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疫情當下,一封封“請降書”刷遍網絡。


員工集體自願降薪,與企業共度難關。一幅幅“溫馨”、“感人”的畫面,讓人讚歎!


2月初,木屋燒烤自發組織了一場“工資減半”的行動,經統計有76%的員工表示支持。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此前,還有快餐連鎖品牌老鄉雞,董事長手撕員工“降薪信”走紅網絡。說資金撐不過三個月的西貝,董事長公開“訴苦”後,員工群裡也有不少人表示,等復工後自願降薪50%。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員工“自願降薪”的新聞,我們知道的就已經非常多了,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企業、沒有媒體話語權的,沒有被爆出來了,怕是更多。


疫情當下,困難時刻,大家眾志成城,攻克時艱!這值得鼓勵,值得點贊。


但是“自願”、“降薪”這倆詞放一起,難免有點道德綁架的味道,再加上不少媒體鼓吹這種行為,好像你不自願就是“政治不正確”、不降薪就是“不為公司著想”。


這種把“道德”凌駕於個人意願之上的行為,不僅可笑,更加的病態。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我們的網絡上,不缺道德綁架的鍵盤俠。


比如這次疫情,當看到某明星只捐款30萬、50萬的時候,不少網友就憋不住了。


怎麼才捐這麼點?賺那麼多錢也該捐一億兩億吧、太黑心了,轉路人了......


每當發生車禍、老人摔倒沒人扶時,新聞評論也經常炸鍋:現場這些人太沒愛心、就是!老人摔倒也不知道扶、哎!世風日下呀......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道德這種東西就像是內褲,自己穿什麼樣,不能強求別人也什麼樣,更不能脫了褲子示人。


說到底,“自願降薪”講究的是“自願”,但是很多公司的作法,已經不是那麼自願了。


比如,小柒做外貿的一個朋友,說她們公司工會,最近發了一個“自願”降薪50%的倡議書。


雖然說是自願,不強制、不道德綁架。但主管、組長都帶頭提出來要降薪了,部門的8個人,現在有5個已經“自願”降了。


她跟另外2個人,正在拿主意:


申請降薪吧,並不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不申請吧,別人都申請了,就你差錢?!以後還想不想在團隊混了。


朋友不願降薪,確實是有自己的苦衷,她去年剛在松江買的房,為了買房家裡借了一堆外債,現在逛街、旅遊約她出來,她都猶豫很久。


可以想象,如果真的申請了降薪,除去每月房貸,她的基本生活能不能保障都是個問題。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比朋友還慘的情況,也一抓一大把。在北京、上海、廣州這種一線城市,很多畢業生、剛參加工作的人,拿著不高的薪資,每個月的房租、交通費、伙食費算下來,真的不剩錢了。


如果此時,公司給你個選擇,你要不要和公司一起共患難,“自願”降薪呀?


入不敷出的年輕人,他們真的是自願嗎?他們只不過是被道德裹挾著的可憐人罷了。

(經濟學絕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它本就是、也應該是接地氣的,生活中有趣的經濟學,會讓我們多一個認識生活的角度,點擊下方卡片,加入女俠的投資圈 ,聽葉檀女俠庖丁解牛,一刀刀剖開其中玄機。)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拋開道德綁架,回到商業邏輯上來說,作為員工,有義務在公司困境時主動降薪嗎?


員工並無責任,主動降薪來幫公司度過難關。


舉一個投資品的例子。


員工之於公司,就相當於一張張債券;老闆之於公司,就相當於一張張股票。


債券是什麼特點?它有固定的收益,每個月按時拿錢,風險低。作為公司員工,你每個月有按時拿工資的權力,無論公司是賺錢還是虧錢,你只要完成分內工作,都有這個權力。


而老闆是什麼,是公司的“股票”,風險高,潛在的回報也高。假設經過全體員工努力,除去各種開支,公司上年度淨賺了1000萬,這些錢都是老闆的。


你可能業績突出,獎金多給了你10萬。


但老闆的1000萬,你也不會羨慕,因為你知道,這是人家承擔風險換來的。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而換一種情況,如果公司虧錢,虧了1000萬。


作為“債券”員工,只要你完成了工作,依然有權力,去索要每個月的工資。


但作為“股票”的老闆,就算很難,老闆也有責任、賣車、賣房來給你發工資。


員工是債券屬性,並不承擔風險,賺錢的時候,老闆不會給你多分,賠錢的時候,你也不用擔心收入沒保障。老闆是股權屬性,有責任去承擔風險,也有責任去解決員工的工資。


所以儘管疫情當下,我們知道老闆們很難,中小企業主日子不好過。我們能理解、同情。


但是,你也要知道,你沒有義務主動提出降薪,為此你也不必有心理負擔。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既然員工沒有責任主動提降薪,那社會上不乏爆出來要求降薪,和公司共度難關的,又是些什麼人呢?真的是人格高尚,無私奉獻?!


在涉及到自身利益面前,每個人都有一杆秤。


疫情當下,部分公司現金流緊張,本來就有降薪的打算。而一些人主動提出降薪的打算,替老闆把這件事說出來,想老闆之所想,就是為了留下一個好印象,為自己晉升積攢“籌碼”。


表面雖說與公司共患難,但刨析來看,作為發起人,是綁架其它員工的利益,為自己謀利。


一些人在原公司,可以拿到2萬月薪,但是當下困難時期,跳槽找工作本就不易,去其它公司可能1萬的薪資都拿不到,主動降薪保住飯碗,也是他退而求其次的一種選擇。


生無可戀!降薪竟然輪到我了


疫情當下,很多公司都處於困境中,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沒有降薪,沒有裁員,那你應該感謝老闆,他一定是頂著天大壓力,來承擔一切。


此時,你也不必做那個老闆肚子裡的“蛔蟲”,主動提出降薪,這樣溜鬚拍馬對你沒好處。


降薪應該是基於公司現金流計劃決定的,和員工是誰無關,和主不主動提無關。


如果你的公司,出臺了降薪計劃。


你也有兩個選擇,離職找尋更好的,或者看好公司未來發展,挺一挺和公司共度難關。


這個過程,是一個利益權衡的過程。


作為員工,你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公司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


冷酷嗎?無情嗎?但你也要知道,你和公司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責任和義務是對等的。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對錯,只是追尋利益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