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从“娃娃书记”到第一书记

从“娃娃书记”到第一书记

贺家渠村第一书记高媛

陕西网讯(记者 白云)“丫头,去哪里了?好长时间没看见你了!”去年12月,刚从外面参加培训回到村里的她,就被村里的张有强老人拉着手关怀的询问。

这是贺家渠村第一书记高媛忆及驻村帮扶工作时脑海里一个难以抹去的场景。

一句简单的问候,对于高媛来说却是甜到了心头。2016年9月,在政府基层工作了十个年头后,高媛被调派至永坪镇贺家渠村担任第一书记,由此开始了她的驻村帮扶工作生涯。没有一点儿农村工作经验,如何去管好一个村?高媛心里很是没底。

投入工作后,实际状况如高媛所担忧的一样,驻村的第一个月,就遇到了各种困难。一方面,村领导和群众都觉得她年龄小、资历浅,把她当娃娃看待。另一方面,从小在城镇长大的她对畜牧养殖几乎一窍不通。工作很难做,高媛甚至为此着急得哭过。

“像小草一样,虽一吹即倒,但会百折不挠。”在高媛一筹莫展的时候,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延川县审计局局长刘宝泉的鼓励和引导,让高媛深受鼓舞。她沉下心思考,尝试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一有空,高媛就到群众家中走访,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需求,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高媛家中还有个7岁的小女儿,可她从早到晚在忙村子里的事儿,孩子基本都是由丈夫来带的。”贺家渠村党支部书记张有铜说。

从“娃娃书记”到第一书记

贺家渠村党支部书记张有铜

久而久之,高媛的努力逐渐得到村里许多干部的认可,乡亲们也开始信任这位新来的“娃娃书记”,遇到问题总会第一个想到她。

不仅实干事,也实求学。在不断的累积工作经验和“充电”后,高媛对党基层扶贫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一套脱贫致富的思路。

首先,要建强基层组织。将村三委成员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级的各项事业才能有序地推进。再就是要让村领导深刻地认识到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性。不是简单的填表应付,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干在实处,让群众得实惠,让扶贫的“八个一批”政策落地生根。比如改善村民生活饮用水,截至目前,贺家渠村先后进行了两次饮水设施改造。接下来就是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在高媛看来,产业发展应是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和第一要务。在高媛多方联系下,得到永坪镇政府和包扶单位延川县审计局大力支持,邀请黄龙县的技术员指导栽植核桃树。

如今的贺家渠村,已经拥有着1360亩的核桃园,及套种的中药材板蓝根和低杆小杂粮。据了解,贺家渠村人以前主要经济来源是小杂粮种植和零散的大牲畜养殖。

从“娃娃书记”到第一书记

村民艾鲜银

从“娃娃书记”到第一书记

艾鲜银的洗车店

对村里的特殊困难群众高媛也给予最大帮助。52岁的艾鲜银,家中一共四口人,两个女儿分别读小学和高中,妻子患有精神障碍,受制于此,他只得在村里揽工。2016年艾鲜银建起一个洗车店以此来维持生计。2017年高媛在了解情况后,主动动员工作队帮助他硬化了洗车点的道路。如今艾鲜银家中除洗车店外,还有3亩核桃园,一年的总收入也变得可观起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媛说:“其实农村工作就是应该把普通群众当作家人一样来看待,认真切实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了,农村工作也就能做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