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菲斯古城,彷彿是古代給現代人設置的一座迷宮,即使你有現代的電子地圖在手,九千條密集交織的小巷子,沿街的集市,形形色色的陶瓷、皮革、地毯和染色手工作坊,眾多的小商店和攤點,定會讓你無所適從。去摩洛哥旅行,無論是誰的行程單,必定少不了菲斯,作為摩洛哥伊斯蘭文化的中心,遊客為之痴迷的不僅是菲斯的古老建築,還有那些工業革命無法取代的家庭工廠。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嚮導帶我們穿梭在菲斯古城的小巷,欣賞伊斯蘭特色和古老猶太文化相交融的宮殿、寺廟和手工藝作坊,集市裡乾果、草藥混合著皮革、染料的氣味,加上眼花繚亂的瓷器、地毯、皮包和銅器。非斯古城因此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非遺在身邊,讓人多少有點迷失在這座手工藝之城裡。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炫目的藍色馬賽克陶瓷

​我們參觀了一家叫做Poterie de Fes陶瓷工坊,是一個還保留著古窯遺址的小工廠,工廠用一個小院子分開不同工序的區域,每個區域有許多的工藝師在一絲不苟地製作瓷器的每道工藝,從陶土的毛胚、上色、燒製、描圖和黏貼,習慣了遊客們的圍觀,絲毫不理會周圍鏡頭狂閃。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菲斯特有的馬賽克陶瓷完全不同於中國的瓷器,藍色的馬賽克陶瓷是由菲斯特產的一種灰色礦物質粘土燒製而成,顏色以藍調為主色,利用一塊塊細小的瓷片,拼成各種花色和複雜的圖案,貼在房屋牆壁上,甚至洗臉盆、碗和盤子等器具上,當地叫做Zillige。菲斯的馬賽克陶瓷配合多種色彩鮮豔的點綴,有些類似中國的景泰藍,不過景泰藍是銅與陶瓷的結合,而藍色馬賽克陶瓷則是陶土與瓷片組合。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中國瓷器和景泰藍工藝品以雅緻精巧為美,而摩洛哥的陶瓷色彩絢麗,熱情奔放,風格強烈。每一件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手工製品,花色看似相似,件件又有不同,是工業化的流水線做不到的,有它獨特的韻味和價值,作坊式的小工廠才能夠保持到今天。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菲斯古城之旅,無論是哪國的遊客,興趣最大的是陶瓷作坊和工廠,這些藍色基調的Zillige從洗臉盆、桌面、天花板、地板磚,到罐子、杯子、水壺、碗和盤子,涉及到生活的每一個元素,有上萬元一件的奢侈品,也有十幾塊的可愛的小盤子,遊客各自都有看得上買得到的,面對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彩色陶瓷工藝品,誰都忍不住會買上一兩件當作手信。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低調而奢華的摩洛哥地毯

​​穿過狹窄的巷子,走進了一戶人家,別看小門毫不起眼,裡面卻別有洞天,這是一家手工地毯工廠。進入建築內,是三四層樓高的庭院天井,各色地毯像瀑布一下傾瀉而下,彷彿幻境。閣樓上有幾位婦女,正編織著地毯,如其是生產更像是對遊客的一種生產演示。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摩洛哥地毯中最有名的是柏柏爾地毯,柏柏爾人作為非洲最古老的遊牧民族,崇拜自然,地毯也是非洲大地的沙色、岩石的褐色、駱駝的駝色為主,圖案有沙漠的波紋、駱駝、植物等等。當地柏柏爾人也受到伊斯蘭、阿拉伯和文化影響,星月、法蒂瑪之手等圖案也會體現在地毯上。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摩洛哥的手工地毯看起來很粗,其實用料講究,即使是簡單的幾何圖案,做工也非常細膩,結實和耐用,一張好地毯可以用幾代人。在摩洛哥買一個好的純毛地毯並不便宜,一塊純羊毛地毯用純植物染料,價格昂貴。雖然摩洛哥已經有了現代化工廠大批量生產地毯,幾十塊到兩三百塊錢一米,但對於世界各國富有的家庭來說,更喜歡獨一無二的手工編織地毯。Beni Ourain、Tapis Azilal等名貴的地毯被稱為軟黃金,手工地毯是機械加工地毯的四五倍價格,動則幾萬元,甚至更高,可謂低調的奢華。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臭名昭著”的皮革加工工廠

​菲斯還有一處“臭名昭著”地方,遊客卻都一定要去,就是菲斯的皮革手工加工工廠,歷史最悠久的工廠有上千年,幾家有名的皮革工廠儼然成了菲斯旅遊景點,感覺是順帶賣點皮革製品。嚮導帶我七拐八拐地進入一處堆滿皮革製品的房間,拿起一片薄荷葉讓我放在鼻子前面聞著,清涼的薄荷香味依然無法掩蓋刺鼻的皮革製品氣味,難怪被戲稱“臭名昭著”。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穿過牆壁四周掛滿各式皮包皮鞋的房間,銷售員向幾位外國遊客推銷皮包,摩洛哥式的銷售很有說服力,先從牛羊、駱駝哪個部位的皮子說起,告訴你這些皮是如何用花等純植物染色的,紅花來自罌粟花,米色來自石榴、綠色來自薄荷、咖啡色來自指甲花,讓你知道它們並非現代工業的產品。看著他們真誠熱情的眼睛,很難不被打動。眼前的這些真皮皮包、皮鞋款式也許有些繁雜,甚至顯得些許土氣,但與流水線生產的皮包不同,都是手工縫製的。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皮革工廠的人知道我們是為了攝影而來,跳過推銷的環節,徑直帶我走到房間的陽臺上。一眼看出去,後院是一片龐大的鞣皮梯田,一個個的石頭或泥土的染缸連成一片,像是盛著五顏六色的染料的蜂巢。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工人們像蜜蜂一樣忙碌著,從動物身上剝下來的皮,慘白地堆疊在一起。第一道工序是鞣皮。現代化工廠鞣皮的加工方法是用明礬和硫酸納,去掉皮革的殘餘肉類皮毛的蛋白質,使得皮革變軟。而菲斯古老的皮革方法卻是用牛尿、生石灰和鹽等物質一起浸泡,還要用鴿子糞再去浸泡軟化,才會染色,儘管用料都純天然,但在工廠裡,刺鼻的臭味氣味久久無法散去。我拿起一小塊鞣過的羊皮,已經上過色了,摸起來十分柔軟,據說歐洲許多知名品牌的皮革就是來自菲斯。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暗色的服裝染坊

在菲斯,人們更多眼光都是關注皮革加工工廠,其實在街邊還有許許多多的布匹和衣服的染坊,小巷子的一邊是水池,浸泡著暗色的染料,一沓沓的長袍和莎麗堆放在池邊。跟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很相似,當年我們自己穿的衣服都是買來布匹,染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後再縫紉,還有一點也是類似的,深色是主基調。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摩洛哥人無論男女,都穿長袍,女性以黑色為主,喜慶場合也許會有藍色等鮮豔的服裝,男性的長袍則以駝色、棕色為主,最好的袍子都是羊毛製成的。菲斯古城至今還有不少染色作坊,服裝都是放在染坊染色的。雖然這些染料氣味沒有皮革加工廠那麼刺激,但是走過街邊的染坊,遊客們還是忍受不了染料的氣味,都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快速通過。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穿著膠鞋的工人從染缸裡撈出衣服、紗巾和絲綿等材料,掛在小巷子邊的牆上晾曬,染料流到地面,街道的路面都染成了黑色。一位染坊的老闆站在門前,我舉起手裡的相機示意給他拍照,他很熱情的點頭,很開心地讓我拍他,染坊的手工工藝很容易被生廠線所取代,不知道這些染坊還能延續到什麼時候,或許以後只是成了一個參觀的景點。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阿拉丁神燈般的銅器

走在菲斯古城的小巷,會被各種小商品店鋪所迷住,尤其是會被閃閃發光的銅器店所迷惑。菲斯古城的銅器並非只有銅杯、銅壺、銅盤和銅盆,還有燭臺、燈罩,店主用燈放在銅燈罩的後面,燈光透過銅器的細膩花紋,營造出一種夢幻的場景,大有阿拉丁神燈的感覺。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銅器幾乎都是手工敲打生產而不是機器生產的,只有這樣,才能有獨特的肌理和文化歷史魅力。店門前,看見手工藝匠人拿著小錘子細細敲打著銅皮,“千錘百煉”之後,慢慢成型為盤子或者燈罩,看著花紋被一點點雕刻在銅器之上,真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有機結晶。有一個巨大的燈罩,花紋極為細膩,不知道做成這個燈罩需要多少天的敲敲打打。還有非常精巧的首飾盒,真不敢相信如此細膩的花紋都是手工打出來的,更不用說那些比較粗放敲打的生活用品,鍋碗瓢盆,感覺一切的生活用品都能用手工敲打生產出來。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在一家銅器店門前,遇到兩位身著摩洛哥民族服飾的藝人,他們敲著小鼓和銅跋,唱著摩洛哥民謠,專門為遊客表演。我正在拍攝銅器店,店鋪的匠人依然不停地在敲打著手中的銅器,叮叮咚咚之聲彷彿是給藝人的摩洛哥民謠添加了協奏曲。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在菲斯Borj sud古堡對面的一處高地,俯瞰靜靜蟄伏上千年的非斯古城全景,牧羊人帶著狗,趕著羊群悠閒地經過,腦海中浮現的還是菲斯各色作坊與工廠場景。工業革命用機器取代了手工生產,帶來了極高的生產效率,但依然無法消滅手工製造這個承載文化價值的古老行業,手工生產即使永遠不會成為工業生產的主流,但已經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人們文化懷舊的方式,人們沉醉、迷失在這座天方夜譚般的古城裡,猶如迷失在古老文化的海洋之中。

“非遺在身邊”:菲斯,天方夜譚的手工藝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