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三清一改”改出農村新“顏值”

記者 王朝朝

近年來,正陽縣按照鄉村振興總體戰略,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圍繞“三清一改”做文章,組織群眾自覺行動起來,踐行主人翁意識,主動投身村莊清潔行動。目前,清理生活垃圾30000多噸,柴草垛25000多個,整治坑塘1300多口,拆除廢棄圈舍等15000多處,整治縣域主幹道環境秩序100多公里。全縣建立了“鄉村清掃收集、縣級轉運處理”縣、鄉、村三級環衛體系,基本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的目標,農村村容村貌煥發出新的“顏值”。

建立垃圾收運處理體系。2018年以來,正陽縣把清理農村陳年垃圾作為重點來抓,研究制訂了3個針對性方案。採取專業公司辦專業事的辦法,縣財政按照農業人口年人均30元保潔經費標準,每年為鄉鎮(街道)預算安排農村衛生保潔基本運行經費2000萬元,招聘8家保潔公司,預算安排資金2300萬元購買7661個公益性崗位用於農村保潔,為首創環衛公司安排垃圾轉運費用2000萬元,全縣實現了農村保潔社會化服務全覆蓋。同時,積極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採用BOT模式,投資6億元建設佔地80畝的靜脈產業園,解決垃圾出口問題。建立了“鄉村清掃收集、縣級轉運處理”縣、鄉、村三級環衛體系,全面清理村莊的陳年垃圾,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的目標。2018年,正陽縣順利通過了全省農村垃圾治理達標驗收。建立第三方暗訪檢查機制。從2018年4月以來,正陽縣聘請第三方專業考評機構,每月對鄉鎮(街道)進行一次暗訪考評,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把第三方暗訪出來的問題進行反饋,要求鄉鎮(街道)建立問題整改臺賬,明確責任,限期整改。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確保整改有實效。建立評比獎懲機制。每月對鄉鎮(街道)進行綜合排名,對綜合排名前三名的分別獎勵2萬元、1.5萬元、1萬元,並對排名第一名的,授流動紅旗;對綜合排名後三名的分別罰款2萬元、1.5萬元、1萬元,並對倒數第一名發流動黑旗。

2019年,正陽縣出臺方案清理塘溝,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管理,加強村外坑塘、河道治理,建設水美鄉村。加強村莊塘溝治理,清理垃圾、淤泥、雜草,平整邊坡,安裝護欄,清理水域漂浮物,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加大水體周邊淨化綠化力度,積極養魚植蓮、栽樹種花,恢復和拓展水域功能,改善農村水環境。引導農戶規範排放生活汙水,積極推進無害化處理,提高生活汙水綜合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理率。縣財政列支500萬元的清理塘溝以獎代補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塘溝整治工作,掀起塘溝整治高潮。

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以來,正陽縣共投入財政資金4900萬元,帶動社會投資1.2億元,建設厭氧發酵設施,鋪設消納管網,建成2個區域性糞汙收集處理中心。強化督導。抽調農業、畜牧、環保等部門工作人員65人組成13個督導組,開展拉網式排查,對排查出的問題,下達整改通知書,督促立即整改。嚴格獎懲。落實日報告、月考核的工作制度,督導工作組每天上報工作進度,每月對鄉鎮(街道)養殖汙染治理工作進行考核獎懲,對前五名的鄉鎮(街道)分別獎勵5萬元、4萬元、3萬元、2萬元、1萬元,對後三名的鄉鎮(街道)分別處罰3萬元、2萬元、1萬元。督導組與鄉鎮(街道)同獎同罰,確保了督導工作真正取得成效。嚴厲打擊。對仍然產生汙染的養殖場戶,一律採取立案調查取證,並及時向公安部門移交案件。至目前,全縣共立案調查69起,行政拘留56人,關閉規模以下養殖戶1032家,249家畜禽規模養殖場全部建設了糞汙處理配套設施,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糞汙資源化利用率在96%以上,通過了省政府民生實事驗收。

建立宣傳教育陣地。通過在縣電視臺開設《美麗正陽》等專欄宣傳平臺,在全縣營造氛圍。利用春節外出人員返鄉時機,通過廣播、宣傳標語等形式,動員群眾自己動手整治家園。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文明家庭、衛生戶、“好婆婆”等評選表彰活動,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極大培養了群眾的環保意識、文明意識和參與意識。開展縣域主幹道及集鎮環境秩序整治行動。建立了鄉鎮(街道)為責任主體,交通執法局、城管環衛大隊、國土執法大隊等相關執法部門全力配合,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以拆除私搭亂建、取締馬路市場、清除垃圾、治理亂墾亂種為重點,對縣域主幹道及集鎮的環境秩序進行集中整治,目前已整治主幹道100多公里。充分發揮“愛心超市”的引導作用。結合脫貧攻堅,廣泛動員機關單位、社會團體、非公企業、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全縣建成24個智志雙扶“愛心超市”。通過“愛心超市”引導群眾打掃庭院衛生兌換商品,激發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參與“三清一改”行動的積極性。

正陽縣的“三清一改”營造出全民關心、農民群眾自覺行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農村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昔日,村中汙水橫流、蚊蠅亂飛;今朝,門前乾淨整潔、庭院美麗的景象展現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