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教師面對家長質疑,該以什麼心態?

孫西魚


教師在時下絕對是公眾人物。人們對教師團隊的要求越來越多,期望值越來越高,自然會更加關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監督,不單指對公務員,教師也應該主動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自然包括家長在內。家長參差不齊,對教師職業的理解也有落差。教師不僅要完成好教育教學工作,還要學會與家長溝通交流互動。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要及時掌握教師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的優劣。教育是全員參與的事業,教師單打獨鬥肯定不行。在日常互動中,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非常重要。一般來講,優秀教師的身後都會有一個優秀的家長團隊。理解到這一層,教師就不再將家長的參與當作是包袱。家長參與的越多,對教師的質疑就會越少。當然,面對家長的質疑,也不要驚慌,保持良好的心態,主動與家長平等溝通交流,是會很好解決問題的。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以優異成績回報社會各界的關注。


中力美


個人以為,面對家長的質疑,教師任何時候都應抱著真誠相處,坦誠相待,虛心聽取,共同探討的開放心態,解疑釋惑,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我從事班主任工作近三十歲,所教班級有十多個。關於班級、學生事務與家長打交道無數次,但沒與任何一位家長有過嫌隙。其主要原因或許就在於我與家長真誠相待,坦誠相處的虛心、開放態度。每接一個新班,在第一次家長會上,我跟大家說的第一句話幾乎如出一轍:“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他們從今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只要是大家對我,對其他老師,對學校等的行為有困惑、意見或建議,就可以直接以面談、電話或書信等方式,與我交流、探討,我不是一個抱殘守缺,聽不進別人意見的人,對大家的建議一定認真聆聽,盡最大努力妥善處理,儘量滿足大家的要求。因為我們的目標明確,想法一致--一切為了孩子!記得剛接某屆畢業班時,由於個別班主任對學校重新分班有看法,私下鼓動家長阻止學校工作而聚眾鬧事。那天上午,當學校貼出班級花名冊後,要求我們迅速分散到班級站在教室門口迎接學生。一個眼戴墨鏡、脖掛金鍊、手戴金戒指的家長,領著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出出進進地,來回走了三四次,才不情願地把孩子安排在最前面中間的座位上。然後乜斜著眼睛看了我好一會兒,才嚴肅地走出了教室。當時,我們學校的書記都望著他打怵,說是帶頭鬧事的家長。而我不但一點兒都不懼怕,而且也沒有生氣。因為我理解他們的心情--絕大多數願意找孩子原來的老師(她原班主任極為負責),誰都希望給孩子找個所謂的“好老師”。開第一次家長會時,我依然真誠客氣地跟家長們說:“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請大家放心,你若覺著孩子在這個班不理想,可以趕快聯繫,想去哪個班直接去就好。我一定支持,絕不會阻攔。”後來,他思慮再三,不僅讓孩子留了下來,而且成了支持班級工作的主力軍。試想,如果當時我看到他不禮貌的表現稍微態度差點兒,可能會是另一種結果啊。三年級剛接這個班時,與我一起接班的XX老師,因為體罰學生和課堂教學組織渙散,使得四位家委會成員帶著家長的訴求,每個星期一來向校長提要求,星期五來要答覆;若得不到滿意答覆就繼續上訪。逼得兩位副校長不敢露面,正校長在外地學習利用晚上單獨跟我探討如何說服家長的問題。我化整體為部分,分批次與家長談心、溝通。經過半個多學期的努力,事態才得以平復。其實,當時我也是剛接班,家長們也並不給我面子,主要的還是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給他們分析情況,真正換位思考付出的結果。針對現在線上直播,某天下午,一位家長突然給我發微信說“老師,能否要求孩子觀課時做筆記,再多佈置些家庭作業啊?孩子在家裡,我們說什麼他都不聽,說是老師沒要求……”針對她的提議,我與她從學校要求、學習效率、學生學習態度、作業上傳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溝通,最後,達成了一致的觀點……總之,教師面對家長的質疑,絕不能置若罔聞,固執己見,抱殘守缺,要以開放的心態,足夠的耐心,與他們真誠相待,善於聽取他們的意見,正視自己的不足,作家長的貼心人,與家長共同探討,改進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阿囤


近年來,家校矛盾日益突出,家長質疑甚至投訴教師的事情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家長方面:一是對教育教師期望值過高,認為教育是萬能的,孩子送到學校就會教育成他理想中的樣子,而現實卻並非如此,因此產生不平衡心理。二是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送到學校,孩子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學校和老師的問題,家長沒有任何責任。加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和老師始終處於劣勢,所有一旦出現問題,他們就指手畫腳、橫加指責。三是部分家長責任心差,做甩手掌櫃,對自己要求低而對老師要求卻很高,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教育難道非常大。四是部分家長對教師缺乏必要的尊重,在孩子面前對老師說三道四,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教育,報復心理嚴重。出現問題,不是溝通協商,而是採取對抗拆遷的辦法對抗學校。學校方面:一是教師缺口較大,臨聘教師多,加之二胎政策的影響,教學水平不能保證且部分班級教師更換頻繁。二是我們部分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確實有待提高。三是家校溝通不暢,出現問題沒有通過學校直接反映到主管部門,一些小問題反而會產生大影響。基於此,學校以及教師平時就要有針對性的做好家校溝通工作:一是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家教講座,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及家庭教育能力。對學校工作能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不斷加強教師師德建設,提高專業素養。樹立優秀教師典型,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尊師重教氛圍。三是對教師進行家校交流方法技巧的培訓,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減少矛盾衝突。四是充分發揮家委會的作用,要在家長微信群中傳播正能量,抵制不良習氣,營造良好班風,家校溝通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芳草老師


我是讀寫講演變現教練丁玥老師。人無完人,自然不可能時時事事處處做到盡如人意,老師也是人,面對家長質疑,提問者提出心態一問,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人活的就是一個心態,老師也不例外,保持好心態就贏了

職業是很多人的人生之重,尤其是傾注了很多於職業的人,更期望獲得價值收穫,包括認可。

面對家長質疑,無論是對師德上的還是能力水平上的,都是一件令人感覺到難受感覺到挫敗的事。

怎麼才能戰勝這種負面情緒,唯一的就是要保持一個平和積極樂觀自信寬容大度的心態,不因誤解而放在心上,甚至生氣怨憎。需要解釋的就積極解釋以求相互理解,無從解釋的就放下計較雲淡風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質疑是一面鏡子正好照鑑過錯不足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如果家長的質疑有現實意義有可取之處,那就不要逃避積極面對,除了積極溝通,更要付諸行動,讓行動證明自己,質疑聲自然不攻而破。


總而言之,平和積極的心態是解決麻煩的好心態!加油做無愧於心無悔於行的人!加油!


丁玥


家長為什麼質疑?家長是真正的消費者

家長面對學校與輔導機構會有什麼樣不一樣的感覺

疫情期間家長質疑非常正常,我也是一位家長。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站在經營者與家長兩角度來分析一下

疫情導致結果

因為疫情原因,所有學校的課程全部改為了網課。這網課給許多家長帶來了不少麻煩

第一點,原來孩子在學校完成的事情現在需要家長落實,家長要工作又要關心孩子的網課,想想換成我們是家長會有什麼號的心情。

第二點,家長除了要協助孩子上網課,還要協助做作業,這樣家長就更煩,有的孩子一天學習下來需要父母一直盯著才肯完成任務,那就更煩。

第三點,目前疫情沒有一個明確瞭解的時間,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上學也是導致父母煩燥

所以父母這時對輔導機構可能會有不耐煩的情緒非常正常

針對你輔導機構如何讓家長有粘性與孩子可以在線上和你互動,我作為行業的策劃提出幾個建議

1、此時此刻不要刻意談和家長談孩子輔導的事情,因為這時你再談家長可能就更不耐煩,所以學會放下,因為你只有放下才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收穫。

2、產生共情:因為家長現在比較煩躁,你再提輔導問題,他們就會不耐煩,所以你要關心家長,關心孩子。多以一些能幫助家長減輕當下負擔的事情,這樣有利於家長減負,那就會產生粘性。

3、另闢渠道:輔導機構需要生存,怎麼辦?現在疫情時間,大家都難,你可以做好一些方案,儘量是線上公益互動,也就是這個方案,在孩子在家沒有人管的時候,你如何通過直播或者其他形勢來幫助家長解決問題

4、陽光幫扶:也就是前面談到的公益,除了線上互動直播,開可以建群互動,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段進入群進行互動,可以是搶紅包講故事,也可以猜題獎勵、、、、這樣孩子在家就有事情做,你也可以與家長產生粘性,這樣等疫情後就不一樣。

5、超出期望值:現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僧多粥少,未來只有做好服務才能讓客戶滿意,因為任何產品滿意差異化,只有服務才是最重要。所以這一點剛好在此時體現,我相信收穫不一樣。


聖澤蘇浩


質疑的解釋是:提出疑問以求解答。一個優秀的老師都經歷過不斷的被質疑,不再擁有一顆玻璃心了,已經明白一個道理:想要改變自己、強大自己,就得從學會承受他人的質疑、學會承受挫折開始。面對於家長的質疑,給出以下建議:

1,坦然面對:解釋是毫無用處的,當別人質疑你時,往往對你有意見了或者不信任你了,也就是說他已經自帶立場。這時不需要解釋,更不需要辯解。用更好的表現來證明自己。被質疑其實並不可怕,就看你能不能理性對待了。切記這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歇斯底里發作,很多人在面對被質疑的時候,都會悲憤交加,難以自控,感覺自己被冤枉了,受了天大的委屈,不行, 我要爆發!這是最危險的時刻,教大家一個方法,那就是默唸幾遍"衝動是魔鬼"。讓自己恢復平靜,不妨先冷處理一下。因為在這種情緒下你很難有好的狀態去解決問題。這時的冷處理就是最好的選擇。

2,自我反思: 一個優秀的老師往往目標堅定但又能適當調整,對於自己的夢想和信念能夠堅持,但在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也能適當地做出調整。冷靜下來,反思一下家長提出的質疑,想想自己是否存在過錯或者過失,是否存在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等原因 ,如果的確自己工作中存在問題,引起家長誤解,就要積極主動和家長溝通,勇於承擔責任,真心實意地向家長道歉,獲取家長的諒解,如果問題不是出現在老師身上,而是出現在家長身上,這時作為老師就得展示一下你的風度啦!首先放下對這位家長的不滿,和家長一起重新審視一下出現的問題,與家長一起探討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做好解釋工作,尋求最佳解決方案,讓家長理解你,信任你。

3,更加優秀:當你發現自己被質疑時,唯有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強大。質疑之聲才會越來越弱。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在以後的工作中,對自己要高標準嚴要求,老師職業不應光是教書,我們也要關心學生的成長,從生活上,學習上關愛學生,處理好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更要處理好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同時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學生之上,優秀的老師能夠高瞻遠矚,遇到問題總是從學生角度出發,最先想到的是這種處理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有沒有好處。如果有利於學生,便會大力去做。與此同時老師要學會不通過粗魯的方式對待學生,卻依然能夠讓每個學生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和威懾力。這源於老師積累的個人魅力和學生對他們的信服。引導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老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一定要給學生樹立良好榜樣。所以老師時刻要嚴格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而且身教重於言教。老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巨大的影響作用,老師就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因此,你需要不斷努力,用自己的優秀和實際行動去回擊那些質疑你的人。


江蘇雷老師


“老師,我想問一下,為什麼孩子寫的字那麼亂?平時我在家看著他寫作業都是很好的,在學校裡就會寫的很亂個個字都是,我想知道原因出在哪裡?是每個孩子都是這樣,還是隻有我家孩子這樣?”近日,在一所學校的一年級家長群裡,有家長對孩子寫字比較亂問題向老師提出了質疑。然而這一質疑卻引發了老師的不滿:“這麼多學生我哪能隨時看著他”從而出現了教師與家長不和諧的局面。

毫無疑問,學生寫作業比較亂並不是教師教的,家長的質疑也並非沒有道理,孩子寫的亂家長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從家長和教師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家長的提問有點誇大其詞,老師的回答缺乏冷靜思考。在雙方心態不同的情況下,其溝通不僅達不到效果,而且會造成不必要的緊張關係。

常言道:“惡語一出話傷人,好話一句暖人心。”長期以來,教師和家長的矛盾,往往是從不融洽的溝通開始的。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回答家長的問題時,態度較為強勢,當遇到強勢的家長時,很容易引發爭執和矛盾,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面對家長的質疑,作為教師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一方面,家長群是一個具有不同素質的“社會團體”,教師對待家長的提問,回答必須嚴謹,以免讓家長誤解。另一方面,教師與家長溝通,教師要放下架子,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

首先,教師要學會體諒家長的心情,要理解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焦慮。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在人格上和家長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況且,家長是對孩子學習上出現的錯誤進行質疑,說明家長重視孩子教育。為此,教師在回答家長的問題時,自己先要反思,要客觀的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有利問題的解決。

其次,教師要學會傾聽家長的叨嘮。傾聽既是老師對家長禮貌的表現,也是對家長的尊重的態度。“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做為教師,即便經驗豐富,理論修養深厚,也難保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完美、不出差錯。況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其實,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因此,面對家長的質疑和叨嘮,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另外,注意說話的技巧,不要因為家長的質疑亂了方寸。教師和家長的職位不同,責任也不同,但目標一致。如果家長的質疑觸及到教師的難處,教師首先保持的是一顆平常的心態,這樣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才會冷靜的思考,切莫語言過激,把所有的責任推給家長。“話說三分,巧說為妙。”在家長群裡教師解疑的技巧和理性的回答,不僅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修養,更容易促進家長對教師的信服與尊重。

最後,孩子寫字亂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孩子沒有掌握筆順規則,學習要求過高,學生達不到這一學習目標。二是,學生習慣差,寫字只有任務觀沒有質量觀。如果教師對於家長的質疑,以平和的心態來解答,也不至於說出“我盡力了,有要求向教育局反映,兩個啟蒙班的數學,你來試試!”這種不負責任的話來。

誠然,老師的工作是辛苦,特別是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學校,進行兩個班啟蒙班的數學教學,且班額又足,難保顧及到每個孩子都達到學習要求。教師的教學負擔和質量壓力也需要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但這不能成為教師排斥家長質疑的理由,更不能進行責任轉嫁。“敬人者,人恆敬之。”作為教師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正確看待成敗得失,與家長平等交流。如此才會在同一目標上實現共贏。


A葡萄putao


隔行如隔山,家長對於教師這個職業瞭解得並不多。他們以為老師可以隨時隨地看微信,覺得肖老師應該也是這樣的。

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從利於自己的角度出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記得雷夫曾經向中國家長提出4個希望:每天和孩子一起吃晚飯;不要在孩子的房間放電視、電腦;每個孩子都要學習音樂;讓孩子早點睡覺。這4個“希望”大量中國家長沒有做到。

每個人都喜歡站在自已的立場上看問題,率先質疑老師的家長,是不是在平日裡已經積累了一些對老師的怨氣呢?以 怨報德的家長,會不會完全不知道老師對孩子的好呢?而其他跟風的家長,也許就是跟風,不一定是出於惡意的起鬨?

每個人面對委屈表現各異,有暗自傷心默不作聲的,也有不吐不快大吵大鬧的,更有一氣之下憤然離去的。

但不管怎樣,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靜,衝動是魔鬼,在頭腦發熱、心亂如麻的時候不要輕易地決定任何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受到委屈已經夠難受的了,千萬不要因此惹出更大的麻煩,給自己添加更多的煩惱。

冷靜下來後首先要分析問題究竟出在哪兒,自己受委屈的根源到底是什麼,一定要把原因分析透徹。

要調整好心態,因為不管在哪兒工作,都有可能會受到委屈,說得直白點,家長的孩子在你手裡,家長和你交流時多少還是比較剋制內斂的,換了別的工作,人家還不一定對你這麼客氣呢。人生路上受委屈是常事,傷心流淚之後要能夠及時振作起來,不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家長都否定了。

為了避免下次再遭遇類似的委屈,必須從某些方面改變自己,吃一塹,長一智,只有這樣你受的委屈才有意義,才能使你思想更加的成熟,處事更加的老練,也許工作之中所受到的委屈正是你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是的,事事可成長,有時候,植荒十年,才能換得一時春生。可是一旦春生,就永不荒涼。教育路上,需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強大的內心。


哈爾濱數學教師宋鵬程


你好啊,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一個家長,同時也曾擔任過某平臺老師,我想這種心情我比較理解。

首先很理解你的心情,老師真的不好做,尤其是培訓機構的老師不好做,因為你只有一個,孩子卻有很多,講課時肯定得跟著多數孩子進度走,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有的孩子學的快,家長嫌進度慢;有的孩子學的慢家長又嫌進度快。那麼到底該咋辦?

面對你的問題,首先放平心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可以在群裡進行投票決定,看看多數孩子家長的意見,如果多數家長都認為進度慢,那麼就適當提高進度,同時一定要讓孩子做好課前預習。這樣不但有助於提高上課進度 還有助於提高課堂質量,然後告訴覺得進度快的部分孩子如果哪塊有問題課後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反之如果只有個別家長反應進度慢,而多數家長認為正好,那麼肯定要跟著多數走,群裡意見公開透明,學的快的孩子家長也不會太過刁難,多磨練就習慣了,不要著急。

這只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夠幫到你。





薄荷微涼雨


大家好,我是教育領域創作者,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堅信好的教育,還是應該給人帶來成功體驗。

教師面對家長質疑,該持以什麼心態?我的看法如下:

1.

你應該瞭解孩子的情況,只有明確了孩子的情況,你才能向家長說明你這樣上的原因,比如孩子基礎薄弱,需要把基礎補好在練習題!

2.可以解釋是因為培訓機構要求這樣上課,由於課程進度的原因,如果家長覺得孩子接受不了,你在調整!

3.至於你說的心態,現在相當於服務行業了,肯定是要照顧家長的感受的,下來多多和孩子溝通,主動和家長溝通孩子存在的問題,讓家長感受到你對他孩子的關注,這樣才不會受投訴。

祝願早日拋開煩惱!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謝謝大家!歡迎關注!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