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中國有多少人在炒房?終於有人說出了真相

“房住不炒”,這是近年來樓市的主要基調。雖然目前樓市已經大面積降溫,但是炒房客的身影卻依舊存在。那麼,在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參與炒房呢?/<font>

中國房屋空置率高於日本/<font>

據新浪財經,“2018陸家嘴論壇”於6月14日-15日在上海舉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偉民在現場透露,在中央財辦時,曾經請有關單位通過對用電量對全國住宅的空置情況摸底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住宅的空置率都相當高。“比日本這種高度老齡化、少子化、城市化的國家還要高,日本是13%。這很不正常,說明用來炒的房子真不少,有關部門應該儘快制定空置標準”。/<font>

過去的二十年裡是中國房地產發展最瘋狂的二十年,房屋總量不但增加,但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卻在不斷的下滑。表面上來看開發商蓋好的房子都賣光了,但是等到晚上很多新蓋起來的小區只有幾盞燈亮著,而且小區的周圍也沒有任何的配套設施,也就是說其實很多賣出去的房子都是空著的。/<font>

雖然關於中國的房屋空置率一直都沒有一個權威的部門公佈具體數據,但是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中國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在22%-26%之間,越小的城市房屋空置率越高。/<font>

另據金投網,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劉軍2017年12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根據發達國家的標準,住房空置率在10%以內比較合適。美國在2007-2008年樓市最差的時候,住房空置率也只有2.9%。2016年,荷蘭、瑞典的空置率為2%,法國的空置率為6%、德國的空置率為8%、日本的空置率為13%,但中國的住房空置率在2015年就達到22%-26%,空置率超過20%,自有房屋率達93.5%。這意味著在住房市場,投資、投機屬性越來越強。”/<font>

炒房團有多少獲利空間/<font>

一邊是空置率的高企,一邊是搖號搶房和百萬誠意金,房地產市場的狀況確實讓越來越多的人摸不清頭緒,這背後,炒房客究竟還能有多少獲利空間?/<font>

《北京青年報》的報道指出,目前,在一些沒有限購的城市,品牌開發商的售樓處,一些實際意義上的炒房團已經出現,雖然這些買房人並不承認自己是炒房客。/<font>

據長期致力於雲南西雙版納房地產營銷的孫先生向記者介紹,很多相熟的買房人一起團購房源,但他們的初衷並不是炒房,只要不貶值就可以了。畢竟手中的資金得有去處,目前各種投資渠道都不景氣,買度假房,投資兼自住,雙向選擇。但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未來會出售,否則就不會經常一出手就是好幾套。/<font>

種種跡象表明,除了雲南、丹東等漲幅較大的區域出現炒房客的身影,全國不少不限購城市都出現了組團購買的現象。這不得不讓人與十幾年前的溫州炒房團聯繫起來。/<font>

溫州炒房團,是從2000年開始溫州人在上海、杭州、蘇州、廈門、北京等地置業而得名。炒透溫州本地樓市後,溫州人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這就有了“溫州購房團”。2012年下半年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房價不斷下跌,溫州炒房團才淡出了市場,而且一蹶不振,2015、2016年的房價暴漲,已經鮮見溫州炒房團身影。/<font>

北青報記者曾與一個基金公司房地產負責人交流,他前不久前往大廠某大型開發商項目談收購合作,開發商為了完成業績,擬將兩棟樓6折賣給該基金。大廠沒有限購時,該項目每平方米售價3萬元左右,而賣給基金的價格在18000元/平方米。開發商幫著基金賣房以及網籤。/<font>

開發商信誓旦旦地表示:三年之內,大廠房價仍然會迴歸到3萬元時代。該基金公司人士反問了一句:那能不能這麼籤合同,三年後如果沒有漲價,開發商以每年10%的利息加本金還給基金?開發商啞口無言……就因為這一句話,基金公司果斷放棄了該項目的收購。/<font>

連開發商自己都沒有信心,炒房客底氣從哪裡來的呢?/<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