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玉米需肥规律

一、玉米在各生育阶段的需肥特点

1、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不断地吸收各种养分,合成供给自身生长发育的有机物质。在整个生育期中,玉米吸收最多的养分元素有N、P、K、S、Ca、Mg。在玉米的一生中吸收的养分以N 最多,K次之,P较少。由于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而在生产上施肥主要是施N、P和K三种肥料。

2、玉米全生育期对N、P、K的吸收基本表现为"少-多-少"趋势。即苗期生长慢,植株小,吸收养分少;拔节至开花期,生长很快,吸收养分多;生育后期,生长减慢,吸收养分少。

3、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所吸收的养分量,受土壤、气候(雨量、温度、光照)品种、产量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产量的增加有所减少,但氮素例外。实验表明,玉米吸收N、P、K的比例(N:P2O5:K2O)平均为1:0.48:0.79。

4、玉米吸收养分与干物质积累进程一致。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占同期干物重的百分率均是前期高,后期逐渐减少。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根据研究表明,从拔节到抽雄期是玉米养分需要的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干物质积累虽然只有1/3左右,而N元素累计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50%、P占48%、K占71%。在这一生育期间,既有营养生长,又有生殖生长,这一时期的养分供应状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为重要。

5、玉米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的分配

玉米收获物中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数量不同,氮、磷、钾的含量亦有很大的差异。玉米亩产700千克,玉米收获物中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的顺序是:

氮:籽粒>叶片>茎秆>叶鞘>苞叶>穗轴>雄穗

磷:籽粒>叶片>叶鞘>穗轴>苞叶>茎秆>雄穗

钾:籽粒>叶片>茎秆>苞叶>穗轴>叶鞘>雄穗

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植株

玉米不同器官氮、磷、钾向籽粒转移数量多少的顺序是:

氮:茎秆>叶片>苞叶>叶鞘>穗轴>雄穗

磷:茎秆>苞叶>穗轴>叶片>叶鞘>雄穗

钾:叶片>茎秆>苞叶>叶鞘>穗轴>雄穗

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棒

二、玉米的合理施肥技术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基肥尽量多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相配合;N、P、K肥和微量元素相配合;使各种肥料平衡供给,只有各种养分的平衡协调,才能发挥每种养分的效益。

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使用机械施肥

常见的几种施肥方法

1、一炮轰方法:控释肥、复合肥加尿素。

2、在底肥的基础上追肥一次。

3、不施底肥,两次追肥。

1、一炮轰方法:控释肥、复合肥加尿素。

注意深施(10-15cm),种、肥隔离。没有灌溉条件或保水保肥性能较好的地块效果很好。高氮复合肥50公斤或40—50公斤复合肥+尿素20斤。

2、在底肥的基础上追肥一次。

视底肥品种和数量的多少,底肥充足可在(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一次。底肥不足可在拔节期追肥一次。

3、不施底肥,两次追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 口期)。

高产田可前轻后重(4:6)

中低产田前重后轻(6:4)

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收获

追肥要做到深施,在旱地无论墒情好坏都要采用穴施或条施。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方法一是前边追肥,后边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