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援鄂日記】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援鄂日記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

作者: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 胡翌


2月29日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不過我已經習慣了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模式,還學會了忙裡偷閒,重新拾起看書的習慣,聊以慰藉。晚上下班後我像往常一樣,點開看書的軟件。“一望可相見,一步如重城;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在書中看到這句話,一時間心潮湧動,難以平復,竟是怎麼也過不去了,想著一定要寫點東西。也許學醫的人多半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執念,或對生命心存敬畏,或對世間苦難耿耿於懷。

如今情況與這句話何其相似,因為疫情,大家都被困在一隅之地,就算只是相隔一條街,甚至只是隔壁小區,依然是“一望可相見,一步如重城”,更遑論因為疫情原因無家可歸、無法與家人團聚的那些人,“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無半點虛言。

而在我腦海裡始終揮之不去的,是前兩天看到的兩位古稀老人的擁抱,沒有轟轟烈烈的場面,卻讓我感受到了那種細水長流的堅定。

兩位老人是夫妻,2月14號住院那天因為床位原因分配在不同的病房,住院之後兩人沒有再見過面。為了不給醫護人員增加負擔,兩位老人也一直沒有提過此事。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護理部副主任曹英得知此情況後,立即與3個醫療組協調,並委託趙雲護士長安排兩位老人同住一間病房。那時候我才知道,怪不得兩位老人常常詢問其他人的情況,並且在得知大家一切安好後總會如釋重負,原來這個其他人裡有自己深愛的人。

兩位老人知道我們要想為他們換病房後,一直不同意,因為怕給我們添麻煩,不想給我們額外增加負擔。大家勸了好久,才終於答應。

直到搬之前,老奶奶還在多次詢問“他是願意的?”

趙雲護士長一直耐心解釋,“過去吧,我們不怕麻煩,沒事的。”

闊別15天,隔著距離與思念,終於再次相遇,兩位老人抱在了一起,並對我們醫護人員豎起了大拇指。那時候我在想,這也許就是支撐我一直堅持下來的理由吧。

相信這一切的苦難最終可以迎來一個好的結局,相信這世間所有的分離終會久別重逢,那麼我們只需要咬牙堅持,執著希望。或許時光漫漫,不妨揚眉談笑,心境從容,靜待黎明。

人生最可怕的是等待,最值得的也是等待。或許當下你會覺得形勢嚴峻,會擔憂、會痛苦,甚至會絕望,但是千萬別放棄,為了你愛的人,也為了愛你的人,請堅信這場戰役我們必將勝利,也請你堅信“海有舟可渡,山有徑可行;此愛翻山海,山海皆可平”。


援鄂日記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

作者: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 黃先豹


2月29日

霧霾再甚終將散,且待明朝看豔陽


武漢又起風了,並下起了小雨,疫情快訊報告昨日湖北新增確診病例423例(武漢420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492例(武漢1726例)。疫情發生後,每天我都會關注國家發佈的疫情動態數據。從疫情開始時每天幾千例甚至上萬例的新增確診病例數,幾十例的新增治癒出院病例數;到現在每天新確診病例數下降到三百多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增加數千例。從數字上可以看出疫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全國的抗疫戰爭露出了勝利的曙光。

如果不是作為我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的一員,真正來到抗疫的核心戰場,也許我對疫情變化的數據感受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數字層面。

沒有來到武漢前,我和每個關心疫情發展的中國人一樣,儘管也曾為深受疫情之苦的武漢同胞感到心痛,被武漢同行堅守在疫情風暴中心、拼盡全力守護自己家園的那份責任感和意志力所震撼,也為馳援武漢的同行們無論生死、不計酬勞的逆行者精神所感動,但這些畢竟不是身臨其境的感同身受。

今天看到最新發布的疫情數據,除了有全國疫情形勢一步步好轉給我帶來的喜悅外,我的喜悅增添了另一種成分——那是我作為抗擊疫情的前線戰士,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作出的一點微薄貢獻帶來的成就感。

在武漢新增治癒出院的2498例患者中,有兩個是我經管的患者治癒出院,也是我們醫療隊來到武漢後接管的重症病區迎來的第二批出院患者。

來到武漢後我被分配在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曾振國組上,曾主任自疫情爆發以來,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在我院象湖院區經管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對重型患者有豐富的診治經驗。在整個病區中,我們組收治的患者病情相對比較重,其中有三個危重症患者,兩個上了呼吸機。

每天的工作緊張而有序,在曾主任的帶領下,我們每天查房、討論,細心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針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病情特點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歷經17個日夜奮戰,我經管的兩名重症患者,終於達到了治癒出院的標準。出院時患者對我們表示感謝的話語中透出的真誠,讓我心中倍感喜悅和鼓舞。

早春的武漢,已經露出春的綠意。這場抗疫戰,將隨著春天的腳步,走向希望的明天。風雨過後,一定會有美麗的彩虹。


援鄂日記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

作者: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 黃嬌


2月28日

不知不覺間,武漢的雨季來臨了。清晨被雨水清洗後的空氣格外清新,停車場邊孤獨的小草也發起了新芽。真想深深的呼吸,擁抱一下。

今天我上9點的班,像往常一樣我們八點不到來到“戰場”,穿好戰袍“大白”,正準備開始“戰鬥”,就聽到說91床昨晚氣管插管了,我頓時懵了。

這是位60歲左右的大叔,說話謙遜和藹,身材雖然消瘦可仍掩飾不住他曾經的俊朗帥氣。

由於新冠病毒的侵擾使得他說話氣喘吁吁,需要持續吸氧。昨天下午,我幫他整理床頭櫃、溫中藥、打胰島素,雖然我感覺他每說一句話都有些吃力,但是他仍然向我做的每一件事表達感謝。看著他喘著氣說著謝謝,心中無比感動,我相信只要我們攜手努力,定能度過這難關,大叔成熟而磁性的男中音定能再次清晰的響起。

可今天,再次面對大叔時,大叔被儀器管道包圍著,他略顯疲憊,閉著雙眼,我強忍著心酸的淚水,握著大叔的手,“大叔,記得我嗎?昨天幫你整理床頭櫃的護士。記得就眨眨眼睛”。

大叔睜開雙眼,遲疑了,可還是點點頭。雖然他可能不記得我了,但他仍然點頭。稍微用力的緊握大叔的手,雖然隔著厚厚的冰冷的防護服,但是我相信大叔一定能夠感受到我的擔心,因為此刻我們的心是連一起的,我們的勁是往一處使的。

在這樣的時刻,醫療藥物對大叔來說固然重要,但信心與關懷同樣不可或缺,需要我們的雙手給他傳遞力量,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我們的信心。

我希望能夠讓大叔知道“我們就在您身邊,堅強起來,我們一起扛”。信經過此次磨難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祖國定會像這雨水沖洗後的清晨一般更加清新,更加充滿希望。

大叔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援鄂日記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


2月29日

“塵埃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很多人問我:“你怎麼有這種勇氣”,我認真地思考過,然而,沒有答案,也許這就是性格使然,職責所在吧。

08年汶川地震,是我工作的第四年,當時需要手術室護士支援前線,那一次報名後,名單中沒有我。在甲流突襲的那個冬天,是我第一次進隔離病房工作,第一次穿著隔離衣,戴著雙層手套執行護理操作。

而現在因為新冠肺炎,我又再一次回到了隔離病房工作,從報名支援象湖再到馳援400公里外的武漢,我們沒有猶豫,一附院141名醫務人員緊急趕赴,這一次名單中有我和科裡的兩位妹妹。

不知不覺,來武漢工作已有半個月,和一群優秀的同事組成我們的護理8組。工作中的我們認真細緻,治療、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功能指導、感控處理,我們樣樣都行。下班後,每天我們還會進行視頻會議,認真討論工作中還需要完善及改進的方法,空餘時還嬉笑著暢聊八卦,緩解緊張的情緒,這種體會很美妙,讓你感覺自己並不孤單。

世間百態,情緒萬種,什麼叫喜極而泣,我在203床大姐的身上充分體會到。有一天,在我打開病房門的第一瞬間,她激動地告訴我“護士,我老公今天清醒了,他是新冠肺炎的重型患者,我們住在不同的醫院,他很堅強,他贏了”,這時候的她,根本不知道我是誰,而我卻也願意做她的傾聽者。

第二次的聊天,大姐說“我老公恢復得越來越好了,能下床走動了。但我這幾天身體不太舒服,要是能喝上一杯暖暖的紅糖就好了。”我剛好帶了紅糖薑茶來駐地,隔天上班我便帶到病房給她,順便再指導她一些呼吸訓練及她先生在床上可以做的肌力訓練及抗阻訓練。

第三次和大姐聊天,是我晚班在做感控,拖地消毒地面,我提醒著病人,地面潮溼,暫時不要下床,防跌倒,大姐聞聲便說:“張琪,你又上晚班啊?”當時我可就納悶了問:“嘿,大姐,我今天衣服上沒寫名字啊,你怎麼認出我啊。”“聽聲音啊,你一開口,我就知道是你,不需要看名字。”一時間,我竟有些感動。

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場“千”萬珍重 “鶴”你一起的行動,183床的大叔一直在尋找送給他千紙鶴,並在上面寫著“千叮嚀、萬祝福”的我。那天,我和彭小平主任一起去大叔病房裡,大叔拿出千紙鶴,讓彭小平主任寫下名字,嘴裡嘟囔著“我想找到那位送我千紙鶴的小姑娘,讓她也在上面寫下名字,這樣就可以康復後去南昌找你們。”我激動地說道,“大叔,昨天是我給您送的紙鶴呢,原來您一直在找我呀!”就這樣,我們和大叔定下了“400公里的約定”。

人間溫暖,隨處可見,醫院領導的關懷,後勤保障的補給,廣大群眾的鼓勵,為這場疫情衝鋒陷陣的不光是我們醫務人員,還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們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戰鬥著。

春芽已復甦,讓我們懷抱希望,共同迎接美好明天。


援鄂日記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


2月29日

你要注意安全,是父母的叮囑,

你要平安歸來,是愛人的傾述,

你要早點回家,是孩子的關注,

你要保重身體,是朋友的祝福。

我要挺身而出,是誓言的態度,

我要披上鎧甲,是最好的保護,

我要追趕時間,是生命的託付,

我要捨命相撐,是患者的無助。

忙不忙,看看那溼透的衣服,

痛不痛,面龐勒痕早已凝固,

苦不苦,細細體會心裡清楚,

怕不怕,誰能保證一定不輸。

我知道,我還不能慢下答題的速度,

可惡的病毒還在等待我們清除;

我知道,我還不能脫下潔白的制服,

病人的痛楚還在等待我們的照顧;

我知道,我還不能停下疲憊的腳步,

患者的恐懼還在等待我們的平復;

我知道,我還不能寫下感人的回顧,

美麗的家園還在等待我們守護。


整 理: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 尚清、護理部 張紫菲

編 輯:朱怡芯

審 核:彭小平、葉萌

終 審:李君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