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假如工作每次拖到最后一刻,你需要警惕“最后通牒效应”了

如果有一家银行,每天早上,银行都会给你的账户打入8.64万元。但是,每天晚上,这个账户都会被清零,如果是这样,我们最好的做法应该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当然是每天都把这8.64万元拿出来消费掉。其实,这8.64万元就是我们每天拥有的全部时间,如果你这一天的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最后剩余的也无法累积到明天,只能白白浪费掉。

假如工作每次拖到最后一刻,你需要警惕“最后通牒效应”了

所以,我们做事时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要“物尽所用”,千万不要拖延,否则你昂贵的时间就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话虽然说的没错,但在现实中,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将事情一拖再拖,直至最后一刻不得不去做。

假如工作每次拖到最后一刻,你需要警惕“最后通牒效应”了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这种情况称为“最后的通牒效应”,也可以叫最后期限效应。这种现象指的是很多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例如准备不足之类的,而将事情一拖再拖,可是如果到了不能拖的情况下,或者已经到了规定的时间,这也一样能完成任务。其实说白了就是总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假如工作每次拖到最后一刻,你需要警惕“最后通牒效应”了

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从人格结构动力理论上来看的话,可以说人格中的“本我”遵循快乐主义原则,天性就喜欢避重就轻。所以对于那些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的事,自然会下意识地想要逃避,或者希望可以走捷径,而“超我”遵循“理想主义”原则,有完美主义情节,总觉得提前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应该有更完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假如工作每次拖到最后一刻,你需要警惕“最后通牒效应”了

可是,事情这样拖延下去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因为有了更好的准备而圆满完成,反而会因为时间的仓促,最后不得不敷衍了事。

假如工作每次拖到最后一刻,你需要警惕“最后通牒效应”了


假如工作每次拖到最后一刻,你需要警惕“最后通牒效应”了

美图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