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留住醬香裡的“人情味兒”

拍婚紗照都去海邊、草坪

你見過去小賣店拍的嗎?

驚訝了吧!

不光是你,連店主都驚了一跳

“拍婚紗照為啥要來咱這個店?”

這家店舊舊的、甚至有點 “土”

但可不是一家普通的店

它在老北京人心裡的位置

都在這一勺勺醬裡了!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就猜到了

趙府街副食店

一勺醬

這個“科班售貨員”真執拗

清晨6點半,李瑞生已經打開店門了。不一會兒,拉著小車買完菜的老人便來到了店裡,每天清晨頭幾筆生意總是醬。隔四五天,李瑞生都會開著他的“天語”小轎車,去郊區的醬廠進貨,小車裡要塞下七個半人高的塑料桶。

黃醬一天賣百餘斤,儘管利潤並不高,卻是小店最穩定的收入之一。 李瑞生就愛跟人侃自家的醬,畢竟賣散醬的小店在城裡已經太少了。1987年李瑞生接父親班來到趙府街副食店上班的時候,趕上了老師傅站櫃檯的時代,這段經歷被他驕傲地稱為“科班出身”。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見過的醬、吃過的醬太多了,這醬從我眼前一過,我就知道它品質如何。” 但自從他參加工作起,黃醬的質量並不穩定,直到在圈裡人的推薦下,李瑞生找到了第三家老字號醬菜廠,其品質控制的出色,令李瑞生感覺相見恨晚。麻醬的情況與黃醬類似,都有著一番探索。

多少年來,其他各種商品更新又換代,唯獨李瑞生引以為傲的醬,仍然在小店的大缸裡默默薰陶著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

一輩子

挽住北京人的“鄉愁”

但黃醬和麻醬的生意也曾遇到危機。在商場超市興起的上世紀90年代末至新世紀初,小店的生意出現了明顯的萎縮。“當時整個行業都受衝擊。”每天關門之後,兩口子算賬,常常算著算著就不言語了。

2007年小店日子最難過的時候,突然有記者來到了店裡,“他們聽說咱這店還有過去留下的廣告畫,還在使用老算盤、老醬缸,覺得很罕見。”李瑞生笑呵呵地談起當年往事,“我從來沒覺得這些東西能成為什麼特色,因為當初全北京的店鋪都這個樣子啊。”

李瑞生皺著眉頭,此前他從沒接觸過記者,“你拍拍店裡的櫃檯、醬缸、廣告畫就行了,別拍我也別寫我。”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不過看到了第二天的報紙,李瑞生髮現,鏡頭裡的自己早已與小店的一切融為一體。 緊接著一家一家媒體到來,看了報紙的北京人更是大量出現在店裡,直到現在,每天還會有好幾撥兒慕名而來的人。

逐漸地,店裡叫“李師傅”的人少了,叫“李大叔”的人多了。 年輕人這一聲親切的“李大叔”,也融化了李瑞生的心,他臉上的微笑多了起來。“一輩子平凡,老了沒想到成了半個名人。”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更讓他高興的是,在他的推薦下,幾乎所有來店逛的北京人,都帶走了一斤黃醬或是麻醬,並且其中很多人,如今會專程為了黃醬麻醬,開車穿過半個北京城來到小店裡。二鍋頭這樣具有北京特色的白酒,銷量也隨之大幅度上升。

小店不僅站住了腳,也在與超市商場等現代化商業的競爭中找到了位置。

一顆心

堅持薄利多銷,“不能忘了本”

時隔多年,李瑞生仍然會想,究竟為什麼小店能受到關注,甚至成為“網紅”。

大家喜歡店裡的味道,喜歡那畫著昔日被認為是奢侈食品的廣告畫,喜歡他這扒拉算盤的老售貨員。其實接手小店的時候,李瑞生多次盤算把小店改造一番。衚衕裡的小店都變成超市了,甭管是否真的節省人力,至少在形式上更方便。可是這樣一改至少要幾萬塊錢,算啦,這樣湊合著吧,還是別折騰啦。

而當小店出名、生存不愁的時候,李瑞生又在反思,究竟這碗懷舊飯能吃多久?慕名而來買醬的人們能不能養活小店?“咱是一家在衚衕裡的副食店,不能忘了本。”多年以來他一直堅持薄利多銷。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李大叔”服務態度也更好了,他和妻子徹夜抄寫炸醬方法的小紙條,送給南來北往的顧客。就在他發愁買醬人太多、寫不過來的時候,智能手機普及了。 於是店裡牆上多了一個紙條:老北京炸醬麵做法。“誰來買醬,讓他用手機拍個照就行了。”

即便是這樣方便,“李師傅”的執拗再次體現出來,直到今年年初,小店才真的用上手機支付——之前天天守著小店,李瑞生認為自己根本用不著手機。

守候老店

為留住“人情味兒”

李瑞生承認自己老了,“不僅思想跟不上時代,體力也跟不上了。”妻子聽他說到這句話,趴在櫃檯上默默低下頭,喝完眼前的早餐——一碗白米粥。

“二十多年了,我沒休息過一天。五年裡面,我們兩口子的父母四老都去世了,就連辦喪事都是晚上回家,第二天早上趕回來開店門。什麼長城天壇北戴河,我都沒去過。”李瑞生說。

“王府井我都有20多年沒去了。”妻子說。

自己退休、小店承包合同到期都將來臨,究竟小店走向何方,李瑞生也說不好。“這店是國有資產,咱得服從國家的需要。如果小店改造後能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誰也不能攔著啊。”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唯一讓科班出身的李師傅放心不下的,就是那口醬缸,除了進貨品質的控制,就連打醬的手法、轟蒼蠅的措施,都是多年的積累。“換兩個年輕人來,恐怕都看不住這口醬缸。”

“這李師傅跟我歲數一樣大,說起對老商業的感情,那真是太深了。”北京民俗學會會長高巍先生說。趙府街副食店創辦於1956年,最初是合作社,“又便又宜,後來收歸國營後,每一家合作社商店幾乎都是周邊居民們的生活中心,甚至像是現代意義上的社交場所。直到現在,我還常常看見有老人使用‘合作社’的稱呼。”

後來流行的超市雖然方便,但高巍認為,它少了老店的人情味兒,老店氣氛對快節奏生活來說,已是彌足珍貴。“它是北京人際關係方面的文化符號之一。保留住它不僅是保留記憶,也是保留住大家的愛。”

近日據趙府街副食店的上級單位奧士凱連鎖集團透露,目前集團正在考慮“全面保留”小店。負責這件事情的王德祥,之前是北新橋同日升老糧店的副經理。“我也在老店幹了一輩子,這種感情很深。”集團方面曾想升級改造小店,畢竟這裡牆皮脫落、貨架發黃,“但即便再小的動作,也可能讓老店失去一些味道。所以目前計劃還是‘一動不動’。”

未來的經營模式,集團已在與李瑞生商討。

其實這家店,除大醬外

最讓它出名的,是廣告畫

廣告畫究竟什麼時候畫的

店主李瑞生也說不清了

至少是在1987年之前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這兩張廣告畫上都有什麼?

一起來看看~

固體醬油

類似的產品現在還在生產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包裝從紙盒變成了袋裝

包裝上左邊的華燈、北京站的圖案

色調等都和以前一樣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醬油米醋

在網上也找了找

好像是沒有同樣包裝的了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粉絲

這個是散裝的

和現在的沒什麼區別啦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小奶鍋

現在同樣的產品很好找

我們家裡大概都會有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代藕粉

有別於現在流行的藕粉

但這種包裝的產品沒有了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糕乾粉

也是一個時代的特色

“幹”音“竿”

將各種糧食和營養物質、糖調和

給孩子吃,如同後來的嬰兒米糊

在《渴望》電視劇裡

王滬生還曾經問劉慧芳

買沒買糕乾粉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麥乳粉

也就是麥乳精

以麥子為原料,經過發酵等生產出來的

在什麼腦白金、燕窩人參出現前

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補養品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姜粉、五香粉

這個不用去別處找

趙府街副食店裡就有這兩樣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包裝與過去幾乎一模一樣

品牌變了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玫瑰酒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竹葉青酒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這酒倒是還在

不過標牌變樣了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二鍋頭

這與現在的牛二

標牌並不完全一樣

但是從設計樣式上看

應該就是現在綠牛二的體系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中國紅葡萄酒

大家習慣性地叫它“中國紅”

逢年過節,家裡酒桌上幾乎都會有它

也許它算不上什麼好酒

但是,便宜適口

加上一個極好聽的名字

造就了經典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它當然還在我們的市場上堅挺著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豐收月餅、奶油餅乾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香菸

分別是恆大、大前門、香山、牡丹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除了北京產的香山牌

剩下三種都在

包裝幾乎完全沒有變化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太妃糖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果仁巧克力

圖片上應該是鐵盒子的巧克力

下面隱約可辨的英文

是“milk-nuts-chocolate”

80年代這種包裝的巧克力

更多是禮品

而不是能當成零食消費的

趙府街副食店的店主要退休了,誰來留住這缸醬裡的“人情味兒”?

多少曾經的味道

有的散盡了

有的雖然還在

但卻已經吃不出童年的味道

你懷念曾經的它們嗎?

文字 / 圖片 | 北京晚報記者 張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