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華為的芯片可以媲美高通了,不單獨出來一個公司提高產能給國產其他品牌手機使?

是好是壞


華為的芯片,包括麒麟系列手機CPU,巴龍系列基帶,以及視頻監控類的安防芯片和行車記錄儀芯片都是由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所提供的。海思半導體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公司,其非戰略類的芯片,如安防芯片、行車記錄儀芯片、工業類的通訊模組一直是在對外供應的,但是麒麟系列CPU以及消費電子類的5G基帶沒有對外銷售業務,只供給自家使用。

1 海思半導體在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地位

海思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其前身為華為的集成電路設計中心,主要提供無線通訊、固定網絡、視頻安防、手機處理器等服務。高端芯片只給華為自家的產品使用,非戰略內的芯片對外提供。海思半導體真正為大眾所知,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制裁,讓海思半導體的備胎計劃一夜轉正,也使華為避免了當年中興被停擺的命運。根據TrendForce的數據,在2018年的中國IC設計企業排名中,海思佔據第一位,其營收遠遠超過其他在榜的9家半導體公司營收之和,可謂一枝獨秀。

2 海思的高端芯片為什麼不對外開放供應

海思的視頻安防芯片和行車記錄儀芯片一直對外供應,並且安防芯片佔據著超過70%的市場份額,海康威視、大華都是海思的大客戶。但是其高端的手機處理器芯片卻一直不對外開放。華為是有著自身的戰略考量。

首先,華為本身也是手機生產商,有華為和榮耀兩個品牌,根據IDC的研究數據,在2019年第三季度,手機銷量下滑之下,華為卻逆勢強漲,國內市場份額升至42%,同比大漲64.6%,所以,自家的供應量可能都不夠,無暇對外開放。

其次,華為既造芯片又產手機,扮演者運動員和裁判的雙重身份,這就相當於國內手機廠商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即使華為放開了芯片供應,國內手機廠商也不敢得罪高通去採購華為。

再次,麒麟系列旗艦CPU主要用在華為的MATE和P系列手機上,這兩個系列是華為的高端旗艦系列手機,價格不菲。如果開放,搭載麒麟的手機被友商賣到什麼價格自己無法控制,如果被賣到1999元,那麼華為親手打造的高端旗艦級手機系列就失去了市場價值。

以上就是基於市場情況的分析,如有不到之處,敬請指出。

以上就是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您有其他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您想獲取更多的科技方面的前言技術,可以關注本頭條號:玩轉嵌入式。如果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希望您點個贊轉發一下。謝謝。

玩轉嵌入式


很多原因。

參考小米當年是如何粉碎聯發科高端夢想的。

華為就算賣處理器,賣多少錢合適?

990目前不可能外賣,因為自己旗艦機要用,那麼980賣多少錢合適?

信不信華為頭一天開賣麒麟,第二天小米等拼著虧本也要把麒麟的價格、麒麟的定位拉下來?

與其這樣,還不如留著自己用。

消費者就要說:為什麼我花999就能買的機器,要花四千買你華為?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芯片的性能,而在於芯片對於自身的產品定位。

950,960,970就不說了,就算是980也只是利用7nm製程優勢將將和845打個平手,大概率打不過855

拿出去賣,勢必會收到市場經濟的影響。想要靠賣芯片盈利,只能比高通賣的便宜。這也勢必會讓市場上有大量使用麒麟旗艦芯片的低端機。

而最後,對於品牌的損傷是不可逆的:

“花999就能買麒麟980的手機,不清楚花5399買mate20 pro的人是怎麼想的?人傻錢多麼?



黑黑的咕咕


因為和海思有些淵源,所以嘗試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

首先,華為的芯片公司,叫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簡稱海思,是中國10大半導體公司中的排名第一位,2019年銷售額預計842.7億,超過2-10名9個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總和。海思成立於2004年,其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所以,華為其實是成立了一個芯片公司,專門負責華為各BG的芯片研發和供應,只是核心芯片(手機SOC,基帶芯片,基站芯片,電源芯片等等)不對外供應而已。

其次,回答一下海思核心芯片為什麼不對外供應的問題。今年4月份,華為消費者BG(也就是華為手機公司)內部舉行了一次比較低調的誓師大會,大會期間打出了下面那張後面被各個媒體廣泛報道,甚至任正非任總在多次記者會上都反覆提到的千瘡百孔的破飛機圖,用以形象得比喻華為是一架高速飛行的飛機,而因為美國對於核心零部件的斷供,導致飛機瞬間變得千瘡百孔,而這些洞不補上,顯然飛機沒法繼續飛行,甚至會墜毀,一如18年上半年同樣被美國斷供零部件的ZTE公司,瞬間休克,公司停擺三個多月。

事實上,美國斷供,並沒用讓華為的破飛機墜毀,而是一個超人出現了,他迅速得將一些大的破洞,直接用性能優異的材料迅速得補好了,不僅不漏風,而且比之前飛機原始材料還牢靠。而一些很小的洞呢,則能補則補,不能補的話,也先從其他公司(代表非美國供應商,比如日韓以及國內)迅速採購材料,逐個補好。於是飛機就像只是遇到了小氣流,稍微顛簸了一下,但是又迅速和平穩得繼續飛行了。。

而這個及時出現超人,就是海思。為什麼海思是超人,而不是小矮人,就是因為海思經歷了15年的發展,一直在韜光隱晦,逐個突破了基站和手機中各種芯片的研發和做好了非常時期的各芯片替換方案,只是就像海思的總裁,鐵娘子---何庭波在美國給華為斷供零部件的5.15事件出來之後,迅速於5月17日凌晨發表了一封給所有海思員工的公開信裡面提到的,被公司雪藏多年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瞬間全網一片譁然,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華為有一個這麼高端的半導體公司,要不是美國斷供核心零部件,海思可能永遠會被雪藏。

所以,海思存在的意義就是為華為這架大飛機服務的,所以不可能,也不需要對外供應核心芯片賺錢。

現在再講一下,為什麼海思不可能對外供應核心芯片,這是因為:

1.如果對外供應核心芯片,比如手機SOC,也就是大家所知的麒麟980,麒麟990芯片,那麼華為消費者BG精心打造的採用麒麟芯片的Mate系列旗艦手機領先對手(主要是高通公司,三星和聯發科已經不是海思麒麟對手,蘋果手機CPU暫時還無法超越)半年的優勢將不復存在,這對華為旗艦手機在成為全球第一(新增和存量份額雙第一)的戰略造成極大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華為主觀上不可能對外供應麒麟SOC.。

2.即使海思對外供應核心的麒麟系列SOC,在產能和時間上也是優先供給華為消費者BG,那其他國內外廠家,必然會擔心被華為掐脖子,不敢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尤其是競爭對手身上。否則,華為就是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了,所以,客觀上,國內外其他手機廠家不會買海思的核心芯片。

當然,一些非核心芯片,或者還未上升到華為核心戰略的芯片,海思一直對外供應,比如安防芯片,海康威視和大華就大量採購華為的安防芯片。還有就是行車記錄儀芯片,小米就大量採購和使用。

綜上,華為並不是沒有成立獨立的芯片公司,只是基於長期戰略,不能把海思這把利刃交給對手,而對手也不敢要這把利刃,怕在關鍵的時候被利刃反噬。





滄浪之水2000


華為芯片可以和高通媲美,為什麼不獨立一家公司供給國產芯片?

“海思半導體”是華為設立研發各種芯片的一個獨立公司,其產出有麒麟處理器、鯤鵬處理器、凌霄等等,供給華為的手機、基站、服務器等各方面的產品使用。華為芯片目前這麼好,甚至能和高通媲美,為什麼不供給國產手機使用?其實稱華為芯片可以和高通媲美也只是很勉強的說法,還是比不過高通的。它為什麼不供給給國產手機使用?我認為有以下因素:

一.麒麟芯片不夠強大,這是根本原因。雖然目前華為手機很多芯片都能夠自給,但是和高通相比還不夠強大。華為的麒麟處理器使用的架構來源於英國的ARM公司(現已被軟銀收購),華為處理器的強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ARM處理器架構的設計,像目前華為使用的麒麟990處理器,使用的就是ARM的A76架構和G76架構,而以前的麒麟970使用的則是A73+G72的架構。高通855使用的則是A76魔改的CPU,GPU方面使用的是高通自研的架構,總的性能比原來的處理器要強10%左右,甚至有的時候能強15%。GPU的強大是高通芯片面對麒麟處理器時的極大優勢。目前來說,華為並不具備自行設計處理器架構的能力,有的也只是小修小改,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此外,還有一個數據可供大家參考,華為2018年仍向高通購進5000萬片芯片,這說明華為的芯片仍然有所不足。並且GPU不夠強大也很有可能是華為購進高通中低端處理器的重要原因。

二.為了保證自身的優勢。華為處理器為的只是供給華為手機自身的使用,並未考慮過外售。如果友商手機使用的是和你同款處理器,那就無法保證自己價格上的優勢,得不償失。另外一個是時機上,我們知道每年華為的旗艦處理器都是先於高通的處理器發佈,而高通的處理器得等到年底甚至年初才能發佈,這就造成了高通系列的手機至少得在明年的三月份才能上市,華為的旗艦在9月份上市,這對華為手機來說是佔了小半年的優勢,而等到其它安卓旗艦手機上市的時候,華為已經賣出很多了。

三.手機芯片和系統的適配機制問題。麒麟芯片更多的是為華為手機設計的,很多方面都是為了適應華為手機的EMUI系統的,而其它的手機如果使用了麒麟芯片,有可能導致系統不適配的問題,不能完全發揮出華為芯片的性能。

四.友商出於對華為的擔心。如果國內廠商使用了華為的芯片,有可能擔心會被卡脖子,畢竟都是手機廠商,作為競爭關係,萬一有哪天華為看你不順眼了,影響了它的利益,它給你斷供,問題難以彌補。

綜上所述,主要還是因為華為麒麟芯片不夠強大和要確保自身的優勢,也許還有產能不足等因素,總的來說加大對自身產品的研發投入,一定是沒有錯的。





T0評說


麒麟芯片裡面大量的技術來自第三方,能不能賣是個問題。要賣首先要經過第三方的同意。



造謠海狗斬殺機


我記得驍龍835好像用了20幾億個晶體管,華為麒麟960還是970,用了50幾億個...(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具體數值不保證準確)...也就是說,比較接近的運算性能,華為用的晶體管數量是對方的2倍!多出這麼多晶體管,可見內部電路、佈局等等多出一大堆問題需要解決,研發成本應該高很多倍,而不僅僅是乘以2的關係!所以麒麟處理器其實成本是很高的,這也是華為手機賣貴的原因之一[靈光一閃]麒麟對外銷售,賣跟高通一樣的價錢無疑會虧本,高通賣500麒麟賣1000又有誰會買?所以乾脆不賣![靈光一閃]還有,華為也絕對不敢賣芯片,現在芯片是它調動愛國情緒和自豪感、賣高價賺取暴利的最大噱頭!賣給小米,如果紅米K30之類用990賣2000多,你讓花6000、1萬多買華為的人怎麼想?到時候再怎麼宣傳愛國都沒用!...不賣芯片就沒有這麼直觀的對比


那夜你不知我喝多少杯


華為海思芯片家族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前期自用,暫不對外發售芯片

在華為海思芯片家族,至少有數十種頂尖芯片;不過,大眾比較關心的,還是麒麟芯片和巴龍芯片!

華為芯片自家都不夠用

華為手機搭載的芯片也分高中低檔,譬如麒麟970、麒麟980、麒麟990、麒麟990 5G SoC就屬於高檔!

而麒麟810等,是屬於中檔芯片!

華為手機的芯片來源採用多供應商策略,主要包括(自家的)海思、高通,還有其他供應商…

海思麒麟主要搭載在華為高檔手機上,兼顧中檔手機!

大部分低檔手機和部分中檔手機,是要採購其他供應商的芯片的!

而且,高端芯片量產難度大;你找臺積電合作時,臺積電本身就是滿負荷生產製造,並不是你想生產多少訂單,就可以在短時間滿足你的需求的!

再加上華為手機增速太快了,有備無患!

當然,這個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華為靠麒麟巴龍打造核心競爭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華為憑藉研發實力掌握的“第一生產力”,當然是要先給自己用!

如果給別人用了,華為手機還有何優勢?

還能賣得如此快嗎?

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更有底氣!

就好像蘋果IOS,只有蘋果可以使用,就會讓用戶一直覺得“真香”,老牛掰的趕腳!

華為的夢想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在目標還沒有實現之前,是不會對外開售的!

即使華為開售麒麟,友商未必敢買

小米、OPPO、vivo、聯想敢放心使用高通,是因為高通不做手機!(以前做過,沒做好,就放棄了)

如果華為既賣手機,又售芯片,會讓友商更加恐慌的,以後豈不是要離不開華為公司啦?

也是在變相承認華為技術更強大,消費者還不如直接去買華為手機?何必繞個圈子呢?

短期內,華為不會出售麒麟芯片,但是卻可以逐步開放部分麒麟芯片技術,幫助中國高科技公司快速發展!

只是是否開放部分技術,那就是華為自己的戰略決策了!


浩子哥觀世界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華為的芯片其實產量依然不足,而且就手機芯片這塊,也是一種華為不想賣、不敢買,其他廠家不敢買的局面。

華為的芯片產量依然沒有想象的那麼充足。

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現在受到了美國的一些打壓,華為現在越來越多的要在自己的設備上使用自己的芯片,對於華為本身而言,必須要首先的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個才是第一位的。而在這之前,實際上華為大量的中低端的手機芯片依然是採購其他的廠家的,主要是高通的,而這部分缺口也需要華為自產芯片來彌補。

5G裡的設備有很多,而其實在5G裡更多的設備是物聯網設備,而華為的5G模組其實也已經開始對外商用,這部分其實對於華為來說更重要。

5G,是物聯網的5G。5G裡的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和種類將會遠遠的超過手機,手機在5G時代的重要性是沒有那麼高的。

5G目前的模組之爭,也主要是高通和華為之爭,而華為出售的999元的5G模組,現在依然是市場上性能最好,價格最便宜的5G模組,也在推動中國的5G行業應用產業化。

而這個5G工業模組之爭,要比賣手機的Soc的重要性要高的多,這個才是華為的重點發展方向。

手機芯片,華為也並不想對外售出。

對於華為的手機來說,現在實際上很多的所謂"黑科技"都是基於華為的Soc的,其中華為也付出了大量的研發成本,而這個也是華為手機的賣點。對於華為來說,也並不象對外出售手機Soc,畢竟現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其實還是很厲害的。

而現在全球主流的手機Soc,其中高通和聯發科也沒有自己的手機,也就無所謂了。而如果不是三星現在基本上在國內沒有什麼銷量,也不會賣Soc給Vivo了。

對於華為而言,其實不賣手機Soc給其他廠家也有一些自己的顧慮。

聯發科的芯片就曾經被不同的廠家放在了高端機和低端機上,也導致了魅族的高端機銷售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在現在這個手機主要看Soc的市場之中,如果華為的該款Soc放在了高端機上,而別的廠家買了放在低端機上,那華為的高端機在國內也別想賣了。

也別說什麼別的手機廠家會不會虧本的事兒,其實如果賣個幾萬部,哪個手機廠家都虧的起。

對於其他廠家來說,也不怎麼敢買華為的Soc。

華為生產手機,所以其他的手機廠家,除非是銷量份額特別小的,對於華為也沒有什麼競爭威脅的,否則的話,也是害怕華為在芯片上卡脖子的。

其實這個事兒,當初的高通也面臨了,當初日本的手機廠家在高通去遊說的時候,就明確的指出了這個問題,而高通最終的選擇也是賣出了自己的手機業務,才得到了日本手機廠家的認可。

現在華為的手機銷售可以說是蓬勃向上的,華為也不可能為了讓其他廠家安心就賣掉自己的手機業務把,這個完全不可能。

即使是華為出售自己的手機Soc,也很難賺到什麼錢。

華為的手機的Soc研發成本還是很高的,如果對外出售的話,也很難定價。其實就高通來說,一直是買基帶送CPU,收專利費才是最大的利潤的大頭。而現在華為在國內的局面,要想賣Soc的話本身的利潤並不會很高,而且也很難象高通一樣對國內的手機廠家收取高額的專利費,這樣的話即使是華為賣Soc,也不會賺到什麼錢,也就沒有必要出售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公司有前瞻性,拼搏多年,研發投入。


看回答很多人覺得華為該分享芯片出來賣,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認知是不合理的!

  1. 公司研發風險,很多研究不是投入就有回報,而且芯片行業需要持續的投入。風險且高。從小米公司的澎湃處理器,我們便可以發現,其研究難度和研究試錯成本。經常在頭條看到新聞看到流片一次幾億人民幣。這樣的風險在研發時期無人分擔全靠企業自身硬抗,在研發成功就要求分享出售其產品給其他公司,而研發時候自己卻不研發,不遠承擔風險,這不是好吃懶做,雙標主義是什麼?風險與利益並存,光看見風光時候,背後的風險視而不見是不要臉的。
  2. 芯片行業我們國家實際上是孱弱的。根本不存在某家企業壟斷,國家一直鼓勵各個企業研發投入芯片。而實際上從聯想到小米,從ov到國家隊,不是對研發有誤會就是對芯片沒認知。一方面全球化概念國內買辦主義嚴重,一方面企業家認為研發經費不是越改越高,不重視研發,一方面國家隊中還存在騙補貼,並沒有實質性進去進去研發深水區。
  3. 國內企業實際上還沒有認識到研發的重要,不是這兩年的貿易戰,無人重視研發這個問題。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每年的排行都可以看得出。

所以不管是民眾還是企業還是政府。重視研發,重視基礎教育,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才是我們企業的未來。而不是作為一個企業家,自己研發投入少,眼紅別人,就說別人不會研發,不會有效利用。


口水花科技


芯片的base是pcb,這個是需要理工科及人力的支持,中國有大量的技術工程師,同時中國人的智慧也是有先天優勢的,所以pcb乃至芯片的研發人力,是有華人的功勞,說到這不知道明白沒,不管西方封不封殺,只要有點骨氣的中國人和有點遠見的政府,我們必須要做自主研發的道路,華為只是先驅者之一,希望在此路上少些叛徒去做西方的走狗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