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抖音上的貧困縣:“實力已不允許我再低調”

這半年,山西省永和縣火了。僅在抖音上,它的播放量就達到了6.6億次。

過去,這個黃河邊的小縣城最廣為人知的標籤是——國家級貧困縣,山西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本地人曾因貧瘠困頓陷入自卑。永和縣宣傳部副部長說,“因為窮,信息閉塞,老百姓比較自卑。包括我們幹部出去開會,大家一提到永和,我們也會感到自卑,覺得不如人家。”

抖音上的贫困县:“实力已不允许我再低调”

抖音上的永和縣

如今,這個貧困縣自我營銷成了網紅縣。全國有將近3000個縣城,它在抖音上2018年的播放量進入前十名。當地的商業也在緊跟大城市的步伐,網購、快遞等互聯網產物已經在當地深入滲透。

這座城市一邊努力擺脫經濟困境,一邊在互聯網上摸索,試圖讓外界瞭解其貧困以外更多的面貌。

貧困縣的另一面

正月初十,永和縣前一晚剛下了雪,早晨的氣溫有些低。在一條街上走好幾百米,才能遇見一家早餐店。天亮了兩個多小時,正是趕路上班的時候,街頭卻行人寥寥。

佇立在街頭,用抖音App搜這座縣城的名字,視頻裡的永和縣卻要熱鬧許多。

農民趕著羊群穿過山坳裡的羊腸小道,穿著練功服的人們在黃河旁打太極,乾坤灣景區的壯麗日出,商家在推銷本地的紅棗……這些視頻配上激昂或柔美的音樂,得到了成百上千甚至超百萬的點贊。

2018年8月,永和縣官方賬號“大美永和”上線,隨後緊跟著上線了話題活動“永和乾坤灣玩轉好心情”。不到半年時間,相關的活動視頻獲得了6.6億次播放。

線上的熱度增長也帶動了景區附近村民的收入增長。國慶小長假期間,7天的遊客量相比一年前增長了兩倍多。以往,東征村的農家樂從未住滿過,在這個假期裡也出現了爆滿的現象,村民們在景區擺攤兒賣的土特產早早就脫銷了。

永和縣宣傳部部長白永明在辦公室裡算了一筆賬:抖音在全球有5億月活用戶,如果每年能帶來兩百萬遊客,每個人在這兒消費500到1000塊錢,就將為當地帶來10億至20億的收入,全縣6.8萬的老百姓就都富了。

而在2018年,永和縣全年的財政收入不到3億元。對於永和縣來說,流量的誘惑是巨大的。從長期來看,不僅可以助力脫貧,還可能實現快速致富。

當被問及預計從平臺導流多少用戶、什麼樣的用戶是目標人群時,白永明不假思索地答道:“都要!”

一場翻身仗

“我們的實力已經不允許我們再低調了。”永和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藥小云一本正經地開了個玩笑,透著幾分自信。在他看來,永和縣在抖音上推介自己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藥小云仍記得,過去的永和貧瘠得讓當地人自卑。山西省早前公佈的一份材料顯示,2013年度縣域經濟考評中,全省96個縣(市)被分為A、B、C三類,永和縣被劃分為C類縣(市)——“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及集中連片特困區內的縣”,在所有縣(市)中排名倒數第一。

這座陝晉交界處的小城資源極度匱乏,用當地一句土話來形容:山是禿瓢瓢,路是窄條條,溝是深壕壕。“十年九害”的氣候環境常常導致農作物減產,全縣的貧困發生率超過了30%。土生土長的藥小云都已經記不清,貧困縣這頂“帽子”永和縣戴了多久。

經濟的長期落後讓在外的永和人聲音響不起來,當地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與其他城市相比也“短了一截”。諸多的不自信加劇了這座縣城的人才流失,當地稍有條件的家庭都將孩子送往臨汾市或更遠的地方讀書,希望孩子們將來有出息,能留在外面發展。

“因為窮,信息閉塞,老百姓比較自卑。包括我們幹部出去開會,大家一提到永和,我們也會感到自卑,覺得不如人家。當地的老百姓也沒法邀請親戚往來,請來這兒也沒什麼給他看的”,在藥小云的記憶裡,這種自卑的心態持續了很久。

直到近幾年,永和縣才逐漸有了自信。

當地打造出了東征紀念館、黃河乾坤灣景區、和三北防護林等文化旅遊資源;在2015年度的縣域經濟考評中,永和縣也因煤層氣、光伏發電等產業發展,徹底擺脫了縣域經濟全省倒數第一的位置。

如今在縣城街頭,可以看到這座城市正在加速拆建。同時,縣城裡也出現越來越多的韻達、天天、圓通、OPPO、鴻星爾克等快遞門店和專賣店。網購、電商行業在當地的滲透率越來越高,這個曾經閉塞落後的縣城與外界的聯繫正變得越來越緊密。

與相鄰的貧困縣相比,底氣變足的永和縣開始尋求“走出去”,希望吸引外界更多的關注,從而推動當地的文旅經濟發展。

在酒香也得勤吆喝的時代,包裝和營銷都很重要。但在電視媒體上做廣告等宣傳方式,對永和縣來說過於奢侈。

2018年3月,永和縣縣委書記加天山帶隊找到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同為永和人的張利東。在後者的牽橋搭線下,永和縣最終敲定了與抖音平臺的合作。

“訂單量大的時候,

就是宣傳力度比較大的時候”

起初,在偏娛樂的互聯網平臺搞宣傳,白永明心理還有些矛盾,官方對外的發佈須嚴謹,但年輕的抖音用戶更偏愛輕鬆的內容。他最後想了想,“做事須謹慎,謀事的時候可以大膽一些。”

當看到國慶期間,老百姓們農閒時採摘的野菜都以10塊錢一包的價格全賣出去以後,他知道方向是對的。

在這場流量營銷裡,副部長藥小云的走紅則是一場可預期的驚喜。

這位四十歲的永和人瘦高精幹,自詡是個另類的“副部長”。這些年,他自己創作、演唱歌曲,並錄製成專輯。原本只是個人愛好,但因為歌詞都與永和有關,唱歌也成了他的工作內容之一。

與抖音合作後,藥小云第一次下載了抖音App。經過半年的摸索,短視頻變成了他的舞臺。去乾坤灣的時候錄一段,看夜景的時候唱幾句,和歌手雲飛去村裡看望老人的時候也要來幾句。

抖音上的贫困县:“实力已不允许我再低调”

藥小云的抖音

如今,藥小云已經擁有1.2萬粉絲。雖然他的認證信息避開了官員身份,但不少本地人認出了他,外地的網友也是通過這位“網紅副部長”開始瞭解永和縣。

淘寶店主喬娟娟是永和縣打石腰馮家村的媳婦兒。這兩年,她一邊在村裡帶孩子,一邊在家開淘寶店賣些紅棗、小綠豆、薄皮核桃等土特產。

平日裡不忙的時候,喬娟娟會刷一刷抖音。當她在手機上看到乾坤灣景區、藥小云唱歌的視頻,一邊感慨景色壯麗,一邊自豪地說,“我家也能看到黃河。”

對於流量帶來的好處,喬娟娟的同行藥愛民的感受更實在一些。

他在縣城裡開了一家名為“互聯網+便利店”的門店,賣些土特產,還代理了韻達等快遞業務。平時,藥愛民一邊去村子裡送快遞一邊收些農產品,回來包裝成自己的品牌,從天貓、淘寶、樂村淘等平臺出售。

“每次訂單量大的時候,就是永和縣在外面宣傳力度比較大的時候。”最多的一天,從藥愛民手裡發出去的訂單量達到了兩百多單,是平時的六倍多。

走紅帶來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不過,藥小云不太喜歡“網紅”這個稱呼,對於 “網紅縣城”和“網紅部長”,藥小云認為更恰當的說法是——“用娛樂的方式完成了一件嚴肅的事”。

光有流量還遠遠不夠

抖音上關於永和縣最火的視頻是一對老人攜手去永和乾坤灣景區看日出,獲得了網友200多萬點贊。

乾坤灣由黃河流經永和縣的68公里形成,自北而南共有英雄彎、永和關彎、郭家山彎等七個彎。相傳,這是中國河流中規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同時,這也是永和縣目前對外主推的旅遊品牌。

因為在網絡上走紅,2018年國慶期間,該景區七天的遊客量達到了一萬多人。儘管數量不大,但對於永和乾坤灣來說,卻遠遠超出了接待能力。

永和縣開發這個景區近十年,因財政能力有限,大部分的資金都投入了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對景區本身的打造進度一直都比較緩慢。快速增長的遊客數量遠遠超出了景區的接待能力,景區周圍餐飲、住宿等服務跟不上,遊客的吃住都成了問題。

與之相比,相鄰的陝西省延川縣步伐要從容很多。

延川與永和隔黃河相望,當地也藉助地緣優勢打造了同名的乾坤灣景區,同樣建有黃河蛇曲地質公園。

當地早早地成立了景區管委會,遊客可以從美團、驢媽媽、攜程網等多個平臺購買門票,同時預定到條件不錯的民宿。景區內提供動感球幕影院、陝北大秧歌等民俗表演,不同景點的位置距離較遠,景區也配置了觀光車提供遊覽接送服務。

春節期間,延川景區平均每天接待的遊客數量在5000人左右,是永和乾坤灣的3倍多。這樣相對成熟有序的狀態令永和縣羨慕,沒有好的服務,再優質的文旅資源都難以為繼,再多的流量都將面臨流失的困境。

“永和乾坤灣實際的接待能力還是比較弱的。起步晚,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歷史欠賬比較多。同時,財政投入也非常不足。”白永明這樣總結永和乾坤灣出現的服務體驗問題,“如果說把這部分交給一個企業去做可能就非常快,因為它有雄厚的財力。而且,景區的開發和運營最終要回到市場。”

2018年下半年,永和縣與臨汾市一家做煤炭生意起家、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達成合作。後者看到了永和縣的文旅經濟潛力,履約後將投入18億元與當地共建乾坤灣等重點景區。

底氣來自“刺柏精神”

對外做廣告宣傳,缺錢;加快景區建設、提升服務質量,缺錢。在這個縣城,“錢”是很多問題的根源。

從臨汾開往永和的路上不時可以看見“脫貧路上加油幹,美好日子剛開始”“集中優勢攻堅深度貧困“等標語,這個縣城仍然是臨汾市民口中“很遠的山區”,脫貧則是貫穿這座城市數十年曆史的宏大主題。

2019年,是永和縣脫貧的關鍵年。

當地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扶貧舉措,“文化旅遊”是其中的一項重點。相比種植業和光伏發電等可以快速幫農民增收的產業,文旅產業規劃週期更長,也被寄託了“帶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期望。

文旅產業的發展中,基礎設施、服務配套、宣傳營銷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進度和速度。短期內,受限於景區剛起步、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不完善的現狀,流量尚不能讓當地實現快速脫貧和長期富裕,但在增長城市的自信和對外營銷中已經開始起作用。

正月初九,劉大姐隨開出租車的丈夫出車去外地,路過延川乾坤灣景區門口。劉大姐拍了條小視頻發到了朋友圈,一位朋友給其留言,“永和就有乾坤灣,幹嘛還跑到外地去看?”

在永和人眼裡,今時已不同往日。

趕回永和縣城區的路上,沿途山體上有大片的“魚鱗坑”。一彎彎的白石圍成槽,每個槽種著一棵刺柏。每種一棵樹需要100塊石頭、200斤土和50斤水,全部由人工挑上山。

當地人花30年植樹造林,最終99%的樹都成活了,參與種植的1600多戶貧困戶年戶均收入也達到了1.2萬元。

這是藥小云愛講的故事之一,他說,裡面有永和人的精神。

注: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