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时,处于防守状态下的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斗力有多强?

射程2200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首先看看一个中队,也就是100多人的日军是怎么样的。

东团堡大战

杨成武是当时八路军名将,身经百战,对这一带地形也烂熟于胸。杨成武在回忆录中写道:涞源,三甲村我都住过,对他们非常熟悉,指挥时候根本不用地图!

他命令1团攻涞源,2团共三甲村,3团攻东团堡。

另外由第20团、游击第1支队和特务营及六团截断蔚县、西河营至涞源的汽车路,并扫除线上小据点,适时阻击此方向援军。

9月22日20时,杨成武部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当时日军麻痹大意,即使百团大战开始,仍然没有什么警惕性,只是在据点多储存了一些粮食弹药。

所以在22日当晚,八路军便衣混入日军控制区,甚至和老百姓一同看日本电影(日本人强迫老百姓观看),鬼子也没有发现。

八路军从22日开始进攻,没想到怎么都攻不下来,激战到23日,涞源县城还在鬼子手里。

日军守得很顽强,八路军冲不进去,伤亡很大。

由于八路军急速扩军,很多新兵根本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也没有打过这样的战斗,一些部队居然在激战中溃散了。

一分区一团团长宋玉琳回忆:一营一个排攻打涞源县城,被日军反包围。排长发现一时撤退不下去,居然扔下部队自己跑了。这个排长后来被杨成武下令枪毙!

杨成武见打不动县城区区500个鬼子,只好转兵猛攻外围的据点,攻击三甲村和东团堡。

涞源城东北的东团堡只有鬼子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一个士官教导大队,实际仅有130人兵力(杨成武回忆是170人)。

八路军攻击兵力在1500人以上,十倍数量。

由于此处是八路军控制区,对于东团堡的情况是极为了解。战斗开打之前,八路军早已潜伏到东团堡碉堡下50米内。战斗刚开始,八路军战士成功冲到东团堡的外围地堡下,直接将手榴弹塞入地堡射击口,轻松的就搞定了。

只是东团堡的核心碉堡较大,有三层,所以光靠手榴弹是炸不了的。

八路军潜伏到核心碉堡下,开始进攻后被发现,于是转为强攻。

这区区130名对鬼子,居然从22日守到25日,期间打退八路军多次进攻,仅仅24日就击退八路军6次进攻。

攻到第三天,其实八路军已经杀到碉堡低下,进入日军火力的死角。日军无力将八路军逐出,但还在继续顽抗。八路军往射击孔里面塞手榴弹,燃烧弹(手榴弹用带硫磺的棉花捆上),日军用机枪扫射还击。

八路军以人海战术冲到碉堡四周,四面塞入手雷。仅仅十二连党支书及黄禄一人就塞入四五十颗。

这种打法,显然攻击者伤亡更大。

当时八路军伤亡严重,主攻的三营一个晚上就损失殆尽。杨成武回忆:这一夜,三营损失极大,一二营伤亡也不小。三营长陈宗坤记得打电话直接找我要兵(本来应该找团长),说着说着,声音变了调,发起脾气来(觉得这样打不对)!

作为一个营长,居然对师长发脾气,可见实在是伤亡太大,急了!

这样强攻了4日,日军毕竟只有100多人,架不住这样打。

到了25日,东团堡日军伤亡很大,最后只剩27人!

见突围无望,剩余的日军和伤兵放火烧光武器弹药以后,跳火自焚。最终除了一个朝鲜翻译金井以外(和八路军早有联系),130多鬼子全部战死。

八路军伤亡不详,但战时八路军自己公布的为200余人战死,伤亡总数应该在500左右。

但如果只伤亡500多人,还不到参战部队的三分之一,这会让一个营长急的骂师长吗,肯定是不可能的。

实际伤亡数字肯定要大得多!


再看看,半个大队长,也就是500多人是什么情况。

在第三阶段大扫荡中,三十六师团冈崎大队约500人。

当时指挥官为大队长为冈崎谦受步兵中佐,共有官兵544名。该大队接受的命令为所谓斩首,也就是袭击八路军总部。日军冈崎大队编制如下:

步兵第225联队第3中队,军官5名,士兵150名;

步兵第226联队第8中队,军官5名,士兵148名;

步兵第227联队第6中队,军官5名,士兵146名;

步兵第226联队第2机枪中队第2小队,军官1名,士兵37名;

另有卫生、通讯、辎重等分队士兵63名;

共计人数560人,其中军官16名,士兵544名。

武器除步手枪外,有2挺92重机枪,18挺轻机枪和18具掷弹筒。

因为这样,该大队并没有携带什么重武器,而是轻装奔袭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后来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这股日军以区区500多人,杀入八路军不下10万部队的重地,实在是狂妄之极。

该大队沿桐裕河谷进入了黄崖洞,这是八路军兵工厂所在!这个兵工厂前后为八路军生产步枪近万支,手榴弹58万枚,迫击炮掷弹筒2500门,弹药26万发,年产量可装备16个团,是八路军最重要的兵工基地。

八路军兵工厂之所以选在黄崖洞,是因为此处地形极为险要,敌人只可能南面山口攻过来。

黄崖洞的资料中写道:黄崖洞地处太行山脊山西黎城县的深谷中,四面险峰环抱,唯一的出口是南面绝壁中裂开的一道裂缝,俗称“翁圪廊”,仅容人出入。

这个山口极为狭窄,进攻敌军兵力根本展不开,是标准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

换句话说,八路军只要想守,至少也能守住一二天,能够保证兵工厂的撤退。

实际上1年以后的1941年黄崖洞第二次保卫战,日军上千主力连攻4天才攻下来!

没想到的是,此处八路军守卫兵工厂的特务团二营四连没有和日军大部队交过手,见日军数百人气势汹汹杀过来,居然慌了,不战而逃。

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冲入黄崖洞兵工厂,大肆破坏一通,最后放了一把火,从容撤退。黄崖洞兵工厂被毁坏严重,这下让彭德怀动了气,将该连长就地枪毙。

其实此时冈崎大队情况也不太好,他们虽然气势汹汹,但毕竟是孤军深入八路军控制区,第一地形不熟悉,又找不到当地向导,来来回回走了很多弯路,能够摸进黄崖洞一半是靠运气。第二由于轻装突袭,没有携带什么粮食和弹药,此时已经连续作战16天,开始严重缺粮,没法继续打下去了!

所以此时冈崎大队开始撤退,也是不得不撤退,还是因为地形不熟,撤退的并不顺利。他们取道武乡县再回沁县,期间在蟠龙关家垴附近驻扎下来。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因为榆辽战役失败的129师大部此时就在附近不远处。

彭德怀经过仔细研究,最终决心消灭冈崎大队。

10月29日下午,彭德怀从黎城指挥所火速赶到蟠龙镇石门村,亲自坐镇指挥。彭召集正在此地休整的129师师、旅干部开会,口述了总部的战斗命令,要求129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坚决拿下关家垴。

当晚,彭德怀举行战前会议,正式下达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命令: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386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陈赓指挥385旅一部和决死第1纵队25、38团各一部;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于10月30日凌晨4时对冈崎大队发起攻击。

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

但冈崎谦受中佐却颇有些战斗经验,见四周突然出现八路军大部队,有合围他们的目的,立即停止前进,全军转移到比较适合防御的关家垴村。

关家垴是群岭环抱中的一个高高的山岗,山顶是一块方圆几百平方米的平地。其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较陡,仅有南坡较平缓,方便出入。南坡上住着50余户关姓人家,沿山壁修建了一孔连一孔的窑洞。南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岗,叫柳树垴,与关家垴互为掎角,从柳树垴上可以利用火力控制关家垴的通路。

冈崎大队占据关家垴后,马上构筑简易工事。另外,派出一个中队占领柳树垴。他们不仅挖了坑道,还拆下当地人家的门窗架在上面,筑成隐蔽所。在山顶平地上,还设置了机枪阵地。这样,日军就在关家垴和柳树垴部署了一个防御阵地。

实际上,冈崎大队虽然组成防御阵地,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关家垴并不是什么特别适合防御的地形,此处连野战工事也没有,更谈不上炮楼,碉堡,更不存在要塞型工事。更惨的是,冈崎大队由于孤军深入,周边友军都相距极远,在2,3天都无法赶到增援,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而且冈崎大队也没有什么重武器,炮兵不存在,重武器只是轻重机枪和掷弹筒而已。

八路军此次使用2万多兵力,兵力上相对日军有40倍的优势。如果是在冷兵器时代,八路军不用武器,用牙齿也绝对可以咬死他们。而且八路军还使用了炮兵,包括山炮连和迫击炮营,就炮兵火力上也相对日军有压倒性优势。

彭德怀为什么要打掉冈崎大队?

除了试图借此锻炼部队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

彭德怀在其自述中也谈到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在敌军‘扫荡’时,日军一般的一个大队(实际兵力远不到一个大队,一般也就是半个大队)附以伪军为一路进行扫荡。我总想寻机歼灭敌 军一路(只歼灭日军一个大队),使敌下次‘扫荡’不敢以大队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我这一想法。”

10月30日凌晨4时八路军发动总攻,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40多倍兵力优势的八路军苦战两天,根本没有吃掉这股日军,反而自身伤亡惨重。

其实,八路军表现出了众多的问题。

问题一:军队作战时候种种失误和外行。

决死第1纵队38团在战斗开始之时,经过2小时夜袭苦战,一举占领日军兵力空虚的柳树垴。因为柳树垴位置较高,从此处可以俯射关家垴,谁占领都是极为有利的。

没想到的是,决死第1纵队38团付出巨大的代价占领的柳树垴,却莫名其妙的丢了。

一个中队的日军居然乘38团与25团 调整部署时,利用夜色作掩护,又悄悄地接近了柳树垴阵地。

决死队是一支新部队,战场经验不足,就在老部队撤走,新部队刚刚进入阵地的时候,遭到该中队日军 的突然反击。

八路军措手不及,一个团几百名战士一下子就被区区几十名日军击溃,柳树垴阵地又被日军夺走。这种失误,属于低级失误。正常的一线换防是需要极 小心翼翼的,稍有不慎就会出事。

正常来说,应该等到新部队完全占领阵地并且熟悉以后,老部队才撤走。此次决死队由于伤亡很大,老部队急着撤退,新部队又不 慌不忙,麻痹大意,导致日军乘虚捡了大便宜。后来为了争夺这个柳树垴,八路军付出了伤亡近千人的巨大代价。日军以此处作为关家垴的侧翼支撑点,给进攻关家 垴的八路军带来极大的麻烦和伤亡。

问题二:炮兵的存在严重问题。

打这样一股日军,因为他们并没有重武器,又不是固守炮打不动的坚固要塞,理应以炮兵作为主攻,步兵协同作战。

此战中,八路军山炮营的5门山炮前后发射几十发,居然极少击中目标,给日军造成很小伤亡,更没有摧毁日军火力点。

这并不是所谓装备问题,而是八路军的炮兵技术实在太差。

鉴于山炮部队不起作用,当天晚上就被下令撤退,干脆不用了。倒是红军神炮手赵章程的迫击炮发挥一定作用。

他的迫击炮队在200米距离,以每分钟40发的高射速,造成日军很大伤亡。

迫击炮只能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却无法攻坚,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一天八路军炮兵发射炮弹200多发,但用处不大。

由于炮兵不行,八路军被迫只能人海战术强攻。

问题三:步兵强攻。

在红军时期,这种强攻并不罕见。

红军多是两种打法,一是利用地形地物,巧妙的摸到敌军近距离,将他们的火力点打掉。二是利用己方火力压制住敌军火力点,采用步兵强行冲锋战术。

结果此次这两个做的都不好。利用地形侧面包抄的385旅769团,被日军很快发现,结果被机枪火力压制的无法抬头,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而正面主攻的386旅772团,不注重用火力的压制敌人,而采用荒唐的人海战术的强冲,结果被日军交叉火力扫射,进攻战士完全暴露在火网下,伤亡极大,进展却几乎没有。

当天战至中午,772团1营原本70多人的1连只剩下3人;50多人的3连只剩下指导员和2名伤员;近70人的4连只剩下10余人。午后,1营剩下的人员在营长蒲大义的带领下仍继续配合兄弟部队向日军攻击。14时,当1营被兄弟部队换下来时,只剩下6个人。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调整战术,继续猛攻,第二就是干脆放弃作战,直接撤退。

陈赓对部下的战斗力是了解的,他认为肯定打不下关家垴的,要求撤退!

他对彭德怀说:“此处的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是否可以把冈崎大队放下山来,另选有利地形打他的伏击?”

彭德怀则坚决不同意:“我的老兄,一旦放走日军,就很难再打着他了,必须在此将其消灭!”

陈赓说:“这样打下去,代价太大了!要拼光了”

彭德怀:“就是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陈赓说:“现在拼光了,将来怎么办?“

彭德怀恼怒的说:“拼光了自然以后给你补充!不能打硬仗的部队,留着也没用!“

陈赓有些急了:“这样打法,我不赞成!”

彭德怀也满腔怒火的说:“有意见可以保留,但命令必须执行!”随后猛然挂断电话!

投入重兵又打了几个小时,部队伤亡更大,却根本没有进展。

此时129师师长刘伯承也急了!

刘伯承电话要求撤退,彭德怀坚决不同意,两人大吵起来!

刘伯承:“你这是赌气,蛮干!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

彭德怀:“拿不下关家垴,我就撤销第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指杀刘伯承)!”

刘伯承无奈,只得一面强攻,一面开始挖地道。

16时,第二次攻击开始,八路军集中重兵,以769团作为先锋,通过地道掩护,经过10次强攻,终于攻上关家垴战山顶,和日军白刃战。

日军毕竟人少,不敌,败退到山腰的一排窑洞死守。

经过第一天的激战,八路军经过18次强攻,才勉强占领了日军第一道防线。但日军仍然控制着关家垴和柳树垴核心阵地。

第二天又强攻一天,毫无进展,伤亡却很大。

日军仅仅利用一排窑洞作为火力点,压制八路军进攻部队。

16团参加进攻的一个营仅存18人,16团团长谢家庆牺牲。

新10旅也遭受很大损失,旅长范子侠负伤。

第三天日军增援部队赶到附近,八路军只好撤退。

冈崎大队得以成功突围,并在当地报复性屠杀了6000多中国平民。

此战日军数据战死61人,但实际伤亡大约是一半以上,也就是二三百人,冈崎大队长被迫击炮炸死。

八路军认为冈崎大队遗尸280具后逃走(其实冈崎大队并没有逃走。日军相信神道教,神道教认为如果尸体没有回国,就是永远是孤魂野鬼。所以日军为了抢夺尸体,往往发动战斗,甚至不惜牺牲活人。所以,日军根本不可能在胜利的情况下,还丢弃尸体自己走路),死伤总数400多人没有任何根据。

八路军公布牺牲为600多人,但实际上学术界公认,至少超过2000人。

战死的就有这么多,战伤的更多,伤亡总数可能高达4000人。

问题四:部队种种弱点暴露。

这两天日军多次出动飞机轰炸,由于没有被日军大规模轰炸过,所以八路军主攻部队既不懂防空,也不懂躲避。

八路军进攻部队不懂疏散,被日军一次轰炸就死伤上百人之多。

在于攻击时,理应先占领柳树垴,从高往下俯射日军,这样事倍功半。就算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也可以消除柳树垴在侧翼对八路军进攻部队的威胁,但柳树垴也没有占领,莫名其妙丢了。

进攻之时,为什么不开始就采用夜袭战,地道作战,非要打到这种地步才使用。那时候已经晚了,用处不大了!

结论:八路军以近2万兵力,围歼日军区区500多人。

即使除去打援部队,一线进攻日军的八路军也在1.1万人,相比日军有20倍优势。

日军仅有2挺重机枪,并没有一门火炮。

而日军歪把子轻机枪有设计上的缺陷,无法长时间持续开火,一般射击超过200发就要花费时间冷却枪管,火力是很有限的。

而八路军拥有5门山炮,大量迫击炮和相当数量的重机枪。

各方面都占优势,却吃不掉这么少的敌人,反而自身牺牲2000多人,是日军伤亡10多倍。

此战可以看到,两点:第一,日军在防御中,具有相当顽强的战斗力,真的是拼到最后一个人。第二,八路军的战斗力是比较虚弱的。打了这几年游击战,已经不会打运动战了,吃不了硬骨头。


此战八路军伤亡很大,消耗大量弹药,缴获却微不足道,仅有60支枪械和10匹马,还不如九牛一毛!

关家垴战役以后,八路军就没有敢于继续围歼日军部队,日军也完成扫荡,撤回自己控制区,百团大战彻底结束!


萨沙


老实来说,当时的日军步兵大队战斗力并不强,当时一个德军步兵连(180人编制)的火力就基本上持平一个日军大队的兵力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日军大队兵力跟装备上来得到验证。

二战时日军的甲乙两级师团编制下的一个满编大队兵员大约是1100人。而丙丁等级的兵团编制则大约在一个大队兵力从520人到950人不等,这是1939年后日军从德国采编过来的编制情况,大约是一个加强营的水平。在太平洋战争中,由于日军的主战部队甲乙级师团大量开往太平洋战场,留在华北地区的基本上就是丙丁级军团。

按着日军的丙级师团的大队装备编制来看,大约有步枪840支左右,轻机枪8~10挺,重机枪2~4挺,迫击炮2~4门。部分则可能装备75山炮或者92步炮,但是总数可能只有1~2门左右。以日军这种级别的编制,放到欧美战场是完全不够打的。


优己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日军步兵大队有多少兵力和装备。

日军一个标准步兵大队,满编1100余人,比国军的一个团小,相当于国军两个营兵力。

下辖兵力和装备如下:


4个步兵181人的中队,每个中队拥有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部分中队还有2-4挺重机枪和一两门92步兵炮(或者90mm迫击炮)。共计拥有轻机枪36挺,36具掷弹筒,8—16挺重机枪。

一个机枪中队,拥有12挺重机枪!

一个炮小(中)队,2—4门70mm九二步兵炮。

一个30人大队部和110人运输队。

我们再看看一个国军团的人员装备。

国军在1936年开始,曾制订了编练调整、整理师的计划,到1938年调整、整理各60个师。国军一个团不到1500人,但是,战时会补充一千多苦劳力,能到快三千人。根据这个计划,整编出来的国军团级装备不比日军大队差。

步兵团装备六门92毫米迫击炮(本来是要步兵炮的,可是没有那么多),18挺重机枪,56挺轻机枪。

可是,这是理想编制计划,到全面抗战爆发时,只调整野战师十个,整理野战师十七个!抗战时,很多师级单位都没有6门步兵炮,更别说团。

武汉会战时,著名的国军精锐74军51师也只有3门老型号克虏伯山炮。国军第29集团军,一门山炮没有,只有一个迫击炮营,每门十发炮弹。

除了武器不行,国军人员素质也不如日军。当时,我国兵源文化素质低,根本不知道射击时如何应对风和温度对弹道的影响。根本不知道射击100米目标和射击200米目标的偏差不一样。

普通新兵能搞五次实弹射击,就上战场了。遇到敌人,经常会紧张的胡乱射击,提前射击,过早的暴露目标。这一点,在《亮剑》中也有介绍,楚云飞的一个重机枪阵地就因为过早开火,被日军掷弹筒消灭。

我们再看实战。

实战中,日军一个联队敢攻击我军一个师,甚至一个军。按照防守时,兵力可以以一敌四换算,日军一个大队可以当联队使用。那么,我们要想硬攻日军一个大队阵地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师的兵力和装备。

《亮剑》李家坡战斗,八路军386旅围住一个500人的山崎大队,打了半天没进展。负责主攻的主力团772团伤亡惨重。日军这个大队这才500人。


而且,更恐怖的是,李家坡之战的原型“关家坳战斗”。八路军129师一万多人,围歼固守待援的日军冈崎大队500人。最终,八路军伤亡2000人,日军伤亡400人。而且,最后是以我军撤出战斗结束。


勇战王聊历史


我们可以用一些战例来分析一下。我们就不说冲绳,松山,硫磺岛这样的著名战斗了,说1个不为人知的小战斗。
在瓜岛战役,我们都知道日军进攻美军阶段的战斗,其实后来美军还进攻了日军几个月时间。其中在1月爆发的飞马山战斗,就比较典型。美军第25师担任了主攻任务,并且以仅有的45辆卡车昼夜运输炮弹到前线。
炮火支援任务包括,6个炮兵营,包括第8野战炮营,第89野战炮营,第90野战炮营等等。飞马山日军属于第228联队第3大队,就是当年进攻香港,夺取英军九龙要塞的那支日军。
这个时候,第3大队也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子弹早就接近打光,每个人都饿的站不起来。更加谈不上什么坚固工事了,子弹,大米都运不来,更加运不来钢筋水泥,只能挖几个普通战壕。瓜岛日军截止到43年1月,其实已经断粮接近2个月了,每天就靠吃草和吃虫子过日子。
这个日军第3步兵大队把各个中队分散在山地四周,选出枪法好的人,可以优先吃野草和抓到的虫子,担任战斗任务,其他人主要是辅助任务和拼刺刀。
1943年1月10日,美军在发射了5700发炮弹以后,进攻正式开始了。随后大批P-39战机和SBD轰炸机进入战场,打击日军目标。到1月14日,经过5天战斗,日军已经耗尽了所有子弹,最后的240多人发动了自杀冲锋。
美军1个师,外加6个炮兵营,以及数十架战机。日军是没有坚固工事,断粮接近2个月,饿的快死,每人十几发子弹的那么1个步兵大队。日军可以顶住5天,可以说这个大队在防御状态下还是非常顽强的。

烽火观察


最能说明防守状态日军一个步兵大队战斗力的就是松山战役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为打通滇缅公路发动了松山战役,当时驻守松山阵地的是日军第56联队第3大队,中国远征军参加此次战役有第11集团军的第八军和71军的新编28师,新编第8军。战斗从1944年6月4日一直打到9月15日,历时95天。


日军第三大队驻守兵力1340人,包括了300多名伤兵,重武器有100毫米榴弹炮8门、山炮2门、反战车炮2门、高射炮4门。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的兵力达2万多人。

战斗开始阶段担任主攻的是71军新28师各团、第6军新39师第117团,由于当时连降大雨,交通阻断,部队的后勤保障跟不上,远征军人心浮动。远征军虽然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进攻乏力,直到6月27日,远征军伤亡4300多人,日军伤亡596人。


由于71军的进攻不力,卫立煌将军调动新编第8军担任松山主攻,何绍周军长改变了进攻策略,由正面进攻改为侧面进攻,并要求团指挥部在前沿阵地500米内,各师指挥部1000米内,军指挥部在中央阵地1000米内。主将坚守前沿阵地,士气大受鼓舞,进攻的火力大增,终于在8月2日占领了日军侧面主阵地滚龙坡。

8月3日,蒋介石给卫立煌下了死命令,要求第8军9月上旬必须攻克松山,军长何绍周决定实施“坑道爆破”。为掩护坑道作业远征军伤亡惨重,日军也时常偷袭。但在将士团结一心,不怕牺牲的努力下,8月13日攻克了日军第三大队司令部。

8月20日何绍周军长下令进行“坑道爆破”,各部队均发动总攻,战斗打的异常激烈,阵地也轮番易手。9月5日日军已损伤大半,松山日军在向第56师团发出“诀别”电报后,命令重伤员自杀,并残杀随行的朝鲜慰安妇。至9月15日远征军肃清了日军残余兵力,完全占领了松山,取得了松山战役的胜利。

这次战役全歼日军1340人,但中国远征军也付出了牺牲7763人的惨重代价。


花木童说史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一个标准步兵大队战斗力有多强?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曾经想过的问题,毕竟在抗日神剧中,日军大队这个词经常出现,但这样编制规模的日军部队,究竟具备具备什么样的战斗力?

至少在神剧当中,日军大队似乎是一个很好对付的编制,经常是中国军队一个连一个营挡住日军一个大队进攻,或者将日军一个大队打得人仰马翻,可在真实的历史中,尤其是血淋淋的抗战历史中,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说一个事实就可以,即14年抗战中,中国军队能够全歼日军大队以上规模的战例屈指可数,虽然在正面战场的20多次会战中经常造成上万人的日军伤亡,但在这些大型会战中,却很少出现成建制全歼日军大队以上编制部队的战例,原因就在于。。。太难了!

光是正面战场,大型会战中中日军队的伤亡比通常就要在四五倍左右,还有的甚至更多,就可以想像,要想大批量歼灭日军部队,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在抗战期间,日军主力大队通常的编制在1100人左右,基本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团,但是火力配置上,二战期间日军的轻机枪已经装配到班级单位,大队可以配备8挺92式重机枪和两门九二式步兵炮的火力,下属的中队就可以单独配置“单兵迫击炮”—掷弹筒,火力已经完全超过了中国军队一个团,甚至可以与中国军队部分师级单位相对抗。

所以在抗战前期,在正面战场,经常看到日军一个大队可以挡住中国军队一个师,这才是日军一个大队真实的战斗力,像抗日神剧中少数中国军队就可以打垮日军一个大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情况,参照正常的中日军队伤亡比,要想歼灭日军一个大队,中国军队的一个师很可能会受到建制打残的局面。


比如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第一次利用军事手段收复失地的腾冲战役,中国军队全歼日军6000人,付出的却是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这还是受过美式整训,军事素质大幅度提高、并有美国空军占据制空权的中国军队;关家垴战役,八路军两万人围攻日军500人,在伤亡近2000人的代价下也未能全歼对手;松山战役,中国军队更是为了歼灭日军1000多人而付出了伤亡7000的代价,真实的抗战是由中国军队用血肉书写出来的历史,不像抗日神剧中那么胡扯!

所以除非中国军队采用伏击、或者利用对手准备不足而突然袭击的手段,才能降低战场上的伤亡比,否则在日军以逸待劳的情况下,想强攻防守状态下的日军防线,这是一个极难的挑战,更要由中国军队用自己的生命来堆积。


辽宁资深球迷


说起日军一个大队的防守时的战斗力,我想可以比较快想到的,便是《亮剑》里面山崎大队孤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场景。当然,这场战役在历史上是有真实的战例的,不过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日军的一个大队的编制是啥规模。

日军编制

日军的编制从小到大依次是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而这其中日军一个大队满员编制是1100人(甲级师团),辖一个大队部(30人);一个运输中队(110人);四个步兵中队(部分只有3个);一个机枪中队(174人),配备12挺重机枪;一个炮兵小队(55人),配备两门70㎜九二式步兵炮。

从这里大概可以知道,日军满编的一个大队和我军的一个团人数差不多,但是编制上又略小于团。而在战争中,我军往往要动用比日军一个大队还要多两三倍的兵力,才有可能实现歼灭敌军。

相关战例

前面说过,《亮剑》里面山崎大队孤军深入根据地,这个大队其实是不满编的,也就500多人——在战争后期,日军先后增加了乙级、丙级等师团,按质量递减人数,故而山崎大队应该是乙级或者丙级师团的大队。其次,在历史上这场战役也是有原型的,这就是关家垴之战。

关家垴之战发生在百团大战后期,当时冈崎大队误闯误入了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一头扎进了八路军根据地的腹地。为此,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下令将这伙日军全部消灭。

为了打败这支日军,八路军调集了包括八路军129师部队的385旅、386旅、新编第10旅、决死一纵队,甚至当时八路军总部特务团都参与了战斗。

由于八路军更擅长游击战,对大兵团攻坚战协同配合作战缺少经验;加之关家垴地形险要,八路军少有火炮,日军多点式的防御工事火力网很强,我军无法打破日军火力网,伤亡很大且进展缓慢。

同时,当时八路军的攻坚战术也没有后来成熟,冲锋时得不到我军对敌的火力压制支援,虽然有几次经过惨烈伤亡冲上关家垴与敌人肉搏,终因无后续兵力支援而无法借用人数优势压制敌人。

在29日晚的进攻中,八路军129师两三个旅的进攻部队愣是拿不下关家垴,战况异常激烈,部队损失惨重。第二天夜晚,冈崎大队竟然还组织部队反扑,致使386旅减员十分严重,陈赓请求彭德怀立即停止战斗。但是,当时的彭德怀已决心要消灭这股鬼子,因而不顾部队的损失,下令: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八路军数次发动强攻,虽然一度占领主峰,但是都被日军夺回,加上日军空袭造成了八路军巨大的伤亡,数次攻击不利,关家垴战役一度陷入僵持。

最终,当战役进行到31日下午4时,关家垴仍未攻下,而武乡、辽县之日军2500余人也已出动,试图围歼129师主力。彭德怀无计可施,只得命令部队撤离关家垴。

在关家垴战役中,八路军伤亡2000余人,其中牺牲1000多人。我军宣称日军阵地遗尸280余人,另有三大堆骨灰。我军俘虏日伤兵2人,缴获步枪50多只,轻重机枪6挺。以129师两三个旅的主力部队对付日军的一个500人的大队损失都如此惨重,可想而知日军守备状态下的战斗力是有多么的强悍了

暴露问题

在关家垴战役中,暴露了很多问题。

例如战场是敌军预设的,八路军不是在自己预设的战场以游击战、运动战等方式攻击敌军,完全是攻坚战,日军凭险据守。八路军缺少重武器和足够的弹药,攻坚很困难。

还有,就是八路军129师大规模扩军后,老部队稀释,新部队番号虽多但战斗力平均下来没有以前强,武器装备也较差理想。

不过,正是有这么一场场大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我军的作战系统和方式,我军才能在艰难的抗战岁月中坚持下来,并最终打败日寇获得胜利。


WarOH协虎


既然要谈二战期间处于防守状态下的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的战力有多强,那自然主要看战绩了。下面就让黎塞留的野望来简述一番(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还望指出,勿喷)


先一下日本一个步兵大队的情况吧,二战期间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的数量大概是1,100人,大队中会配置三到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装备8至12挺重机枪)、一个炮排(装备2门70mm92式步兵炮),有的装备好的大队会配置一个炮连(配置4门步兵炮,有甚者还会再配置8挺20mm反坦克枪),另外有时大队也会配属一个运输中队。

这样的装备虽然和当时世界其他大国同规模的兵力装备比可能算不得上乘,但在亚洲地区还是够用的。而作为日本主要对手之一的中国,同等人数下(也就是一个团)的兵力找遍各团能达到这样装备的也寥寥无几。这种装备已经超过了很多地方势力师一级的部队。而训练和战斗意志也是足够的好。故而在与中国的交战中,面对训练、素质参差不齐、多数营养不良、武器装备和人员缺额少编的中国军队,日本一个步兵大队往往能抗衡中国一个师,并且还胜算还不小。

在1940年百团大战中的关家脑战斗中,八路军参战的八个团约1万人进攻占据黄崖洞附近的关家脑的冈崎大队510人期间,多次进攻包括夜袭在内都被对方瓦解,在经过两日激战后才总算占据了关家脑和柳树脑的部分日军阵地。由于日军援军驰援,八路军不得不撤退。虽然双方损失比大概为5:1。乍一看,日本一个步兵大队防守中表现的战绩很不错,但八路军主要吃亏在没有重火力上,对于当时武器装备不佳再加上由于扩军过快导致兵员素质有所下滑的八路军而言,进攻战和日本一个大队打成这样其实也不算太难看。

在1941年3月至4月的上高战役期间,国军第19集团军下位于南昌南边的49军受命向西渡过赣江,在泉港附近就截击了日军的102大队,激战三天两夜才消灭对付大半兵力,也未全歼。当然从上面我提到的日本大队编制和中日之间的差距来看,日本一个步兵大队打成这样也还算意料之内。

而在1944年松山战役,日本一个工兵联队和一个56师团直属炮兵大队(大概1,300多人,比一个大队的人数多不了什么)在松山依托坚固工事与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军和辅助支援的美军打成1:6的战损,也是相当不俗了。

当然强不强还得结合对手和战场环境,毕竟巅峰时期的日本和处于虚弱的中国相比那表现出强那自然是意料之中,但在太平洋战场,日本一个步兵大队即便是防守和装备与火明显优势的美军打成1:1的战损都算是好看了。


黎塞留的野望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四面环海。所以日本将主要建设方向定为海军,而海军建设十分消耗钢材,日本的资源又十分的匮乏,所以导致日本陆军的装备,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出色,但也足以让他在亚洲称王称霸。

如果要了解日军陆军大队的战力,首先就得了解它的编制。抗战初期的一个标准的日军野战步兵大队的配置为1100人,后期虽有所削减,但也差不多。

下辖:一个机枪中队12挺九二式重机枪

一个炮兵中队4门九二式步兵炮,有些装备差的大队会配置一个炮兵小队2门九二式步兵炮

四个步兵中队:每一个步兵中队由三个步兵小队组成,加上一个中队部,总共为181人,每一个步兵中队总共有九具掷弹筒和九挺机枪,根据战役需要步兵中队也可能加强几挺重机枪和一到两门90迫击炮。

一个30人的大队部

一个运输中队


看过亮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日军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非常的仇恨李云龙,整天琢磨着想派最精锐的特工队去剿杀李云龙,因为李云龙给他添了很多的麻烦,今天缺了一个小队,明天少了一个中队,最为著名的战斗之一便是全歼山崎大队的李家坡之战。剧中山崎大队孤军深入八路军腹地,被八路军团团包围,而后发起猛攻。由于友军作战不力,李云龙被派上前线,以土工作业的方式向前掘进,最后以3600颗手榴弹葬送整个山崎大队。


然而艺术创作虽然有一定的根据,但毕竟还是艺术创作,与现实还是有些不符。现实中的李家坡之战的原型是关家垴之战。在百团大战中遭到重创的日军进行了报复,冈崎谦受中佐带领三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小队,一个通讯队和一个医疗班共计500人左右,突进到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附近,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先是震惊,而后当即下令以重兵将其包围全歼,以129师为主力,决死纵队为辅近2万大军迅速到达,在关家垴将冈崎支队团团包围。经过数天的奋战,双方都消耗甚大,日军一支增援部队于此时即将到达,迫使八路军退出此次战斗。冈崎支队是一支不满编的大队,兵力大概只有正常大队的一半,即便是如此,冈崎支队仍与八路军主力部队决战两天,以损失400人的代价,给八路军造成了2000人的伤亡,不得不说日军大队战斗力还是很强悍。

再举一个例子。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大兴土木、征调大批劳力建立多个要塞群,其中包括虎头要塞和东宁要塞。这些要塞群原本的驻守兵力是以师团为单位,但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被迫抽调大批的关东军南下,使得这些要塞群的驻守兵力一减再减。到1945年8月苏军150万大军发起了风暴行动的时候,东宁要塞的驻守兵只有2000多人。1945年8月9日凌晨,苏军第一远东方面军第25集团军向东宁要塞大举进攻,日军守备部队是783大队786两个大队,兵力各千余人,苏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猛攻了20天才攻克了东宁要塞,苏军也付出了阵亡1500人的代价


龙武骁卫


关家垴战斗时,日军的扫荡部队冈崎大队约500人被八路军包围,负责进攻日军冈崎大队的是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编第十旅各一部,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指挥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一部和决死第一纵队二十五、三十八团各一部,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总兵力一万多人。经过两昼夜的激战,八路军没有全歼在关家垴的日军冈崎大队。

滇西大反攻时,防守松山的日军约1340人,除去伤兵和后勤人员,日军真正用于作战的兵力不足千余人,这正好是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指挥官为金光惠次郎少佐。负责进攻的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如十个团约2万人的兵力。松山战役历时95天,中国远征军伤亡7000多人,守松山的日军被全歼,中日军队的比例达到了6:1。

通常情况下,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央军一个师才是日军一个联队的对手;若是杂牌部队的一个师,日军一个大队就能与之抗衡。当然了日军也就能在中国军队面前耀武扬威,在欧美军队面前,日军就是战五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