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正宗重慶味道!非遺技藝釀造的驢溪燒酒,你又知道多少?

正宗重慶味道!非遺技藝釀造的驢溪燒酒,你又知道多少?

“老少不分都一般,大家嬉笑賦關關。

花如解語應嗤我,人到白頭轉厚顏。”

可能難以想象,自詡“謙謙君子”的陳獨秀先生,也會酒興大發寫下如此灑脫肆意的《江津鄉間鬧房酒》。

其實早年的陳獨秀就十分嗜酒,革命後流寓江津,喝過了驢溪燒酒後,更是讚譽有加。

說到這驢溪燒酒,與中國傳統燒酒卻是不盡相同,由單一高粱釀造,口感烈而不辣,回甜綿軟,香氣獨特。它產自江津驢溪,口味也更加清淡,深受人們喜愛。“醇香清雅”“糟香突出””回甜諧調””餘味淨爽”都是它獨特的風格標籤。

《華陽國志·巴志》、《江津縣誌·賦役志》、《江津縣誌》等史書對於江津酒鄉的記載更是數不勝數。從中推算,江津的釀酒史至今已有400多年。

正宗重慶味道!非遺技藝釀造的驢溪燒酒,你又知道多少?

追本溯源,釀酒之風始自嘉靖年間。江津白沙釀出的酒,味甘醇美,頗有名氣。民間亦有“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燒酒中白沙”的諺語。

至清乾隆年,白沙鎮西驢子溪越發清澈,越來越多的作坊便聚於驢溪河畔專事釀酒生產。綿延街道一華餘里,那兒的男女老少都習慣稱之為“驢溪槽坊街”。這條老街最輝煌時曾達到300多家,商鋪林立,酒幌飄展,槽坊相連,四季酒香繚繞,划拳猜拳聲不斷。

盛極則衰的規律似乎對一個行業來說也同樣適用。

後至民國末年,這個盛極一時的“酒國春城”卻在短時間內迅速衰敗。1934年9月2日的一場大火,將名揚巴蜀內外的驢溪槽坊老街化為灰燼。如今只能從殘留古籍中的隻言片語中拼湊出當年的盛勢。

“幾水真真好,津城處處壚。

江團青玉盞,竹筍少娘廚。

酒賤無須知價飲,街平不必倩人扶。

猜拳故意輸.愛客誰能如。”

曾經在槽坊街街頭小巷口口傳誦的詩歌就這樣在風塵中漫漫隱去。

成也蕭何敗蕭何,水火不容是它的因果。這座“酒鄉”的衰敗來得太突然,槽坊街仍遺留著當時留下的殘垣斷壁,似乎還沒從當時的劇變中驚醒過來。

正宗重慶味道!非遺技藝釀造的驢溪燒酒,你又知道多少?

驢溪燒酒就這樣沒落了嗎?不,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昔日的槽坊老街雖已不在,但驢溪燒酒的靈魂,還在。

作為驢溪燒酒釀造技藝的傳人王河川,發現了釀酒環節中至關重要微生物,它們是棲息在白沙空氣中的釀酒精靈,終於等來了新生。

王河川所經營的驢溪酒廠,一直堅守非遺技藝釀酒工藝,秉持著一腔對燒酒文化的傳承和熱愛,帶領驢溪燒酒不斷創新發展。創驢溪,釀燒酒,經歷過苦難也經歷過心酸,終於讓500多年前的酒香重新瀰漫在了這片土地。

正宗重慶味道!非遺技藝釀造的驢溪燒酒,你又知道多少?

繁榮景象的槽坊老街不會僅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未來,醇厚地道的巴渝酒香更會纏綿於大家的舌尖之上。

命運似乎給驢溪開了一個玩笑,讓它興起又坍塌,焚燬又重建。慶幸的是,經歷了這些的驢溪燒酒變得更強大,更堅韌了。縱使跌跌撞撞,也一往無前。

每一次倒下,都是一次更迭,每一次新興,也是一次復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