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中國一場跨度數十年的戰爭,耗盡了國家的所有財富,以慘勝結束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擁有著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漫長歲月中,中原王朝內部以及和周邊民族,曾經爆發過數不清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較為後人所熟知的有長平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怛羅斯之戰等等。在這其中,有一場戰役它尤為特殊,前後跨度數十年,耗費了大量的財力,慘烈程度差點將一個強盛帝國拖垮,最終以慘勝結束。這就是,西漢王朝和匈奴之間的戰役。

中國一場跨度數十年的戰爭,耗盡了國家的所有財富,以慘勝結束

匈奴,是一個極為古老的民族。在我國西周時期,這個民族就已經在北方草原上繁衍生息了。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匈奴的祖先原本是夏王朝的貴族淳維,在成湯滅夏之後,淳維不甘於投降商王朝,於是率領族人向北遷徙到蒙古草原,定居了下來。經過數十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了匈奴。司馬遷對於匈奴的這種說法,其真實性還有待於考據。近代以來,有關學者通過科學的考究認為,匈奴不是一個具體的種族,而是北方不同的遊牧部落的一個聯盟。具體來說,匈奴是一個由不同遊牧民族組成的民族集團,而非一個民族。

中國一場跨度數十年的戰爭,耗盡了國家的所有財富,以慘勝結束

在秦代之前,北方的匈奴,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因而,對於中原地區雖時常騷擾,但是卻構不成強大的威脅。到了秦朝時期,在匈奴內部,出現了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冒頓。他繼位以後,逐步統一了北方的遊牧部落,之後奪取了被中原王朝佔據的河套地區,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而此時的中原王朝,正值秦末農民起義,混亂的局面讓中原政權根本就無力顧及來自北方的威脅。等到漢高祖劉邦結束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建立起大漢王朝之後,北方的匈奴經過冒頓的勵精圖治,開始進入了全盛時期。面對來自北方的威脅,漢高祖劉邦一開始企圖用軍事打擊,消滅北方的威脅。然而,當劉邦率領著經歷過楚漢戰爭腥風血雨洗禮的32萬精銳部隊,御駕親征匈奴之時,現實卻給予了他沉重的打擊。

中國一場跨度數十年的戰爭,耗盡了國家的所有財富,以慘勝結束

在白登,冒頓單于率領著40萬騎兵,將32萬漢軍圍困了七天七夜,已無取勝希望的漢帝國,在這時只好選擇屈辱的和親政策,來換取帝國的和平。在這之後,大約有半個多世紀,西漢王朝一直堅實的執行這一政策。隨著和親政策的執行,雙方避免了大規模的戰爭,這為西漢王朝積累了足夠的時間,進行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劉徹繼位後,西漢王朝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物質財富,有了和匈奴打仗的資本。

中國一場跨度數十年的戰爭,耗盡了國家的所有財富,以慘勝結束

帝國強大的物質財富,給漢武帝反擊匈奴有了堅實的信心支撐。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收復了河套地區,掀開了西漢王朝反擊匈奴戰役的大幕。在此之後,西漢王朝和匈奴打了三場大規模的戰役: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徹底消滅了匈奴的有生力量。

中國一場跨度數十年的戰爭,耗盡了國家的所有財富,以慘勝結束

這三場戰役,雖然西漢王朝取得了勝利,但是也差點拖垮了整個帝國。西漢帝國為了保證前方將士的糧草供應,動員了將近百萬的民夫,消耗了大量的財力。為了彌補因戰爭造成的財政緊張,西漢政府加重了對於百姓的賦稅,並且巧立稅收名目,致使普通百姓苦不堪言。到了戰爭後期,財政愈加困難,漢初時期積累的物質財富,早就被戰爭消耗一空。沉重的賦稅使得底層百姓被壓榨一空,一味的對百姓增加賦稅,不僅收不到什麼錢財,而且會讓農民破產,出現大量的流民,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秦末的農民起義,對於立國還不足百年的西漢王朝,還歷歷在目。為此,西漢政府不得不在農業稅之外,另闢蹊徑。

中國一場跨度數十年的戰爭,耗盡了國家的所有財富,以慘勝結束

鹽和鐵,作為生活必需品,一直都是民間商人私營,其利潤巨大。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在漢武帝時期,官府將鹽和鐵的經營權收入手中,這極大的緩解了西漢政府的財政壓力。有了充足的財政來源,才使得最終消滅匈奴,有了堅實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