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學習時報:數字科技推進數字經濟進入新階段

在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科技創新加速和應用加深,我國數字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電子商務、社交媒體、共享出行、餐飲外賣等各類互聯網平臺企業不斷湧現並迅速壯大,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典型代表,商業模式創新日益走在世界前列。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深刻影響和改變了傳統產業組織和經營模式,而且重構了市場供求體系,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數字科技企業和傳統企業跨界融合創業創新,拓展了消費市場發展空間,創造了更多具有數字經濟特徵的新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


學習時報:數字科技推進數字經濟進入新階段

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日益呈現新特徵。一是數字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不斷提高,互聯網企業依靠用戶數量增加帶動的高增長階段基本結束,流量紅利逐步弱化,吸引用戶成本大幅攀升,發展逐步進入存量競爭、提高效率、增加客單量的新賽道。二是數字經濟的創新重點從線上擴張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隨著數字科技應用深化和數字能力不斷成熟,數字科技能力加快向線下滲透和賦能,近年來在零售領域“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有了不少成功案例。三是數字經濟的創新領域從消費領域向社會服務和服務型製造領域延伸。一方面,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帶動各類對線下體驗依賴度高的社會服務領域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新熱點,突出表現在醫療健康、教育、養老、體育文化等。另一方面,核心技術創新不斷突破,為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等服務型製造領域帶來新的創新發展動能。

數字經濟時代需要更為公平有效的發展舉措

加快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加深數字科技創新應用,既是全球技術變革的大勢所趨,也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還是我國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新階段實現數字經濟穩健發展,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適當加大對社會服務和服務型製造領域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創新完善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監管理念和監管機制。

強化數字經濟持續創新能力。進一步優化服務消費的中高端供給,強化服務消費與商品消費融合互動。推動旅遊、文化、購物、娛樂、健康、餐飲等行業的集聚和一體化發展,創新業態和商業模式,構建多樣化消費創新的良好生態。加快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

有針對性地制定社會服務和服務型製造促進政策。順應群眾需要發展“互聯網+服務業”,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健康、教育、養老家政、旅遊、體育等服務領域,提供更多優質高效的便民服務。鼓勵“互聯網+社會服務”創新示範地區成功經驗推廣。適應產業升級需要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應用,推進製造資源、數據要素等集成共享,發展智能製造和服務型製造。

轉變監管理念和體制機制。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監管協調機制,實施“綜合監管、聯合監管”,避免出現“多頭監管”“重複監管”和“監管真空”。加快產業政策從“選擇性”向“普惠性”轉型。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監管方面的應用研究,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能力。

完善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清理修改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建立健全監管標準體系,加強互聯網領域安全生產、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標準的制定和普及推廣,加快專業領域有關標準的研究。

夯實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多方參與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健全信息共享互通機制,加快實施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聯合治理。強化信用約束,科學合理界定平臺主體責任,依法懲處網絡欺詐、假冒偽劣、不正當競爭、洩露和濫用用戶信息等行為。

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上,建立判定和評估數字經濟條件下壟斷行為和不公平競爭的標準和依據。監管關注點從企業數量或市場佔有,轉向競爭行為。對於跨界經營的數字經濟企業,要依據國際慣例,對其相互關係和業務聯繫進行嚴格界定甚至業務相對隔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