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詩詞中經常用到的30個典故,讀懂了受益匪淺 值得收藏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注重含蓄之美,古典詩詞文學中更是經常使用典故來表情達意,典故用的好,往往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青衿、抱柱、尺素、還珠.....這些典故的含義,您都知道嗎?

典故的來源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來源於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等。第二類來源於歷史上或者文學作品中的人和事。第三類來源於佛經、聖經等宗教書籍上的故事。今天跟大家分享30個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的典故,一起欣賞詩意中華。

詩詞中經常用到的30個典故,讀懂了受益匪淺 值得收藏

1.夢蝶

夢蝶也稱“化蝶”戰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後發覺自己仍然是莊子,究竟是莊周夢中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成了莊周,實在難以分辨。後“夢蝶”多用來比喻做夢、夢幻,和變幻無常的事物。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唐-----李商隱《無題》

2.化碧

萇弘化碧,萇弘是周敬王大臣劉文公所屬大夫,後蒙冤被人所殺,其血化為碧玉,形容剛直忠正,為正義事業而蒙冤抱恨。

一腔熱血勤珍重,死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瑾《飲酒》

3.青衿

青衿,語出《詩經 鄭風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因此多用“青衿”代指讀書人。

青衿胄子困泥塗,白馬將軍若雷屯。

唐-----杜甫《折檻行》

4.抱柱

相傳古代尾生與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好久,卻不見女子到來,這時候河水開始上漲,淹沒橋樑,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用來比喻堅守信約。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唐-----李白《長幹行》

5.尺素

尺素,語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遣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為書信代稱。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宋-----秦觀《踏莎行》

詩詞中經常用到的30個典故,讀懂了受益匪淺 值得收藏

6.黍離

黍離,語出《詩經 黍離》,東周大夫路過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後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唐-----許渾《登洛陽故城》

7.還珠

還珠,古時候,合浦地盤產珍珠,可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東漢的孟嚐到這裡當太守,革除貪汙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比喻官吏為政清廉。

今日還珠守,何年執戟郎。

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

8.投筆

投筆,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張騫立功西域,取爵封侯。後指棄文從武。

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

9.東山高臥

東山高臥,東晉謝安辭官隱居東山,後指隱居。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唐-----李白《梁園吟》

10.柳營

柳營,《史記》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灞上、棘門、細柳防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將軍,紀律嚴明,軍容整齊,就連文帝進入,也得經周亞夫許可。後指紀律嚴明的軍營。

細柳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唐-----鮑溶《贈李黯將軍》

11.畫眉

畫眉,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後用來形容夫妻恩愛。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詩詞中經常用到的30個典故,讀懂了受益匪淺 值得收藏

12.青眼

青眼,相傳三國時期魏國詩人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憎恨的人,眼睛向上或者向旁邊看,表示輕視或者憎恨;對喜歡或者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後用“青眼”表示對人喜歡和尊重。

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唐----杜甫《短歌行》

13.鴻鵠

鴻鵠,語出《史記 陳涉世家》,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少有鴻鵠之志,後揭竿起義於大澤鄉。後用“鴻鵠”指遠大志向。

矯首看鴻鵠,遠舉高飛。

宋----吳潛《八聲甘州》

14.金烏

金烏,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在太陽的中央有一隻黑色的三足烏,周圍是金光閃閃的紅光,故稱“金烏”。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後用“金烏”作為太陽的代稱。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唐-----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

15.豆蔻

豆蔻,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後用來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稱為“豆蔻年華”。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唐----杜牧《贈別》

詩詞中經常用到的30個典故,讀懂了受益匪淺 值得收藏

16.爛柯

爛柯,任昉《述異記》講述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幾個小孩在唱歌下棋,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發現斧頭柄已經全爛了,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用“爛柯”比喻離家年久。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7.東籬

東籬,語出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多用“東籬”表現歸隱之後的田園式生活或閒雅的情致。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宋-----李清照《醉花陰》

18.桑榆

桑榆,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喻日暮,後比喻人的晚年。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滕王閣序》

19.斑竹

湘妃竹,舜帝死後,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唐-----劉禹錫《泰娘歌》

20.寒食

寒食,節日名,清明節的前一天或者兩天,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的辦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最後被火燒死。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煙火,只吃冷食,該節由此而來。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韓翃《寒食》

21.采薇

采薇,商朝末年,周武王伐商,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商朝滅亡以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後比喻隱居避世。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唐-----王績《野望》

22.汗青

汗青,古時候,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乾燥,叫做“殺青”,因烘竹子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後用來指書稿,史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詩詞中經常用到的30個典故,讀懂了受益匪淺 值得收藏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3.梨園

梨園,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裡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為“梨園弟子”。

梨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唐-----白居易《長恨歌》

24.懷橘

懷橘,指孝順雙親。典故出自《三國志》“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

下馬入門懷橘拜,身今卻在白雲邊。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養親》

25.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鳥,子規。春夏季節,杜鵑不停的啼叫,喚起人們的多種情思。古代有“望帝啼鵑”的故事,望帝,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國亡身死,死後魂魄化為鳥,暮春啼哭,以至於口中流血,動人肺腑名為杜鵑。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6.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相傳春秋時期,俞伯牙彈琴為一絕,一日,他坐在高山之上彈奏,鍾子期路過駐足傾聽,結果鍾子期很快就聽出了俞伯牙的心思。俞伯牙驚訝萬分,與鍾子期成為好朋友。後人用高山流水來比喻“知音”。

清風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

明-----唐伯虎《世情歌》

詩詞中經常用到的30個典故,讀懂了受益匪淺 值得收藏

27.崑山玉

崑山玉,又名崑山之玉,是和田地區出產的軟玉。後用來比喻傑出的人才。

憶君初得崑山玉,同向揚州攜手行

唐-----劉禹錫《宋李中赴楚州》

28.折腰

折腰,陶淵明因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遂辭官歸隱。後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29.風騷

風騷,原指《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後泛指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文采。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毛主席-----《沁園春 雪》

30.柳岸

柳岸,古人送別有折柳的習慣,後用“柳岸”指送別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宋-----柳永《雨霖鈴》

詩詞中經常用到的30個典故,讀懂了受益匪淺 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