有资源或者有锁定资源的锂盐加工企业也会很有优势。

8、盐湖增量有待商榷

这是国内新增盐湖项目的数量统计,当然我也放了两个问号,因为这虽然看的数据很大,可是与行业内交流的观点来看,可能不是太一致,可能会比这个要小。

我们都知道盐湖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以前的时候都号称1万多块钱工业级的,做成电池级增加一点成本2万多块钱,我很想问一个问题,我们在2010年到2012年的时候,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在4到5万之间,工业级也在3万多,那个时候价格相比成本还是很高的,他们怎么不做呢?成本才1万多,所以一定是有它的问题,或许是技术方面的障碍,不是成本的障碍。当然,随着碳酸锂价格的高企尤其是利润空间逐步地丰厚,也确实促使我们国内在盐湖提锂方面做了很多的技术路线研究,我们讲盐湖的技术,我比较同意行业大佬的观点,我们不是讲技术多好,或者是多差,主要是讲技术能不能匹配该盐湖的资源特点,因为每家盐湖的资源成份是不一样的,只要技术是匹配资源的特性,这个技术都是过硬、都是好的。这样来看每家的技术都不会太一样。从历史上看,整个盐湖的开发周期是3到5年,资金全部到位的话产品出来至少要3年的时间,差不多爬坡满产要接近5年的时间,这是过去的经验。我也问过国内技术的专家,差不多。

碳酸锂价格的高企是2015年底,决策是在2016年,2017年开始投入,2020年放出量来我们还是要持怀疑的态度来看看,所以边走边看。但确确实实我们盐湖的量是提得很快的,2013年前整个总量也不会超过1.5万吨,在2015年、2016年基本上到3万吨,2017年、2018年是处于扩张的过程,增量不会太大。但我们相信在2019年、2020年基本上到6万吨甚至更高的量也是有可能的,这个增量也不是很大,放到全球的格局来看,如果说2017年全球碳酸锂的销量是20万吨,2022年是接近40万吨,这个增量对市场的冲击并不是很大。盐湖的供应量也有不确定性。

9、未来2-3年对于碳酸锂价格持乐观态度

讲了这么多不确定性我们看一下价格的变化给供应的变化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到2014年的时候价格比较低,2015年上涨,到2017年出现了回落,大家都比较疑问未来的走势怎么样。

我先做一个解读,2015年11月份、12月份的新能源汽车的抢装,短期内的需求,导致市场上急剧缺货。2016年是新能源补贴没有落地,整个市场是趋软的过程,价格有回落,可是那一年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并没有实质性地解决。2017下半年价格出现逐步上升,中小正极材料企业先接受涨价,再传导到大客户,尤其是到2017年10月份、11月份价格出现了快速的上涨。

针对2018年碳酸锂走势,2017年底的时候我们一开始的预期是2018年上半年的价格还会不错,2018年下半年的价格会出现调整,逻辑是因为2018上半年新能源补贴的政策还有延续的空间,这会让汽车的销量相对稳定,并且会上升。还有个逻辑是,2018年上半年新增锂盐厂释放的产能还不够,我们都知道2017年涨价的逻辑是来自于锂盐加工厂的能力不够,我们认为2018年的下半年会出现回落,事实上市场总是会给我们做分析的人难堪。2018年上半年价格就出现了下降,既然出现与预期不同的走势,我们就要分析原因。一个原因是有比较知名的企业出现了问题,这导致了整个产业链出现了一个紧缩,还有一个是钴的价格和锂的价格是比较高,尤其是钴的价格一直在上涨,这个过程中,大家在这个环节里包括电池厂和材料厂都在去库存。还有就是我们国家新能源政策的调整对能量密度的要求,电池企业都拼命处理自己的库存,甩自己的库存,来布局新的更高能量密度的产品。所以这个需求一下子就被大幅减少,正好是倒过来,我们涨价的时候,所有的因素都是正面的,每家都会保持自己的库存多一点点,需求往上游传递。当我们降价的时候是反向的,每家都会压缩自己的库存,甚至都会处理自己的库存,所以导致减幅传递到上游之后,减幅特别巨大,再加上供应上,江西那边包括青海那边有一些工业级的碳酸锂出来,虽然品质不是那么达标,可是在目前十多万的价格来看,还是利润相当丰厚的,他们撑不住说等到价格更高的时候来卖,他们觉得现在不错的利润反正还赚钱就赶紧甩货,导致了最近的价格出现了快速的回落,这个回落超出我的预期,我在上面的一张表,按照价格应该是接近14万的价格,现在价格基本上已经到13万左右了。

价格跌得越低,下半年的价格预测越有支撑,下半年会出现反弹。但今年的反弹我不会像去年一样认为有那么强的支撑,因为今年的反弹仅仅是一个反弹,第一下半年我们都知道整个新能源车的增量一般都是集中在下半年,我们现在3C产品正好是6、7月份进入了一个淡季,旺季一般是8到10月份左右。第二是下游客户电池企业和正极材料企业的库存水平比较低,在客户订单的拉动下,会提升库存水平,这也是一个增量。在增量不能快速得到满足,又不得不完成下游客户的订单时,会拉动整个价格有一个触底反弹。短期来看,价格的触底反弹的几率是比较大的。

未来来看,到2022年需求的增量,我对未来价格的判断还是认为会维持在一个高位,所谓的高位不是大家想的18万,我觉得维持在12万到15万之间,相比几年前的碳酸锂的4、5万块钱价格已经非常不错了,价格这么高的逻辑第一是在于资源端的供应是相对比较匮乏的,尤其是锂精矿,所以会在价格上相对比较强势一些。

唯一会出现变数的是,高价格可能会被盐湖的量打下来,因为盐湖的成本是很低的,未来扩产之后,成本比较低利润空间比较大,一旦出现了销售停滞或者是销售不是那么旺的时候,他们降价的意愿会比较强烈,所以盐湖的放量会市场的价格造成冲击。当然,最终我们还是要看需求,我不知道需求的增长有多疯狂,包括我们看到了零跑汽车,包括我们看到了塔菲尔公司的扩产计划。说实话这些都是让我们觉得倍感鼓舞的,因为下游的扩张实在是太多了。我昨天看到了一个报道,仅中国有5家新能源汽车造车融资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将近60亿美金,表明未来电动汽车的疯狂扩张步伐。统计了一下从2016年到2017年整个锂盐行业的锂资源端包括碳酸锂加工端、氢氧化锂的加工端的投入不超过30亿美金,我们测算的时候基本上是相当于2亿美金可以做出将近1万吨的碳酸锂,所以30亿美金折合也不过15万吨的碳酸锂,所以从这个逻辑来看,好象我们上游的扩张产能规划连资金都还是没有匹配到位的,大家都是做投资的,钱不到位任何时期都干不下去,即便说得很美好。

所以从这个来看,供应端的资金短缺、运营人员不足以及技术积累的周期,都会在未来几年持续影响。需求端我不去做判断,因为需求端从过去的一些产品的成长逻辑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很多消费类的产品,电视、电脑的成长轨迹来看,在爆发的时候,往往会比你预期得更猛烈。所以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可能会更出乎意料,而不是说会低于我们的预期。基于这个逻辑需求很猛,供应这块短期内供应不确定性,所以我对未来3、5年整个锂盐的价格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短期来看今年下半年我认为会出现反弹。

这就是我的结论。谢谢大家!

蓝科锂业(盐湖股份)调研纪要

时间:2018.06.07

地点:青海格尔木

出席人:公司领导

盐湖股份


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三部分:氯化钾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其他业务包括水泥生产、商贸连锁业务以及酒店业务。

1.氯化钾: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氯化钾的生产和销售是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钾肥设计年产能达到500万吨。

2.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化工品:为充分开发利用盐湖资源,公司已投资建设多个项目,主要投资项目包括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一期项目、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二期项目及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海纳PVC一体化项目、10万吨ADC发泡剂一体化项目、1万吨优质碳酸锂项目。

3.碳酸锂: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蓝科锂业拥有一万吨碳酸锂产能,目前已达到设计产能的要求。

4.其他包括水泥生产、商贸连锁业务以及酒店业务。

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16.99亿元,较上年增加12.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5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18.7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16%;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有:生产要素价格居高不下,钾肥销量的减少;海纳“2.14” 、化工“6.28”安全事故的影响,2017年生产装置大部分时间处于停产中,市场景气度较高的PVC、烧碱、水泥等均未能生产,并进行相关整改投入,导致亏损数增加;煤炭和天然气供给不足导致化工装置不能满负荷运行;海纳、金属镁等项目大规模转固致成本增加。

市场|万字讲真“锂”:锂辉石和盐湖最新专家观点和调研纪要

市场|万字讲真“锂”:锂辉石和盐湖最新专家观点和调研纪要

市场|万字讲真“锂”:锂辉石和盐湖最新专家观点和调研纪要

蓝科锂业


盐湖股份间接控股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股份,其拥有一万吨碳酸锂装置,该项目以生产钾肥排放的老卤为原料,引进俄罗斯先进的提锂技术,工业级碳酸锂装置生产运行正常。2017年蓝科锂业全年共生产碳酸锂成品8002吨,其中少量为电池级碳酸锂,实现营业收入7.44亿元,实现净利润4.2亿元。2018年一季度,共生产碳酸锂成品1647吨,其中少量为电池级碳酸锂,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实现净利润6392万元。

蓝科锂业采用吸附法,是根据卤水含锂的特性而采用的技术,察尔汗盐湖锂资源开发优势:(1)资源优势:盐湖股份钾肥生产每年按产量500万吨测算,每年排放老卤量约有2亿立方米/年,其锂离子的浓度在200-250毫克左右,即每年排放的老卤中锂资源折合氯化锂为20-30万吨,该原料液为锂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2)技术优势:蓝科锂业年产一万吨碳酸锂项目,于2010年引进俄罗斯吸附法卤水提锂技术,已突破从高镁低锂型卤水中提取锂盐关键技术。(3)成本优势:蓝科锂业依托察尔汗盐湖丰富的锂资源及盐湖股份公司工业园区的公共设施,吸附提锂技术碳酸锂的生产成本相对同行具有相对优势,也适合锂产业大规模布局。

2+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已经公司七届六次董事会及201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项目在加快实施中,根据项目可研报告,资金来源30%由公司自筹,70%申请银行贷款,项目建设期预计18个月。

市场|万字讲真“锂”:锂辉石和盐湖最新专家观点和调研纪要

调研更新

生产现状:目前每天产出约40吨,今年计划任务达到1万吨的产量。生产完钾肥的老卤每年2亿吨,含有20万吨氯化锂。经过十年摸索,技术问题完全突破了,还在进一步优化工艺。

扩建:新增2万吨产能的土建已经开始了,手续在办理中,18个月建设期,预计19年10月份试产。

吸附剂:自己生产,专利在蓝科名下,已经在扩建产能。成本占比比较大,每年理论上补充10%。

产品结构:工业级优等品为主,99.2%-99.5%的碳酸锂,今年已经生产4000多吨了。电池级已经产了100多吨,新增2万吨的产能都是电池级碳酸锂。现在主要是硼含量比较高,指标未达到电池级,除硼路线已经选好了。

市场|万字讲真“锂”:锂辉石和盐湖最新专家观点和调研纪要

市场|万字讲真“锂”:锂辉石和盐湖最新专家观点和调研纪要

市场|万字讲真“锂”:锂辉石和盐湖最新专家观点和调研纪要

藏格控股调研纪要

时间:2018.06.07

地点:青海格尔木

出席人:公司董秘、证代

公司概况

公司拥有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区724.3493平方公里的钾盐采矿权证,是一家以青海省察尔汗盐湖钾盐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型钾肥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两部分:氯化钾的生产和销售及贸易业务。其中氯化钾的生产和销售为公司报告期主营业务的核心部分,公司在报告期内还开展了金属、能化产品、铜精矿等产品的相关贸易。公司在于2017年8月决定进军新能源领域,在察尔汗盐湖建设年产2万吨的碳酸锂项目,目前该项目仍处于建设期。

公司2017年生产钾肥184.97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1.63%;实现营业收入3,173,178,484.72元,比上年度上升21.91%;实现净利润1,216,946,130.31元,比上年度上升32.39%。

业务拆分

1.盐湖提锂项目

1)盐湖资源

公司采矿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察尔汗盐湖,其中公司拥有青藏铁路以东矿区724.35平方公里的钾盐采矿权证,矿区内氯化钾储量约6700万吨,氯化锂储量200多万吨。除上述资源外,子公司藏格钾肥已取得青海省茫崖行委大浪滩黑北钾盐矿492.56平方公里探矿权,后续将进一步推进探转采流程。

公司的盐湖镁锂比在1000以上,察尔汗盐湖 平均在500左右。目前公司的盐湖开采期限到2029年12月,到期可以续约。

2)投产进度

产能规划:计划扩建的碳酸锂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目前在建的为1万吨,投产后再继续建设剩余的1万吨产能。

项目进度:目前正在前期动工基建,争取在今年11-12月试生产2个月。土建建成需要3个月时间,吸附设备预计7月15号运到。7-11月要进行土建和设备安装调试等流程。明年一季度争取达到1万吨的产能,规划19年产销1万吨。

吸附设备:吸附设备是蓝晓科技提供的,第一批能满足2000吨碳酸锂生产,合同已经签订了,确定参数能满足合格要求后公司才会合作。由于公司没有吸附剂专利,因此只能外购。做吸附剂的工艺不一样,但是成品的成分相同;1万吨的碳酸锂对应用的吸附剂约1000多吨,每年损耗不超过10%。

卤水:生产过钾肥的老卤水每年约1.5亿方的产能,直接往吸附塔灌入,1.5亿方对应四万吨碳酸锂。

生产周期:按照270天的生产天数设计,会有生产弹性,一周7天,三班两倒。设备检修每年需要2-3星期。盐湖冬天虽然不结冰,但保温的成本会高,实际生产上没有周期性,要根据销售确定淡旺季。

3)生产技术

生产难点:杂质去除水平;盐湖前五大元素:钠钾锂镁硼,镁、硼等元素需要除杂。三重突破主要包括提锂技术、电池级产出和下游的实际应用。

技术水平:盐湖提取碳酸锂技术已经成熟,目前吸附法只有察尔汗盐湖采用,公司采取的是连续吸附法。吸附法和镁锂比无关,只看锂的含量,因此可以用于镁锂比较高的盐湖。

4)生产成本

资金投入:2万吨的碳酸锂产能,每万吨投入约11亿元。

完全成本:约3万元/吨。

成本趋势:后续主要看能否满产,吸附剂摊销会逐渐下降;行业新研发的电脱嵌法等技术路径,还在实验室阶段,如果应用成本有望降至1万元/吨左右。

5)下游订单

公司规划的碳酸锂均为电池级产品,后续可以进行转化成为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的产出过程中对除杂要求更严。下游电池企业对碳酸锂的认证周期在3个月以上,初步计划今年试生产后,部分产品进行送样,一部分会对销售给贸易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销售计划。

2.钾肥

公司主要产品氯化钾主要用途为生产农用复合肥料,另外还可应用于其他钾盐制取、医疗、电镀、石油等工业领域。根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的数据,中国氯化钾消费量中约有80%用于肥料;由于其性价比高,氯化钾在农业用钾中起主导作用,占钾肥施用量的90%左右。

2017我国钾肥进口合同价为230美元/吨,较16年上升11美元,2018合同价有望达到250-270美元/吨,合同每年中旬签订。公司18年按照200万吨的产量规划,产量可能会调整,目前是国内第二大钾肥生产企业。目前钾肥产能扩张的可能性较低,盐湖提锂对钾肥产量没有影响。

3.贸易及其他

贸易:去年做了54亿左右,实现约1个亿的净利润,今后两年贸易业务将平稳运行,主要做大宗商品的贸易。

4.业绩及现金流

利润承诺:根据《金谷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青海藏格投资有限公司、四川省永鸿实业有限公司、肖永明、林吉芳利润补偿协议》约定,藏格投资等4名补偿义务人承诺,根据评估报告藏格钾肥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493.89万元、150,254.23万元和162,749.76万元。

现金流:去年应收账款增加,主要因为下游的复合肥厂商不是太景气,没有先款后货,今年会在上半年收回来。预付款增加,是因为去年贸易12月提前锁价了一部分,今年5月份基本完成了确认收入。

5.青海盐湖

19年预期新增8万吨的产能。乐观来看,明年新增产量4万吨(公司1万吨,蓝科,东台,西台,西藏矿业),今年产量3万多吨,明年产量会接近8万吨。

原标题:【华泰有色李斌团队】万字讲真“锂”:锂辉石和盐湖最新专家观点和调研纪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