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为什么有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却在下降?

鹏鹏254367192


我是九二年参加工作的老教师。一直从普通老师干到教导主任到校长。也见证了教育发展几十年的变化。

在今天下午,我的一位小学的学生找我来聊天。刚好谈起这个话题,她问我:“老师为什么现在的老师没有以前的老师让人尊敬了?也没有原来教师的耐性了?”每当谈起这样的话题,我感到无比的心酸。

作为我们一个只有300个孩子的农村小学。从2015年教育均衡化发展开始我们小学硬件设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塑胶跑道、班班通多媒体、高标准的微机室、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充足的教学仪器配备、现代化的水冲式厕所等等可以说是一应俱全。

仅硬件设施就投入几百万。

可老师还是那样的老师。环境的改变丝毫没有给老师带来一丝改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消失。

就学校外部而言,教师的职业已经失去了往日光彩。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对教育不屑一顾,尤其是男教师越来越少。由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逐年增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

就学校内部而言,由于国家禁止乱发补贴、奖金,教学成绩好坏与教师的工资不挂钩,每年拼死拼活工作的教师得不到突出的奖励,极大的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就教师个人来说,教师的工资仍然偏低,刚毕业的教师工资才2000多元。2000多元在当今社会能干什么?我工作接近30年工资才4000多一点。勉强可以养家糊口。另外由于国家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惩戒学生的手段被压缩到极小的空间,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吃不了都得兜着走。学生招不得,碰不得,对于特别调皮的学生老师束手无策,从心理上打击了老师管理学生的积极性。

二、师德教育的方式已经淘汰。

八九十年代的教师,仍然保留毛泽东时代无私奉献的激情,那时候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教师把作业和备课拿回家去夜以继日很正常。加班加点从没有要过报酬。那时候讲的是奉献,真正的春蚕和蜡烛,如果你现在在给老师讲这些。你已out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很精彩,我们不能再关起门来让老师孤芳自赏了,现在的老师不得不面对现实。空洞的说教已经毫无意义。工资待遇才是硬道理。

三、教育投入绝不是一劳永逸

虽然办学条件需要改善,但教师的心态更要改变。是谁最终决定教育质量?还是教师!筑巢未必能引凤,实验仪器大量闲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得不到充分应用。到底是什么原因?说白了还是教师的动力问题。教师缺乏关注!

四、教师晋级方式凉了不少教师的心

能提高教师待遇的唯一方式就是晋级。虽然晋级的方案很好,但少了人性化。每年晋级竞争异常激烈。造成人心惶惶,矛盾重重。老教师无缘晋级,心灰意冷。绝大多数教师望而却步,每年晋级莫名其妙的都是一些学校领导。这极大地伤害了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是两条腿走路的行业。又是一个极难量化的行业。工作凭的是一颗良心,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才是上策。

五、教师工作压力太大

由于学校形式化的工作太多。大大挤占了教师专研业务的时间。每天老师得做多少无用功?这个只有教师自己清楚。无奈!无奈!无奈!


华海影视工作室


作为老师我说说我的感触,可能只代表我个人,但是这是真实的感触。我面对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很快乐,在教学中和同学们聊聊科研,聊聊技术,聊聊自己做项目的时候遇到的各类工程问题,课余时间同学们做做实验搞搞研究挺好玩的。什么时候积极性不高?填表,做各类文件和材料,有人说现在老师很多是教研型的,我觉得说法不全面。现在老师有至少30%陪着行政玩。一群大老爷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定指标,同时自己又没有能力做领头羊。感觉就像一个外行再谈如何亩产万斤。每每遇到这样的破事就没心情做事情。


DOS4204053888


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这些钱都投在学生和校舍上面,教师工资福利没有多大改善。我是江西赣州小县城的乡村教师,教龄33年,副高职称6档,每月打卡工资4608元,绩效工资480,乡村补贴650,除此以外没有其它任何福利。


万物皆有因


作为一名教师,我可以谈谈这点,国家确实是对教育投入巨大,主要投入这几方面。

一、投入到学生身上。

目前不少地区已经是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像我们山区寄宿学校,学生基本只花费生活费和辅导教材费用,也就一学期一两百,早上有免费的早餐,每个月有生活补助(政策后期还要涨生活补助),每学期有文具补。十公里以上的还有交通补,以及企业的捐助资助。

二、投入到硬件设施上。

每年的教育经费,不少都投到了基建上,学校倒是样貌变化快,学生住宿,学生学习条件不断改善(多媒体,实验室,计算机等)。

三、教师培训

这部分每学年都有所谓的教师培训,可是基本就很简化,上堂课,写个学习心得就算培训!



Mr大王


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越来越大,为什么有些教师积极性不高?

有些教师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积极性不高,属正常现象。毛主席说过,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也这样。教师也属人,不是神,也有左中右。只不过这些教师属于右倾罢了!一个几百万教师队伍里没有一些落后分子才怪呢?有才不怪!

这些教师并不是因为工资小,待遇低而积极性不高,就是给上他们文娱明星般的待遇,也未必有积极性。关键他们缺乏一颗爱国心,一颗事业心,缺乏像钟南山那样冒着生命危险逆向而行的为国为民的献生精神!缺乏像解放军医生疫情就是命令的战斗精神!缺乏像广大奔向疫区的医务工作者的拼搏精神!缺乏像公安民警,广大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只能说有些教师思想觉性太低,不配当老师。即使当了也不好好教育学生。希望这些教师幡然醒悟,丢了身上的包袄,跟上飞速发展的形势,振作精神,教育好下一代!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印忠旗


作为一个有21年教龄的教师,对教育一线的了解,至少略知一二。我认为:“师道”衰落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够的主要原因,教育投入多少不是影响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一、尊师重教战略地位的知行不一。

尊师重教,是国家治理应有的道义,这是两千多年来的基本治国理念,国家也认识到这一点。但在现实中已经变成一句口号和空话,原因主要:教育是无形的、带有周期性见效的东西,不是眼前实实在在的经济指标,而地方政府往往注重眼前的功利性,对教育采取“能过则过”的态度,加上如果中央督导不严或也有某种程度上的功利性,教育“被忽视”更甚,拖欠教育经费屡见不鲜,提高待遇更无从说起。设立教师节,或每年拿几百块钱慰问金去慰问老师或开个座谈会,是不足以体现“尊师重道”的,是象征性而已。

二、尊师重教战略地位的弱化。

一是《教师法》没有得到彻底落实,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教师法》中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这条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且还造成待遇差距越来越大,寒了教师的心,如教师没有车补及与公务员的等量绩效等。二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权益保障,缺乏法律保护,现有法律偏袒于未成年人保护,教师时时处于“被告”的弱势位置,既承担着教育使命的重担和道德高位,又没有赋予他基本的权益保障,连批评学生都变成一件冒险的事情。

三、对“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认识不足。

毛泽东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教育也是这样,决定教育的因素是人,是教师,而不是物。近几年,国家教育投入加大,但多数是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变办学条件,这当然是对的,但别忘了也要往教师身上加大投入。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待遇,使之应该得到的合理收入,教师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不是活在道德高人里;二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素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等。

四、教师的职称评聘体制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在没有福利政策辅助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靠工资吃饭,职称评聘就意味着工资收入的全部。有不在少量的教师,就因为学校缺乏空岗,工作十几年还是低职称,无法评上高一级职称,收入不到3000,这怎能不打击信心?

五、社会对教师缺乏敬畏之心。

教师受制于法律、经济等各方面地位,应有的“尊严”不保,社会对教师的“礼敬”程度也不一样。教师的待遇低,教师职业社会影响力下降,加上《未成年保护法》的副作用,教师有“跪下来教书”的倾向,只能接受社会的所谓“监督”,未敢伸直腰杆教书育人。

六.教师中的败类影响“师道”。

由于教师人多面广,素质参差不齐,“种群”中也存在有败类,违纪违法现象屡有发生,甚至时而发生恶性事件,这也影响了教师群体形象。有的教师,守不住道德高地,从事有偿家教或其它乱收费,影响恶劣。

出现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主要还是对教育对教师重视不够,“中师”时代的教师素质是最好的,尖子生当时就选择师范。“中师”时代结束,应该是教师素质的转折点,师范生素质越来越参差不一,高考志愿填报多数是本科线上分数较差才填报师范,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业魅力不够,待遇低。

当然,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不完不了的上级检查,以及工作时间的紧张和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增大等,这些都造成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进而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是,整个“师道”生态环境已经受破坏了,教育投入,其实是一个小方面,围绕“师道”这个核心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高兴的是2018年09月11日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中国教育作出了新的部署,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投入的政策,更多向教师倾斜,优化支出结构,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陈宝生部长曾讲:“跪下来的教师教不出站起来的学生。”我们相信,这些对教育、对教师及重塑“师道”是一个福音。


愤怒的木棉


国家重视教育,投入的经费越来越多!但是只是一味的盖楼和提高义教经费(维持学校运作,改善办学条件,但是不能用于教师),对于教师的工资提高却有限,毕业两年的其他工作也都比老师挣的工资多!其次,压力大,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社会上那么多办补习班的只所以存在,还是说明工资少,如果老师们工资挣的多,谁还会办补习班挣补课费。


傲邪龙


职称工资差距太大了,有些人评上高级职称拿着高工资什么事都不想干,有很多很多一线教师做最基本的大量工作,累死累活也没没有高级职称拿着最低工资,现在有很多教师哪还有心思把教学放第一位,都奔着评职称的目标去努力,因为职称决定着你的一辈子!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作为业内人士,我自己觉得现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法律来保护老师,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良心活,大多老师都想把孩子教好,都希望他们成才,但现在的大环境让老师们对孩子的各种行为敢怒不敢言,更别说体罚,稍不留神就会丢掉自己的饭碗,甚至还会判赔偿……所以大家都佛系了,都觉得“成绩不好最多绩效少拿点,但被冠宇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话,自己几十年的铁饭碗就毁于一旦了”。


梦里花落157957415


投入越来越多,可能重点花在了学校基础实施教学实施等方面,据我所知全国各地教师的工资相对是比较较的,与民工比,一个没任何技术的小工每天工资一百伍拾元,有技术的大工在二百至五佰元,这就是市场经济,说明只有这个标准,才适合供求关系,也说明只有这个标准才能适应货币的含金量,也就是适应消费。另外和其它行业和部门比较,在目前还没有彻底封堵灰色收入和外快收入的大环境下,教师工资和其它教育开支完全靠财政,教师如果不补课的前提下是没有半点灰色收入的,就连吃饭乘车也必须在自己的工资中开销,这样放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教师的工资的真正含金量就显得不如其它行业高,所以教师的经济收入不是很高的,社会地位也就不会高,教师职业除了稳定也就沒有其他更多的优点了,这也是目前很多年轻人第一志愿是选择考取公务员,如果考不上公务员可能有一部分人选择作教师。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如晋职晋级的机制,奖优罚劣的机制,教学任务的分配与安排,学校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专业化发展,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等具体因素。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当务之急,规范教育和学校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