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崇祯青花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长风破浪直挂云帆601


崇祯(1628一1644年)时期的官窑瓷器生产因政局不稳定,经济衰退而呈现出冷落,或一度停顿的萎缩不振景象,但民窑青花的产量仍然很大。还出现大量外销瓷,此时官窑器传世很少。瓷器生产较嘉靖.万历时明显减少,产品质量不及前朝,但亦有不少精致之作。此时的青花色料,官窑及高端民窑所用的是浙料,釉面明亮滋润,呈色稳定,质量犹如万历时期制品。其他民窑则大多施釉较薄,釉色青白,光亮不足青花呈色浅蓝,色泽淡雅,色泽并不明快鲜亮,胎质较粗质量远逊如万历前朝。崇祯青花还有不少日本商人訂制的外销瓷,器形.纹飾多按日本风格设计。崇祯时还有大量的西方订购瓷,多呈中西合壁式风格,这些外销瓷制作较精,特色鲜明别具一格,为中国瓷器发展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个人认识仅供参考。謝謝编辑!!


老罗194763


明代崇祯朝战乱时期多,景德镇御窑厂基本上处于半停产歇业状态,所烧制器物下降至明代最低水平,传世官窑器物十分少见。由于这个时期为明、清过度交替之际,崇祯青花瓷器除具有明代风格外,有些还孕育着清初瓷器特征。另外,由于部分瓷器继续外销荷兰、西班牙等国,所以一些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仍保持有异国风情。如何把握其鉴定特点,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纹饰

崇祯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较前更为广泛,所见题材有十八罗汉、水淹七军、仙人乘槎、刘海戏金蟾、对弈图等。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

2、器型

崇祯朝时局动荡,瓷器烧造业受到严重影响,生产工艺、质量大幅度下降。瓷器风格的转变开启了明末清初的制瓷新貌,既部分保持了明瓷韵味,也初创了清代器风,并且多为民窑瓷。

3、胎釉

崇祯青花瓷,一般胎质淘炼不精,胎体厚重,修胎粗糙,白砂底足,常有明显的重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足修齐整圆滑,胎体裸露,多有粘砂、个别前足留有明初期器底小乳头。

4、款号

崇祯青花瓷器带年款的较少,佛前供器多有长篇铭文,字体比较古拙。崇祯时的斋堂款很多,往往写在碗心上,如"翔凤堂"、"于斯堂"、"博古斋"、"雨香斋"、"松石居"等,碗底常见"富贵佳器"、"雅"、"白玉"、“宜窑”、"片玉"以及银锭、方胜、兔子等图记款。





点梦成真吉先生


1、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仕女、婴戏、高士等,而崇祯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较前更为广泛,所见题材有十八罗汉、苏武牧羊、水淹七军、仙人乘槎、刘海戏金蟾、对弈图、兄弟联芳、仕女伎乐、庭院仕女婴戏、梦境图、加冠进爵图、进戟图、钟馗出猎图、东方朔偷桃、浴象图、携琴访友图、月宫图等。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也有的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插有三戟的花瓶献给主人,意寓平生三级。还有的绘浴象图,绘一人物捧一花瓶(意寓平安)献给骑在象(意寓吉祥)背上的主人,意寓平安吉祥。其次,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崇祯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即取材于战国时期须贾向张禄赠绨袍的故事。此外,扬州文物商店藏青花人物故事莲子罐则是取材于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的故事。

2、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际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有的仅为简单的旋纹,系崇祯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人物故事的背景都绘有太阳或月亮,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寓指日高升。这种画法一直影响到清代顺治、康熙,我们在康熙十年辛亥中和堂制青花釉里红盆中仍能看到这种画法。

4、筒瓶、莲子罐等器物的口沿一周多装饰倒垂的蕉叶纹或倒垂的花枝,也有的为倒垂的城垛纹。筒觚等器物则多于中腹以下绘一周倒垂的蕉叶纹。倒垂的蕉纹最早见于万历年间,万历的倒垂蕉叶纹比较写实,见于筒瓶的口部。崇祯的倒垂蕉叶比较简洁,多为大小相

间的形式,大蕉叶中间留白,为崇祯辅助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

5、此类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为什么此时人们喜用萱草和合欢树作为装饰呢?我们从嵇康所著《养生论》一书中找到缘由。康书日:“合欢蠲(免除)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崇祯、顺治年间社会动荡,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他们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所绘萱草为鱼鳞状,合欢树的叶很小很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颇具特色。

6、在笔筒、筒瓶、莲子罐、净水碗、香炉等琢器的器身所绘画面中,往往绘有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有的在器身一周留出一段绘以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极富时代特征,这种括号状云一直延续至顺治,从上海博物馆藏顺治十四年青花人物净水碗中仍能看到这一特点。

7、画面中常以洞石芭蕉、洞石花卉作衬景,也有的以麒麟芭蕉、花鸟、博石花卉作为主题图案。传说麒麟有角不用,故被人视为仁兽并以之象征祥瑞。崇祯、顺治之际,社会动荡,百姓苦于战乱天灾,故此时瓷器常以麒麟为装饰,籍此企求吉祥平安。有的则于一件器物上同时描绘麒麟和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借以表达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如《金明集瓷选录》中的青花麒麟芭蕉笔筒和《翰海95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中的青花大象麒麟缸。

8、受绘画的影响,此类青瓷器往往于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个别还题写诗句,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先河。如上海博物馆藏崇祯十六年青花罗汉图笔筒画面空白处青花隶书题写“飞鸟遗址”蝉退亡壳。垂露成帷,张宵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至心能变,违士拔俗。癸未夏日述古律,书为尔济词文轻政”并于款识末端摹绘圆形“竹”字、方形“景”字图章各一方。

9、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的衣饰上大多绘有“*”形花纹,这种“*”的衣饰,广泛见于明代绘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领域,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藏品分享


明崇祯(公元1628—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年号)朝历时17年,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当时仍有民窑瓷大量出口。制瓷质量明显下降。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有细器和粗器之分。

崇祯青花用高岭土制胎,胎质大多粗糙、疏松。胎色灰白色。胎体普遍较厚,少部分产品胎体轻薄,瓷化程度较高。釉层稀薄,釉面不平整,光泽度不强,釉色白中闪青,也有青灰色,部分还开片。盛行在器物口沿处施一圈酱色釉(即酱釉口)。

圈足一般较矮,阻断露胎线外沿旋削较多。大碗圈足边墙内壁有较深的“二层台”形挖足残痕。除部分盘、碗外,一般底足较高,足外墙下边无釉,底足内亦无釉。盘、碗有跳刀痕,有的足底留有没旋削净的小台、窑渣、鸡心凸起及火石红斑块。筒瓶、花抓、罐等立器一般为细砂地,有的能看出旋削后留下的弦纹。

青花色料采用石子青,呈色稳定。呈色最好的鲜艳青翠,大多色调暗淡,有晕散,晕散严重的影响到纹饰,致使纹饰线条混淆不清,此时的青花瓶、罐、炉、砚、盘、碗,时时可见。青花晕散,有漏釉之缺点现象。有些浓重的夹带有黑褐色斑点,但不同于元代、明初的呈色,黑斑不渗入胎骨,手感没有凹凸不平的情况。

这时期的青花瓷喜用暗花装饰,在一些琢器的口、足部位釉下暗刻卷枝纹。在绘画上经常在器物的口、足部绘制蕉叶纹,山水人物图案多画太阳,云气纹大多画成括号云,草地纹多用细线勾画成小钩状,画面多配以诗句,在题诗旁有仿照书画的图章款,有方形或圆形,这显然是受当时书法绘画影响,绘画技法采用传统的单线平涂及淡描法,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流畅;淡描青花线条潦草,笔法无力、草率。崇祯朝开创了类似中国画中淡墨水彩的皴点法用笔,画面极富诗意,一直影响到清初,构图布局基本类似天启朝,内容以写生画为主,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或简笔手法,画面笔意豪放,无所拘束。

吉语题铭内容有“福”、“寿”、“善”、“贵”、“雅”、“富贵佳器”、“上品佳器”、“玉堂佳器”等。斋堂款往往写在碗心上,如“翔凤堂”、“于斯堂”、“博古斋”、“雨香斋”、“松石居”等,碗底常见“白玉”、“宜窑”、“片玉”以及银锭、方胜、兔子等图记款。


致臻收藏


崇祯青花用高岭土制胎,胎质大多粗糙、疏松。胎色灰白色。胎体普遍较厚,少部分产品胎体轻薄,瓷化程度较高。釉层稀薄,釉面不平整,光泽度不强,釉色白中闪青,也有青灰色,部分还开片。盛行在器物口沿处施一圈酱色釉(即酱釉口)。圈足一般较矮,阻断露胎线外沿旋削较多。大碗圈足边墙内壁有较深的“二层台”形挖足残痕。除部分盘、碗外,一般底足较高,足外墙下边无釉,底足内亦无釉。盘、碗有跳刀痕,有的足底留有没旋削净的小台、窑渣、鸡心凸起及火石红斑块。筒瓶、花抓、罐等立器一般为细砂地,有的能看出旋削后留下的弦纹。

故宫藏明崇祯青花人物纹缸底部

青料

青花色料采用石子青,呈色稳定。呈色最好的鲜艳青翠,大多色调暗淡,有晕散,晕散严重的影响到纹饰,致使纹饰线条混淆不清,此时的青花瓶、罐、炉、砚、盘、碗,时时可见。青花晕散,有漏釉之缺点现象。有些浓重的夹带有黑褐色斑点,但不同于元代、明初的呈色,黑斑不渗入胎骨,手感没有凹凸不平的情况。

造型

日常生活用器有:压手杯、茶盏、象腿瓶、筒瓶、六方罐、八方罐、莲子盖罐、碗、盘、壶、洗、盂、钵、炉、缸、尊、笔筒、笔杆、砚台等。

庙宇用器有:花觚、烛台、钵式炉、筒式炉、净水碗等。

纹饰

这时期的青花瓷喜用暗花装饰,在一些琢器的口、足部位釉下暗刻卷枝纹。在绘画上经常在器物的口、足部绘制蕉叶纹,山水人物图案多画太阳,云气纹大多画成括号云,草地纹多用细线勾画成小钩状,画面多配以诗句,在题诗旁有仿照书画的图章款,有方形或圆形,这显然是受当时书法绘画的影响。

绘画技法采用传统的单线平涂及淡描法,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流畅;淡描青花线条潦草,笔法无力、草率。崇祯朝开创了类似中国画中淡墨水彩的皴点法用笔,画面极富诗意,一直影响到清初,构图布局基本类似天启朝,内容以写生画为主,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或简笔手法,画面笔意豪放,无所拘束。

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纹饰多富寓意。山水画是这一时期最多见的题材,内容极富生活气息,画意具有明末国画的风韵,画面中多有古诗、茅屋、草亭、舟桥、渔翁、樵夫、高士、文人雅士、渊明爱菊、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等。传统题材有:云龙纹、凤鸟纹、凤穿花纹、麒麟纹、狮子牡丹纹、蟠螭纹、虎纹、牛纹、马纹、鹤纹、鱼纹、兔纹、松鹿蜂猴纹、鱼藻纹、鸳鸯莲花纹、松竹梅纹、葡萄纹、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婴戏纹、罗汉纹、刀马人物纹、福山寿海纹、灵芝托宝纹、结带绣球纹、八仙、垂柳、月影、博古等。崇祯青花还有一些独特的装饰纹样,如《赤壁赋》全文并东坡游赤壁图、芦汀野鸭、鹅掌形(三角形)叶牡丹花、扁圆形较大的折枝果、云脚内侧加点的卐字云、变体飞丝龙纹饰带、雨雪松球锦纹带、填满藤蔓的缠枝葡萄、枯木寒鸦、盛开的兰花花朵等。

款识

崇祯青花瓷上署本朝年号款的不多,还有大量的吉语款、堂名款、斋名款,变体篆文和窗格式铭文也常见。另外偶见隶体书写题字。


师傅带我去赶集


崇祯青花瓷器的特点是什么?回答了:★崇祯朝青花瓷器大都是画人物、山水,如八仙过海,水淹七军,十八罗汉,苏武牧羊,指日高升等等,题材丰富,画面逼真生动。

★崇祯青花器一般沒有写印款的,基本无款,纹饰画工精细,但最大特点是图文上下留出很齐的"留地白边",有的还有喑刻图边。


金藏寄喻


文字特点可以搜索,但还是要多看实物多上手才能加深印象,最终做到一眼活。

瓷器鉴赏要多方位去看,不能只看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