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是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門頭溝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現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3項

其中國家級4項、市級8項

說到這裡

門頭區的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具體指的是哪4項?

它們又有著怎麼獨特的魅力呢?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今天

京西太平鼓

太平盛世鼓太平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2006年,京西太平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京西太平鼓起源於唐代,表演時配合舞蹈動作敲擊鼓面,多用於祭祀、祈福的歌舞表演及民間歡慶新春佳節的娛樂活動,是當地群眾自娛自樂、集體傳承、集體發展的傳統舞蹈形式。此種藝術形式在門頭溝地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舊曆除夕、燈節時當地民眾都會擊打著太平鼓並演唱、舞蹈,以求“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門頭溝會打太平鼓的村子不下幾十個,遠至百花山下的黃塔鄉、軍響鄉、歷史上都曾有太平鼓,但最普遍、最活躍的是門城一帶,每年春節前後,圈門裡.三家店,東西辛房,大峪村等地都可見到青年婦女三五成群“鬥公雞”。“撲蝴蝶”、“走月牙”、撩腿扭腰,婀娜多姿,當姑娘時在家玩耍,出嫁後把舞技帶到婆家。

妙峰山廟會

金頂祈福納吉祥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妙峰山廟會起源於明代崇禎年間,每年廟會時節,上百檔民間花會組織都自發前來朝頂進香。自1993年正式批准妙峰山舉辦首屆廟會以來,已歷經26屆。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作為中國華北地區獨一無二的民俗發祥地,妙峰山花會已有多年曆史,甚至華北地區的廟會也是從門頭溝花會衍生而出。每年來到妙峰山酬山獻藝的民間藝人都是自籌車馬,每檔花會必是分文不取……這些傳統隨著技藝的傳承,逐步傳播到全國各地。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妙峰山廟會在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期間舉辦,它強調民間祈福儀式、提倡奉獻精神。大家都願意在廟會期間施捨東西,東西捨得越多,自己的善行也就越多,收穫的快樂也更多。

琉璃燒製技藝

700年不滅窯火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琉璃渠從元代開始給皇家燒瓦,窯火700年不滅,自乾隆年開始,更是成為皇家園林琉璃瓦的唯一燒造處。因此,琉璃渠的燒造技術是獨一無二的宮廷秘籍,如今成為了國家級非遺。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按這種秘籍燒製的琉璃瓦,“成大型而不開裂,經百年而不褪色”。因此,幾百年來故宮一直用琉璃渠的琉璃瓦。

千軍臺、莊戶幡會

原汁原味的民俗畫卷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自古至今,千軍臺始終保留著一個較為特殊的民俗——“除夕不回十五必歸”。探其中之奧秘,原來是因為門頭溝區國家級非遺項目——古幡會。

千軍臺、莊戶幡會分佈於門頭溝區大臺街道轄區內。千軍臺村、莊戶村、板橋村歷史上曾經一起進行幡會走會活動,後因故板橋村退出,現在只有千軍臺、莊戶村仍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共同舉行幡會活動。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千軍臺、莊戶幡會有近500年曆史。據《宛署雜記》記載,明萬曆年間千軍臺稱“千人臺”,莊戶村稱“莊窩村”。因明永樂皇帝極力推崇道教,對泰山娘娘(碧霞元君)格外青睞,大臺在北港溝福隆山頂修建了娘娘廟,奉祀泰山娘娘,稱為“靈隱殿”。泰山娘娘當時被認為是主管“滋生萬物”,保護婦女兒童的大神,大臺地區村民對泰山娘娘極其信仰,因此在兩村組建神幡會,又名“天仙會”。

漲知識!門頭溝有哪些“國”字號非遺,你知道嗎?

千軍臺、莊戶幡會是一種以請神、祭神、送神為主要內容,以行香走會為活動方式,通過藝人間表演技藝的口傳心授,傳揚人民祈福迎祥的民間習俗,為傳統民俗文化搭建傳承空間的文化表現形式。

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輝煌,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民凝心聚力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源泉。

未來門頭溝區將繼續加大對國家級、市級非遺項目保護力度,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和活態傳承模式,不斷提升傳統文化內涵,留住歷史的根脈,傳承中華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