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常駐鄴城而不在許都盯著漢獻帝!為什麼?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堪稱全才,一生威武豪邁,指揮過的大小戰役無數,屍山血海殺出來的,一生見過的死人比活人都多,堪稱無所畏懼。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常駐鄴城而不在許都盯著漢獻帝!為什麼?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打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卻一直在害怕一件事情,說出來大家可能不太信:“他一直害怕漢獻帝,”所以他一直在躲,躲漢獻帝。大家一定會反駁我,因為根據史料記載或平常的影視劇印象,曹操那是個一直都對漢獻帝大不敬的亂臣賊子,比如:《後漢書 獻帝伏皇后紀》記載的:蕫承女為貴人,操誅承而求貴人殺之。帝以貴人有妊,累為請,不能得。這段記載說的是衣帶詔事件中曹操誅殺董承順帶強行把懷了身孕的董貴人也殺了的故事!這個事情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在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第一部第二集裡面關於董貴人被殺的劇情是十分符合史實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常駐鄴城而不在許都盯著漢獻帝!為什麼?

那大家難免鬱悶人家曹操把漢獻帝懷了皇子的老婆都殺了,你還說曹操怕漢獻帝?你怕不是腦殼壞掉了喲!不是我腦殼壞掉了,我的結論來自另一段史料:“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這段話什麼意思呢?說的是曹操剛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有次去找漢獻帝彙報工作,因為漢朝有個很有意思很有效的規定:能帶兵的三公朝見皇帝時是被皇帝的親近侍衛拿刀架在脖子上去見皇帝的!所以,這次彙報工作曹操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面無人色的結結實實到鬼門關走了一遭,從此就有心理陰影了!而在官渡之戰後,曹操攻下鄴城,於是便自封冀州牧,鄴城於是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辦公地,從此許都他是能不去就不去。怕死啊!!!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常駐鄴城而不在許都盯著漢獻帝!為什麼?

大家可能要問,既然這樣他還挾天子令諸侯個屁啊?連許都都不敢去!不應該把皇帝身邊的侍衛都換成自己人嗎?那樣不就安心了?但是其實呢,這都是三國演義和電視劇給我們的刻板印象,總覺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乾的很輕鬆,其實不然,此時的曹操在朝堂的勢力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強大,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經過一個漫長且危險的過程的,早期漢獻帝身邊是有很多自己人的,比如董承,楊奉,韓暹等人,這些人在朝堂勢力強大,曹操此時在朝堂上被掣肘的很嚴重,曹操在朝堂遠沒有這幾個人厲害。而且被人拿刀架了一次之後他不太敢去許都,所以這段時間許都其實是荀彧幫他盯著漢獻帝,然後是董承韓暹內訌,曹操幫董承幹掉韓暹,然後又用計忽悠楊奉把楊奉踢出局:“車駕之東遷也,楊奉自梁欲邀之,不及。冬,十月,曹操徵奉,奉南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資治通鑑.漢紀54》”最終在衣帶詔事件中誅殺董承才徹底完成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國演義》裡董承那是大大的忠臣,一心匡扶漢室,實際怎麼樣呢?“帝尋而東歸,李傕、郭汜等追敗乘輿於曹陽,帝乃潛夜度河走,六宮皆步行出營。後手持縑數匹,董承使符節令孫徽以刃脅奪之,殺傍侍者,血濺後衣。”《後漢書.獻帝伏皇后紀》兵荒馬亂的時候,伏皇后手上的絲綢,就被董承派人搶了。還殺了皇后的侍從,“血濺後衣”。這樣的狠角色,如果真幹掉了曹操,會把大權還給漢獻帝嗎?在漢獻帝眼中,尤其是在伏皇后眼中,被曹操控制還是被董承控制,真的有本質的區別嗎?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常駐鄴城而不在許都盯著漢獻帝!為什麼?

曹操和董承等漢室老臣的鬥爭不是奸臣和忠臣之爭,其實都是梟雄之爭,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中幹掉了一個又一個梟雄最終勝利。從中可見曹操作為一代梟雄的隱忍和心機之高超。先跑到鄴城自動示弱,降低這幾個大佬的警惕心,最終利用他們幾個自己的矛盾和弱點各個擊破,最終徹底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挾天子以令諸侯。把皇帝身邊的侍衛徹底換成了自己人,同時也把皇宮大內變成了自己家的後花園。不容易啊!不過勝利果實太美妙了,那可是龍椅啊!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常駐鄴城而不在許都盯著漢獻帝!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