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圍棋中,把對方棋形分割成兩塊的棋,

稱為分斷,又叫切斷,簡稱斷。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圖1

圖1的棋形在講“連”的時候有講過。

這一手叫做連,

因為它把黑棋連成了一片,

白棋不能分割。

但同時,它也是分斷。

因為它把白棋分割成了兩塊,

白2顆棋,無法連接。

這時候執白的人,

內心往往會發出: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圖2

還有,像圖2中黑1的這種接,

它也叫分斷。

注意注意:雖然既是接,也是斷。

但並沒有“接斷”,“斷接”這種叫法。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圖3

另外像圖3,黑1這種與對方交叉,

把對方分開的,也是分斷。

我們以上說到的黑1所落子的地方,

就叫做斷點。

黑1,落在白棋的斷點上,就叫分斷。

但是,要分清“真斷點”還是“假斷點”,

真斷點,

當然是對方確實再也無法連接了。

假斷點,

就是,你以為對方無法連接了,

可實際上,卻能連接。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這不能怪別人,

誰讓你自己不好好算清楚,

到底能不能斷。

這就是拼計算力,

拼棋力的時候了。

所以,我們下棋的時候,

一定要算清楚,能不能斷,

不能斷,

就不要勉強了。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我們總結了一些比較簡單的斷,

接下來的幾期內容會一一講解。

1、扳斷

2、扭斷

3、尖斷

4、挖斷

5、搭斷

6、沖斷

接下來,

我們先做下練習題練練手,(黑先)

黑棋應該如何分斷白棋?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習題圖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答案圖

答案又明顯又簡單,就不解說了。

總結

分割對方的棋,稱為斷。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眾多的文化當中,圍棋文化是古人在娛樂時候所產生的一種文化。它代表了中國人對於做每件事的認真態度和鑽研琢磨的精神。一張棋盤,兩盒棋子,一黑一白,在對弈中便流露出我國古人的智慧。

01 圍棋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圍棋誕生於遠古時期。相傳,堯當上了帝王后,為了人們能更好地生活,於是創造了很多活動去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一次,堯發現人們在吃穿方面都可以,但是除了工作與起居,人們根本無事可做。堯通過治國和與其他部落的征戰發明了一種遊戲,這就是圍棋。在當時,堯帝用其來模仿治理國家。到了舜帝,舜帝覺得兒子不賢能,所以教他下圍棋。後來,圍棋成為人們的一種娛樂。在當時,圍棋被稱為“弈”,它是棋類的鼻祖。當時的人們在下圍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講究,只是下圍棋來娛樂。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一直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棋類遊戲在各諸侯王宮中開始流行。在當時,圍棋也是身份的象徵,因為圍棋的棋子是用一種珍貴的貝殼做的。所以平民是承受不起的。各國貴族在下棋的時候將禮節融入其中,使得一盤圍棋在開始到結束的時候有著很多規矩。這種規矩一直保留至晉代。晉代是屬於文人墨客的時代,圍棋在晉代的文人墨客中很是受歡迎。晉代的文人雅士諸如謝安、嵇康等人對圍棋有著獨特的見解。在晉代,圍棋也是文人雅士的必須會的。也就是在那個時期,圍棋進入了六藝當中。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到了唐代,下圍棋的風尚很快瀰漫開來。許多人都會下圍棋,這時名手輩出。圍棋在皇宮中很受重視,許多皇族都喜歡鑽研圍棋。在當時,人們發明了許多圍棋技巧,這些技巧一直流傳至今。有很多人分成了各個門派,在定好的日子裡,大家互相切磋。在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朝陵墓中,就有女人在下圍棋的畫面。可見,圍棋之風在當時是非常的盛行。圍棋文化的發展進入了高峰期。

圍棋入門知識——圍棋術語:斷

蒙元時期,忽必烈大帝雖然把漢人的地位定得很低,當時他並沒有因此而不重視漢族文化。在元朝初期,圍棋文化被蒙古上流人士所接受。蒙古人對這個來自中原地區的娛樂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在元朝中後期,圍棋在國內並不得到重視,就連一些漢族人也不在下圍棋了。

到了清代,滿族人大力提倡漢族文化。漢族文化得到發展,圍棋文化也不例外。有很多名手都是出自這個時候。清代出來的名手是各朝代中最多的。到了後來各位棋手根據自己的風格廣收弟子,學習圍棋的風尚在清代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