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是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门头沟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3项

其中国家级4项、市级8项

说到这里

门头区的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体指的是哪4项?

它们又有着怎么独特的魅力呢?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今天

京西太平鼓

太平盛世鼓太平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2006年,京西太平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西太平鼓起源于唐代,表演时配合舞蹈动作敲击鼓面,多用于祭祀、祈福的歌舞表演及民间欢庆新春佳节的娱乐活动,是当地群众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传统舞蹈形式。此种艺术形式在门头沟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旧历除夕、灯节时当地民众都会击打着太平鼓并演唱、舞蹈,以求“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门头沟会打太平鼓的村子不下几十个,远至百花山下的黄塔乡、军响乡、历史上都曾有太平鼓,但最普遍、最活跃的是门城一带,每年春节前后,圈门里.三家店,东西辛房,大峪村等地都可见到青年妇女三五成群“斗公鸡”。“扑蝴蝶”、“走月牙”、撩腿扭腰,婀娜多姿,当姑娘时在家玩耍,出嫁后把舞技带到婆家。

妙峰山庙会

金顶祈福纳吉祥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妙峰山庙会起源于明代崇祯年间,每年庙会时节,上百档民间花会组织都自发前来朝顶进香。自1993年正式批准妙峰山举办首届庙会以来,已历经26届。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作为中国华北地区独一无二的民俗发祥地,妙峰山花会已有多年历史,甚至华北地区的庙会也是从门头沟花会衍生而出。每年来到妙峰山酬山献艺的民间艺人都是自筹车马,每档花会必是分文不取……这些传统随着技艺的传承,逐步传播到全国各地。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妙峰山庙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期间举办,它强调民间祈福仪式、提倡奉献精神。大家都愿意在庙会期间施舍东西,东西舍得越多,自己的善行也就越多,收获的快乐也更多。

琉璃烧制技艺

700年不灭窑火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琉璃渠从元代开始给皇家烧瓦,窑火700年不灭,自乾隆年开始,更是成为皇家园林琉璃瓦的唯一烧造处。因此,琉璃渠的烧造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宫廷秘籍,如今成为了国家级非遗。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按这种秘籍烧制的琉璃瓦,“成大型而不开裂,经百年而不褪色”。因此,几百年来故宫一直用琉璃渠的琉璃瓦。

千军台、庄户幡会

原汁原味的民俗画卷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自古至今,千军台始终保留着一个较为特殊的民俗——“除夕不回十五必归”。探其中之奥秘,原来是因为门头沟区国家级非遗项目——古幡会。

千军台、庄户幡会分布于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辖区内。千军台村、庄户村、板桥村历史上曾经一起进行幡会走会活动,后因故板桥村退出,现在只有千军台、庄户村仍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共同举行幡会活动。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千军台、庄户幡会有近500年历史。据《宛署杂记》记载,明万历年间千军台称“千人台”,庄户村称“庄窝村”。因明永乐皇帝极力推崇道教,对泰山娘娘(碧霞元君)格外青睐,大台在北港沟福隆山顶修建了娘娘庙,奉祀泰山娘娘,称为“灵隐殿”。泰山娘娘当时被认为是主管“滋生万物”,保护妇女儿童的大神,大台地区村民对泰山娘娘极其信仰,因此在两村组建神幡会,又名“天仙会”。

涨知识!门头沟有哪些“国”字号非遗,你知道吗?

千军台、庄户幡会是一种以请神、祭神、送神为主要内容,以行香走会为活动方式,通过艺人间表演技艺的口传心授,传扬人民祈福迎祥的民间习俗,为传统民俗文化搭建传承空间的文化表现形式。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辉煌,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凝心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

未来门头沟区将继续加大对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力度,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模式,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内涵,留住历史的根脉,传承中华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