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儿子若敢学技工,看我怎么收拾他”,技工为何这么招人嫌?

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以后孩子不上学了就让他们拜师学个技术。因为在大人们的眼里,有一门傍身的技术就意味着一辈子吃穿不愁。

彼时,技工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令人羡慕。自己单干,能赚的盆满钵满;在企业供职,也是人人景仰。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技工慢慢的不再吃香了。也就三四十年的光景,人们对技工的看法却变味了。

“我儿子若敢学技工,看我怎么收拾他”,技工为何这么招人嫌?


来看看当事人对技工的看法吧,或许你也有这样的想法。

一位技工老师傅说,"技工有啥好的,夏天热,冬天冷,油不拉几的,又脏又累,枯燥无味,干久了一点都不开心!"

还有一位老师傅说,"他做磨具钳工几十年了,正儿八经的高级技工,可是工资待遇却一般般,只够养家糊口,想要挣多点钱都很难,最后悻悻然地改行做吃的。"

更有技工师傅这样说,"我儿子要去学技工,看我怎么收拾他!"

“我儿子若敢学技工,看我怎么收拾他”,技工为何这么招人嫌?


总之,各种诉说技工不好的声音非常的多,让人看了心里拔凉拔凉的。难道技工这个行业也逃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循环?

我在想,技工为何这么招人嫌?

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总结了众多技工师傅的心得,我发现,技工这个岗位承担了太多不应该承担的外在压力,才变得不招人待见,也才变得招人嫌了

你比方说,如果某个年轻人想要学技工,旁边就会有过来人跟他说,"小伙子啊,干技工的活很苦的,跟脏累差打一辈子交道,找不到女友娶不到媳妇,工资低想要买车买房不可能,关键的是总被人瞧不起,没发展,最好别干这行。"瞧瞧,这就是很多身在其中的技工师傅对技工行业的看法。

“我儿子若敢学技工,看我怎么收拾他”,技工为何这么招人嫌?


我想,正是因为有大量的技工人才这么理解技工的工作,所以才嫌弃干技工的活,就有了上面那位"儿子敢学技工就收拾他"的行为。当这种对技工的偏见弥漫整个社会时,大家嫌弃技工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技工真的这么差劲吗?我看也未必。

一位87年的小伙子在田湾核电站从事管道焊接工作,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技工,他焊接的核电站主管道厚边达到精准的0毫米级别,所有焊接任务都100%完成,焊接难度堪称"中国之最",被评为"大国工匠",受到国内外技术界一致好评和肯定,获得的嘉奖无数。这才是技工的真实实力。

无独有偶,技工在高铁领域也是神一样的存在。听说高铁列车需要一种关键性的零件穿插进其他部件中,而这种零件的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70,人的肉眼几乎看不见,这种零件无法用精密设备生产,必须由人工打磨,而掌握这门技术的只有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的少数技工人才,我们很多出口的高铁动车最后的把关就靠这些能制造出比头发丝还细70倍的技工人才。听说他们在公司的地位是最尊贵的,公司总经理见了他们都得客客气气的。这个事例真实的说明了技工是有社会地位的,谁也不敢小觑。

“我儿子若敢学技工,看我怎么收拾他”,技工为何这么招人嫌?


如果大家还不觉得过瘾,我们再来看一个技工的故事。老张是一家公司的首席焊接师,他最擅长的就是焊接天然气煤气管道泄漏,在不停气、带压力的情况下焊接任务都100%胜任,经常有别的企业慕名请他去帮忙,1次1万的收入,而老张每个月都能轻松月入几十万。大家说这样的技术是不是很赚钱?绝对赚钱,在这样的技工师傅面前,谁还敢说当技工不赚钱呢?

我举了几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一个事,当技工大有前途,当技工大有名望。我们应该想的是如何把技术练到炉火纯青,我们应该想的是如何学有发展前景的高技术,我们应该想的是如何将自己的绝技传承下去。唯有如此,中国制造才能享誉全球,技工才能得到应有的价值和尊重,年轻人才会奋勇争先的学技术、当技工。

一句话,技工人才必须向前看、向高标准看,全社会形成尊重技工人才的风气,自然就有大量的年轻人愿意学技工,我们的技工人才就不会断代,我们的制造业就有广阔的前景和希望。

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觉得技工还是大有可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