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柳下古邑多奇士——柳下惠和盜跖

兗州城西顏店鎮的故縣村,是一個歷史相當久遠的村莊。那裡曾立有一座石碑,上鐫“和聖故里”四字,和聖即春秋時的著名賢人柳下惠。然則故縣就是歷史上的柳下邑。

最為人們所稱道傳誦的是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冬夜,柳下惠獨處一室讀書。他發現自己門外有一個已被凍僵了的女子,便把女子抱到屋內,以自己的體溫把女子暖得慢慢甦醒,最終救活了她,而他並沒有一點點非禮越軌的行為。由此可見他品德的高尚純潔,是完全符合後來儒家所倡導的“慎獨”精神的。清代學者劉逢祿說:“前乎夫子而聖與仁,柳下惠一人而已。”其道德可以與孔子相提並論了。

柳下古邑多奇士——柳下惠和盜蹠

柳下惠去世後,他的弟子準備做誄詞祭奠。他妻子說,你們雖為弟子,還是不如我對他了解得更深刻。於是自作誄詞:

夫子之不竭兮! 夫子之誠信,與人無害兮; 屈柔從俗,不強察兮; 蒙恥救民,德彌大兮; 雖遇三黜,終不蔽兮; 庶幾遐年,今遂逝兮; 嗟乎哀哉,魂神洩兮; 夫子之諡,宜為惠兮!(《列女傳》)

柳下惠的“惠”字就是這樣來的。

柳下古邑多奇士——柳下惠和盜蹠

有這樣一位品德高尚賢人,實為兗州人的驕傲。因此兗州歷史上曾有過不少與他有關的古蹟。今興隆莊鎮的和尚堂村,據說本名為“和聖堂”,因為那裡有過柳下惠的祠堂。無獨有偶,今城內東橋北有惠民街,那裡也曾有過柳下惠祠。惠民街之名即由此而來。清代詩人張庭桂作過《兗州懷古》詩八首,其中一首寫柳下惠祠:

祠前古木尚橫空,父母之邦託大東。 見說高風興百世,肯將清介易三公。 爐煙自靄荒庭裡,墓碣猶餘夕陽中。 豈但燕師王可犯,至今樵採禁兒童。

詩的第四句用的是《孟子·盡心》中的典故;“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第六句裡的“墓碣”,是指城西高廟村的柳下惠墓,那是一個高約五米,周長約百米的大土堆,上有清康熙時兗州知府金一鳳立的“和聖柳下惠之墓”碑。解放後,柳下惠墓曾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保單位,可惜在文革中被挖掉。詩的最後兩句,典出《戰國策·齊策》和《齊宣王見顏斤蜀 》章,其中顏斤蜀 說:“昔者秦攻齊,今曰:敢有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由這首詩不難想象出清代兗州柳下惠祠堂中古木參天、爐煙藹藹的景象;也不難體會出古人對柳下惠的崇敬之情。

柳下古邑多奇士——柳下惠和盜蹠

柳下邑除了產生了和聖柳下惠這樣的聖賢,還產生了一個著名的“強盜”,他就是盜蹠。盜蹠名展雄,又稱柳下蹠,因此又被附會成柳下惠的弟弟。其實盜蹠是和孔子同時代,即春秋末年魯昭公、哀公時代的人,而柳下惠是魯莊公、僖公時代的人,相差百年左右,兄弟之說是不能成立的。盜蹠是一個背叛了奴隸主階級的另類人物,他敢於藐視世俗的權威,離經叛道,和統治者作對,在當時影響很大。《荀子》說他“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不息。”呂伯璘先生著的《魯青簡史》則說,“此盜非殺人越貨之輩,志在抑富濟貧,乃俠義之盜也。”

春秋末年是奴隸制趨於瓦解崩潰,新興的封建生產關係醞釀成長的時代。社會矛盾空間激化,奴隸主對奴隸的殘酷壓迫,經常引發奴隸的暴動。盜蹠所領導的奴隸起義,參加者有九千人之多,聲勢浩大。他們攻城略地,劫富濟貧,所到之處,嚇得奴隸主貴族惶惶不可終日。“大國守城,小國入堡。”盜蹠的活動範圍,除魯國外,還有齊國、晉國,甚至遠到了西方秦國,真可謂“橫行天下”。但其主要根據地還是齊魯之交的泰山一帶。

柳下古邑多奇士——柳下惠和盜蹠

《莊子》書中記蹠在泰山時,孔子曾去見他。孔子對他恭維一番後,勸他不要和現行社會秩序作對,而要做一個和他一樣的聖賢之士。不料盜蹠聽後勃然大怒,把孔子大罵一頓。他說孔子是“巧偽人”。“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又說他“罪大惡極”,“巧詐虛偽”,“子之罪大極重”,叫他趕快離開,否則將挖他的心肝做午餐。孔子碰了一鼻子灰,從蹠那裡出來時竟嚇得三次失落手中的馬鞭。

盜蹠瞧不起儒家。據《呂氏春秋》記,有弟子問他:“盜亦有道乎?”他回答:“妄意室之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把被儒家標傍得無比崇高的“聖勇義智仁”作為成大盜的必要條件,這無疑是對儒家最辛辣的嘲笑。

柳下古邑多奇士——柳下惠和盜蹠

當然,《莊子》和《呂氏春秋》等所記有很大的寓言成分,未可全信。不過,在春秋末期魯國有盜蹠其人是不容懷疑的。而且,在兗州、曲阜、鄒城等地,都還曾有過關於他的古蹟。明萬曆版《兗州府志·古蹟》:“顧王城,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城北有墓,曰蹠冢”。清康熙版《滋陽縣誌》則記:“柳下惠之弟展雄,孟子所稱盜蹠者,在邑西三十里築城自衛,能賙濟鄰里,號曰顧王,名曰顧王城”。葉主綬《續山東考古錄》:“樊縣故城在滋陽西南二十五里,俗名顧王城……俗傳盜蹠所居”。按上述材料所記之地,即今黃屯鎮的堌城村。前文曾介紹那裡是西周樊國。據文物部門的調查,其他至今尚存有古城牆基礎,長寬名約500米。古城牆遺址以東有平地,俗傳當年的練兵場;又有土崗,俗稱“ 牤牛堌堆”又稱“點將臺”。此地農民取土,常有箭鏃等物出土,確為春秋戰國甚至更早的文化遺址。說這裡就是盜蹠的營地,當非空穴來風。

柳下古邑多奇士——柳下惠和盜蹠

《魯青簡史》卷四記滋陽縣的古蹟名勝,又有盜蹠廟。說在縣城內,廟內有一聯雲:

得失乃今古亡羊,任他們為帝為皇,為王為霸,大踏步跳出簪纓範圍,說什麼柳下聖兄留青史;

富貴亦英雄走馬,象俺者不農不士,不工不商,小發財坐享年月祭掃,也有那花間賢姐唱黃梅。

為盜蹠而建廟,確是前所未聞。由此可見,盜蹠也許真與兗州有點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