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新金陵畫派”宋文治靠臨摹名畫進步,成為新一代山水畫大家

『新金陵畫派』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畫最重要流派之一,創立至今已近六十載。該畫派畫家中宋文治和葉矩吾可謂是不同畫種成功的典範,兩位都自創一格。

“新金陵畫派”宋文治靠臨摹名畫進步,成為新一代山水畫大家

1961年,江蘇省國畫院成員在南京中山陵藏經樓(江蘇省國畫院舊址)前合影

“新金陵畫派”宋文治靠臨摹名畫進步,成為新一代山水畫大家

20世紀80年代,亞明、武中奇、魏紫熙等書畫家在江蘇省國畫院接待外賓

“新金陵畫派”宋文治靠臨摹名畫進步,成為新一代山水畫大家

1979年,喻繼高、金志遠、徐孅、伍霖生、葉矩吾、陳達等在江蘇省國畫院接待外賓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新金陵畫派』成員之一的宋文治是一位山水畫大家,但是在他早年繪畫的初始階段,卻是以西畫為勝。宋文治早年於蘇州美專(滬校)學習西洋透視學、素描和色彩,在上海已小有名氣。

“新金陵畫派”宋文治靠臨摹名畫進步,成為新一代山水畫大家

宋文治 網絡圖片

花鳥畫學蘇州名家蔡銑,常以花卉、松鼠為題材。山水畫因身處的地緣因素,多臨摹『四王』一路,而後直取宋、元諸家筆法。一九四七年,宋文治在朱屺瞻的介紹下,拜海派名家張石園為師,而後又在陸儼少的引薦下,於一九四九年拜上海名家吳湖帆為師。宋文治也曾在其個展的自序中寫道:『(餘)曾問道於同鄉前輩朱屺瞻先生及嘉定陸儼少先生,相互切磋,殊有啟發。先後師從張石園、吳湖帆兩先生學畫,每讀古今名家手跡,獲益良多……』一語中的。從宋文治小時候的成長環境來看,他缺乏葉矩吾那樣直接過目並臨習古畫的條件。但是,在張、吳兩位老師的門下,卻可以看到老師收藏的歷代名家字畫,結合老師的作畫示範,讓宋文治對用筆、用墨的基本原理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新金陵畫派”宋文治靠臨摹名畫進步,成為新一代山水畫大家

宋文治 《松隱覓句圖》 61cm×36.5cm 20世紀40年代

宋文治曾感嘆道:『中國傳統藝術為中國繪畫之精華。惲南田之所以成為一代大師,關鍵是正確把握了「仰鑽先匠、洞貫秘途」的藝術主張,即所謂成功的藝術家既要充分吸取前輩經驗,從傳統中汲取精華營養;又要師長舍短,洗刷時弊,杜絕一味模仿。潛心融匯大師成功的奧秘途徑,體現出自己的創作特色。』『實處易寫,虛處難求,要留意遠景。遠景山外有山,淹沒在晨光曦微的迷濛霧靄之中,宛如天幕高懸,輕淡朦朧,空間深遠。遠山如雲,雲如遠山,雲是山的神采,處理得好整個畫就有精神,雲與山之間要有機的聯繫,山外有云,雲中見山,這樣畫面就有層次。』

“新金陵畫派”宋文治靠臨摹名畫進步,成為新一代山水畫大家

錢松嵒、餘彤甫、魏紫熙、宋文治、吳俊發、徐天敏、張文俊、葉鉅吾、亞明、傅抱石-《吃飯不要錢》 146cmx96

多年的求學問道,使宋文治意識到參悟筆墨之道和思想的梳理比直接臨摹畫作更為重要。他常常研讀王蒙、李唐、范寬等宋、元大家的畫作,也時常與『新金陵畫派』的傅抱石、亞明、錢松喦和葉矩吾等人互通有無,按『貴在察精』的說法,把畫作放於案邊仔細閱讀,直到拓寬眼界,領悟技法,方才罷休。

“新金陵畫派”宋文治靠臨摹名畫進步,成為新一代山水畫大家

宋文治《山川鉅變》98.5cm×77cm1960年

在其話語錄中也曾提及:『求得佳作,置於案頭,值時可讀,信手可翻,似師似友,獲益匪淺。』比較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松隱覓句圖》和作於一九八三年的《泉聲咽危石》《黃山雲起》等畫作,筆墨技法上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

​內容整編自:楊天《丹青一派現異彩 ——宋文治、葉矩吾藝術研究 》,榮寶齋2019年8月號。感謝《榮寶齋》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疑問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