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散文:病房人生

散文:病房人生

妈妈生病,连续几日都呆在医院。一大间病房里住了八位病人,再加上病人家属。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妈妈睡着时我便拿出带来的书来读。但心却安定不下来,因为这小小的病房里的故事远比书中精彩!

妈妈住的是五床。六床住的是一位84岁的老人。病症是肺气肿。有一个女儿三个儿子。送他来住院的是他唯一的女儿。听那个皮肤粗糙身材壮实的女子说老人已经生病两个月。与小儿子生活在一起的他一直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种地自己找柴做饭,最近已经连饭也煮不熟吃了。自己那兄弟也不管。还是隔壁邻居告诉她。她才赶紧送老人来医院治疗。老人的小儿子在第二天出现了一次,是一个矮小黝黑的中年男人。来了就念叨家里忙,呆在这医院里要坏事。然后就消失了。其他儿子到老人出院我也没看到过。儿子虽不在身边,但老人的病床前却是全病房最热闹的地方。从他进来就一直不停有人来看望他。给他买来新鲜的水果和糕点,叫他老祖、外公、爷爷……但是老人非常沉默,听不到他的声音。今天早上来了一个婆婆。大概80岁的样子。衣着得体,声音洪亮。听她与老人的女儿交谈。是老人的邻居。她们絮絮叨叨的说着老人的病情,我还听到婆婆说要拔点自己种的白菜给她。那大姐自然不要。末了,那婆婆拿出100元钱硬要塞给大姐。两人在那推来推去。听婆婆激动的说:"我们两家那么多年从没红过脸,而且你还对我特别好,随时给我买吃的。是不是嫌钱少?"大姐急了说:"你的钱一分钱也是情。你那么老了,钱来得不容易。你能来瞧我爹就已经很好得很了,我怎么还会要你的钱……"正说着,一个男孩提着行李箱进来了。原来是大姐在成都上班的儿子听说外公生病了,刚刚下车就赶到医院。又是一番热闹的问候。我想老人应该觉得是安心的吧!因为有那么多关心他的人!

七号床住的也是一位老人。肺气肿,呼吸困难。需整日输氧,但老人胃口极好。每天至少进食五次。照顾他的是他女婿,沉默寡言,但耐心细致。喂老人吃饭,接大小便,还顺便照顾八床那位没人陪伴的大姐。第三天老人的女儿来换。还背着一个襁褓之中的婴儿。听她与八床的阿姨聊天,知道这是她的外孙女。八床那阿姨问:“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背到医院来?”她反手拍拍背上的孩子说:“我姑娘想去吃碗羊肉粉,她背着孩子不好吃”言语中都是对女儿的纵容。她说她家这两年都不顺,去年婆婆生病,抢救了四次。花了十多万人还是去了。而且在整日整夜照顾婆婆的过程中,她头晕目眩的骑摩托车撞到一个人,又赔六万多。钱都不算,最让人发疯的要照顾婆婆又要照顾被她撞到的人。她说这些时,面容平静,不悲不喜,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我听得动容。看她接了热水了仔细的给老人擦身子。对她的坚韧肃然起敬。

八号床的阿姨。糖尿病,没人陪护。只见她女儿每天送饭来,送到就走。不会多留一分钟。但她绝不寂寞,因为她非常健谈,会非常主动的与病友们交流。从她自己的诉说中全病房的人都知道了她有一儿一女。都已经结婚。儿子在成都,儿媳妇非常可恶,说话难听。与她完全没办法相处。但她又自我排解的说,其实她只是说话不好听,但心不坏。女儿是小学老师,很孝顺。但孩子小要照顾孩子,她生病拖累了女儿云云。她精神奕奕的自己输液、查血糖、去打胰岛素、今天早上甚至自己去办了转科手续。(要转到眼科去做白内障手术)虽是病人却最不似病人!我想这样的老人怕是儿女最喜欢的吧?病了都不用儿女怎么管。自己管自己!但这个中的无奈和凄凉可能只有老人自己能体会。

散文:病房人生

九号床上躺着的是一位中年美妇。彝族。病状是肚子痛。医生初步诊断是结核性腹膜炎。照顾她的是她的小女儿和她老公。她只比我大三岁,但大儿子已经21岁。小儿子正上大学。这个小女儿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就天天跟着他们在成都的家具厂打工做家具,每月有8000元的收入。美妇人的丈夫说在外面打工没文化就是瞎子。说这话的时候看看小女儿,满脸的遗憾。那位略显丰盈的女孩跟她妈妈长得很像,有一张美丽的脸。而且性格很活泼。每次医生来查房,就会问医生关于她母亲的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不想吃东西啊?可不可以吃点水果之类的?他们家也是时时有朋友来探望,用彝语交谈。

十号病床躺的是位中年男子。肝硬化引起的肠道大出血。但是他非常淡定。进来住下的第一天早上。医生需要找家属带他去做一些检查的时候问他的家属在哪里?他说回去了,因为今天有朋友家办事,答应了别人要去帮忙。他妻子要负责去冼菜和洗碗。医生很严肃的说:“命重要还是帮忙重要?”他笑笑说:“答应人家的就要做到的嘛!”后面几天都是他妻子来陪护,两人基本不交谈,不说话。他们的状态可能是大多数夫妻的常态,与朋友在一起更热情和有情义。

11号床躺着的是一位脸色苍白的女人。他们已经在这间病房里住了20多天。因为夫妻俩吵架,那位大姐喝了百草枯。虽然已经冶疗了很多天,但那大姐看起来非常憔悴,下床活动都很困难。两天后他们出了院。据我有限的医药常识,喝了百草枯是不可能痊愈的,最终将多器官衰竭而亡。心里唯有祝福她!

我们今天也要出院了,在医院的这几天里我发现一个问题,供孩子书读的越多,孩子走的越远的父母在自己生病时越孤独和无助。从农村和城市来看。在这几天里,两个来自农村的老人,有很多人来探望。并且因为有多个兄弟姐妹互相轮换来看护,老人虽然住很长时间的院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邻里乡亲都会来探望给与病人关怀和安慰。而如八号床的阿姨。虽然儿女都有体面的工作,但是老人在生病后得到的关注与关注最少。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虽正逢假期不用上班,可是妈妈住这7天院的时间,我和姐姐轮流看护,都已经觉得疲惫不堪。而妈妈最想见得大哥却因为工作原因到妈妈出院也没有赶回来。那么当我们老了,我们那个孤独的孩子该怎么来面对?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