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庶出的袁绍是如何出名的?他和袁术是亲兄弟?他为啥非要杀宦官?

灭掉掌握禁军的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又逼的前任皇太后的侄子车骑将军董重自杀,何进外甥刘辩的竞争对手——九岁的刘协,已经失去了所有可以依靠的支持者。此时,就连自从母亲被杀,带他长大的董太后也忧愤而死。孤苦无依的刘协,命真的是苦。很快刚刚被封为渤海王的刘协,又被改封为陈留王。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封,但其中却有很强的政治意味,九岁的刘协再没了任何依靠,只能任人摆布。

反观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何氏家族,此时如日中天,只要稳妥行事,江山和天下至少在看得见的时间段内,都应该在何家掌控之下。而且,纵观此时的天下,比一年前好太多了,虽然皇帝换了,但各处的叛乱基本都平定了。可惜无风三尺浪,有很多东汉王朝沉淀的积怨跟着要爆发,最终让东汉完全陷入崩溃。风光无限的何进正是这个炸药包的引线。自从上次被蹇硕召唤进宫差点被杀事,何进被吓坏了,杯弓蛇影,以至于汉灵帝的整个丧葬过程他这个大将军都没参加。皇帝葬礼这样的大事,身为朝廷掌控着者不参加,自然会有不少非议。不过也可以看到何进心头的恐惧有多深。另一面,也能看到宦官势力影响力在人心头留下的阴影,毕竟外戚窦氏被灭的事离得并不远。

庶出的袁绍是如何出名的?他和袁术是亲兄弟?他为啥非要杀宦官?

图1、何进

何进这样,下面的人,自然少不了火上浇油的,不少人窜掇着何进去诛杀宦官。何进如今贵为大将军,府上自然少不了招募一些能人异士,特别是豪门子弟。在何进招募的这些人中就有汝南袁家的两位公子哥——袁绍、袁术。这位袁绍就是努力窜掇何进诛杀宦官的中坚,不断的通过各种手段劝说何进诛杀宦官。

现在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我们《十八路诸侯》的主角之一袁绍,以及他的好几重身份。首先说他的家世,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袁绍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连续四代人都做到三公这样的高位。这样显赫的家族,可以算得上是东汉望族中的望族。袁家的发迹要从当过司空、司徒的袁安开始,之后汝南袁家每一代都人有做到三公。袁绍、袁术已是袁安玄孙辈了。袁绍父亲一辈中,叔叔袁隗做过太尉、如今是比三公还要尊贵的太傅,生父袁逢如今是三公之一的司空,伯父袁成虽早逝也做到了左中郎将。在《后汉书》袁隗的传记中,这样说“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它公族同”。也就是说,袁家在东汉末年的声望和地位是其他家族比不了的,望族中的望族。

袁绍的生父是袁逢,但袁绍很早就被过继到没有儿子且早逝的伯父袁成名下。袁绍和袁术两个人论血缘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俩。不过袁绍的母亲是婢女,出身低微。袁绍和袁术还有一个哥哥——袁逢的嫡长子袁基。这个袁基,在袁绍、袁术集结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一家被杀,不然袁家论血统真轮不到这哥俩。

先说袁绍,很小就被征为郎,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出任县令。不久母亲病逝,袁绍就辞官为母亲守孝。史书里所说袁绍的母亲,很可能是袁绍过继过来的袁成的原配。守完三年孝之后,又以从小失去父亲为由,袁绍接着又守孝三年。六年孝守完之后,朝廷征召,袁绍死活就是不出来做官,而且隐居在洛阳。

世家大族出身的人就是不一样,别的人挤破头皮想弄个一官半职,可袁绍却死活找各种理由不做官。背后的原因,史书上没说。但稍微仔细探究一下,就会发现,年轻的袁绍受了当时党禁风潮里士人群体的影响。

党锢之祸,我们之前稍微提到过一些。先后发生过两次,一次发生在汉桓帝在位的166年,一次发生在汉灵帝刚即位的168年,和汉桓帝皇后一家窦氏关联在一起。表面上看,党锢之祸是宦官与文人之间斗争,而且两次都是文人这一边受迫害,很多人被杀,受牵连不能出来做官、藏匿的人就更多。但如今返回头去看,其实质是崛起的世家大族在和皇帝争取话语权。

庶出的袁绍是如何出名的?他和袁术是亲兄弟?他为啥非要杀宦官?

图2、袁绍

党争是熟悉历史的人都非常了解的事。唐朝晚期的牛李党之争,北宋末年变法的新党和旧党之争,都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但党争的源起还要算东汉末年这“党锢之乱”。纵观历史,结党为派的事,最早是从东汉末年的这次党锢之争中开始的。

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就因为相互的认同或不认同,就结成了不同的派别,然后相互攻伐声讨,这在东汉之前是没有的事。春秋战国时候诸子百家也相互攻击,但毕竟不是在一个集权制的体制之下。

党锢之争中的这些党人,都打着正义的旗号,一开始针对的都是皇帝最亲近、信任的人。而这些人本质上代表的是皇帝本人。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办?汉桓帝当初的处置,看似昏聩,其实是在宣誓皇权至高无上。皇权面对结党的党人这个全新的事物,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拼命打压,也算是正常反应。皇帝的镇压反应过激,不自觉的扩大,自然会牵连到很多无辜的人。党人,不像家族,有明确的血缘关系可以辨认,自然少不了有人借机公报私仇,乘机打压对手。类似的情景,想一想五六十年代的相互盘咬就知道了。

当时被打压的,多是名声很好,有清誉的士人,年纪轻轻的袁绍在不少场合会接触到受打压党人的士人。年轻气盛,强烈的同情心,然后袁绍选择避世不做官,也都在情理之中了。反正他们家也不缺他这一个当官的。

回到洛阳居住的袁绍,要名声有名声,要风度有风度,论容貌长的又不赖,而且喜欢结交名人、收容士人。再加上袁家高贵的地位,袁绍一时成了京城名流。不仅这样,袁绍本人还没有世家大族贵公子的架子,甘愿降低身份结交各类江湖豪杰、风闻袁绍的名声,京城的名流无不前来结交。一时间,袁绍家门前面的街巷停满了车马。所有的车马,无一例外全是来找袁绍的

庶出的袁绍是如何出名的?他和袁术是亲兄弟?他为啥非要杀宦官?

图3、成为京城名流的袁绍

袁绍这么一弄,轰动京城,皇帝身边掌权的大宦官都听说了。当时,宦官中地位最高的赵忠听说袁绍的事情之后,反感立马涌上心头,立即找来问袁家的家长袁隗问话,问:“袁绍这样抬高自己的名声身价,又豢养门口,结交死士,他这是想干什么?”袁绍的叔叔,已身为太傅的袁隗受了训斥之后,立马把袁绍找来。袁隗很严厉的训斥说袁绍:“你再这样下去,是要让我们袁家家破人亡呀。”可袁绍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

赵忠这个宦官,政治嗅觉确实灵敏,袁绍心中的鬼胎,被他摸得一清二楚。不知道此时的袁绍,绝非等闲之辈。以通过拒绝朝廷征用来吸引士人关注,又这样大张旗鼓的结交名流,袁绍一下把自己的身价抬高到最高层必须关注的地步。此时,正好又遇上大将军何进刚刚得势,急需人才。袁绍看到了出山机会,立马进入到何进的大将军府。在何进的保举下,袁绍步步高升,速度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先后做过侍御史、虎贲中郎将。在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的时候,袁绍成了八校尉其中之一——佐军校尉。

回头在看一下袁绍的多重身份,世家大族出身,同情党人,自己又有野心。这样的袁绍不闹出来点事,是不会罢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