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此人在梁山毫無存在感,他的死法卻很蹊蹺,暴露晁蓋之死有隱情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話適用於任何一部文學作品,《水滸傳》自然也不例外,書中的梁山好漢們同仇敵愾懲奸除惡?那只是部分讀者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仔細讀原著便會知道梁山好漢只是為了活下去而不擇手段的一群狠人,以最具代表性的武松和魯智深為例,武松與蜈蚣嶺那小道童無冤無仇,他卻可以用“試刀”這種膚淺的理由將對方殺死,魯智深也會因為肚子餓而搶走老和尚的稀粥,所以拋開讀者腦補和電視劇包裝的梁山好漢形象並不光鮮,甚至有些腹黑,所以有不少讀者推測梁山第二任寨主晁蓋的死與松江有關,多數人的這種論調也不過人云亦云,缺乏證據支持,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如果松江做過,書中就一定會留下痕跡,這痕跡真的存在嗎?

此人在梁山毫無存在感,他的死法卻很蹊蹺,暴露晁蓋之死有隱情

(宋江劇照)


一、宋江知人善任?從一位好漢之死說起

宋江是繼“白衣秀士”王倫和“托塔天王”晁蓋之後的新一任梁山寨主,王倫嫉賢妒能並非明主,晁蓋空有豪氣卻無權謀也非明主,那麼宋江就算得上明主嗎?至少他比前兩位要做得好,他最大的能力就是能夠將各路英雄好漢集結在一起,還全都尊他為兄長,哪怕是武松和魯智深這種有主見的人也還是和他一起選擇了詔安,他對梁山眾好漢的排位也做到了“服眾”,所以看起來他是知人善任的。

然而到了徵方臘一役,梁山好漢出現大規模的人員傷亡,這自然是作者為了故事收尾而刻意為之,尤其是那“中箭虎”丁得孫被毒蛇咬死就能看出,屬實有些草率,但丁得孫的死可以用意外來解釋,另一外好漢之死則有點兒人禍的意思,那人是被宋江安排去送死的。

那是原著第一百一十六回中,杭州一役涉及諸多水戰,此時梁山也遠沒有到無人可用的程度,然而宋江卻是做出了一個決定派了段景住出擊,不久之後傳來的不是捷報,而是噩耗。

此人在梁山毫無存在感,他的死法卻很蹊蹺,暴露晁蓋之死有隱情

(晁蓋、呼延灼劇照)

原著道:“小弟和張橫並侯健、段景住帶領水手,海邊覓得船隻,行至海鹽等處,指望便使入錢塘江來。不期風水不順,打出大洋裡去了。急使得回來,又被風打破了船,眾人都落在水裡。侯健、段景住不識水性,落下去淹死海中,眾多水手各自逃生四散去了。”

段景住不識水性,那宋江派他去幹啥?這就好比派吳用上陣殺敵一樣愚蠢,但很明顯這不是用“愚蠢”就能解釋清的。

二、段景住上山前是幹啥的?

對於熟悉原著的朋友來說這不算是個問題,他是涿州人,原本是個盜馬賊,而初次登場的時候就是因為盜了馬匹想要送給宋江,只是被曾頭市劫去了,繼而引出梁山攻打曾頭市的劇情。

此人在梁山毫無存在感,他的死法卻很蹊蹺,暴露晁蓋之死有隱情

(史文恭劇照)

不過段景住此前和梁山全無交集,他憑啥登場就要送馬給宋江?多數讀者讀原著一定有疑問,宋江一個小小的押司,哪來那麼多的錢樂善好施?就算有些名號也不會譽滿天下,宋江這“及時雨”、“呼保義”的稱號來得顯得有些莫名,所以這段景住的出現還真可能與宋江有關。

三、為兄弟出頭,晁蓋戰死曾頭市

此時梁山的頭領是晁蓋,段景住要送馬給宋江,卻不是送給晁蓋,這難道不是搞笑嗎?順著前文邏輯,如果段景住的出現是宋江安排的,那麼此時的他幾乎已經是將晁蓋架空了。

然而晁蓋作為一山之主,此時若是表現出對自己兄弟的嫉妒自然會引得其他好漢不滿,甚至會和王倫一樣被扣上嫉賢妒能的帽子,所以他必須替宋江出頭,去攻打曾頭市。

此人在梁山毫無存在感,他的死法卻很蹊蹺,暴露晁蓋之死有隱情

(段景住劇照)

至於結果,書中都已經交代清楚了,晁蓋率軍攻打曾頭市,結果被那史文恭一箭射死,當然,書中也刻意沒描述史文恭射殺晁蓋的過程,只不過是通過一支箭來判斷此事是史文恭所為,其中若無陰謀,又何必多此一舉讓過程顯得欲蓋彌彰呢?

四、被犧牲的小人物

段景住就是那個被犧牲的小人物,其實像時遷、段景住這樣偷雞摸狗的角色在梁山也是不招人待見的,他上山後被排最末,顯得這個排名十分勉強,所以他完全有可能是宋江的一個工具人而已,利用完就可以捨棄掉。

從段景住之死,或許能夠看出晁蓋之死的確有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