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这个职业虽然高薪,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和他人的不理解和谴责

打捞上岸的尸体 在中国,“捞尸”这个行业一直游走于法规和道德的边缘。2013年初夏,它再次拨弄了人们的心弦。当浙江台州、温岭等地相继出现“捞尸者坐地起价”事件,争议、谩骂再次向这个群体袭来。

这个职业虽然高薪,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和他人的不理解和谴责

事实上,他们是在赌命。每一次沉入水中,他们都不确定下一秒是否还在呼吸。他们从事着高风险的职业,在现实中却不被社会所尊重。他们活在质疑、谩骂中,用生命去换回并不稳定的收入。

他们在畸形坚守,除了经济原因,换个角度看更是因为今日的社会需要这么一群人。“捞尸”行业乱象的背后,则是民间捞尸行业亟待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的现实。

这个职业虽然高薪,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和他人的不理解和谴责

这个职业虽然高薪,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和他人的不理解和谴责

这个职业虽然高薪,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和他人的不理解和谴责

这个职业虽然高薪,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和他人的不理解和谴责

精神重压:不只是金钱与良知的较量

捞尸人在打捞尸体 在不少人的眼中,捞尸业是个很赚钱的行当。但事实上,很多捞尸人背负的是沉重的精神压力。由于这个职业与死尸接触太多,职业捞尸人被一些人认为“有邪气”,“不干净”;有人说他们赚死人的钱,太不道德。

而另一方面,由于从事的职业风险系数高,这个群体的人常常被保险公司拒绝门外。不少人在遭遇变故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北京60多岁的崔杰曾在1月份的冷水里捞过尸体,在化粪池中捞尸时皮肤还被感染了,留下了后遗症。光他的一件半干式潜水服就花了1万多元。很多人由于无法得到保险,只能把这些成本和风险都摊到每次的捞尸“生意”中。

当行业发展有序,公共打捞不再是稀缺资源时,或许职业捞尸人这一群体面临的争议和困境才能逐渐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