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上鍊”濟南緊盯這個支點

濟南高新區和濟南自貿片區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賦能政務服務創新,“區塊鏈+政務服務”不僅讓政務服務像網購一樣便利,運用區塊鏈技術還能讓數字經濟時代最大的紅利——數字資產用起來,轉起來,給濟南區塊鏈產業乃至數字經濟培育和發展播灑“陽光雨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一場同一天進行的

輿論倒逼和創新試驗

9月5日的《問政山東》中,禹城政務服務中心被曝光——在辦證大廳,一位來提取公積金的市民沒辦完業務就急匆匆走了,因為缺戶口簿,他必須回十多里外的家裡去取。由於各職能部門沒聯網,在禹城提取公積金還要帶購房合同、發票,個人及配偶身份證、結婚證等7項紙質材料。

這是通過輿論監督進行的一場倒逼,曝光後網聯上了,但問題根源解決了嗎?

這一期《問政山東》播出當天,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綜合服務中心在濟南高新區揭牌。濟南高新區將“企業開辦一次辦成”系統在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全面推廣使用。

與其他城市“一次辦成”的最大區別是,這些系統是“跑”在區塊鏈上的,群眾和企業在辦事時提交的各種材料,如營業執照、專利、備案等,在辦理時已被數字化後上鏈;再來辦事,已上鍊的證照就無需再提交,從“數字保險箱”中調出驗證即可;新提交的材料也會自動上鍊。

比如開飯店原本要跑7個部門,現在,營業執照一旦核准通過就會上鍊,公安、稅務、食藥監等在區塊鏈上佈局的節點,數據會同步複製,按照業務邏輯啟動各自辦理流程,實現一次辦好。

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陳波說,利用區塊鏈技術多中心化、保證上鍊數據可信傳遞不可篡改、開放自治等優勢,促進政務數據跨部門可信傳遞,促進各部門業務在線協同辦理。

自成立至今,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一共有2799家企業註冊並上鏈,一個數字社會即將在這裡先行先試。

而這樣一個數字社會,能否真正實現找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便利?

從“上雲”到“上鍊”

用技術撬開數據堵點

一個省越是擁有透明度高、系統運轉能力強的政務開放平臺,越是數字經濟強省。

從2011年到2017年,山東省級預算單位信息化建設累計投入35.9億元。省級層面上有浪潮雲和省計算中心雲兩朵公共服務雲,各市政務雲20朵,縣級政務雲48朵。從2017年10月起,山東進行一體化政務雲服務體系建設,就是要為全省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掃清障礙,但做到這一步僅是歸集政務大數據,只有數據開放共享,才能為建立電子證照庫掃清障礙。

這一期《問政山東》中,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電政處表示,9年前青島就開始建電子證照庫,但至今未大範圍用。濰坊也已推出電子身份證,但辦理自來水過戶和不動產登記時還不能用。

為什麼政府投入這麼大,政務大數據開放共享推進起來這麼慢?

作為中國數字政府大數據市場頭部廠商,浪潮雲總裁肖雪說,程序合法是優先要滿足的原則,現在政務大數據所有權、使用權、交易權和處置權非常難界定,政策法規模糊不清,就沒有哪個部門願意主動開放共享數據。

“最好的辦法是,把數據的權屬交給權屬人來解決這個問題,無授權不使用。”肖雪說。

無授權不使用,正是區塊鏈的一大特性。這就是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的路徑:以技術的力量“四兩撥千斤”,撬開阻礙政務大數據開放共享的堵點。

在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存在“數字保險箱”裡的數字資產為所有人持有,用時授權工作人員核驗,政府只是證照的簽發者和管理者。上鍊的數字資產是被技術保真的,不需要政府部門再次驗證。這就是“上雲”到“上鍊”的區別。

未來,上鍊量將成為衡量數字經濟水平的重要指標。

“數字資產”轉起來

讓政務服務像網購

政務服務上鍊會帶來多大想象空間?

每次網購瀏覽記錄、訂單和評論都會被電商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給客戶進行商品推薦。有了區塊鏈,政務服務也能這樣“懂你”。

營業執照上鍊後,每調用一次都會形成行為軌跡。監管部門通過追溯授權使用,驗證記錄,可以垂直地進行實時監管。比如商品房限購,通過區塊鏈上的證照使用軌跡發現有大批量辦離婚證再去買房的現象,這種異常提醒監管者查漏補缺。

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需要很多門檻,如果企業數字資產都在鏈上,政府部門可以設計一個智能合約,數一數專利和研發人員,自動篩選出達標企業,精準推送申報提醒。企業通過認定後,政府部門根據企業新資質,實時提供新一輪精準、主動的個性化服務。

杭州西湖區日前成立了“阿里辦”,專門服務於阿里巴巴在西湖區投資項目。其實更多小微企業也需要這樣的定製服務,從稅收、政策、培訓服務上享受更多資源。這些服務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後,相當於給每個企業配備了一個“阿里辦”。

“區塊鏈+”時代

會出現下一個阿里嗎

搭建濟南高新區“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是山東省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山大地緯。這家高新技術企業正在衝刺科創板。今年在國家頒佈的兩批區塊鏈備案企業中,山東有7家入選,山大地緯是其中之一。

山大地緯在區塊鏈上的核心產品,是其獨立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緯鏈,在大緯鏈基礎上又開發出“數字保險箱”這個應用,企業、個人持有的數字資產,用手機APP就能提交,解決了安全存儲和可信共享這些關鍵問題。作為山東大學的校辦產業,目前山大地緯也在和山東大學探討把山大畢業證簽發在區塊鏈上的可能性。

就像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處要刷二維碼一樣,在“區塊鏈+”時代,這樣一個集上傳、存儲、共享功能於一體的“保險箱”,會不會成為“區塊鏈+”時代的“二維碼”?如果是,它一定會帶動一大批軟件和IT企業參與推廣,形成龐大的產業規模。

11月9日,濟南市副市長鄭德雁在山大地緯調研時說,互聯網山東落後了,在區塊鏈上山東能不能引領?山大地緯能不能做區塊鏈領域的阿里巴巴?

鄭德雁在青島市北區任職期間,曾力推“鏈灣”這個區塊鏈產業孵化平臺,目前青島市北區已經聚集了70餘家區塊鏈企業。在濟南,一個關於“泉城鏈”的區塊鏈產業規劃正在醞釀中。物流追溯、跨境支付、司法辦案、電子發票……區塊鏈正不停地滲透到各個行業,尋找最適合它的應用場景。

產業孵化期,政府播灑的“陽光雨露”尤為可貴。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這是杭州的雙創密碼,電商時代成就了淘寶,雲計算時代成就了阿里雲;區塊鏈時代,螞蟻金服趕上了。同樣,在區塊鏈上領先一步的山大地緯,能否把現在的4.13億營收體量做大,能否繼續領跑,山東的數字政府建設,正好給企業創新提供了一個廣闊舞臺。

“數字資產”只有更廣泛地使用,形成強大數據流,才會擊穿壁壘串起價值鏈。”肖雪說,只有這樣才會進一步倒逼更廣泛數據開放和更大規模數字資產的流轉使用,才會促發更多新場景開發,才能有更多技術創新型企業成長為阿里巴巴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