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這10點,是我對愛情的最好期待

這10點,是我對愛情的最好期待

文丨七天路過,圖丨網絡

看過了很多愛情小說,聽多了太多分手故事,於是想來說一說自己關於愛情的理解和期待。

兩個人的愛情的結局,是要靠兩個人一起經營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相處方式,就會結出不同的果實,一切都要靠自己。

就像芭芭拉在《如何在愛中修行》開篇中說到的一樣:愛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它是一種每時每刻的選擇,我們每個人都在愛中修行、成長。

如何選擇自己的愛人,如何跟愛人在磨合中變得更加親密,如何確定自己想要的感情是什麼樣的?

我能想象到關於愛情的模樣,是以下這10點。

1. 我能夠坦誠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優點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但是我們身上的陰影和缺陷,並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心懷勇敢的承接。

與一個人交往,不止是輸出自己的快樂和優秀,更是輸出自己的脆弱和迷茫。

能夠在愛人面前輕裝上陣做自己,是一件特別自在的事。

不是一定要成為完美的戀人,而是去做一個完整的自己。

有快樂有悲傷,有正能量也會有小確喪。

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生活中沒有什麼奇蹟,卻有著層出不窮的小問題。誰都不是聖人呀,會犯錯會收拾不好房間會修不好馬桶,但沒關係,我們依舊一邊表達著愛意一邊嫌棄。卻因為“在愛的人面前不必盛裝”而感動欣慰。

2. 我可以始終保持主見,不需要迎合對方,也不需要對方時刻迎合我

在感情中有時候你會出於預先考慮,想要為了吸引對方而迎合對方喜歡的東西。

比如明明是對巧克力過敏的人,卻為了討對方的歡心而陪她去吃巧克力蛋糕。在為了愛情而說謊的背後,有一種隱性邏輯是:如果我不說謊,我就不會被愛。

但是那個事事順遂的愛人,並不是真實的自我時,很難有很長的時效期。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愛人,不是一個修理工。

所有的人都應該是在成長的,而即便最堅固的感情也是不斷流動變化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學會接納對方的改變,允許對方有跟我們期望值不符合的時刻。

3. 我們能夠為彼此能夠提供充足的情緒價值

我們為了什麼而需要愛?在自己這個問題之前,我得到過很多朋友的回答。幾乎所有答案都指向了一個重點——因為需要被理解。

我們談戀愛不僅僅因為這件事很浪漫很動人,更是因為人生太艱難了,擁有愛情可以給我們平淡的日子一點點告慰。

很多困難是人生本來就有的困難,即便是擁有愛人也需要獨自面對,但正是擁有愛情,身邊有一個理解支持自己的人,才能有堅毅的心性面對一切未知,為自己的生命不斷灌輸自信和勇敢。

4. 我可以隨時變回小孩

保持天真很難,這個世界不允許你做一個巨嬰,那麼我想有一個愛人和我們的小世界,讓我偶爾享受做回小孩的快樂。

比如每週六坐在沙發上看一些無腦的娛樂節目,一邊吃著薯條一邊吐槽相親節目的故作姿態。

我很喜歡蔣峰在《白色流淌一片》中描述的情節:比如一起去超市偷別人的購物車結賬,然後吃一禮拜別人選的小餅乾;比如去電影院找一部恐怖片,坐在最後一排敷面膜嚇人;再比如冬天給窗邊最近那棵樹上的最後一片葉子取名叫葉強,每天去看它掉沒掉下來,稱讚它好強。

一些無意義的頑皮的小事,正是我想跟你虛度的時光。

5. 我們相互支持對方的事業

在《東京女子圖鑑》中,女主角綾的老公,正是因為對她說了:我會支持你的夢想和事業才俘獲了她的心,雖然綾後來發現老公是專門從書中學到的話術而並非出於本心,但不可否認,當一個男生願意支持女生事業時,女生本身就有了極大的被理解的感受。

在這個時代,女生可以養活自己,不需要靠著跟男性結婚滿足生活的需求。

聽過一句笑話:男生因為另一個女生比這個女生好而選擇分手,女生因為自己一個人過比兩個人過好而分手。

標示著女性對於自我,事業以及夢想的追求。我大概也會這樣想,如果這個男人是希望我給他做賢內助,或者隨便做點輕鬆的工作,那我只會為了自己喜歡的工作而放棄他。

愛情美好之處,並不僅僅是多了一個避難所和供人發洩情緒的垃圾桶,而是可以組隊闖關的戰友。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以樹的形象跟你站在一起。”

6. 我們有和諧的性愛,並且隨時分享感受

廖一梅說: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我想了想,我可能比較貪心,我覺得稀罕的是同時遇到了性和了解。邦妮曾經說過一句話:好的愛和好的性可能不是同一個人,但是最好的愛和最好的性一定是同一個人。

在《如何在愛中修行》一書中,作者提到性與愛是相同的生命能量,只是被我們不同的身體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而已。

加拿大和瑞士研究者曾在研究中發現,性生活之所以讓人快樂,是因為性生活讓伴侶們更多地向彼此示愛。

也許最重要的不是性,高潮或是親密接觸,而是在這種親密而安全的關係中,我們體會著被愛。

7. 我們可以成為彼此的滋養而不是消耗

一段好的感情,一定是可以讓我們從對方身上看到更大的世界的。女王C-cup做過一個分享叫做《讓自己被關係滋養,而不是被消耗》。好老公不是人生問題的答案,我們自己是人生路上唯一的一盞燈。

所謂相遇,並不是讓我們學會依靠別人的光照亮自己,而是隨時都擁有各自的光,需要的時候聚在一起,成為更為光明的存在。

8. 我們可以爭吵對抗

蔣方舟之前在《奇葩大會》中談到自己的討好型人格時就曾提到:親密關係一定是可以對抗的。

不必一味地隱藏自己的情緒,可以質疑對方,可以因為觀點的不同吵得雞飛蛋打,又能夠偃旗息鼓擁抱跟自己博弈的戰友。

老人總是說感情是越吵越好的,我以前很不理解這句話,後來我才意識到,正是因為在爭論中我們才能理解對方更深處的恐懼和慾望,我們才有機會承接這個人憤怒背後所懼怕的一切。

憤怒的背後是什麼,是一個更加真實的愛人。

9. 我們可以坦誠地談錢

所謂金錢觀消費觀,其實都屬於兩個人對未來生活的一種規劃。

微信中常常有那種“我月入三萬,買了一個1w的包男朋友跟我分手了”的話題,底下一片挺女生的聲音,大多在說:我自己賺錢自己花,男朋友憑什麼說我。

其實我內心有一點存疑,我覺得無論男女,花自己的錢沒有問題,但是對於一段關係來說,即便是私人的消費,也預示著未來兩個人的消費狀態。即便是花自己的錢,也可以跟對方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規劃。

恩格斯早說過,婚姻是兩性基於經濟基礎的財產關係。一旦產生利益糾紛,婚姻破裂不可避免。

相似的金錢觀,會讓雙方從經濟到感情上更加合拍。

10. 我們朝著一個方向成長

大概在感情中永遠沒有平衡這回事了。想要5:5對開的感情,簡直比遇到白馬王子的幾率還小。肯定會有某個人在某段時間內處於領跑狀態,而另一個人選擇跟隨。

一個姐姐分享她十幾年婚姻甜蜜的秘訣:我們兩個人一直處於交替領跑的狀態,有時候他做得好一點,有時候我做得突出一點,但最重要的事,我們始終在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

最痛苦的愛情並不是因為沒有愛,而是兩個人註定踏上不同的路。

愛情不過是錦上添花,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

李銀河曾經說過:在人生的諸多價值中,愛只是之一,不是唯一。即便是在情感領域,除了愛情,重要的還有親情和友情。更不必說在情感領域之外,還有廣闊的世界,眾多值得珍重和追求的人生價值。

愛的終點與其說是得到,是婚姻,我覺得不如說是成長。是哪怕你還沒有找到想愛的對方,卻漸漸找到了最好的自己。

完美的愛情是什麼樣的?我還真的不知道,所謂的清單,也只是攏住自己的想法,看清楚當下內心的渴求。我們就一邊經歷一邊探索吧!

祝大家勇敢相愛,不怕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