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改革创新发大招 力挺“复工模式”的杭州“动起来”

改革创新发大招 力挺“复工模式”的杭州“动起来”

杭州日报讯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已经从防控为主进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的新阶段。无论是车站,还是田间村头,抑或是生产车间,为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各地区部门通过改革手段,创新思路、转变方法,力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

技术加持数字防控

杭州东站自创工作法快速疏散复工大客流

“温馨提示:为了您到站后快速通行,请您主动通过支付宝、微信申领杭州健康码!出站时主动出示身份证和健康码!感谢您的配合!”2月26日,从河南周口来的小马刚到杭州东站,手机上就收到了这条短信。小马和丈夫是来杭复工的,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比往年晚来了半个多月。

事实上,回杭州之前,他们就事先下载好了杭州健康码。掏出身份证、亮出健康码、拿着车票就顺畅通过了出站闸机,全过程不过四五秒钟。“原以为特殊时期,出站检查会麻烦一些,谁知道还挺快的。”小马说。

作为物流人流商流输送的重要通道、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做好企业复工期间入杭旅客的防疫核查工作,是杭州东站服务提升的一次大考。为此,杭州东站自创了一套工作法,“健康码+身份证”的数字化防控,就是“答案”之一——推行“身份证+亮健康码-出站闸机检票”的“1+1-1”模式,将“健康码”检录、验票、身份来源地核对3个步骤压缩为1个,旅客身份核验时间也从30秒缩短到3秒左右;全面实行“先离场后付费”、ETC等在线支付服务,实现95%以上的车辆无接触支付、快速离场。

此外,东站还实施了复工专列“一车一方案”——协调铁路杭州东站、旅游集散中心等同心圆共建单位,根据复工专列旅客人数、来自地区、到站时间等因素,开通返工人员和接站企业专车点对点接送绿色通道,动态安排志愿者现场协助与服务;设置“5G热成像智能测温”系统机器人,红外线自动采集,实现无接触就能自动测体温。

这些自创的工作法背后,既是“让旅客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心”的初心实践,也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推动杭州东站服务大提升在特殊时期的成果检验。横向上,构建东站一体化疫情防控体系。发挥东站服务大提升改革共商、路地警务融合等机制优势,成立路地联合领导小组,下设涵盖东站枢纽管委会、铁路、地铁、长运等19家单位的8个工作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确保疫情防控“一盘棋”;纵向上,统筹省市区三级干部下沉东站一线的防控力量。救援抗疫队、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及安保人员、医疗机构,集中力量为广大旅客安全出行站好岗、放好哨。

“一对一”“惠企十条”

各地区多措并举力挺复工复产

在杭州的各个角落,“复工复产”的当务之急,已经以改革的模样被按下“快捷键”。

2月20日,杭州淳安行政服务中心门口,市民叶丽霞经过体温检测、信息登记、扫码对比后,来到社保窗口,仅仅花了10几分钟,就办完了养老统筹、医疗费用报销等事项,免除了回杭务工的后顾之忧。“接到公司通知,明天就要正式上班,这些材料又要着急办理,还好这里的窗口全都开放,不然下次还要来回跑办手续,费时又费力!”在淳安,“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提高了审批效率,党员干部也化身“服务员”,以最快速度帮助群众企业复产复工。

“防疫措施如何”“员工到岗多少”“复工比例多少”“存在哪些复工困难”,这段时间,一支支“复工服务队”活跃在西湖区的各个角落。带着问题,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不断听需求、解难题。不仅帮助企业算好风险账、法律账和经济账,还提升审批质效、严把审核关口、制定复工流程、签订承诺文书,帮助企业共渡难关。西湖区对1984家规上和重点企业,选派近1300名区级机关和镇街干部担任驻企服务专员,“一对一”精准服务。这套西湖区创新开展的千名干部联企业、千家企业评部门“双千行动”,分层分类建立驻企服务员制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全力助推企业发展。截至2月24日18时,全区已复工企业30171家,复工率91.8%。各级联企干部累计走访企业7002家,收集问题1738个,解决1566个。

在富阳,秋月社区把繁杂的复工流程编为通俗易懂的“顺口溜”,盘龙山社区创作了动漫版《企业复工防疫手册》,戴家墩社区印发复工“健康十条”,鹿山社区制作复工指南小卡片……为全力推进企业有序复工,富阳区出台“惠企十条”支持企业共渡难关,还启动了“共抗疫情、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和企业“双抢双增”大比武,第一时间制定发布《富阳区企业复工导则》和《企业防控方案(模板)》,全流程简化成条目式、清单化的一页纸复工指南,让企业可操作、可执行;同时,还选择惠迪森药业、永盛科技、金山阀门、鸿世电器、金固股份等不同行业类别企业,树立“复工样本”,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复工模式”。截至2月24日,全区复工企业11665家,复工人数15.64万人,除负面清单企业,基本实现应复尽复。

建德是“中国草莓之乡”,有1.2万名莓农在全国各地发展草莓产业。春节前后本是草莓产销旺季,日产量达到20—25吨,可突遇疫情,草莓的销售渠道受阻,每天的销量只有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为解决农户们的燃眉之急,90余名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负责接单、运输、包装、客服、宣传、数据分析等环节,解决疫情期间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目前,该市1.6万亩草莓产销顺畅,莓农直接收入1600余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