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尼采: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上帝死了!”

這句當年震懾了全世界的名言,讓尼采在哲學圈中,成為了最特立獨行的那個。

119年前的8月25日,這個既是天才又是瘋子的哲學家離開了我們,但他為了哲學而殉道的精神和閃耀著智慧光芒的作品卻一直燭照著後人。

尼采: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木心說尼采是他精神上的情人。

茨威格將尼采寫入《人類群星閃耀時》,將他稱為改變人類命運的天才。

連魯迅都深受尼采影響,而被稱為“中國的尼采。”

阿谷君作為一個普通讀者,也深受尼采思想的感染。他那些精闢的言論,常常讓阿谷君覺得醍醐灌頂。

無數迷茫洩氣、自我否定的時刻,都是這個自稱為“太陽”的男人激勵著我,陪我度過人生的困頓低谷,努力愛上不完美的自己和無常的命運。


01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尼采的這句話,不禁讓我想到《無聲告白》書封上的那句:“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尼采: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這本書講的就是在父母極強的控制慾下,女兒自我毀滅的故事。

莉迪亞是家中的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死了,父母卻不知道真相。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竟然全然不知道,他們塑造的一個家庭,像牢籠,緊緊地捆住了孩子。

他們用要求來表達愛,用失望來施加壓力,只在子女拿到優異成績的時候才有一絲笑容。

莉迪亞為了不讓父母失望,隱藏起了真實的自己,偽裝成一個溫順乖巧的孩子。

當我們習慣了在被要求中長大,習慣了被迫乖巧懂事,習慣了沒有自由沒有靈魂沒有夢想,最終可能以死作為逃避。

無法重來的一生,永遠不要依照別人的意志而活。

02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尼采自身的經歷就足以說明,越是有所成就之人,所經歷的磨難越是常人難以想象。

尼采出生五年後,父親便因腦軟化症去世,隨即,年僅2歲的弟弟也夭折而去。

親人的接連離去,讓尼采過早接觸到了人生的陰暗面,也為他日後憂鬱內斂的性格埋下了伏筆。

除了喪親之痛,尼采的一生還受盡疾病的折磨。他從父親那兒遺傳了“慢性頭疼病與視力衰弱症”,又曾在普法戰爭時短期軍中生活傳染了赤痢白喉,連續幾天幾夜的頭疼和痰阻的折磨,使尼采成了一個四分之三的盲人。

尼采: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學說並沒有得到發揚,僅僅在歐洲幾個小國之間流傳。

憂鬱、孤僻、狂妄的性格又使他離群索居,與世人格格不入。儘管少有人真正理解並支持他,尼采卻從未對自己產生懷疑。

他曾經在自傳裡寫道:“我為什麼這樣有智慧?我為什麼這樣聰明?我為什麼能寫出這樣優秀的書?”

即使身處無人理解的孤絕之境,也要有佛釜沉舟的勇氣。你對熱愛之事的堅持,終會讓你有所成就。


03

“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第三境界嬰兒 ,這是一種 ‘我是’的 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


我身邊的多數人,還處於第一層精神境界。我們兢兢業業,努力完成老闆安排的工作,光是被任務推著走,就已經讓我們精疲力竭。

其實,生活是可以靠自己一點一點去打造出來的。想要的生活,應該自己去掙,對生活主動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家麥家熬了11年,終於出版《解密》。期間的辛酸和痛苦,旁人是無法理解的。

尼采: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但因著對文學赤誠的愛,他主動承受寫作帶給自己的孤寂和考驗,最終也證明,真心付出總有回報。

蟄伏八年之後,花了五年時間打磨的《人生海海》,亦是他主動求變的嘗試。

而讀者的口碑和銷量,亦是對麥家轉型的初步肯定。

第三層境界,則有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味了。

正如麥家所說:“當世界天天新、日日變的時候,我要繼續做一個不變的人,慢的人,舊的人。”

我們要有做生活的導演的雄心,也要有做生活的觀眾的閒心。

唯有如此,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給自己留一片空白,留一份詩意。


04

"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我看過太多人,將二十歲活成五六十歲的樣子。

下班一躺一晚上,週末一睡一整天,微博刷來刷去,無非是明星的花邊新聞,朋友圈裡,是大家偽裝的精緻和快樂。

這樣的人生,不是耗在了路上,而是耗在了沒有意義的消遣中。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生活不夠美好,那可能是你既缺乏改變的勇氣,又沒有足夠的努力,去創造值得一過的人生。

知名如村上春樹,在成名之前,也是潦倒落魄。

他大學沒畢業就早早結婚,後來也沒做上班族,而是和妻子一起借錢開了一家小店。

尼采: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二十多歲的時候,他一邊經營小店一邊償還債務,日子過得辛苦拮据。

用他自己的話說,“29歲之前想都沒想過竟會寫起小說來。”

寫小說對他來說是個沒有徵兆的偶發的念頭。有一天,他在神功球場一面鋪滿綠草的斜坡上看棒球比賽,晴空萬里,生啤冰涼,心情愉快。

當時,他的四周因為比賽中一個漂亮的進球響起稀稀拉拉的掌聲,這時一個念頭毫無徵兆也毫無根據地陡然冒出來:“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沒有什麼野心勃勃的計劃,就是一種坦率而強烈的衝動。但就是這個偶然浮上心頭的想法,完全扭轉了了村上春樹人生的軌跡。

白天忙於經營,深夜才能擠出時間,所以每天等家人睡下了,他就在廚房的餐桌上用四百字一頁的稿紙奮筆疾書,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

尼采: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我們今天當然知道村上春樹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但回到最初的原點想一想,如果當初他產生了寫小說的想法,卻從來沒有動筆,我們今天還會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嗎?

有些路是走著走著才漸漸明朗起來的,如果永遠不踏出那一隻嘗試的腳,就只能在原地無意義地叫嚷著迷茫焦慮沒有方向。


05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生活中,不管你做什麼,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總會有質疑的聲音、否定的評價。當你無法獲得別人的理解和肯定,或許應該讓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論。

馬東在《奇葩說》裡說過一句話: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畫家高更原本是一位股票經紀人,在35歲的時候辭去了銀行的職務,專心繪畫。38歲時與家庭斷絕了關係,一個人生活在孤島上。

尼采: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外界傳言他有了外遇,他卻用熱愛和堅持,為後人留下了一幅幅曠世畫作。

波伏娃身為女性,永遠在思考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她的一生,都在勇敢地為各種不平等現象吶喊,反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現存體制。

詩人海子曾對朋友說:“我晝夜不停的寫,不是我想寫,是有一個聲音在我的耳邊讓我寫,不是我要去編造它們,我要去想象它們,我要去創造它們,而是它們裝滿了我的頭腦,我要去把它們寫出來。”

這樣瘋狂的刻苦和不被理解,似乎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努力,越深刻,越不被理解,越需要到書中尋找慰藉。

但是海子始終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向,世間風塵依舊,唯獨他的詩心乾淨清澈。

每個人都有不被理解的時候,或許不被理解,才是這個世界的常態。

重要的是,在所謂正確的規範下,你依然能直面內心,做真實的自己,勇敢追求本質意義上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