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多家銀行最新惠企政策彙總:救企業,也是在救自己


2020年的春節,誰也不會想到新冠肺炎會如此肆虐來襲,舉國之心被牽動。隨著“返工潮”的來臨,各行各業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應對著防疫工作期間的困境,銀行業在積極響應防疫工作之下,依舊肩負保障社會金融服務的重責。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告訴財視中國:“疫情對重災區銀行業務影響相對大一些,而對全國影響有限,銀行分板塊業務方面,疫情可能對零售與住房信貸構成短暫拖累。”


肩負農業金融服務重擔


多家銀行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項金融服務工作,作為金融資管行業媒體,財視中國在此重點挑出幾家銀行的重點舉措,方便企業瞭解各類銀行應對疫情所採取的舉動。

上海銀行設立先期3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支持疫情防控所需的重點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及時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針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緊急流動資金需求,上海銀行推出“應急循環貸”,給予期限6個月到1年的循環貸款,且隨借隨還、靈活支用、按日計息、成本可控。同時,以“無還本續貸”減輕小微企業還款壓力,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主,通過年審制方式可獲得最長10年的無還本續貸,減輕短期還款壓力。

疫情防控期間相關貸款利率參照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至少減25個基點;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按再貸款利率的50%獲得財政貼息支持,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至1.6%以下水平。

杭州銀行對全行2020年2月和3月新增小微企業客戶(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的貸款自借款合同簽訂日起按照4.15%利率優惠一個月,屬於銀行基礎客戶(如代發工資達到5戶以上)的,自借款合同簽訂日起免除一個月貸款利息。

確受疫情影響的正常小微企業貸款到期,可申請延期至2020年2月29日還款;符合杭州銀行條件“白名單”的小微企業,有需要可申請3-6個月寬限期還款,。

寧波銀行相關人士向財視中國指出,銀行將具體推出以下6步,1:快速應對企業訴求2:重點支持相關小微企業3:投放50億小微專項優惠貸款4:提供費率優惠政策5:推廣“無還本”續貸6:保持線上高效服務。

同時每戶小微企業最高授信金額控制在100萬元以內,確保小微企業受惠面。對疫情期間貸款即將到期的小微企業,因疫情影響導致貸款按時歸還有困難的,寧波銀行主動提供無還本續貸服務或貸款展期操作,提高辦理效率,做到資金無縫連接。

交通銀行成立“疫情專項貸款”行動小組,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為客戶落實提供專項資金、專屬優惠、專人對接、專屬服務的定向支持。給予各類疫情防控相關企業下調0.5個百分點貸款利率優惠,針對重點企業給予進一步利率優惠。

另外,對疫情防控期間開闢綠色通道、取消反擔保與降低、免除擔保費等政策,下發分行並組織重點分行獲取當地國有擔保擬擔保疫情防控企業白名單。

各大銀行全方面落地政策,為中小企業度過此次難關做貢獻。對於自身而言,銀行業屬於週期性行業,銀行與經濟活躍程度密切相關,一旦疫情好轉,經濟也會隨之上行,到時候,銀行板塊是會獲利的一方。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告訴財視中國記者:“經濟活躍度明顯改善需要在疫情拐點出現之後,屆時經濟開啟‘自我修復’會帶動相關投融資活動反彈。近幾個月數據顯示,全球需求出現企穩改善跡象,國內銀行股低估值且具有一定防禦性特點,銀行板塊有望吸引資金流入。‘非典’期間,銀行就是表現較好的板塊之一。”


科技金融助力銀行服務升級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最近一段時間,各銀行機構線上業務的服務替代率平均水平達到96%。

疫情凸顯了金融科技和風控的重要性,對銀行來說,想及時有效應對突發事件衝擊、確保各項業務穩健經營,就需要謹守風險底線、提升內部管理水平。

上海銀行傾聽企業實際需求,提供足不出戶的全線上普惠金融與供應鏈金融產品,以“在線小微快貸”、“在線電子票據融資”、等一系列在線服務。

江蘇銀行對手機銀行轉賬額度100萬元、網上銀行轉賬額度500萬元手續費實施減免。並引入“平安好醫生APP”推出線上義診服務後方便客戶在線診療。

杭州銀行放開企業網銀普通匯款支付限額,加大對小微商戶移動支付的支持力度,存量商戶減免3個月手續費用,新商戶減免6個月手續費用,減輕小微企業費用負擔。公益慈善類捐款免除手續費。

交通銀行運用科技手段實現線上現金管理,個人經營者可通過個人手機銀行在線轉賬免手續費,刷臉轉賬提額單日50萬元。

從上述銀行的舉措可以看出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但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性、全局性的戰略工作,需要定力、耐力、巧力和執行力,需要時間、需要投入、需要從一而終的堅持。當然,數字化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藥,特別是對於中小銀行而言,數字化也難以解決當下中小銀行所面臨的公司治理、流動性風險等“沉痾痼疾”。

“對於銀行,未來一是要進一步深入應用金融科技,加大線上獲客粘客的能力;二是全面提升差異化風險定價的能力,在服務實體經濟和資產質量管控方面進一步平衡;三是加大全球化佈局,通過推進全球化、綜合化經營戰略,有效規避區域化的突發風險。”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對財視中國記者說。

對於後時代的銀行發展,周茂華在接受財視中國採訪時表示:“隨著拐點來臨,被壓抑的需求、產出將出現修復性反彈。”

金融科技化、數字化是長遠趨勢,但需要把握節奏,在合適的階段做合適的事情,方能行穩致遠,即是要看當下各行的“體質”能否承受,這是銀行首要考慮的事情,也是在一定的時段必須做的改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領遇/財視中國立場,我們的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若文章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切勿直接作為投資依據。市場瞬息萬變,投資請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