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七千兵馬卻能打敗三十萬敵軍,席捲整個中原,為何?

南北朝是我國曆史中相對不太顯眼的一員,由於這段時期極度混亂,其中的人物也並非聞名遐邇,但有一名將軍你一定聽說過,這就是南梁白袍將軍陳慶之。

在各種影視劇、小說中,陳慶之的名號經常見到,源於其無人匹敵的戰功。對於一名武將,應當武藝絕倫或者力大無窮,好比岳飛能開三百斤硬弓,常遇春武藝高強,還是個神射手。但陳慶之則不然,要論武力值,陳慶之可能還不如個小兵。

七千兵馬卻能打敗三十萬敵軍,席捲整個中原,為何?

史料記載“射不穿札,馬非所便。”

陳慶之在冷兵器時代可是個另類,他開弓射不穿普通鎧甲,騎馬搖搖晃晃,更別提上陣廝殺,實在不像個武將。

陳慶之,字子云,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梁武帝,是梁武帝的棋童,也就是陪著皇帝下棋的。梁武帝十分愛好圍棋,一旦棋癮犯了,馬上就得有人陪同下棋,甚至三更半夜也不例外,大多情況下,只有陳慶之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而其他人都會困得昏昏欲睡。

陪同在皇帝身邊的人更容易受到重用,由於陳慶之棋下得好,態度還這般恭謹,深受梁武帝信賴。梁武帝是武將出身,為了陳慶之的前途考慮,在一定條件下,也會賦予陳慶之一定的軍職,歷練歷練,陳慶之都可以圓滿完成任務,隨即梁武帝開始派陳慶之執行軍務。

普通七年,陳慶之跟隨將軍元樹出征壽春,北魏李憲派兵迎敵,在陳慶之指揮下攻克兩座城池,梁軍大獲全勝。至此梁武帝也清楚了陳慶之的實力,可以說陳慶之是天生打仗的料,除了身體素質不佳,陳慶之可謂是頂級儒將。

七千兵馬卻能打敗三十萬敵軍,席捲整個中原,為何?

公元528年,北魏爾朱榮擅權屠戮皇室,也就是所謂的河陰之變,元顥(孝文帝元宏的侄子)迫於壓力,投靠了梁武帝,元顥的目的是想借助南梁的兵力殺回北魏,藉此奪回權力或撈些好處。

在南北朝時期,這種皇室宗親或者權臣將領叛變的事件屢見不鮮,畢竟離得最近,出國這麼方便,一旦有了迫不得已的事,投降一下也可以理解。梁武帝考慮之下,決定命陳慶之率七千兵馬,護送元顥回去,當然其目的扶持元顥繼位,哪怕是個偽政權也好,南梁可以從中漁利。

想法固然好,其實梁武帝也沒有報什麼希望,因為北魏的爾朱榮太過厲害,所以陳慶之也只帶了七千人馬,而這次出征卻成了陳慶之個人的表演秀。

陳慶之率兵到達睢陽,魏江丘大千所部七萬部隊迎敵,陳慶之用了不到一天時間,便攻克三座城池,丘大千被迫投降。此時北魏濟陰王元暉業率兩萬人救援,陳慶之再次擊敗,兩萬魏軍幾乎全滅。

陳慶之就像打了雞血一般,不停地攻城拔寨,無人可擋,此時梁軍面對滎陽城池,城中有七萬魏軍,且魏軍各路將領也在馬不停蹄向滎陽集結,兵力大致三十萬。由於滎陽城池堅固,一時難以攻克,如果再攻不下來,陳慶之就可能成為肉餡,被敵人包了餃子。

七千兵馬卻能打敗三十萬敵軍,席捲整個中原,為何?

形勢萬分緊急,梁軍兵力太少,和敵人實力懸殊,此時必須一鼓作氣拿下滎陽城,才有一線生機。陳慶之解鞍下馬,站在高臺之上,對軍兵宣講:“我們梁軍到了這裡,攻城掠地,並且殺人兄弟姐妹不在少數,我們現在只有七千人馬,而敵人有三十萬,此時此刻我們可能必死無疑,我們兵力少,不可能跟敵人在平原對決,所以我們必須快速攻克滎陽,請大家不要再互相猜忌。”

史料記載“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陳慶之武力值很低,演講水平卻很高,軍兵聽後無不誓死而戰,陳慶之親自給將士們擊鼓,七千部隊就這樣一鼓作氣攻克了滎陽。

這就是將軍魅力,這就是指揮的藝術,陳慶之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於是他成功了。哪怕最後陳慶之敗給了爾朱榮,那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僅靠七千人,席捲半個中原,實在太難了。

陳慶之依靠的就是他個人的指揮才能,他很會挖掘士兵潛在力量,可以發揮士兵最大士氣,加上演講聲情並茂,這樣的將軍大家都甘願為其賣命,於是陳慶之創造了奇蹟。

參考資料:《梁書·卷第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