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國考筆試133.6,面試82.66,乾貨來了

本來轉發自【步知公考上岸學員 聖漂流】社區分享

國考筆試133.6,面試82.66,乾貨來了

行測

我一直是在自學,近四次考試成績如下:

16山東省考63分,17國考70分,17山東省考73.4分,18國考70.6分。

我看很多論壇上都反對行測題海戰術,但我認為,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一定積累的基礎上的,熟能生巧

你不刷題哪來的積累?

所以我比較提倡刷題,但不是盲目上量。而是有規律、有針對性的持續刷題。

18國考前4個月開始,我制定瞭如下計劃:

週一到週五每天一個模塊,言語、判斷都是50道題,數量和資料20道,常識30道(常識直接看答案背題)。

做完後對完答案要總結,看看自己錯在哪,認真反思,再去網上找類似的題型多練幾道,當天的錯題當天一定要弄懂。

週六週日每天一套真題,完全模擬考場,掐時間,找考試的感覺,也可以去網站上參加模考。

過後依然是總結錯題,繼續提升。

按照這種計劃練習上4周左右,你應該就能感覺到有所提升。

考前2周,我就不再進行模塊練習,而是改為每天一套題,這樣考試的時候能儘量避免緊張。

考前這段時間主要是要建立信心,找到考試的感覺,建議這個時候不要再做模擬題,尤其是難度較高的題目。

對於考試,要建立正確的考試觀:

1)你要知道真的考試時,你面對的都是陌生題,別人也是一樣。

但題目的考法都是你練過的,所以不要怕。

2)試卷中大概有10%左右的題,是命題人出的根本沒想讓你做出來的題,不要與它們過多糾纏,不要迷之自信。

因為他們並不特別值錢,你要做的就是準確地識別這些難題,繞過,能把剩餘90%能做的題目中的80%做對,就已經是70+的分數了。

3)考試當天,早起一會,去考場前做20道資料分析,提早進入考試狀態,絕對有用。

4)我要專門說一下數量關係模塊,大部分考生都是留在最後蒙,對幾個看運氣。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還算擅長數量關係,就別把它放在最後,因為你最後15分鐘其實是很緊張的,根本無法進行高強度高精度的運算。

所以,你要在考試中間階段,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記住啊就15分鐘,做數量關係,15分鐘一過,立馬回到其他題型上來。

這種方法大家可以在平時做套題的時候嘗試一下,看看適不適合自己。

5)常識。重在積累,沒啥好說的,考好考壞基本看命。

但我們儘量保證平時練過的知識點都記住。

國考筆試133.6,面試82.66,乾貨來了

申論

我的苦主。

四次公考分數分別為: 16山東省考60分; 17國考53分; 17山東省考66.5分; 18國考63分。

可以看出國考申論壓分還是蠻厲害的,基本上要比省考低10分左右。

所以備考國考的小夥伴要提高警惕,不要覺得自己省考考過70,國考就一定也能上70。

申論作為我的命門,曾經困擾我多時,可我還是在與他爭鬥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些竅門。

對於申論比較差的同學,希望有所幫助。以下模塊,申論高手請繞行!!

1)小題。我把除大作文外的其他題型稱為小題。

大家注意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大作文上。小題才是最重要的,OK?

因為我們在考場上有限的時間寫出來的大作文在閱卷人眼裡都是很爛的,只要你不跑題基本上拉不開差距,不要和我說一類文,一次考試幾十萬份卷子才能出幾個一類文?

而小題呢,4道題(有些省考試3道),60分。

如果你每道小題比別人少2分,這幾道題下來就已經落後6-8分了,你指望啥找回來?

行測?還是大作文弄個一類文?

所以,首先要穩紮穩打,弄好小題。

做好小題的前提除了要讀懂材料、會讀材料外,更重要的是:

審清題目,看清作答要求。

審清題目,看清作答要求。

審清題目,看清作答要求。

有多少同學因為沒看清作答要求而平白無故丟分?

比如作答要求明確提到“條理清晰”,你就得分條啊。

不然閱卷人直接給你低分啊,他們每天改那麼多試卷,你連基本的作答要求都不符合,他們不會再給你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得分點的。

再比如題目要求參閱給定資料2,你就不能去其他材料找要點啊,正確答案的得分點肯定就在給定資料2裡面。

另外,關於有些同學提出的“抄材料原話是不是不得分”的問題,這個得看你會不會抄,相信我,做題做多了你就會知道哪些句子該抄哪些不該抄。

應用文單獨說一下,其實大部分應用文雖然要求字數多,但基本就是送分的,都是披著應用文外衣的小題型,只要你格式不出錯,平時多加練習就基本不會得低分。


2)大作文

相信很多同學和曾經的我一樣——詞窮、難產。

前面我說過,在閱卷人看來,考場裡的大作文大都是很爛。

所以我們只要做到得平均分以上就算贏了。最好的辦法是啥?當然是花木體啊!你

也不用擔心會不會模板化,多次考試證明,這種結構的文章是最能抓住閱卷人眼球的,因為他條理清晰啊。

開頭引出中心論點+中間2-3個分論點+結尾切題,這是能讓閱卷人在最短時間內看出你寫的是什麼的最好的方法,屢試不爽。

因為據說閱卷人批改一篇大作文的時間大概就是30-40秒。

你說他們看哪裡?

肯定是開頭和結尾再加上每段的第一句話啊。這幾個關鍵節點寫好了,再加上平時積累的經典句式,你的文章肯定三類以上啊。

而這些,我們的花木君老師都手把手教過啊,好好看看花木體那個模塊的課程。

對了,如果你跑題了我也救不了你。那麼問題來了,如何避免跑題呢?當然是審清題目了。

我們舉個例子:

2016國考真題:“給定材料4”中提到:“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政策不僅僅是對公民意願的滿足,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養。”請你從對這句話引發的思考說開去,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見解明確、深刻;

(2)思路明晰,語言流暢;

(3)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4)總字數800~1000字。

這個題目,大部分同學肯定會寫3個分論點:“好政策要能滿足公民意願、好政策要能滋養公民理性、好政策要能滋養公民德性”,沒什麼大問題,但不會得高分,為啥?

因為你沒審清題。仔細看看這句話:“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政策不僅僅是對公民意願的滿足,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養”,句子中的“不僅僅是...更是...”是有遞進關係的,明顯後者更重要。

所以滿足公民意願只能說是前提,而不要大篇幅的去寫,重點是滋養公民理性和德性。

可以翻翻花木君的範文,看看他是怎麼寫的。

花爺的最後一個分論點是全文的亮點,應該會提分不少,我們沒有他這麼高的水平,但至少也要學著審清題目。

最後再強調一點:

申論練習不要做模擬題,一定要做真題!

申論練習不要做模擬題,一定要做真題!

申論練習不要做模擬題,一定要做真題!

每年那麼多真題,你把近三年的各省、國考真題做過,弄懂了就很了不起了。

記住,每套真題不能只做一遍,要把自己的答案再進行完善和修改。

國考筆試133.6,面試82.66,乾貨來了

面試

有人問我,面試中形象重要不重要?

答案是肯定的,重要!

面試這種主觀打分的考試,考官每天要看那麼多考生肯定會審美疲勞。

若有一個考生形象讓人眼前一亮自然會有些優勢,但前提是你回答的內容要與考官對你的期望值匹配。

所以,我們還是要把注意力多放在答題上。

不得不說,北楚老師的面試課程真的超值!

讓我從一個看見題目就能答一句話的渣渣蛻變成一個口若懸河的話癆。

北楚老師課程中那些對於例題的答題堪稱標準答案。

如果有學生能在面試考場達到這種水平,90+沒問題。

想學好面試,得開口。

不斷的說、練習,找幾個小夥伴一起,每天反覆練習。

結構化面試,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緊張。

很多地方不給題本,直接考官念題,如果你聽不清可以申請再次聽題,構思時間不要太長別超過2分鐘,否則氣氛非常尷尬你會更緊張。

聽完題迅速識別題型,看是社會熱點題、組織規劃還是人際關係題,然後迅速回憶北楚老師的答題思路,快速整理答案。

我今年考試是結構化小組形式,大家可能也已經有所瞭解,就是3個人一起進場,先給一個題本,3道題,構思15分鐘,然後引導員帶你們去答題的考場。

考官不說話,你們按照既定順序答題,答完後再點評其他考生的答案,再對其他考生的點評作出回應。

其實換湯不換藥,首先還是要把題目答好。

然後對於點評環節,其實不讓你們互懟,記住千萬不要懟你的對手,不要用過激的語言,即使對方說的不好,也要委婉的指出來,比如“我認為考生A第二題的回答中再提及到XXX的話,答案就更加完美了”之類的。

因為這個環節其實是在考你的情商,沒有人喜歡尖酸刻薄的人。

在回應對手點評時,同樣要用語得當,對方點評的有道理,你就要表示感謝,並予以接受。

若對方點評不當,你就可以作出解釋說明,重申自己的觀點。

這個帖子,我一不小心又寫了這麼長,希望大家還是能耐心看完,或許能幫你巧妙地躲過一些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