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為何優刻得成為首家同股不同權A股公司?董事長這麼說

為何優刻得成為首家同股不同權A股公司?董事長這麼說

新京報記者 梁辰 攝

新京報訊(記者 梁辰)1月20日,具備首隻“同股不同權”及雲計算第一股雙重屬性的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UCloud)正式掛牌科創板,股票代碼為“688158”。在上交所敲鑼掛牌交易後,該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季昕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回應瞭如何成為首家科創板及A股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的。

2019年6月21日,最高法發佈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最高法審委會專職委員劉貴祥表示,《意見》尊重科創板上市公司構建與科技創新特點相適應的公司治理結構,在司法層面首次肯定了“同股不同權”的公司治理安排。

“過去8個月,我們反覆在討論這個事情”,季昕華告訴新京報記者,有的股東最開始不同意,不敢嘗試,如果上不了市會退回去,這樣股東同意了;相關制度也還不夠成熟,工商局(目前是市場監督管理局)收了我們的文件,卻說沒有辦法處理。不過,上海(政府)非常支持的,要我們去做研究。直到6月底,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為了科創板,允許同股不同權,相關法律的障礙才全部走通。

季昕華也表示,如果不是等待同股不同權的政策,該公司的上市時間可能會提前。

“我覺得作為一家科創公司,如果我們不去嘗試,中國就沒有AB股設置的公司了”,季昕華表示,在我們(申)報完後,沒有另一家提出AB的公司,因為大家都擔心搞不定,所以看我們往前衝。24日下午的時候,很多公司給我打電話說你們成功了。

此次上市前夕,UCloud遭遇了淨利下滑的危機。最終招股書與申報稿相比,2016年至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均有所下調。不僅如此,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較2018年下降了9.44個百分點,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84.31%。

對於上市後如何提升淨利潤,季昕華告訴新京報記者,雲計算是需要長期發展的,所以我們還會堅持以規模為主,保持適當的利潤。

至於此次最終募集資金縮水,季昕華告訴新京報記者,更少的募資對我們的未來更有利。UCloud雖然較早就提交了申請,但在註冊期間,該公司對IPO部分方案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發行股數與原先最高發行股數相比,下調了58.10%。與此同時,UCloud也調整了募集資金的數額,由原計劃的47.84億元,縮減至19.89億元。

季昕華也首次公開回應了2019年10月,UCloud與科大訊飛和寒武紀成立合資公司的背景。季昕華告訴新京報記者,三家公司在一起考慮如何把雲計算、芯片和人工智能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然後發揮各自的作用,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不過,目前仍是一個探索性的嘗試。

除此之外,對企業的未來季昕華表示,仍然看好公有云,並認為這是未來的趨勢。他將雲計算比喻為電網系統。

對於和友商的競爭,他表示,Ucloud是唯一一家中立的公司,沒有與客戶競爭。其次,其在國內上市,全內資和國資的背景,會讓其更好地切入黨政軍體系客戶。第三,Ucloud產品特色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形成差異化。第四,優勢在於服務客戶的口碑。

上市敲鐘儀式上,Ucloud邀請了什麼值得買的董事長隨國棟。對於為何是這家客戶,季昕華表示,它根據需求給我們提出了要求,而它的發展比我們早,所以我們在和他們溝通後,按需求研發了混合雲的產品,這成為了我們後來領先的產品。

季昕華表示,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意識到多雲的需求,也就是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雲服務商。這時候中立就很重要。當他們和阿里或者華為有關聯,那麼UCloud就成為這些企業的選擇。

對於目前公司的短板,季昕華表示,在數據庫領域,和友商相比還有些薄弱的地方,在大數據領域也還要繼續加強。

未來,海外仍將是UCloud的重點。季昕華稱,“我們是第一家出海的(雲計算)公司。這兩年中國互聯網公司和很多製造公司都在走向海外,他們需要一定的支持,(所以)我們這幾年基本上每年收入都是三位數以上的增加。未來,UCloud要繼續擴大在海外的規模,也希望有機會服務當地企業。“

對於上午的股價,季昕華表示,到現在沒看,我認為市場股價是一個老百姓股民對一個公司業績的反應,所以我們核心是要把業績做好了,我覺得股票至少會這樣的。

N優刻得(UCloud)開盤價為72元,較發行價33.23元,漲幅為116.67%。截至午間休市,N優刻得股價為69.97元,較發行價上漲110.56%,較開盤價下跌2.82%。

新京報記者 梁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