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伊關係一直惡化,會不會爆發戰爭?

粵西小贊江


我覺得美國和伊朗之間暫時還不會發生戰爭。

不是美國打不了伊朗,而是美國現在打伊朗花費太大。而且,在戰後很難建立起一個高質量的政府來穩定局面。

美國現在的策略是先消耗伊朗,減少伊朗的實力。

美國近期的目標是先穩定住伊拉克,把伊朗的勢力從伊拉克驅逐出去,這樣就能極大地削弱伊朗的實力。

同時,把伊朗的勢力從敘利亞和黎巴嫩、巴勒斯坦驅逐出去。

下一步,美國會從伊朗的國內動手,來削弱伊朗的實力。

等到伊朗的實力消弱到很弱的時候,伊朗的政權在國內聲名狼藉的時候,美國才會根據當時的情況,決定是否對伊朗動手。


風華


美伊關係會持續惡化,但是短期內是不會發生全面戰爭的。因為根據美國一貫作風,是有油水可撈,有利益可圖才會動刀子,所以美國不會輕易對伊朗發動戰爭,特朗普很清楚,美國的參議院也清楚,發生大規模,一是一旦陷入泥潭,特朗普基本離下臺也不遠了,二是國內反戰情緒,美國人命值錢啊。美國人面對戰場上士兵的傷亡是很難接受的。所以美國現在的軍事行動上多是以無人機等不產生生命犧牲的武器為主。用來以減少美國人的戰爭傷亡,只要不死人,美國國內輿論壓力會減小很多。而且美國國內民眾對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大多持反對意見,萬一伊朗來個魚死網破,發動核武器戰爭,美國民眾心理也怕啊,因此會招致美國國內民眾的強烈反對。從伊朗角度看,伊朗現在是防守為主,小股部隊出擊到國外組織反美武裝,打擊報復美國的軍事基地。


喜歡宅的地產策劃狗


現在看來,鑑於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伊朗首先挑起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美國方面顯然也無意再發動一場規模類似於海灣戰爭的戰爭,在美軍斬殺了蘇萊曼尼之後,可以算是對前不久“全球鷹”無人機遭擊落、四個士兵和一個平民遇襲身亡的事件作了報復,從生命損失的角度,可以說這是一次對等的報復,但從國家間的角度,可以說美國是大大升級了事態。

以山人看來,美國的報復不是對等的,可以說略有升級,大致符合現在美國和伊朗兩國關係的定位,頗符合網絡上的皇漢噴子們中“犯強XXXⅩ者,雖遠必誅!”那種心態。但是,朝野上下並沒有準備和伊朗開戰。

如果美國和伊朗開戰,雖然幾天之內伊朗的海空軍就可能不存在,在軍事上伊朗將毫無懸念地被迅速被擊敗,也不會遇到像美國在佔領伊拉克後那種常時間的反抗,因為全世界都知道,在伊拉克反對軍的政治勢力,絕大多數都是受到伊朗的支持。如果美國佔領了伊朗,其它的外部勢力都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對伊朗進行支持。

美國的困境仍然是,如果現在對伊朗開戰,合法性仍然不足,美國對蘇萊曼尼的斬首攻擊,只能算是對不久前大使館遭破壞和一位平民遇襲身亡的事件的報復,去年美國的無人機被伊朗擊落,因為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美國可以說忍了又忍,但接著的親伊朗的武裝組織對美軍又發動了襲擊,這才讓美國發起了對蘇萊曼尼的斬首行動。

現在看來,美國的技術和軍事的優勢太大,顯然對伊朗高層進行了有效的震懾,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八日進行的對美軍基地的導彈襲擊,雖然伊朗宣稱造成了美軍八十餘人的死亡,但稍有國際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伊朗的襲擊真的造成了美軍如此慘重的損失,美國的報復肯定要比清除蘇萊曼尼高出許多,這幾乎意味著伊朗所有的在政治高層人物都將惶惶不可終日,還有,就算在穆斯林世界,伊朗也處於一種比較孤立的地位,它所支持的武裝組織在國際上多半都處於一種地下狀態,也不能對美國的利益構成什麼威脅,如果真和美國開戰,現政權被美國推翻是大概率的事件。


皓月千山


美國叫囂打伊朗,消滅伊朗的口號起碼有20年!這不單單是從伊朗開始啟動核技術研製開始,美國一直將伊朗視為中東地區最仇視美國的國家,甚至早前有傳聞,如果美國不攻打阿富汗、伊拉克,那麼美國攻擊目標就將是伊朗!

實際上在2003年時候,美軍何時入侵伊朗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話題。但美軍遲遲不敢動手,一直到了2019年12月末,馬上2020年了,美軍不僅沒有絲毫的動手意圖,反倒是被伊朗陣營的勢力壓得死死的,美國和美國陣營國家被拖進了中東扎掙泥潭,這令美國還沒有脫離阿富汗戰場的泥潭,又被伊朗牽制在了伊拉克、也門、波斯灣、敘利亞等等地區,令美軍無法集合優勢兵力,甚至在中東地區,扶植了超過100萬人數以上什葉派,或者親伊朗武裝勢力,隨時可以代替伊朗人動手,打擊美軍, 美軍要打伊朗面臨的就是第一個問題就是錢,美國打阿富汗戰爭花了1萬億美元,還沒有結束,而打擊伊拉克戰爭花費了1萬4000億美元,並且戰爭也沒有結束!對於美國來說,真得沒有多少個1萬美元這麼龐大軍費再折騰了,甚至美國現在能保持在中東對抗伊朗軍費都已經十分不容易,更別提了進攻伊朗。



現在的中東局勢太複雜,是世界的火藥桶真名不虛傳,多方勢力在中東角力,伊朗在中東也算一霸,敘利亞內的戰參也與其中,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武器,把勢力擴大了很多,也門的胡賽武裝也是伊朗的鐵桿盟友,伊朗要是被美國打,胡賽武裝也會從別的方向打擊美國的盟友,這些都挑動著美國的神經。況且伊朗的革命衛隊裝備精良,作戰水平是很高的,伊朗曾經說過,美國要是打伊朗,伊朗就打以色列,還打美國在中東的其他軍事基地,這樣一來搞得美國投鼠忌器,發動打擊伊朗的戰爭也要顧及自己盟友的安危呀。況且伊核協議除美國外,其他幾方都還在執行,美國發動對伊戰爭,得不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支持。戰爭的機器一旦發動,美國是不是控制得了還很難說,打垮伊朗對於美國來說是很容易,但是打了之後怎麼辦?美國沒有想好,還沒有一個萬全之策,美國現在是害怕再次陷入像伊拉克,阿富汗那樣的戰爭泥潭,所以美國現在還不敢用武力征服伊朗,美國要付出的代價是很高昂的。



美國之所以要退出《伊核協議》,其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搞垮伊朗這個國家,而是希望伊朗方面能夠在美國的壓力下對美國屈服,這樣美國就可以通過與伊朗簽署不平等條約,從中為美國利益集團賺取巨大的利益,而這才是美國近兩年加強對伊朗進行制裁的原動力。 因此,如果美國在打擊伊朗的問題上不能獲利的話,那麼美國政府很顯然是沒有什麼動力去做這件事情的,這一結果,也比較符合以成功商人自居的特朗普,在上臺之後表現出的執政風格。 以美國目前的財政狀況,美國政府在揹負了22.7萬億美元的天量債務的情況下,根本就拿不出更多的經費,去支持對伊朗的軍事行動。 要知道美國在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中,僅軍事開支這一塊就總共花費了超過1.7萬億美元,而面對比伊拉克實力更加強大的伊朗時,美國在軍事方面的花費可能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這就需要美國政府在短時間內大量增發新的國債,但是由於美國債務違約的風險已經越來越大,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在大量的拋售美國國債以避險,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如果突然增發上萬億美元的國債,必然會衝擊整個美債市場,從而導致美國債務危機的提前爆發。 因此如果因為美國對伊朗開戰,而導致美國經濟因此受損,甚至引發美國債務危機的提前爆發,很顯然是一個本末倒置的愚蠢行為。 對於美國政府而言,伊朗問題只不過是美國鞏固和維護霸權的一個步驟而不是全部,但是維護美國經濟形勢的穩定,保證美國債務危機能夠趨於緩和而不是進一步增大,才是美國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的主要任務。



經常用了


美伊關係惡化,會不會爆發戰爭。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1、實際上,美伊戰爭一直都在打,從各個方面角力很久了。即便是真正意義上的美伊戰爭,也已經打響。只不過規模太小,限於小打小鬧。

2、大規模的美伊戰爭,現在還沒有到來。伊朗不具備挑戰美國的實力。

3、是否會爆發世界範圍的戰爭,我的觀點認為,並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戰爭導火索,往往是一些小事件,關鍵是看事情發展如何,其他國家是否會捲入該戰爭。








O笑對人生O86555211


美伊關係一直惡化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會增大,但目前就雙方的劍拔弩張的有關“開戰”的言論來看,開戰對於美國而言,一方面大規模對外用兵與特朗普政府現行政策相牴觸。美國小布什政府在2001和2003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雖然在短時間內推翻了原政權,卻也把自己拖入了“泥潭”,多年來巨大的軍費開銷讓美國不堪重負。

特朗普上臺後,相比塑造“民主世界”,更為關注的是美國優先,在對外事務上抽身的態勢十分明顯。在如此思想的指導下,美國在國際事務中開始做“減法”,如近來多次與阿富汗塔利班進行談判,以期儘快撤兵;而在敘利亞局勢中,美國也不願意強力介入,因此導致俄羅斯等國在此地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很難想象美國會在此時與國力明顯超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伊朗大打出手。

另一方面,美國現在動武的軍事準備還略顯單薄。此次美國雖然揚言增兵,但是目前的消息是人數可能在數百到上千之間,裝備也以防禦為主,這樣的規模用來防止沙特等國再次遭到類似的襲擊或許可行,但如果是向伊朗發動攻擊顯然杯水車薪。

而且美國一貫在對外軍事行動中拉上盟友,這樣既能分擔成本也能降低國際社會的指責。可到現在各國對美國提議的“護航聯盟”響應的也不多(現階段正式答應美國加入請求的僅有英國、澳大利亞、巴林、沙特、阿聯酋),以此類推如果是對伊動武的“戰爭聯盟”的話,美國會更加曲高和寡。

所以特朗普一再重申美國希望避免與伊朗爆發全面戰爭,展現剋制與軍事打擊相比,後者“更容易辦到”,前者更能顯示實力。

對於伊朗而言,與美國開戰更是不明智選擇。伊朗深知自己與美國國力的巨大差距,一旦正真開戰自己毫無勝算可言,但是伊朗判斷特朗普不會有決心打一場戰爭(這點從特朗普開除以強硬著稱的博爾頓可見一斑)。所以在認定美國的“極限施壓”實為“有限”的情況下,伊朗雖不會主動求戰,確會用各種手段向美國反施壓,為後續的談判贏得主動權。有著“伊朗血統”的無人機和巡航導彈千里奔襲並準確命中美國在中東的各個軍事基地以及打擊沙特石油設施是伊朗完全可以做到的,令國際油價暴漲符合伊朗的國家戰略利益但卻是美國無法容忍和承受的。所以客觀的來講伊朗近來的一系列言行與其說是挑釁不如說是威懾,在美伊兩國關係一直惡化但戰意不旺的情況下,海灣局勢會升溫局部代理人衝突會增大,但距離失控爆發全面戰爭依舊還有一段安全距離。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條友評論指正。


前行者149478967


美國製裁伊朗一年以來,至今無法得到國際實質性支持的伊朗國內形勢持續惡化,嚴重的通貨膨漲導致在美國滲透下騷亂不斷。

在這種形勢之下,伊朗境外的親伊武裝勢力針對美國,反制制裁的行動升級,尤其是伊拉克境內的反美活動,滲透。

對此美國為確保長期制裁,襲殺了伊朗負責海外反美武裝勢力組織策劃的核心人物:前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

美伊戰爭雖然會損害美國在中東,印太戰略,但對於伊朗卻是致命的。如果一旦開戰,伊朗所依仗的威懾將失去止戰,反制裁的意義。

所以美伊之間爆發戰爭概率不大,伊朗正可以利用這一點轉移國內予盾視線,暫時緩解可能持續的騷亂。

冷報復是可能的,但不是戰爭。


青山綠水無名


美國打破國際慣例用暗殺手段消滅伊朗高管,使得美伊雙方高度對立,伊朗聲稱要對美在中東地區的35個目標發動攻擊,美國毫不示弱要對伊朗52個目標發動攻擊,戰爭對雙方來說似乎一觸即發。那麼,美國和伊朗真的會發生戰爭嗎?個人認為爆發戰爭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原因如下:

一.美國和伊朗都不願意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美伊雙方的經濟實力都不允許各自發動國家之間的戰爭。

美國經濟的衰退已不可避免,為此政府因為沒有撥款而多次關門,對外美國與世界主要大國都在發生貿易摩擦,特別和東方大國的貿易戰,更是兩敗俱傷,加上不斷退出各種國際組織,美國的影響力也在世界範圍內減弱,這時候發動對伊朗的戰爭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國際的支持上,都不是發動大戰的好時機。

同樣,伊朗面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制裁,國家經濟更加困難,否則也不會發生伊朗因調整汽油價格而導致的全國範圍內的抗議和動亂。更為關鍵的是伊朗不會主動發起對美國的國戰,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這個動機。

二.美國和伊朗雖然不會發生戰爭,但雙方的對立和摩擦將更為激烈。



美國在暗殺了伊朗高級官員後,會採取一手硬一手軟的手段對付伊朗,硬的更硬,軟的更甜。

硬的一手伊朗將面對美國更加嚴厲的制裁,比如對民生必需品的制裁,使得伊朗國內民生經濟更加困難,刺激伊朗國內矛盾不斷髮酵,伊朗將面對更加嚴厲的國內局勢。

軟的一手是美國的歐洲盟友會適時出手幫助伊朗,比如繞開美國的美元結算系統與伊朗搞點貿易交易,目的是讓伊朗看到一點希望,從而遏制住伊朗鋌而走險的決心,讓伊朗在這種又有希望又絕望的處境中,慢慢被西方消化掉。

在美國暗殺掉伊朗高管後,伊朗為了給國內和國際一個交代,必須對美國做出反擊,最有可能反擊的地方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地區。在敘利亞,伊朗將幫助敘政府更加猛烈的打擊美國在敘利亞的利益;在伊拉克,通過伊朗自身在什葉派中的影響力,利用伊拉克民兵組織不斷襲擊駐伊美軍。

所以,美伊雙方已處於尖銳對抗中,但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雙方都沒有意願發起戰爭,但更激烈更多的軍事摩擦會越來越多。


火炎炏焱燚水淼


美伊現在不會爆發戰爭,美國在中東地緣政治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俄羅斯,美國不會把主要精力放在伊朗身上的,伊朗只是美國中東的一個大麻煩,俄羅斯才是美國中東霸權的最大威脅和挑戰,如果美國發動伊朗戰爭,美國就會被拖在伊朗戰爭中,而讓俄羅斯趁勢在中東快速擴張。

美國不需要發動風險巨大的伊朗戰爭,經濟制裁和封鎖才是美國對付伊朗最有效的武器,伊朗經濟要和全球經濟接軌,伊朗經濟要融入全球經濟,那必然要受制於美元霸權的轄制,美元霸權是美國打壓伊朗的大殺器,伊朗經濟如果擺脫不了美元霸權的淫威,伊朗經濟只會越來越惡化,美國只需要等待,等待伊朗經濟崩潰的時刻。



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是收縮防守,美國要從阿富汗撤軍,在沒有完成從阿富汗撤軍的情況下,美國是不可能再打一場大規模的伊朗戰爭的,伊朗戰爭爆發,美國再無可能從阿富汗撤軍,那美國就會同時陷在兩個戰爭泥潭中,兩個戰爭泥潭會吞噬掉美國不可一世的全球霸權。



阿富汗戰爭還不是美國的噩夢,但伊朗戰爭必然會成為美國的噩夢,成為美國霸權的噩夢,阿富汗戰爭已經讓伊朗看到了打贏美國侵略戰爭的方法,那就是全民戰爭和游擊戰爭,塔利班遊擊戰已經讓美國大兵苦不堪言,而伊朗會把整個中東都變成抵抗美國侵略的游擊戰場。



或許美國人有體面撤出阿富汗戰爭的可能,但如果爆發伊朗戰爭,伊朗人是不會允許美國體面撤出伊朗戰爭的,在游擊戰中取得優勢的伊朗更不可能輕易放美國人走,到時候美國不是撤出伊朗的問題,美國是要退出中東的問題。


松間山水畫


特朗普就是一個瘋子,這次殺死了伊朗人民最崇拜的將軍,從上到下徹底激怒了整個伊朗,今後伊朗的報復肯定是沒完沒了,美國勢力遍佈全世界,總能找“薄弱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伊朗無休止的報復,美國能防一時,能防一世嗎?伊朗也不是損油的燈,我預計,伊朗以及伊朗的小兄弟對美國的打擊報復,很快就要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