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甘肅的幾碗面你吃過幾碗?白銀大肉面

甘肅的幾碗面你吃過幾碗?白銀大肉面

#甘肅美食#【白銀大肉面】也許有人說你在湊數嗎,這也算美食,然而美食無國界,無地域,百姓認可的就是好飯。

借鑑蘭州牛肉拉麵的製作方法,白銀人創造性地發明了白銀大肉面。他們運用牛肉拉麵的方法制面,利用大鍋熬製雞湯和豬骨,加入做包子或餃子剩下的碎豬肉餡炒制而成的香噴噴的豬肉臊子,再綴以相對簡單的蔥花和香菜等輔料,配上鮮亮的紅油辣子,一碗香撲撲,熱騰騰的雞湯大肉面就這樣出鍋了。大肉面這種食品,並非是白銀獨有的,在我國北方為主的山西、陝西、河北等麵食之鄉,自古以來就有大肉面這種食物。只不過其他省區的大肉面,是以豬肉或豬骨熬湯,麵條是由手工趕製麵皮,再以精細刀工切成面絲(類似於咱們本地農村製作的手工面)。麵湯中配有少許時令青菜和塊狀或片狀的紅燒或滷製大肉為主的,有點類似於白銀本地面館中的把子面,所謂把子也就是大肉片。

甘肅的幾碗面你吃過幾碗?白銀大肉面

而白銀的大肉面之所以獨特,一是因為它的麵條是借鑑了蘭州牛肉拉麵的作法,面是像牛肉麵一樣加入蓬灰由拉麵師傅雙手拉出來的,而不是像其他地方的大肉面那樣是用趕出來的麵皮再用刀切出來的。二是白銀雞湯大肉面中所放的是豬肉臊子,而不是像其他地區的大肉面那樣放的是大塊的紅燒豬肉塊或大片的滷製豬肉片。三是因為白銀大肉面的湯汁,標準作法是用整隻雞進行燉煮熬製,再配上一定比例的豬骨湯配置出來的,不像是其他地方的大肉面那樣是完全由豬肉或豬骨熬製的。四是白銀的大肉面中所放的輔料,一般只有蔥花和香菜末,再加上紅油辣子,不像其他地方的大肉面那樣工藝複雜,輔料繁多,還要放青菜、黃花菜、甚至木耳等亂七八糟的時令蔬菜。白銀的大肉面講究的是簡單實惠,追求的是雞湯、豬骨、和麵食本身的自然清香。

白銀的大肉面的起源,最早應該歸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白銀公司等本地大型企業單位的職工食堂或白銀區屬國營食堂。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市面上一般是基本沒有像現在這麼多的個體飲食店面的,因為在當時之前,中國一直是計劃經濟時代,個體戶在那個年代是不存在的,所以,在七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前,白銀本地的大型企業職工食堂的師傅們,借鑑蘭州牛肉拉麵的製作方法,創造性地發明了白銀大肉面,他們採用牛肉拉麵的方法制面,採用大鍋熬製雞湯和豬骨,採用製作包子和餃子剩下的碎豬肉餡炒制香噴噴的豬肉臊子,再配以相對簡單的蔥花和香菜等輔料,加上鮮亮的紅油辣子,一碗香撲撲,熱騰騰的雞湯大肉面就這樣出鍋了......

甘肅的幾碗面你吃過幾碗?白銀大肉面

改革開放以後,白銀跟全國一樣,由計劃經濟變為了市場經濟,個體經濟得以發展,街頭陸續出現了一些深受本地百姓喜愛的大肉麵館。我現在翻閱兒時的記憶,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有大市場南口(現在的大市場南口快到金魚公園大門那一段)有一家大肉麵館,小時候爸媽經常領著去吃,當時我是親眼見過後堂的師傅把一隻整雞放入大湯鍋中熬製雞湯。那時候端上來的大肉面,湯汁表面漂浮著淡黃色的雞油花,那種香味是現在的大肉面們所無法企及的。現在的很多大肉麵館,湯汁都是由各種調料和添加劑勾兌的,很少有真正再用雞肉熬湯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