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天人合一是何境界?

泪鋶满靣




很多修道者,都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但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它与我们常说的开悟,又有什么关系,却少有人提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要亲身体悟那种境界,莫要有莫大机缘不可。但是我们可以透过他人的描述,透过证悟者的言说,来体会其中的美妙。下面悦哥借印度当代瑜伽大师萨古鲁的话,来为大家揭开天人合一的神秘面纱。



01.

合一的体验:自我的消失

以下的话,是萨古鲁在回忆他第一次天人合一的经历时所说的:“在那(指天人合一)之前,我一直确认,这是我,那是你,但是当它发生时,突然间我不知道哪个是我,哪个不是我了,那个我变得无处不在。我呼吸的空气,我坐的石头,我周围的环境,所有这一切都是我。”“我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在迸发着狂喜满溢,有某种东西在我之内爆发,但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只知道我挖到了一座金矿,而且我再也不想失去它,我只知道这一点:这种绝妙的体验,舍不得失去。”



02.

开悟的结果:能量的提升

萨古鲁在开悟之后说:人们可能会在某个瞬间体验到合一,但还不能称为开悟。偶然的合一体验,只是让你得到一个机会,看了一眼物质世界之外的精彩。但是,如果一个人要长久停留在那样的精彩之中,就需要摆脱物质的肉身的束缚,除非他用某些特殊的方式,来维系肉身的存在。
这也是为何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里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因为全然的开悟,会导致自身能量的全面提升,从而抵达一种超越物质身体所能承受之极限的层次。所以,开悟者为了保留肉身,需要刻意的创造某种欲望,以维持与世间的联系,否则肉身就会分散。



萨古鲁的描述,超越了我们绝大多数的理解。就像从来没有吃过榴莲的人,无论他人怎么解释榴莲的味道,也无法体会一样。修道悟道,终归是一件极其个人化的事情,他人的言说,无论如何精彩,都只是皮毛。


我是悦哥,我的梦想是“3+1”:读懂《论语》+《金刚经》+《道德经》这3本书,成为1个像张庆祥讲师那样的开悟者和传统文化传播者。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被催更的牧羊悦


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两种自然规律合在一起应用的境界。天即天道,是宇宙的自然运行变化规律,它是能决定人生命运的,是有吉凶之分的,且摸不到,看不见,是一种无形的风水,就象电视,手机信号一样,只能通过一些宇宙密码和对人影响的结果,来体现天道的存在,掌握了这个自然规律,就可顺天道择吉而行,看住宅环境,就能知道居住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调整住宅风水,就能改变命运,这个自然规律在我看风水的实战中,早已得到充分验证,非常精准。人即人道,也是因果定律,是人的个人行为对自己的影响,也是有吉凶之分的。俗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时候未到,就是说的人道的吉凶必须要和天道的吉凶在同一时空点时,才能实现,天道是起决定作用的!



悟易道人


人定胜天🎆🎄

脚踩地,头顶天,人在天地间,必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

天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人得顺天承命,春种夏管,秋收冬藏,讨取生活来源。

我伟大的人民,聪明勇敢,总不想受天地束缚,要人定胜天。

我勤劳勇敢的人民,创造发明,多少事情达到了改地换天。

太阳白天放光辉,夜里是黑暗,科学家发明灯泡,夜里胜白天。

天有不时风雨,世人遭灾遇难,科学家研究计算,天气预报有了准确发展,按装了大炮,把冰雹阻拦,作到了有备无患。

人民创造了春天。大棚出现,蔬菜不受季节所限,吃得全是新鲜。

模仿冬天,冰库修建,果实放里面,再也不会烂。

天地有很多谜团,让人识不透,解不开,遭魔难,地震的灾呀,太惨,大惨。

我英勇的人民,不畏艰难,一直在科研,科研。不久就会大破地震难关。

因为天地还有谜团,激励我伟大的人民,向前,向前,向前。


靳树怀


在说到中国传统文化时,往往会提到一个概念:“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那么到底什么是天人合一呢?

居士我认为,“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分析为两个部分:人副天数与天人相感。

一、人副天数

所谓人副天数,指的是:人是天地间最灵秀的生物,与天、地并称三才,所以人无论精神还是肉体,都是天的副本,天有怎样的规律,人也有怎样的规律。

比如,(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人的头圆脚方;天有日月,人有双目;天有星辰,人有头发;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人有三百六十个骨节;一年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脏……

不仅人的身体符合天的规律,人的行事准则也要符合天的规律,否则就逆了天时。比如,秋天一片萧索,很多小虫子在秋天死去,树叶在秋天枯萎脱落,果实、庄稼在秋天成熟收获。所以古人认为秋天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着刑杀,因此处决犯人也要在秋天,这就是电视剧里常说的“秋后问斩”。而春天万物萌发,是属于生命的季节,万万不能处决人犯。

二、天人相感

不仅人的肉体与精神符合天的规律,而且人的所作所为,特别是皇帝的所作所为,也会引起天的反应,这叫做天人相感,或者说天人感应。

古人认为,皇帝是最重要的那个人,是天子,上承天命,下育百姓。所以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天的感应。比如,天子干得好,上天就会降下种种祥瑞,比如嘉禾、白鹿、灵芝等等,对皇帝进行嘉许;如果天子胡作非为,倒行逆施,上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比如地震、大火、大水等等,对皇帝进行谴告。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读书人和儒生们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对皇帝进行制约,让他的行为不至于太过出格。当然很多皇帝都是相信这一套的,所以当天下出现大的灾难时,皇帝往往会下罪己诏,把自己批评一番。当然,批评归批评,改不改就要看皇帝自己的心意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儒家、道家都很注重的一个根本的理念,我通过近年看一些易经,道德经,中医等方面的书,有以下感悟,不成熟之处,望老师们多赐教。


第一,天人合一指☞天人同构。我们看天上有日月,人有左眼右眼相对;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的身体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天有十二个月,人有十二条经络,人的大督脉上有二十四主穴,天有二十四节气;人面部有七窍,一周有七日;人与有四肢,一年有四季等等,可以无限地对应下去了,总而言之已验证出天人同构。

第二,天人合一指☞天人合德。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呢?因为人与天地不合德。我们如果生活作息规律跟天地运行规律不一致,昼夜颠倒,不顺应大宇宙时间运行规律,不顺应五行,对身体的摧残是很大的,少年儿童时期是春天,青年时期是夏天,中年时期是秋天,老年时期是冬天,我们顺应时令,天人合德才会实现身心灵的整体健康。正如《易经》里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第三,天人合一指☞天人感应。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是很有智慧的,但是我们很少去跟自己的身体对话,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一本书,就是我们自己的自传,我们这一生甚至于生生世世的那些经历、这一生种种的遭遇、种种的心情、种种的情绪波动都在我们身体里面有记忆、有记载。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一本自己的自传,记载了我们一生的经历,记载了我们的感情的纠结、家庭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创伤等等。比如,高血压的人一定会觉得颈椎这个地方很僵硬;糖尿病的人,他一定后背很硬,臀部会很干枯、很萎缩,肝功能不好的人手指甲多是竖条,心胀❤不好的人,耳垂上多褶皱等,这是个表里的关系,都是有原因的。小孩子临到三岁的时候,记忆会藏在尾椎这个地方,所以如果临到三岁的时候他很恐惧,没有安全感或者受到重大的冲击,这个地方会不饱满,会很干枯或者很僵硬等等。如果我们内心感觉太痛苦的时候,身体会帮我们屏蔽掉所有的感觉,屏蔽以后当然体内的能量流动就产生阻塞了,就形成疾病了,这是给我们发出的信号,应向内求,然后再向外求,我们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用“大爱健身法“,与我们身体所有皮肤,血管和血液,骨骼骨髓和肌肉,细胞和分子,五官和器官及经络认真对话,效果很神奇。


第四,每个人都有七重身心:肉体、情绪体、理智体、意志体,还会有直觉体、光明体、空性体。这七重身心需要三种能量来滋养,肉体需要物质的能量来滋养,情绪体、理智体和意志体需要精神的能量来滋养,直觉体、光明体、空性体需要灵性的能量来滋养,能量不流动的时候就会产生疾病。所以啊,我们只有心里没有结,经络运行顺畅,气血丰盈,按适当时令吃喝拉啥睡,那健康长寿是容易实现滴!

随遇而安


其实,不管你有心还是无心,时刻都在天人合一中。人的用心和行动,对周围的事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都遵循着天人规律和道的规律。

有人说,我想改变自身和环境,或者善恶哪个符合天人规律呢?其实,都是天人规律的一种。只是结果不同而已。


普贤之路


谢谢这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丰富我们思想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据说,天人合一思想早在春秋战国的孔子已有提出,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也有人认为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代人文的天人合一解释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能够取得对方生命的信任并和谐共存,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的结合。

从道家观点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从儒家观点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那么,什么样的境界才能叫天人和一,现在的人为了生活,为了学习,为了争更多的钱,为了仕途,努力拼搏,思想和体力都停不下来,这些都是人的现状。

那么,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呢?

从上述来看,天道是无私的是平静祥和的。要做到天人合一是很难的,因为天道在,合一难。因为现在一般人不易适应天道。看当今社会,没有钱的人想有钱,有钱的人想更多的钱,思想上一时一刻都停不下来。为了个人的利益,人前人后在搏弈斗争中,在相互诋毁中,为个人的利益在争斗着。这和天道要求差的太远,越来越远。只有真正修炼修行的人,才能达到内心逐渐达到没有私心杂念,当人达到心中一念不生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境界就可以叫做天人合一了。

感谢关注,一起学习思考,一起健康成长。






方方梦语


《天人合一是诸天大佬共同智慧的结晶》

以我个人的亲身修道经历总结如下,洪荒远古时混鲲祖师的我,自认为自己的道法在宇宙界优秀顶尖,当时我是妖族的首领,于是就带领宇宙界的妖族功打了天庭,当时担任天庭的玉皇大帝是我大哥盘古,道教的道法再高也没有慧眼,自然不知玉皇大帝是我大哥,大哥率天兵天将把我打败后,我又投胎瑶池,因争看无字天书将天打漏,二罪归一,将我真灵压在天牢,元神贬为凡间渡劫,所以我的两个徒弟准提接引二佛弃道去西方统览佛教,卧薪尝胆,我虽在凡间,准提接引以及观士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将我的元神心印传法助基结丹完成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境界,待我重反天庭时,压在天牢时的真灵和我的凡体完成天人合一。




冯万振


在道教“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融合,当人能感悟自然界的元素,能体悟天地间的自然法则,这种境界就可称为“天人合一”也称“与道合真”。

想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必先要了解人体与自然的关系,。下面说一下道教中对人体与自然的观念。

自然界:

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

五化:生,长,化,收,藏。五色:赤,青, 黄, 黑,白。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这些分别对应着五行:,金,水,木,火,土。

人体:

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腑:肠,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肌肉,毛皮,骨。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志:怒,喜,思,悲,恐。分别对应五行:金,水,木,火,土。

人体与自然是可以通过五行联系起来的,在道教观念里人只要用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液,五志,来感应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色,五味。若有感应便可融合,也就能达到天人合一。

除此之外,在《钟吕传道集》以纯阳真人吕洞宾问,正阳真人钟离权答的形式展开,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原理:

钟曰:“人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乃天地定位之比。气液太极相生,乃阴阳交 合之比也。一日十二时,乃一年十二月之比也。”

也就是说把人体比作天地,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体心与肾相距八寸四分。天地之间有一股气在循环往复,这股气由太阳所生,冬至之时往上升,夏至之时往下降。因此而有一年四季的温差变化。现在的自然界中,人能感应到的元素很少,但是可以通过修道慢慢的去感知自然,融入自然。融入自然也可以理解为“天人合一”。

综上所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将自己融入自然。

金吾文化三成道长,很高兴为您解答!


金吾文化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把人放在我们生存的大环境中去,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和行为都要符合这个大环境的规律。

诸子百家都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只是探讨的出发点不一样而已。


儒家采用“受命于天”这种观念,成功地解决了皇帝的帝位合法性问题。在其它方面谈论的则相对较少。


农家因为农业的关系,更加重视在“天人合一“方面的研究。表现方面主要还是在怎么顺应农时,保证耕种收益最大化。


兵家主要探讨怎么“克敌制胜”,怎么“不战而屈人之兵”。

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便有地理和气候等很多自然因素。怎么合理运用这些因素,便是兵家“天人合一”的研究课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并不是有能借来东风的法术,只不过是通过观测推算出会出现东风而已。草船借箭时出现的大雾也是这个道理。


医家对“天人合一”的研究是最好的。

医家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子午流注”学说,比现在的“生命节律”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医家有本书叫《四时调摄》,从饮食、睡眠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是养生方面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详细内容不作详述,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阅。


后世的道家,融合了大量的其它学派的理论,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都被囊括其中。道家可谓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

道教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道家,同时因为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仙,更是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道教修炼方法大体分内丹和外丹两种。


外丹不细说,主要还是在医药服食、炼制方面,火药则纯属于意外。内丹方面则牵扯到人体生命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生命节律”。

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从受孕那一刻开始的。从受孕到出生没有剪断脐带这段时间,被称作是“先天”。现在老人们普遍谈论的虚岁,虚岁比我们实际年龄多了一年,便是从这里来的。从剪断脐带那一刻开始,人的生命便从“先天”转入了“后天”。


人有三个很重要的节律,即体能节律、情绪节律、性节律。

这三个节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时间线。我们按照现在的方法,把这三个节律绘制成曲线图,会发现它们有这么几种情况:

1、三个点会同时达到最高,这就是在修炼时最注重把握的一个时间点。

由于生命的这三个节律都处在最佳时刻,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做事效率就会最高。

2、三个点有高有低,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一种状态。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因为这时的情绪节律正在低点上。为什么我们有时犯懒,一动不想动,因为这时我们的体能节律正在低点上。

3、三个点同时处在最低点,这时我们的生命各项指标都处于最低点。

真正会算命的,会告诉你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哪里也别去,什么事情也不要做。这就是“诸事不宜”的原因。

我们现在是用曲线图来算,古人是采用天干地支来计算。

人手除了大拇指,剩下的四指有十二个指节,就可以起到类似于我们现在曲线图的作用。

用大拇指来回点着那四指的指肚,嘴里嘟嘟囔囔念着口诀,感觉是不是很神秘?其实就是在计算节律,你听不清的口诀,就是计算用的口诀。人是喜欢摆谱的,这么一摆弄,让人顿生崇敬之心。


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天人合一”,所以做出了很多举措。

没有皇历之前,古人都是通过观察星象来判断时间的。每个人的观察,都会有一些差别,会对计时造成麻烦。

有鉴于此,所以便颁布了皇历。将时间统一了起来,大家只要照着皇历来就行。

由于大多数人没有受过教育,这些技能推广起来便有很大的难度。皇历中列出了“二十四节气”,没有文化的农民只需要按照节气来进行耕种即可。


很多王朝都有“宵禁”的法令,这是通过法令的方式来让人们践行“天人合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宵禁并不仅仅是为了治安考虑,其中还有一个出于人口增长的因素。在那个普通人家连本书都没有的时代,晚上不允许出门,在家里还能干什么?


“天人合一”这个话题太大,只能简述到此。

谢谢朋友们的观看。


【大家好,我是寄暇学宫,喜欢以连续的视角看待历史上的节点,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