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怎么未见有对抽烟的描写呢?

春日之虎


三国时,有烟抽吗?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

一番酒肉过后,张飞自怀中掏出大中华散一排子:大哥,二哥,暂且抽一袋,咱三人边抽边聊。

虽然诗情画意,兄弟情深,怎奈那时无有烟草,只有酒肉,哥三只能是对酒临风,对花而聊了,可惜呀,美中不足!

当年关羽在华容道等曹操,

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心烦的紧。要抽袋烟,一摸胸口,临出来时,被诸葛亮气到了,忘了拿烟了。急问旁边周仓:”可曾有烟。”

周仓曰:“君候莫嫌,某乃老烟民,身边不可或缺之物,非烟莫属,只是烟次点,劲大,兰州烟,君侯将就,抽一袋则个。

关羽听了只得接烟在手,待要燃起火把,点烟过瘾。心内忽然一惊:”险些坏了大事,我若燃了火把,定被曹操远远看到,不从此路过,岂不误了军机大事。

想罢,将烟掷还给周仓:“且等捉了曹操再过烟瘾,且忍耐一时。”.

周仓只有收了香烟,与关羽一起忍了烟瘾,静下心来埋伏在华容道,静等曹操。

诸葛亮出使江东,要说服孙权,联刘抗曹。

不想到得江东大堂,那孙权与江东众臣皆是烟鬼。朝堂之上烟雾缭绕,如雾如霾,一时间连人模样都看不清,那诸葛亮本不抽烟,腹内原想好了主意,想舌战群儒,说服孙权。不想被这烟气熏的头昏脑涨。赶忙向堂上孙权一拱手:“臣诸葛亮被烟所迷,目不能视,口不能言,且请明日朝堂再议联盟之事,还望明日众人不要抽烟,还朝堂以清净,才好议事。

堂堂蜀汉丞相,足智多谋,深机妙算,罕有败绩。谁想竟被小小香烟所败!

那曹操连日来头疯病更甚,头疼欲裂,

不能理事。急请华佗来医治,不想神医在外云游,一时不能请到。

手下张郃看得主公曹操难受,心中不忍。遂自怀中掏出希尔顿烟来:主公,且抽一袋,这烟乃洋烟,能止咳止疼,劲足烟气香,抽一袋或可止疼。”

曹操无法,平日清洁,不爱吸烟,今头疼至及,且抽它一支试试。

不由抽出一支含在嘴里 ,那张郃忙用油灯给点燃。曹操深吸几口,刚吸呛嗓,引得曹操呕出一口恶痰,不由骂道:“张郃竟敢欺俺,这等烟草,呛死老夫了。”正要发作,痛打张郃,

不想突然感到头内一丝凉气升起,炽热立下,头疼立时止了。曹操惊到,这希尔顿如此神奇,真乃好药也,治好了我这顽疾。一时高兴,立马封赏张郃,

而曹操从此之后成了瘾君子,马上也抽,饭后也抽,厕所抽,朝堂抽,无处不抽,虽头疼止了,却把肺抽坏了,因此早早去世,留下了大好江山,予了曹丕。可见,烟不是如此抽法,若这样每日不离嘴,会早早夭折,钱,老婆,江山都留给别人,自己享受的机会就少了。

总结:

幸亏三国时没有香烟,若有时,任你多少英雄豪杰都要败给这小小香烟,任你主公将军文臣武将都难逃尼古丁之手。

珍爱生命远离香烟。

此上所言皆杜撰之词。或可博大家一笑,足矣。香烟据说明朝才有,三国时没此物。


火煮水壶84501


我曾参与修订《益阳市烟草志》,期间查阅过相关资科。看到的最早记载是明代万历年间、莆田人姚旅著《露书》所述:"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孤"。"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有人携埠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明末名医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则记载:"烟草自古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吳、楚之间种植矣"。我国明史专家吳晗也说:烟草传入中国有三条途径。一是1563一一1641年间,从菲律宾传到台弯、福建,然后传到其他地区;二是1620一一1623年间,从印尼或越南,传到广州再传到其他各省;三是1616一一1617年间,从日本传到朝鲜,再传入我国辽东并传向其他地区。

这些史料都证明,烟草是明代传入的我国。而《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期故事,《三国演义》写的是东汉末至三分时期故亊。那时烟草尚未传入我国,人们哪里有烟可抽?

顺便再说一句,两书的作者生卒时间为:施耐庵1296一一1370年,罗贯忠1330一一1400年。这两个时时间段内,两位作者不可能知道烟草为何物、抽烟为何事,你叫他们怎样去描写抽烟?


跛翁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文学作品。没有对烟草的描述,那是因为明朝皇帝曾经下过禁止抽烟的诏书。明朝万历年间姚旅撰写的《露书》曾经记载过烟草进入中国的历程。这说明烟草在明朝万历年间以前已经进入中国。《露书》称烟草为“金丝醺”,它是在贵族之间流行的奢侈品,因为这种东西容易使人上瘾,所以到了明朝末期,崇祯皇帝下诏明令禁止民间不准吸食。可见中国古代已经知道烟草的上瘾性。



烟草进入我国是在明朝嘉靖年间,葡萄牙人从美洲将烟草带到我国的澳门,同时也带来了吸烟的习惯。澳门的中国人最初也是看着有点好奇,慢慢的就跟着他们学会了吸烟。当时的葡萄牙人是用纸把烟丝卷起来抽的,这种方式和我们现在的抽烟方式已经非常接近了。到了万历年间,中国人抽烟已经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了,由于当时烟草需求逐渐加大,福建当地已经开始有人种植烟草。福建人将种植好的烟草进行烘干处理,贩卖到京城,姚旅就是在这个时期撰写的《露书》。到崇祯皇帝的时候,也就是明朝的末期,吸烟的人数逐渐太多。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这个时候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开始对烟草情有独钟,危害性也被人们发现了,它可以是人上瘾并产生依赖性,另外它更是一个烧钱的东西。国产的烟草不够消费,还要进口外国的烟草。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金钱外流。朝中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禁烟,崇祯皇帝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于是下诏书宣布从此开始禁烟,如有违者杖40罚钱1000。禁烟令引起的后果是很多人不抽烟了,转身去抽更昂贵的鸦片,再加上屡禁不止,慢慢的朝廷也失去了耐心,废除了禁烟令,但是规定只能买中国人自己种的烟草。不准从外国人那里进口。



当时的满清还在关外。应该没有抽烟的习惯,但是满清和明朝正在打仗,满清的士兵是从明朝军队那里学会了抽烟。由于明朝的烟价很贵,而且受到战略物资的控制。满清的士兵搞到烟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为了满足烟瘾,满清士兵很快想到了办法,他们从朝鲜人那里去购买烟草。由于购买烟草和抽烟极大地影响了满清的战斗力,皇太极也开始头痛这个问题,一怕上瘾,二怕费钱。干脆也来了一个禁烟令。一直到满明战争结束,禁烟令还在执行,由于处罚的力度根本不够,抽烟的人越禁越多。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纪晓岚的那个大烟袋。从此抽烟在中国成为很普通的事情了。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根本没有接触到过烟草。《水浒传》同样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对于烟草的见闻简直是闻所未闻之事。所以抽烟这种陋习是根本不会出现在这两本书中的。


斤斗山下


首先我们科普一下烟草的发展杨,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1900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1910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种烤烟成功,1937年~1940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我国主产优质烟区。20世纪50年代引进香料烟,20世纪60年代引进白肋烟,分别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试种成功。黄花烟约在200年前由俄罗斯传入我国北部地区种植。

《水浒传》是施耐庵在元末明初创作,《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元末明初洪武年间创作的,那个时候烟草未在中土出现,还有就是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连年争斗不止,所有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奋斗,都在为解决温饱而拼搏,烟草既不是能用来解决贫苦百姓温饱的作物,又不是富人观赏之物,故而无人种植。

比起现代的烟文化,古时候我们的酒文化更加源远流长,古代大多都是用酒来描述当代人物的形象,比如: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一一李白《结客少年场行》。还有三国里的“”煮酒论英雄”。

所以大家在两部影视里见不到抽烟的情景也是有原因的。



朗哥视频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少解中国的烟草历史。

烟草起源于美洲、大洋洲及南太平洋的某些岛屿。到了十六世纪烟草才进入中国,那时引进的不是烟草植物,而是成品,当时能抽起烟的都是达官贵人。后来中国的台湾开始引进种植烟草,直到清朝末烟草种植才扩大到中国北方地区,抽烟的百姓才越来越多。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分别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和宋朝的历史故事。这两个时代都早于明朝时引进烟草的时间好多年,当然他们不抽烟。


本昌谈历史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文学作品。没有对烟草的描述,那是因为明朝皇帝曾经下过禁止抽烟的诏书。明朝万历年间姚旅撰写的《露书》曾经记载过烟草进入中国的历程。这说明烟草在明朝万历年间以前已经进入中国。《露书》称烟草为“金丝醺”,它是在贵族之间流行的奢侈品,因为这种东西容易使人上瘾,所以到了明朝末期,崇祯皇帝下诏明令禁止民间不准吸食。可见中国古代已经知道烟草的上瘾性。

烟草进入我国是在明朝嘉靖年间,葡萄牙人从美洲将烟草带到我国的澳门,同时也带来了吸烟的习惯。澳门的中国人最初也是看着有点好奇,慢慢的就跟着他们学会了吸烟。当时的葡萄牙人是用纸把烟丝卷起来抽的,这种方式和我们现在的抽烟方式已经非常接近了。到了万历年间,中国人抽烟已经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了,由于当时烟草需求逐渐加大,福建当地已经开始有人种植烟草。福建人将种植好的烟草进行烘干处理,贩卖到京城,姚旅就是在这个时期撰写的《露书》。到崇祯皇帝的时候,也就是明朝的末期,吸烟的人数逐渐太多。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这个时候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开始对烟草情有独钟,危害性也被人们发现了,它可以是人上瘾并产生依赖性,另外它更是一个烧钱的东西。国产的烟草不够消费,还要进口外国的烟草。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金钱外流。朝中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禁烟,崇祯皇帝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于是下诏书宣布从此开始禁烟,如有违者杖40罚钱1000。禁烟令引起的后果是很多人不抽烟了,转身去抽更昂贵的鸦片,再加上屡禁不止,慢慢的朝廷也失去了耐心,废除了禁烟令,但是规定只能买中国人自己种的烟草。不准从外国人那里进口。

当时的满清还在关外。应该没有抽烟的习惯,但是满清和明朝正在打仗,满清的士兵是从明朝军队那里学会了抽烟。由于明朝的烟价很贵,而且受到战略物资的控制。满清的士兵搞到烟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为了满足烟瘾,满清士兵很快想到了办法,他们从朝鲜人那里去购买烟草。由于购买烟草和抽烟极大地影响了满清的战斗力,皇太极也开始头痛这个问题,一怕上瘾,二怕费钱。干脆也来了一个禁烟令。一直到满明战争结束,禁烟令还在执行,由于处罚的力度根本不够,抽烟的人越禁越多。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纪晓岚的那个大烟袋。从此抽烟在中国成为很普通的事情了。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根本没有接触到过烟草。《水浒传》同样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对于烟草的见闻简直是闻所未闻之事。所以抽烟这种陋习是根本不会出现在这两本书中的。





f梦飞翔f


《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怎么未见有对抽烟的描写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烟草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1,烟草在何时传入中国?烟草是否为中国本土产物?这是学术界至今仍在探讨的话题。清汪士朝在《金丝录》中说:“烟草之名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大子子古,曰淡肉果,曰担不归,曰醺,曰金丝醺,曰芬草,曰烟酒,而总名曰烟。”清人黎士宏的《仁恕堂笔记》中载:“烟之名始于日本,传于漳州之石马”。意指初期由于语言不通,人们对烟草的记录是根据外文的发音记录下来的,而“烟”和“烟草”的名称是由日本传过来的并逐渐取代了音译。

然而,关于烟草在我国是本土物还是舶来品的争论一直不断。主要有“三国说”,“汉代说”,“南北朝说”,“唐代说”。其依据大多是我国古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提到的有关论证,有的则是依据古诗词里提到的“烟草”及考察我国野生烟草生长规律后结论的。甚至有人提出美州烟草也是由中国传入的。这些是否意味着在美洲大陆发现之前中国境内就存在烟草这种植物呢?

我国民间传说认为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发现了可避瘴的“云香草”,从此始有烟草,流传于陕西洛川一带的喜歌这样唱道:“刘备吃烟一辈子,娶了孙权他妹子,关公抽了一口烟,斩了六将出五关”。民间传说和民谣能否做为历史依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中国古诗词里确有“烟草”,“烟叶”,“野烟”,“茶烟”之称。李白有诗:“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陆游亦云:“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拓阴阴一经斜”。白居易还提到:“烟叶,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晏几道《浪淘沙》有诗:“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涎”。关于“野烟”,清代《滇南本草》确有记载,野生烟草,植株很小,在我国云南,四川,湖南均有分布,但少有人将其作为烟草的代用品吸食。1984版《中国载培植物发展史》也提到河南有一种外形很像烟草的野生植物。本地人有采摘代烟草吸食的习惯。中国历来重视史书修纂,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但是在明以前的本草,云草,药谱以及其他历史著述中,均不见“烟草”的内容。因此,烟草是否为中国本土物产还需要寻找更多证据。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此物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代时始出于闽广之间”。作为吸用的烟草和吸烟这种嗜好,是在美洲烟草传入之后才有的,其在我国真正流传和兴盛是在明以后了。

《景岳全书》载明万历(1573——1620)年间始有烟草。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称:“淡巴姑烟草,万历未有携带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曰淡肉果”。《府州府志》载:“烟草名淡巴菰,明万历中始于种者”。这些史籍均认为烟草是在明万历年间始传入中国的。1959年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发表《谈烟草》一文,指出:“在中国方面,最初传入烟草的是17世纪初年的福建水手,他们从吕宋带回来烟草的种子,再从福建南传到广东,北传到江浙”。尽管学术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烟草是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浒传》是以描写北宋时期的历史故事为主线的,北宋与明万历年间相距几百年的时间间隔,北宋时烟草做为一种舶来品还没有传入中国,那其《水浒传》作品中怎么会有关于烟草的描写呢?再看《三国演义》描写的时代背景则是西汉末年至西晋年间,距离明万历年间时间更为久远,虽有民间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发现可避瘴的“云香草”一说,但终归是歌谣,喜歌一类流传。正史没有记载。这样看来《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未见有对抽烟的描写也就不足为奇了。


虎哥143993466


吸烟草,在人类历史上虽然很久,但传入中国较睌,准确的说烟草传入我国,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厦门,所以当时叫它为“吕宋烟”。种植最早的是漳州。但也有人认为是先传入台湾,再传入漳州、泉州。传入的确切时间、年份已不可考, 据郑振铎考证,记载烟草进入中国的史料当以明万历年间姚旅撰写的《露书》为最早。其中记有烟草初进我国的事实:“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曰醺。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有人携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售之。淡巴菰,今莆中亦有之,俗曰金丝醺。”

清代文史学家全祖望在《鲒埼亭集》中载:“是时(清兵初下江南之时)淡巴菰初出的记载。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1755年)中把烟草归入火部,并引张景岳之说,谓“烟草味辛气温,性微热……此物自古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地土皆种植之”。赵学敏是清代医家,但他却引用了明未张景岳著作中的话,说明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著有《景岳全书》。德国人白里契奈特在其所著的《中国植物学文献》(1870年)一书中,亦谓我国古籍中没有烟草的记述,看来烟草传入我国,至迟不会晚于1620年。

万历以后到明朝灭亡的25年间,吸烟之风已经很盛行。不然的话,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也不会严令禁止种烟草和吸烟。开始严到吸烟者一经发现,判死刑,但一后吸食烟草还是盛行起来。

清代是我国烟草吸食消费的第一个高峰,烟草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推进,烟叶产量也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大量的烟草著述,如陆耀的《烟谱》、陈琮的《烟应该禁止生产枪毙》已经看到它的害处。

清代盛行吸烟草,文学作品中就多有反映了,所以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就是吸烟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纪大烟袋”。

《水浒》的时代背景是宋代,《三国演义》更早历史背景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吸烟的气惯还远远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人们就不会有这亇嗜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烟草的危害,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众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吸烟和二手烟暴露(被动吸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即平均每6秒钟有1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吸烟者中将会有一半因吸烟提早死亡;因二手烟暴露所造成的非吸烟者年死亡人数约为60万到100万人。


李伯禺


主要那时候,两作者尚不知烟草为何物?烟草也没有介入百姓生活,《水浒传》关于北宋年间的,《三国演义》更早,能抽到烟的只能是剧组演员。

看关于烟草的最早尝试好像是葡萄牙人,那位貌似口吐烟雾的嘚瑟家伙,还被认为是魔鬼,被宗教裁判所的业务员,给架在火刑架上,直接洒了孜然。

青烟袅袅,江水迢迢,试想诸葛亮一边羽扇轻摇,一边口吐烟圈,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也够费香烟的。

水浒里一帮弟兄要有烟抽,那更不得了,天王晁盖随手一支大雪茄,也够范,可惜没有,说明那时候,古人还是挺重视健康的,神农尝百草,对含尼古丁的却不感冒。自明代以前,国人的肺从未被烟草毒害,也是幸运!

烟草进入中国已是明晚期,据说还是奢侈品,普通人抽不起,算下来,烟草进入中国也才将近500年,现在越来越多场所禁烟,也希望烟草慢慢的淡出我们的视野!衔接500年前,过没有烟草作祟的生活!



无语言乐


您好我剪影,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中国人抽烟的历史据说始于明朝,起初抽的烟只有水烟、旱烟两大类三国时期那个时候应该没有烟草,要是有的话,不符合文学描写的内容!

烟草在中国的历史: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1900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1910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种烤烟成功,1937年~1940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我国主产优质烟区。20世纪50年代引进香料烟,20世纪60年代引进白肋烟,分别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试种成功。黄花烟约在200年前由俄罗斯传入我国北部地区种由此,水浒英雄三国演义中没有抽烟的情节的描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