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振華重工:打造“上海製造”新標杆 引領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剛剛看過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的人們,對“振華重工”這個品牌一定不陌生。在這部激動人心的紀錄片中,“振華重工”的產品多次出現,“振華30”“藍鯨2號”“自動化港口”,引領著中國製造、上海品牌走向世界。

振華重工:打造“上海製造”新標杆 引領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大力士讓世界望塵莫及

影片開篇就展示了大國重器——海上大力士振華30,我國自主建造的起重量1.2萬噸的起重船,這個大傢伙能廣泛應用於海上大件吊裝、海上救助打撈、橋樑工程建設和港口碼頭施工等多個領域,排水25萬噸,體量超過了全世界所有現役航空母艦。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由跨海橋樑和海底隧道組成,全長55公里。作為酷炫的超級工程,難度可想而知,特別是在兩端的合龍上。首先橋的接頭重達6000噸,還要完成90度旋轉,這樣的操作前無古人。其次,接頭必須在水下30米深處實現雙向對接,誤差要求非常低,餘水安裝量只有十幾釐米。2017年5月,振華30在港珠澳大橋的對接工程中,抬起6000噸的巨大鋼筋混凝土並做迴旋,在工作人員的精確操作下,穩穩插入30米深的海底。一切竟然就像拼積木一樣,“咔噠”一下就合上了。在我國之前,全世界沒有人完成過如此的工程。

振華重工:打造“上海製造”新標杆 引領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港珠澳大橋總平面圖

厲害的還不止於此。

振華重工作為全球最大的港口機械製造商,在上海及南通等地設有10個生產基地。目前,振華重工的產品已進入全球9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一帶一路”相關的52個國家和地區。這其中,岸橋是振華重工最核心的產品。根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News》的統計,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振華重工岸橋產品全球市場份額佔比82%,達到該公司1992年成立以來的最高峰值。這也就意味著,平均每隔一天半,就有一臺岸橋從振華重工上海長興島生產基地發往世界各地。也已經實現了“世界上凡是有集裝箱港口的地方,就有振華重工生產的集裝箱起重機在作業”的目標。在上海洋山深水港,這個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全自動碼頭,只需要9個人就能完成所有的生產控制。而這一切背後,是讓碼頭智能化、無人化的黑科技。因為建成了國際首創的自動化碼頭試驗基地,研發了國際先進的自動化碼頭成套裝備及系統,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嚴雲福團隊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裝卸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一等獎。

振華重工:打造“上海製造”新標杆 引領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從賣硬件到賣軟件

作為上海製造的一塊金字招牌,振華重工很早就邁出了朝智能化、無人化轉型的步伐,自動化碼頭的成套裝備與系統技術是振華重工總工程師嚴雲福近年來堅持產業創新、科技攻關的戰略方向之一。打造一座自動化碼頭,必須先佈下信息傳輸的“天羅地網”。“地網”是指在碼頭地面下每1-2米間隔便鋪下一顆磁釘,由此可以感知設備位置,“天羅”是指5G通信無線網絡,能夠保證中央“大腦”發出的指令及時傳達到各種終端。說來簡單,實際上每一個銜接環節都是難題。當一艘貨船停靠在港口後,原本是由吊車師傅在60米高空拋下子,將端部橫樑四角的旋鎖與集裝箱的頂角配件連接,由司機操作控制旋鎖的開閉,進行集裝箱裝卸作業。嚴雲福說,這一環節要實現機器換人,難點有二,一是鉤子系在軟鋼絲上,遇到風浪就會前後左右來回搖擺,力度不好掌握,二是從60米高空伸下的鉤子,與集裝箱定位精度必須小於5釐米。通過科技攻關,通過傳感器自動捕捉位置信息,經過一系列算法確定扣索到位,遙控人員只要在電腦前完成一個點擊,就能輕鬆將集裝箱吊起或放下。

“自動化、智能化是碼頭髮展的趨勢。”振華重工總工程師嚴雲福告訴《新民週刊》記者,要建大型傳統碼頭只需要增加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就行,自動化碼頭建設的關鍵在於智能化,隨著碼頭規模擴大,自動控制的難度將呈幾何級數上升。在洋山港四期工程中,振華重工共提供了10臺岸橋、38臺軌道吊、50臺自動化引導小車(AGV)、4臺輪胎吊,以及ECS軟件系統(設備控制系統)。這是洋山港能夠成為世界最大最先進自動化碼頭的根本。

自動化引導小車(AGV)是自動化碼頭的水平運輸工具,也是碼頭投放數量較多的設備。為了確保地面運輸連續性作業,振華重工亞洲首創自動化引導小車全換電技術,中國也成為繼續歐洲、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振華重工:打造“上海製造”新標杆 引領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振華重工還研發出了國內首創國際先進的裝卸設備遠程控制與調度系統(ECS),實現了多設備遠程綜合控制、多任務柔性調度與協同作業、多設備遠程監測與故障診斷。在實時監控室記者看到,AGV行駛時電腦會計算出行駛所需要的區域,當同時間該區域內有別的AGV經過時,“大腦”會根據先來後到的路徑算法,讓其中一臺車暫停行駛。“中國大腦”控制下,AGV在碼頭走走停停,穿梭不息,最快速度可達6米/秒,每小時作業效率可達30個集裝箱以上,與技術熟練工持平,未來還有提速潛力。振華重工自主研製的ECS軟件系統(設備控制系統)和上港集團研發的TOS系統(碼頭操作系統),二者共同組成洋山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的“大腦”與“神經”。業界專家指出,這兩套系統的研製成功與應用推廣將讓國內全自動化碼頭第一次用上“中國芯”。

振華重工總裁黃慶豐表示,目前全球有4000多個碼頭,其中不少有改造成無人智能碼頭意向。“每到一處,我們都會把上海振華重工的標識‘ZPMC’放在最醒目的地方,自動化港口也作為一張閃亮的上海品牌名片得到港口用戶交口稱讚。”黃慶豐說。不僅自己走出去,振華重工還致力於和中國優秀品牌一起走出去。一開始,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海運公司馬士基對某個由中國民營企業提供的制動裝置不放心,請來德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做測評後,中國產品的制動性能把外國人看呆了:制動距離從外國產品的3米減少為2.5米,制動時間從0.5秒縮短到0.3秒,經過檢測後,馬士基滿意地接受了中國價廉物美的配套裝置,有馬士基“背書”,這款零部件逐漸在全球主流市場上走紅。

迄今為止,振華重工已經將100多家國內零部件配套企業“組團”介紹給了國外。

2007年以來,振華重工創新研發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裝卸設備與系統先後出口到歐美、澳大利亞、亞洲等集裝箱港口;先後承包廈門港、青島港、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裝卸系統的研發和建造。上海振華重工成為世界唯一的自動化碼頭成套設備與系統的製造商和供應商,為中國名片“ZPMC”打上了智能製造烙印,在市場競爭中佔據絕對領先的佔有率。近三年自動化碼頭裝卸設備與系統的新增產值108.9億元,創匯13.7億美元。項目成果在國內外20多個港口推廣應用,引領了行業技術進步,實現了中國港機由單臺機械製造向成套系統智能製造的歷史性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