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語有“仇從恩裡來”怎樣解答?

野駱駝9005184025938


鬥米恩升米仇,有時候過度施恩於人,或者方式不對,容易引起被施恩者的反感,反而導致相反結果。所以歷史上有很多巧施恩於人的典故。


明一亦醫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救過一個人的命。那是在夏天。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兒在水中游泳的時候,不小心沉入了深水區。當時他的父親和很多大人都在河中施救。過了十多分鐘沒有找到。他的父親和一幫施救的大人都站在河邊,絕望的看著河面。我的朋友一個人下去了。他也感覺沒有希望再返回岸邊的時候一下子碰到了那個小孩兒。並把他撈回來岸上。經過一幫人的施救。把那個小孩兒救活了。這可是再生父母大恩一件啦!

慢慢的這孩子長大了。兩家在一次為田裡面澆水灌溉的時候發生了矛盾。並打起架來。那個被救的小孩兒(現在已經是青壯年了:)。用鐵鍬把我的朋友砍了一鍬。鮮血直流啊!從此兩家都變成了仇人。外面的人都說這真是恩將仇報啊!

其實那一次放水本來是一個小小的問題。若是普通人家也不會發生那麼大的矛盾。就因為施救的一方居功自傲。被救的一方。也不謙讓。所以才釀成了悲劇的發生。這真是仇從恩裡來呀!


善者天佑勇者無敵


“富貴險中求,仇從恩裡來。”這是曾國藩說過的一句話,也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當然,有很多人會不理解,為什麼恩情會變成仇恨呢?這句話也有恩將仇報的意思。很多善良的人,都會對別人施以恩惠,雖然我們做善事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會要求回報。但是如果受惠的人,不知道感恩,反而恩將仇報,善良的人當然也會受到傷害。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還有的時候,一個人受了別人很小的恩惠,一旦熬過去這個坎,就能報答別人,把人情還上。但是別人給的恩情太大的時候,有的人根本還不起這個人情,就覺得反正別人有本事,幫自己是應該的。不僅不知道感恩,一旦別人不再幫他,他還會心生怨恨,怨仇也就由此而生。

從這樣的例子,我們就能得知,總是受人恩惠未必好,總是很有福氣甚至會惹禍。因為一直順風順水,所以自己好逸惡勞,遊手好閒,沒有了進取心,就算身處久福之地,早晚也會遇到莫測的禍患。到時候沒有警惕之心,會給自己帶來慘痛的教訓。俗話說的好很:“受恩深處宜先退。”不要把話說盡,不要把事做盡,不要福享盡,這樣人生才能留有餘地,不至於陷入困境。



聆聽鳥語


仇從恩裡來,描述的是人心不足,永遠不知足的體現。

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此恨即仇恨之詞。人的恩是從愛裡產生的,別人對你無愛你何以感恩?仇是從恩中產生的。正因為別人對你好,給你關愛和幫助,正因為別人對你的無私奉獻才導致了你的貪心慾望的產生而不知足了。你認為自己可以不吃苦不下勁不受罪而從容的可以得到別人的給予。所以你得了這頭想那頭。吃了這次想下次的無休止慾望。頭次幫你十元你不嫌少,因為是開始給你救了急難而度過了難關。下次幫你一千你不嫌多。只因你有了依附之心和貪婪慾望的心思產生了。所以開始你說人好,你有感恩之心。再後你總嫌給你的不多而生了貪心便產生了怨氣。此語意也恰如孫麗資助的賴皮狗一樣。你窮了,你困了,你災了,你難了。我給了你關心,給你了幫助,給了你我的血汗錢,為的是讓你得到愛,得到成長和成材,為的是讓你今後有一個有益的人生和幸福。可是你恩將仇報,你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呢?


福自福地來wjf


我們從上學讀書的時候開始,老師就常常跟教我們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是長大後我們卻發現,有時候也是農夫與蛇的故事,不僅僅沒得到回報,雙方卻反目成仇。這種事例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

這也可以用一句古話理解: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頭米養個仇人。

意思就是當一個人有困難時,另一個人給予他幫助,可是幫的越多,受幫助習以為然,自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等有一天人家不幫他的時候,他反而心生怨恨。大概這也是白眼狼中的一種吧。

這句話在提醒我們幫助別人時要適可而止,不可以毫無保留的幫助對方,這樣反而會導致雙方反目成仇,實在得不償失。也是在告誡我們做人要知足,要懂得感恩。不能把別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

網上曾經聽過一個故事,說一個好心人在路邊,看到一個乞丐,覺得他可憐,便給了他20塊錢,以後這好心人每天路過這裡,都會習慣性的給乞丐20塊錢,乞丐開始很感激他。可是後來,好心人因為事業不順,收入減少,這一天再次路過這裡時,只給了乞丐10塊錢,乞丐便不高興了,埋怨他道:怎麼才10塊錢,我的另外10錢呢。故事雖然是故事,可也是來源於生活。

講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吧。甲和乙是同事,甲有車,乙沒車,兩人上班順路,乙就從此坐了甲的順風車,一起上下班。半年後,突然有一天,甲跟乙說今天要送家人,沒位置給他坐,乙表面或許不會說什麼,可內心卻會埋怨,甚至覺得甲是故意的、小氣。路上順便帶一個人也耗不了多少油,不給坐就不給坐,何必想了這個辦法拒絕他。第二天上班,甲就會發現乙對他愛理不理。這種事例生活中比比皆是。

這就是“仇從恩處來”最好的理解了。

古語往往也是生活中為人處世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告誡我們在幫助別人時要懂得分寸,受別人幫助時要知足,要感恩。


半塘


“仇從恩裡來”,絕對是乾貨。恩仇作為一個詞組,也彰顯了仇從恩裡來的一定道理。舉個例子,a有恩於b, 此時a和b會對恩的大小有所認識,但a與b的自身素養高低不同,決定了他們對恩的認識有出入,甚至於大相徑庭,再後來他們的矛盾也不可避免,會彼此產生怨氣,一而埋下仇恨的種子。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於是就有了“得饒人處且饒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有容乃大”的警語。



願君多晴天


升米恩,鬥米仇!

給好處給多了,人家就做指望了,有一天給不了,人家就會恨你了。

就算是你能一直給下去,但有些人的慾望也會不斷膨脹,人家的期望,遲早會超過你的能力。

所以,得罪受恩之人的結局是再正常不過的。

這就是人性醜陋的一面。真實存在,不以你的意思為轉移。

所以古人還說了,救急不救窮。

人都有碰上難處的時侯,看到人家碰到難處了,過不去時,能幫一把就幫一把!這本沒錯,這也本就是人性中寶貴的閃光點。

但切不可沒完沒了的輸血,否則,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得罪人,招人恨,花錢給自己培養仇人。


疏桐流餉


我們施恩於別人,得到的應該是感激,怎麼會換來仇恨呢?其實這其中蘊含著很深的人生哲理。有很多心地善良的人,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施恩與對方,他們並沒有想得到什麼回報,但是受恩者不僅不知恩圖報,反而還會惡意詆譭,這樣的人並不是沒有。

之前曾有過報道,一位知名演員,資助一位貧困家庭的孩子,一直到上大學。可是這個孩子上大學以後就變了,因為長期受到資助,認為別人這樣幫助他是理所應當的,於是更大放肆,開始攀比,花錢大手大腳,沒有錢就伸手要。後來這位著名演員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停止對他的資助,這一下可惹急了這個孩子,狗急跳牆,還是詆譭這位明星。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感恩,受別人恩惠習慣了,一旦別人不再幫助他,他就會內心產生怨恨,你說可怕不可怕。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我們從中可以總結出來一個道理,我們一直受別人的恩惠並不意味著是一件好事,總有福氣有可能會招致災禍。人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滿足,從而失去了進取向上的動力,這樣早晚會遭到禍患,我們一定要警惕起來,否則悔之晚矣。


紅色文學紀實


常言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天故的恨。恩仇也有一定關聯的,愛之愈深恨之亦深,他會有一定的因果轉換,對於一個與你毫不相干的人沒什因果關係你愛也愛不上來,恨也恨不起來。仇從恩裡來則應了那句“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這句話,短時問你付予給一個人的恩惠,可能會讓這人感激你一輩子。但長時間的貢養這麼一個人,或許反到會讓其產生一種你對他有所圖謀的感覺,還有時間長了唯免產生一些矛盾磨擦,由此有可演變成仇從恩裡來的這種結局。


涉塵不如君行早


我想這多是因為,愛之深痛之切。所導致對所關注的對象。一種過多的保護。這種保護往往以愛為表象。所採取的行動已成為受者的負累。從而造成施恩者失望。受惠者覺得約束或者壓抑。久而久之,這種壓抑或束縛必將以反抗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古語中仇從恩裡來。如何能避免這種情況,首先要知道佛不渡無緣人。並非佛不慈悲,而是因為他知道花開花落皆有時。在你三歲的時候做不出20歲的時候才能做出的事。還沒學會走路,絕不可能去參加馬拉松。有些時候挫折和跌倒。是人生進階的必要過程。我們不能抱有望子成龍的心態。去做出拔苗助長的事情。如果事與願違,就帶有恨鐵不成鋼的失望。凡事須盡人事聽天命。把握我所能控制的,我能做的,其他的不要想,也不要太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