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从军事,文化和经济综合评价,汉武帝算不算一位伟大的君王?

漂泊的铁牛


从军事,文化,经济各方面来看汉武帝是一位伟大的君王。



汉武帝在军事上做的非常到位。霍去病和卫青北击匈奴。经过霍去病统领的漠南战役和河西战役之后,汉朝重新获得了河西走廊的控制。之后为解决漠北的匈奴,汉武帝又派卫青和霍去病又进行了漠北战役,正是在此战役,霍去病封狼居胥。经过这三次战役以后也使得匈奴的实力大为削弱,解决了困扰汉王朝几十年的问题。武帝长年征战,真正做到了武力最强的王朝。只要有侵略者,汉武帝必定出兵攻打。除了匈奴之外,汉武帝还把五岭以南和西南地区全部编入大汉的版图。


汉武帝时期,由于他强大的军事实力,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

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改汉初时的黄老之学,把儒家作为官方的学说。而此时的儒学并不是单纯的儒学,而是结合了法家,阴阳家,道家的学说。汉代的儒学成为巩固汉王朝统治的重要学说。

经济上,汉武帝统一币制,收回了各郡国私自铸造钱币的权利,把他收回中央,还统一了五铢钱为中央的官方钱币。加强了中央对财政的控制权。汉武帝还设置算缗和告缗制度。算缗即向富商大贾增收财产税,告缗则是如果发现富商少交或不交,可以揭发。汉武帝还把铁和盐收归官营。

汉武帝在晚年还意识到自己长年的征战确实劳民伤财,于是在轮台发布了罪己诏。改变了汉武帝以前的政策,往与民有利的方向进行改革。


松垮大卡司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看题主所提出的问题,我的思考重点始终在伟大这两个字上面。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慢酌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那些帝王们,称得上伟大的寥寥可数。

从功过论,伟大的基数至少应该是功过三七开。这样算下来,我心目中的那些伟大帝王就剩下下面这几个了。


秦始皇是个例外,功过五五开,但奈何他的影响太深远,所以足以伟大;汉高祖刘邦,从小亭长到帝王的过程将刘邦的秉性磨炼的如同几千年的青铜出土一般,醇厚且张力十足;汉宣帝刘询,这位低调的帝王将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推向顶峰,低调的伟大,无愧于此;隋文帝杨坚,结束南北朝乱世,开创开皇之治,奠定下隋唐大一统的基调;唐太宗,这位彪炳千秋的帝王一直被人们称作一代圣君,伟大已不足以来囊括他的文治武功;明太祖朱元璋,跟刘邦一样,自布衣起,一步一步打下大明江山,十五载戎马生涯,三十年治国理政;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六十年励精图治,守业安民,谱写了封建社会最后的图腾。

上述就是我认为可以称得上伟大的帝王,而今天咱们的主人公汉武帝,我个人认为汉武帝功过五五开,如果要评价,可以评价为有作为的帝王,但离伟大还有些距离。


首先我们大多数人所了解到的汉武帝形象应该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他北拒匈奴几十载,改变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力量对比,同时又在经济文化改革奋进使西汉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虽然晚年穷兵黩武,却翻然悔悟,发布罪己诏,完成自我救赎。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汉武帝在军事方面的成的确足以载入史册,但我们今天探讨的是那些总被我们一笔带过的他的那些过错,是否真的微不足道,或者说是瑕不掩瑜?

在汉武帝五十四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过诸多改革,然而他的治国理念和中心路线却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就是一切服务于对外作战。


平心而论,汉武帝的对外作战确实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公元前119年,经过数番作战,终于使得匈奴萎缩不敢南下,汉王朝的边患基本肃清。然而就在其取得阶段性胜利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却又频频出兵,在国内保障远不足以支撑扫灭匈奴的前提下,赶鸭子上架,将战火无故又燃烧了十多年。

而这还算是他中期的军事行动,到了其后期,汉武帝已经醉心于对外作战,而对外作战最大的支撑条件无非就是增加国库收入。在此前提或者说目的下,汉武帝改革财政,实施盐铁官营,为中央政府极尽敛财,虽然确实为中央增加了收入,但却使广大的农民陷入重负之中,负担与日俱增。


同时,汉武帝严刑律法,重用酷吏,一改文景以来的开怀政策,以残暴治国。在其统治期间他诛杀当时大汉诸多名将,公孙敖、赵破奴、李广利和荀彘等都是他不由分说的刀下冤魂;对敢于仗义执言的司马迁动用宫刑;其中最影响深远的莫过于他晚年的巫蛊之祸,它牵连之广令人瞠目结舌,从皇后到太子再到丞相,以至于到普通百姓,十几万人因此丧命,对汉王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汉武帝之残暴可见一斑!

晚年汉武帝的幡然醒悟,在颁布轮台诏后,汉武帝停止了对外用兵,但是他也仅仅是停止了对外用兵作战,其他延续的各种弊政并没有停止。分析这一点,我们更多是感受到汉武帝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存在,毕竟在颁布轮台诏之后两年,汉武帝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当时的他自感时日无多,在面对国内矛盾如此激烈的当下,如何为自己的后继者创造一个安稳的天下才是他所要考虑到的。

纵观汉武帝的一生,起起伏伏却也波澜壮阔。他有任意妄为,也有战破楼兰;他有残暴示人,也有悔恨革面;他创造了前期的大汉盛世,也制造了后期的朝政动荡。正如司马迁的那一句,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


小宋拾趣


独尊儒术纳贤才,

遣将击敌虏运衰。

盐铁专营推恩令,

功高过小大胸怀。








费玉山905


要说起汉武帝刘彻,估计很多人都会十分佩服吧,他在位时期,汉朝兵马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临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国,置城郭都护,西越葱岭,攻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他让中国的领土扩大两倍,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永久的丰碑。

要说刘彻,他幼时本不是太子,刘彻上头有个哥哥叫刘荣,而刘彻也不是什么皇帝最小的儿子什么的,所以本身并不占什么优势,刘彻的母亲王氏怀孕时,汉景帝还是太子,传说王氏在怀孕的时候,曾经梦见太阳进入他的怀里,第二天告诉汉景帝之后,汉景帝十分高兴,并说道“此贵征也。”意思就是这是个好兆头啊。等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了,他也是母亲王氏唯一一个儿子。

刘彻几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胶东王了,而同时,他的兄长刘荣被封为太子,而后来刘荣被废为临江王,而刘彻被立为太子,这件事说起来,就不得不说历史上那段著名的爱情悲剧“金屋藏娇”了,当时那陈阿娇是窦漪房窦太后的外孙女儿,馆陶长公主刘嫖的唯一女儿,这身份可谓是无比尊贵的,且刘嫖特别溺爱这个女儿,什么都想给她最好的,于是,刘嫖把主意打在了皇后的头上。

刘嫖先是想把阿娇嫁给当时的太子为妃,但当时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十分不愿,原来刘嫖时常给汉景帝塞美人,而这些美人还受宠爱多于栗姬,栗姬因此十分嫉妒,并且怨恨馆陶长公主,自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娶阿娇为妻,也就是这个决定,让刘荣失去了太子之位。

栗姬不让刘荣娶陈阿娇,刘嫖又把主意打到了刘彻身上,这个备受宠爱的胶东王,历史上著名的金屋藏娇也由此而来,有了刘嫖的帮助,果然,刘荣被废,刘彻成为太子,同时,刘彻娶了陈阿娇为太子妃。

等到窦太后去世,刘彻才算彻底掌握大权,他在宣扬儒学的同时,也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不仅政治上有一套方法,于军事上,更是大有建树,先是平定了南方闽越国的动乱,而后又以有效的军事手段解决了屈辱的和亲正常,而后他又派卫青以及霍去病几次大规模攻打匈奴,收复不少地区,在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中国的疆土整整扩大了一倍。

汉武帝刘彻时期,他的用人方针十分多元化,他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然后他亲自考校过问,选拔人才的。并且他选人不拘一格,大将军卫青就是从一个奴隶被他赏识,最后一步一步成为战功赫赫的将军。还有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的平民中选拔出来的。所以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曾今班固都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





历史名人物


汉武帝当然算伟大的君王,伟大的是他的精神,汉武帝15岁登基,窦太后欺他年幼,阻碍他改革易制,大臣们欺他年幼,让他墨守成规勿动刀兵,匈奴欺他年幼,年年索要财宝侵略边关。

经过文景之治大汉富足了。富足的大汉就像是小儿携金与闹市,人人都想欺负一下,像养肥了的猪,人人都想咬一口,而汉武帝就是给这个国家套上了装甲,让人人可食“肥猪”变成傲啸山林的“老虎”。试问没有汉武帝会怎样?我想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宋朝

军事:汉家男儿万千血,不叫匈奴叩边关。

自高祖白登山被困,汉朝统治者以和亲换取和平,汉家公主远嫁匈奴惨死者不计其数。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失败,汉匈之间的外交关系转变,朝内大臣一片惶恐,指责主战派,武帝眼睁睁的看着主战派将军王恢自缢而死,面对满朝文武的不认可武帝沉默无言,面对天下人的期待武帝久久不语。主和派韩安国被认为护军将军,匈奴愈发变本加厉的入侵边关要塞,可想而知汉武帝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面对如此大的压力汉武帝没有妥协。

元光六年春(公元前129年)汉军北伐,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出击,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击,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击,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击,两路败北、一路未与匈奴遭遇,卫青龙城大捷斩首俘乳七百多人,自此汉匈之战战略攻守开始转变,元朔元年秋(公元前128年)卫青、李息斩杀数千南下侵略的匈奴兵。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李息出击匈奴,收付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并展开长达数年的漠南战役。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带八百骑兵转战千里杀敌两千余人为漠南战役画上圆满句号。元狩二年三月(公元前121年)河西之役打响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一万骑兵自陇西出发行军六日直捣匈奴驻地斩敌八千余人,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驱匈奴千里,河西走廊纳入我国版图。匈奴人开始投降汉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打响卫青,霍去病率领十万骑兵,消灭匈奴将近九万人。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封狼居胥)临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内)而还,匈奴自此无在战之力。

而对四夷汉武帝更是征伐不断并取得辉煌成绩。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出兵南越平定南越国相反叛

设立九郡,次年平定西南反叛设五郡,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征服滇国设立益州郡自此五岭以南及西南地区并入西汉版图,同年海陆两路攻入朝鲜半岛设四郡。自此汉朝东抵日本海、黄海、朝鲜半岛中北部,北到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达越南中部、南海。

文化:始皇重法使中华一统,武帝尊儒使中华流传。

秦末汉初为恢复经济发展,汉朝统治者开始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黄老之学开始不适合发展,武帝也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王臧委以重用,这四人是儒家学徒崇尚儒学。改革易制刚开始窦太后不同意,窦太后经历过黄老之学的发展所以不认可儒学,武帝妥协赵绾、王臧投入死牢,窦婴、田蚡被罢免,治国思想的改弦易张以失败告终。

建元五年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始推崇儒学,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寿终正寝年。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武帝下令置博士弟子50人传授儒学,博士弟子成为武帝的人才库和后备官吏队伍。儒家开始成为国家主流思想而后更是同意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独行,汉初的黄老之学,武帝的独尊儒术。武帝之后封建王朝的只有儒学,再无百家之学,武帝开一代之先河,为后世既定思想。什么是伟大,同样是帝王,武帝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来者却没有,这就是伟大!

经济:盐铁经营归国家,士农工商自此立。

武帝击败匈奴,耗尽了国家的元气,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财政危机,开始移民屯田,但这样见效太慢,国家财政时刻都会崩溃,武帝攻打匈奴,征讨四夷,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利益,武帝想找富豪捐款解救危机,但是富豪们并不买账并乘机发国难财。于是武帝实行财政改革用以应对国难,废除各个诸侯国,郡国私自铸造钱币的权利,收归中央所有收入上林三观。开始征收商人和手工业主的财产税(算缗制度)。盐、铁、酒等盈利比较多的收归国家所有,由官府经营,这些政策都侵犯了世家阶级和大富豪的利益,既得利益这对此激烈反对,但是武帝并没有妥协,武帝罢免了办事不利的东郭咸阳,任用桑弘羊全面负责盐铁改革,桑弘羊设置盐官冶铁官,自此政府收入大增,国库开始充盈。财政大权收归国有。

这和明朝时期国家财政由官员豪商形成鲜明对比,崇祯皇帝更是因为财政危机而亡国。


汉武帝用兵匈奴四十年,生生把匈奴打趴下,用血与泪铸造去中华民族的脊梁,铸中华民族之魂。


乡间明月2


引言:

汉朝(西汉)文景两代,历时三十九年,稳定政局,发展经济,使当时的老百姓休养生息,历来被视作安定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其成就可以说使秦以来的社会趋势又严峻渐缓至宽和,也在客观上为汉武帝时代的历史进步提供了基础。

总的来说,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汉朝(西汉)开始进入全盛时期,作为雄才伟略的政治家,在他的治理下,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这个时期不管是政治体制、经济形势还是文化格局,乃至军事实力都得到空前的发展,不仅在当时“全世界”有重大影响,乃至后世都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由此在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方面的诸多功绩来说,可以毫不夸张地称汉武帝为一位伟大的君王。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强汉之势,由军事“血肉”铸成

公元141年,年仅十六的汉景帝之子刘彻继位,史称汉武帝。

此前,秉持休养生息为国策的文景时期,匈奴游牧部族联盟的军事实力长期以来紧紧压迫着汉朝北边,使当地的农耕生产的正常化受到严重的威胁,最严峻的汉武帝时期,匈奴骑兵甚至曾深入汉朝腹地,侵扰至长安邻近地区。

这种似天然难以调和的矛盾之下,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开始主动出击,与元光二年(前133年)、元光六年、元朔元年(前128年),二年,四次组织军队,与匈奴正面对抗,斩敌无数。

更是在元朔五年、六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在卫青、霍去病等将军们联手之下,自陇西出兵,西北行千余里,数战数捷,切断匈奴单于主力,南下祁连山,孤军辗转二千余里,在觻得(今张掖西北)一带打败匈奴军,斩杀三万二千余人,俘虏匈奴贵族,官吏数十人。

此战不仅一举打击了匈奴右部,浑邪王于次年率四万余降汉,最后,汉武帝在河西匈奴故地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不仅一举安定河西地区,还使西北地区的开发进入新纪元,也客观上打通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往之路。

此后汉武帝更是以张骞为使,前后历时十三年有余,千辛万苦为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互通的关系,更是以“调停者”的身份,为西域各国提供相应的“保护”。

如,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国相吕嘉弑王,另立赵建德为王,汉武帝听闻发大军五路南下,武力平定南越,此后西瓯部族也一并归汉。汉朝从此控制了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北部和中部。

以上种种说明,在汉武帝时期,在整个东方,汉朝的军事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强大,国家版图更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虽然此举难以作为国家强大的唯一判断标准,但对比而言,汉武帝绝对是一位在军事上伟大的君王。


灿若星河的文化之号令文章,表章“六经”

一般评价一位君王是否伟大,都会以所谓“文治武功”作为判断依据,汉武帝在“武功”上是公认的强悍而伟大,其实在“文治”上也不妨多让。

班固在《汉书》有对其评价,言汉武帝:

“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这其实就是在赞美,西汉王朝的文化建设,是在汉武帝时期取得突出的进步的,总结而言: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等等。

此前,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起,至后汉朝建立,各地区的文化虽自由而灿烂,但实则大多因当时民间各地的“风俗”极具地方主义色彩,以至于后多驳杂而相互鄙夷,如当时人称楚人所谓“楚人沫猴而冠”,称齐人所谓“齐虏”等等,可见一斑。

但汉武帝时期,不仅把数十年来多次挑起战争,策动割据的地方分裂势力肃清,还一举在客观上合流了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

尤其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策略,更是结束了历代“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于是“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使中国文化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虽然,以现代的眼光看来,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策略,有束缚思想专制之嫌,但是放在汉武帝时期,社会变革较大的时段,却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和积极意义的:

1.首先,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之下,有相对统一的文化“专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可以使各地百姓有效地相互交流、学习,还可以使中央到地方各种行政、法律等制度得以顺利推行,更好地治理全国;

2.其次,从儒学的核心理论看,其重视维护传统的宗法关系和宗法制度,可以有效加强当时人们的“血脉宗族”联系,从而把个体凝聚成家庭、宗族团体,且具有顽强的再生性功能。(传宗接代意识得到巩固。)

3. 最后,儒学崇尚的“仁政”理想和政治主张,也可以在客观上调和、调整当时的社会关系,提高吏治水平,更重要的是,儒学一向比较重视人的价值,比较重视肯定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所谓“仁者爱人”,可以在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由上而得,汉武帝时期其文化发展也不容小觑,甚至为后续人类进步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若以此来说,汉武帝也可称之为一位伟大的君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铁血强汉,由强悍经济实力支持

当然,以上种种军事也好,文化也罢,其实归根到底,都还是需要不俗的发达经济所支撑,只有首先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基本生理的生存问题,才能去谈耗费巨大的战争支持和显得“无用”的文化发展。

遂而,在汉武帝时期,其确立的数项新的经济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统一王朝的经济基础。

其实很多人以为,汉武帝是因为继承了前两代帝王,“文景之治”的经济累积,才得以让经济支撑强大的军事糜耗的。

诚然,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汉武帝时期,整顿币制,实现货币统一,才使中央政府得以控制金融要脉,且官营最富有“经济利益”的盐、铁,并建立均输制度和平淮制度,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等等,把这些重要的变革发挥地淋漓尽致,才最终使得汉朝帝国的经济基础得以空前强大。

汉初时,货币任为“半两”(十二铢),但实际上钱币质量低劣,实际重量往往只有八铢,四铢,甚至薄如榆荚,被戏称为“榆荚钱”。贵族、豪商们也因此从中获取暴利,使百姓苦不堪言。

遂汉武帝逐渐把铸币权收归国有,稳定新币质量,使币制得到较长的稳定,此新币五铢钱也成为至汉武帝到隋代约七百余年间,国家铸币的主要形式。

而官营盐铁制,更是一种是汉朝经济基础得以空前稳固的有效经济手段之一,国家独占于国计民生意义最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不仅为百姓减轻于皇家消费、巨额军事支出,还客观上减少很大程度的百姓相关赋税,使国库得以充裕。

但弊端也由此而来,单一的国营盐铁,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当时的官盐价高而味苦,铁制农具粗劣不合用等等,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

汉武帝时期,均输法和平淮法的创立,更是体现了汉朝国家管理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例如均输法,简单来说就是一改自秦以来,靡费巨大的官营运输行为,此前,为满足汉朝统治中枢的需求由东而西的粮食运输,“陆行不绝,水行满河”,更是由于当时对西南夷和北边的经营,使民众承受了沉重的运输负担,其所费支出更是使国库空虚,甚至很多地方会出现赋税不能抵偿运输费的危局。

于是汉武帝令桑弘羊主持均输法,把全国各地按照各地需求,改进并调整全国的运输调度,一句牛抓了以往重复运输、过远运输和对流运输等不合理,耗费巨大的运输制度,也使后续财政形式大有改观。

而平淮法其实是一种官方对商业的管理制度,意在平抑物价,调机供需,节制市场只用。

而后续以“算缗”(申报资产)、“告缗”(举报违规瞒报资产行为)等种种制度,去更好地实行重农抑商的国策,而由此缴获的种种诸如钱粮、奴婢、田产、资源等等都使国库得以充裕。

但弊端也由此而来,可以说汉武帝此举为后世专制统治下的社会,开了一个不小的坏头,如此举动之下,很多豪商、巨贾,至于小商小贩们,不管是老实和善者,亦或奸猾者,都容易陷入被动强制的剥削“风暴”里,只要国库空虚时,更是容易以此法用作充裕国库的强制剥夺手段。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说,汉武帝时期,正是以此种种在经济上,以及国家管理的上的经济手段,终得以保障此时期数十次战争所带来的靡费,及开展文化活动和制度所带来的的花费支持。

由此可见汉武帝时期,就经济方面,也可以说明汉武帝是一位伟大的君王。


结束语:

于国家而言,无论从军事的强大,文化的空前繁荣,还是经济实力的强大,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综合客观评价来说,汉武帝都算是一位伟大的君王。


长了鹿角的兔子


这个问题小编来回答一下吧。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从各个方面都有建树。

虽然在往年的时候犯下了一些大错。发布了《轮台罪己诏》。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发布自己有罪的诏书。为后代皇帝开了先河。话不多说,我们现在看一下从军事方面吧。汉朝经历了几代皇帝的不懈努力经营。到汉武帝时期终于初见成效。汉武帝上台后开始对匈奴的打击。

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和后面被汉武帝提拔的霍去病。都是 打败匈奴的好帮手。在漠北战役中彻底打败了匈奴。匈奴人被迫南迁。彻底改变了汉朝之前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接下来再来说一下文化方面吧。汉武帝在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也是他从一思想的一个方面。

他彻底改变了汉初实行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从此儒家开始受到上层社会的重用。这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接下来的来说一下经济方面吧。其实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争议是最大的,因为他年年征战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这也为他后面发布《轮台罪己诏》埋下的伏笔。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他将盐等收归国有。这也禁止某些商人坐地起价。

这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我认为汉武帝其实是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谁都都不可能完全没错。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啦,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关注评论转发,谢谢大家。


最强大的我们


我是品读历史者,我来回答。

我的观点是: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文韬武略双全的伟大君王。

那算不算是伟大的君王呢?

那我们就先解读一下“伟大”的标准。

伟大—是指取得卓越的成就,在历史向前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本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类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央视在播《汉武大帝》的时候是这么评价汉武帝的:

  1.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2.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的自信
  3.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样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历史上君王中是很少有的。

想要全面了解、说清楚一个人,就要从多方面说起,以达到客观、公正、真实的评价。

生平履历

汉武帝能当上皇帝,也是非常神奇的,可谓是神仙相佑,他虽然是汉景帝的儿子,但是按照当时的继承顺序可是根本都轮不到他哦。

汉景帝在公元前153年就立刘荣为太子,与此同时刘彘被封为“胶东王”。但是刘荣的母亲栗姬和刘彘的母亲王美人都不是皇后,和栗姬相比,王美人还不怎么得宠。

但是在公元前151年这年,刘彘的运气慢慢的来了,原来汉景帝在这年废了薄皇后,新皇后也非栗姬莫属了,但是,栗姬此时膨胀了,刘荣被立为太子后,栗姬就目空一切,专横跋扈,脾气越来越臭。

汉景帝实在无法忍受这样一个女人了,在公元前150年的正月,他不顾朝臣的反对下诏书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将栗姬也打入冷宫。

至于刘荣为什么被废,与本文主题无关,暂时且不说他。

就这样,刘彘在他姑母长公主和他母亲王美人的活动下在汉景帝七年四月,汉景帝立王美人为皇后,立当时只有7岁的刘彘为皇太子,改名彻。“金屋藏娇”这一历史典故就是从这期间流传到现在的。这个娇是谁?她就是长公主的女儿阿娇,后来刘彻的皇后。

就此,在公元前141年,刘彻开启了他54年一代明君的皇帝生涯。他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转变,他治下的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他还是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军事方面

最为著名的当属张骞出使西域了,发展成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但在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纯属军事战略所需要。

汉武帝为了联合在西边的月氏国共同抗击匈奴,于是派张骞前后两次出使西域,虽然几经周折也没能最终和月氏连上手,但是却开辟出来了“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时至今日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也是在以古丝绸之路为背景提出来了,旨在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足的生活。

汉武帝时国力鼎盛,军事强大,为了巩固边防开始反击匈奴,先后发动了“海西之战”和“漠北之战”两大战役。

“河西之战”夺回了河西走廊一带,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创造了安定的条件。

“漠北之战”更是重创了匈奴势力,从此“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廷”,危害汉朝百余年的边患基本得到了解决。

政治方面

为了改变汉初以来诸侯各王各自为政,强大难收拾的局面,武帝强硬手腕颁布实行推恩令。

推恩令的实施大大的削弱了各诸侯国的势力,彻底解决了王国封地过大的问题。

制定左官律、附益法,实施“酎金夺爵”,这也很好的限制了官吏私自到各诸侯国任职和官吏与各诸侯王勾结,为诸侯王谋取利益的的渠道。起到了尊君抑臣的作用。

实行一系列打击地方豪强的有效措施,创立刺史制度,这一制度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同时,汉武帝消弱了丞相的权利,任用酷吏,严格刑法,设立太学,建立察举制度,大量选用优秀人才,这一制度的有效推行,相对于世卿世制和军功制是一大进步,对两汉统治达400年之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直到东汉后期弊端才越来越严重。

经济方面

一,币制改革

汉初,由于允许民间和郡国可以铸钱,所以当时的货币状况十分混乱。汉武帝对此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结果货币改革越改越乱。

后来,汉武帝任大司农桑弘羊主持币制改革。桑弘羊总结了过去改币失败的原因后,得出了经验,他认为实行货币统一和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是币制改革的关键。于是汉武帝下令,取消郡国的铸币权,改由中央政府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又把全国各地的私自铸造的货币全部运到京师进行销毁,并规定非三官所铸造的钱币不得流通。为了保证改币的成功,三官所铸造的钱名义和实际重量都是五铢,重如其文,使盗铸者无利可图。这次的币制改革取得了成功,币制混乱的的局面也得到了改变。五铢钱也从此定型下来,自此以后直到隋唐的七百余年间,五铢钱一直作为标准货币流通。汉武帝此次的币制改革,使货币真正实现了统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二,实行盐铁专营

盐铁是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必须品,经营盐铁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到了汉初,由于统治者采取的无为政策,盐铁业是由私人经营的。汉文帝时更采取了放任的政策,那时的一些富商大贾因此靠经营盐铁业成为了巨富,他们不仅与政府争利,而且也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滋长。汉武帝时,为改变这种局面,也为解决财政困难,他改变了汉初以来的放任政策,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垄断盐铁之利。汉武帝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大铁商孔仅为大农丞,负责盐铁官营事务。政府在盐产地募民煮盐,所产之盐,由政府统一收购。在铁产地,政府组织更卒、刑徒开矿冶铸;在不产铁的地区设小铁官,负责回收旧铁器进行改铸。汉武帝不仅任用东郭咸阳、孔仅领全国盐铁事务,而且各地的盐铁官也由当地的大盐铁商人担任。西汉时在全国各地共设了三十六处盐官、四十九处铁官。

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在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均输平准政策

汉武帝任用理财专家桑弘羊在流通领域进行的改革。均输即调剂运输,平准即平衡物价。

均输、平准制的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通过调剂物质商品的余缺、平衡市场物价,从而打击了大商人的投机牟利活动。并且政府在商业活动中也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大农所掌握的均输平准收入和盐铁收入一起,成为了当时巨额军费和赏赐的财政来源。

四,实行算缗和告缗令

算缗就是向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算缗令规定:商人和高利贷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商人每二千钱抽税一算(一百二十钱),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收税一算;非三老(所谓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及北边骑士而有轺车(小马车)者,每辆抽税一算,商人每车二算;船五丈以上者,每船抽一算。隐忍不报或虚报者,许人告发,叫做“告缗”。告发属实的,没收被告者全部家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可得到被告发者全部财产的一半作为奖励。另外还禁止有市籍的商人占有土地,违者没收。

算缗令颁布后,富商主动把财富献给国家,通过算缗、告缗,汉政府没收了大批富商大贾的家产,打击了他们的势力,同时也解决了财政困难的问题。

文化方面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都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们采用的手段不一样,秦始皇烧掉了诸子百家的所有书籍,而汉武帝则采用引导的方法,提倡儒家学说,确定儒学为官学,从而开创了两千多年儒家学说独盛的局面,儒家从此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总结

汉武帝也是普通人,普通人都会犯错,汉武帝因晚年杀戮太重,信封鬼神,求仙问单,封禅祭礼,颇思悔悟。

汉武帝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敢承认自己错误的皇帝,发现自己做了很多错事以后,他在轮台宫殿下《罪己诏》,即《轮台罪己诏》,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

就这样,天下又逐渐归于和谐,为昭宣中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也在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君王实至名归。

『END』


品读历史者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公元前87生在位,死后被追尊为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享有汉初几十年休养生息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凭借本人的雄才大略,对外连年用兵开疆拓土,对内屡有兴作多所建树,使西汉的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极盛。统治期间一反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刑名之学的作法,接受儒学大师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建策,作为巩固统治的思想工具,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统治中国达2000年它久。政治上,采取强干弱枝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主父偃建议的“推恩”办法,使诸侯王多封子弟为侯,以分散削弱封建割据势力。采择董仲舒等人建议,在京师设立学校,以五经博士为教官,各置弟子50人,每年考试,合格者做官,又命郡县推举孝廉、茂才等优秀人材,供朝廷选用,从此儒学与仕途利禄结合起来,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笼络文士的重要手段。西汉初年,豪强大族专擅冶铁、煮盐和铸钱三大财源,获利盈千累万,富埒王侯。刘彻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弥补财政亏空,任用桑弘羊为理财官,将三大财源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前113年禁止郡国铸钱,下令销毁各种私铸钱币,专令水衡都尉铸五铢钱,朝廷铸钱从此实行定制。又没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继续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贾征敛资产税,打击富忘了大贾。主持兴修水利,发卒数万人先后凿通“郑国渠”、“龙首渠”,在新辟边地诸郡大为发展农田水利。组织移民到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由于国力强盛,改变汉初实行的和亲互市政策,擢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讨伐匈奴,先后进行了三次决定性战役。第一次:公元前127年,派卫青率军出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在河套地区和匈奴大战。夺回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设置朔方、五原两郡,解除了匈奴对内地的威胁。第二次:公元前121年,命霍去病领兵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县境)出击匈奴,又越过祁连山(甘肃境内)对匈奴包围攻击,大获全胜。祁连山以北大片地区,即今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都归入汉朝版籍,陆续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道路。第三次: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各帶大兵深入漠北,凯旋而归。基本解除了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孤立匈奴,断其右臂,先后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先后到达大月氏(阿富汗境内)、乌孙(新疆伊犁河、伊塞克湖)。并分遣副使造访大宛(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丶、康居(大宛北面)、月氏、大夏(阿富汗境内)等国、打开了汉朝与这些国家的交通。以后,刘彻还派使臣前往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和大秦(罗马)。公元前104年降服了大宛。汉朝与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大大加强了。与此同时,派遣唐豪至夜郎,在西南地区设置了犍为郡(四川宜宾西南)、牂柯郡(贵州贵阳东北)、越雟郡(西康西昌东)、沈黎郡(四川汉源东北)、汶山郡(四川茂县北)、武都郡(甘肃成县)和益州郡(四川晋宁东)。又剿灭南粤分置9郡,汉族人民源源进入这些地区,帶入先进的工具,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刘彻在位期间开疆扩土,不但是西汉王朝发展的顶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灿烂的时代之一。他在雄才大略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同时,又爱好声色、挥霍无度;四处巡游,以炫耀他的“文治武功”。加之对外连年用兵,使人民付出“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沉重代价。晚年对自己的过失有所反省,所以司马迁评价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文藻巧翁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

个人观点,我姑妄说之,你故妄听之,不喜一笑了之。

从项目评审角度按照管理评审的逻辑看这个问题。

从军事上的成就看汉武帝一扫匈奴压制西汉80余年的历史。开疆拓土扫除国家外侮,为子民留下万世敬仰的伟业。

战争后国家需要修养生息,武帝后期穷兵黩武的教训是深刻的!

这是后世为其谥号——“武”的原因。

文化方面: 对司马迁的“宫刑”比秦始皇焚书坑儒更恶劣!直接骟割了中华文化2000余年。

形儒实黄老的政治背后是唯我独尊的王霸思想祸害汉朝。

在权力传承制度上没有对汉朝前四代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为西汉的断子绝孙进而失国埋下了祸根!

经济方面: 通西域虽因征匈奴而起但客观上为汉经济繁荣和经济视野拓展提供了基础!征战期间的桑农养马货币等活跃经济的策略为后期的休养生息国策提供了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