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国书法浩如烟海,为什么有些人无视古代的优秀碑帖,热衷于田英章美术字呢?

写字教育


前些天王彬叛出田门一事沸沸扬扬,田氏商业帝国终于露出冰山一角。

田先生的入门仪式及管理模式极具封建帮会的一些特点,而其商业运作又极具直销或传 号消特色,想来田氏一家积聚的财产一定不少。

这些本无可厚非,毕竟不违法。但有位老前辈说过,不称职的老师只教学生写自己的字,不称职的学生除了老师不知道其他书法家。

学书法应该博采众长,但田门只让写田家的字,想来这也是一种愚民。

好在现在揭开了田门的神秘面纱,相信更多田粉会醒悟。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田英章的字是美术字?这倒新鲜!

印刷体没有击倒人家,现在又干脆改为美术字。不知道将来还能发明什么新词去攻击!


中国书法浩如烟海不假,学习的人没有人无视这些优秀的经典。但是,问题是这些优秀的经典,要直接去学习,对初学者来说,很难找到门径。

我学习书法近四十年,前二十多年都是自己临帖,根本就无正确的方法。可以说是瞎临。九成宫的字帖都临烂了几本,而点画的起止都不对。路子不对,越用功深,错的越深。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汲取教训。而在看了田蕴章先生的书法讲座以后,才渐渐的明白,笔法,原来并没有自己理解的那么复杂。原本至简的事,被自己弄复杂。以至于越写越不靠谱。



大家在学习田英章书法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比较容易上手。面对比较容易掌握的字不去学,而去学庙门都找不到的古代经典,趋易避难,乃人之常情。等对书法的理解加深以后,再去学习古代经典,就不会走弯路。这有什么不对?假如让一个初学者直接去学兰亭序,能行吗?


学习书法的路径是先简后繁,先易后难。不要错误的理解“取法乎上”,把“上法”理解成“难法”,这就大错特错了。


子衿书法


二田是书法爱好者的一个梗,甚至学书法的不少朋友都谈田色变了,支持者和反对者争的面红耳赤,有的甚至因此断交,前几年书法江湖上还成立的反田联盟。我也试着说一下我的看法,不喜勿喷哈。


以前我并不喜欢田英章的字,认为它甜、俗,甚至有点老干部的味道。学习十几年书法之后,越来越感觉到书法的难,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楷书,并且把一种风格发挥到极致,并产生一定影响,非有大智慧和毅力的人不能做到,真的很佩服。

至于那些最随着,把田氏楷书写的太过俗,那是他们的事,他们没有学习欧体而选择田氏楷书并不能怪二田了。我们说田英章是学欧体的,田粉是学田体的。

对于为什么大家无视古代碑帖,热衷于田氏楷书,我个人以为有一下原因,欢迎补充。

1、时代原因,八九十年代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渠道比较少,能见到的书法类的出版物也很有限,这个时候田氏著书立说,出版了很多字帖,在电视上做讲座、出版光碟,产生了很大影响,积累了第一批粉丝。我学书法的时候就看过他的不少光碟。

2、个人书法风格原因,田氏的书法确实也通俗易懂,结构美观,算得上雅俗共赏,得到大众的赞同。

3、审美能力原因,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刚刚复苏,人们的审美能力普遍不是很高,更没有接触过古代优秀的碑帖,对于书法的欣赏能力更是退化,连清末偏俗一路的书法都欣赏不了了。

4、书法自身原因,历朝历代其实书法都不是一个大众艺术,只是少部分文人雅士雅玩的一个艺术,在普通大众里也只是把书法当实用工具。把写的漂亮当成评价书法的第一要素。当今其实从事书法艺术的人群远远比古代广泛。

5、相对于田氏书法,古代碑帖确实难以让人理解,对于不是专门从事书法行业的人来说其实也未必有必要去全部了解。

当今经济文化大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慢慢复兴,正是学习和认识书法的大好时机,现在不学习书法,将来估计会被嘲笑啦。马云不也说将来不懂琴棋书画就会失业嘛。


不二斋


答题开始引用孔子之言:

记得孔圣人在《论语.颜渊》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关于题主提出的问题,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为什么有些人无视古代的优秀碑帖而热衷于田英章的美术字呢?我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喜欢田英章的“美术字”,何况田英章的字不是美术字,为什么不可以学呢!问题就这么简单。既然有人喜欢田英章的字,那就让他们学习好了,反正学写字又不是坏事。当下学习田英章楷书的人之多,且热情不减,又有谁能阻挡得住呢?这就是大众的力量!



学习书法,都是自愿的。他爱学谁的字就学谁的字,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呢。

我是一向主张初学书法者要先学古人的优秀碑帖的,但是并不反对他人学习近代,现代和当代人的字。既然有人愿意学田英章的字,田英章的字就有可学之处,他们热衷于学田英章的字,自有他们的道理,这是任何人是阻挡不了的!



最后,问问各位网友:田英章的字真的是“美术字”吗?

什么是美术字,《现代汉语词典》里有答案。

以上为个人观点。本回答为实话实说,不掺杂任何成分。手打原创,抄袭必究!不喜勿喷!


中州耕牛堂主


无聊问题。不想正经回答。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提问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一言不合就开怼。

这种问题,足可见小人之心。

先用一个貌似光伟正的言论来做引子,“中国书法浩如烟海”,嗯。很正确的引导了我们继续看下去。

毕竟,谁能否认这样一个正确的事实呢。中国书法,他的确是浩如烟海啊。

紧接着,在这样看似正确的观点下,绵里藏针。

“为什么有些人无视古代的优秀碑帖”。嗯,确实,用词及其谨慎。

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指责任何具体的人。

而且,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按照常理推断,也的确是有些人不屑于“古代的优秀碑帖”。

这里“古代的优秀碑帖”和前面“中国书法浩如烟海”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呼应。

精彩!精彩!

到这里,问题尚无大碍,仍然可以做一个讨论。

毕竟,或许会谈到不同于传统的艺术观点之类的……

然而,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到了第三部分,高潮终于来了:

“热衷于田英章美术字呢?”。

完美,太完美了。

从前面一个正确无比的大前提,中国书法浩如烟海,再到有些人无视古代优秀碑帖

这些完美的语言。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对一个人无情的指责和非议,

完全没有任何逻辑的泼脏水。而且真正达到了骂人的最高境界。

不带一个脏字,而且悄然无声。

我们浏览这三三两两的语句后,脑海里只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

无视、优秀、古代、碑帖、田英章、美术字、书法。

根据大脑和心理一贯的逻辑,潜意识里,我们倾向于将人名放在前面。

大脑中叙事自我会自动编织一个故事,

而故事的主人公,就这样,从“有些人”,变成了田英章。

然后,我们会有这样一个判断:

田英章无视古代优秀碑帖,书法是美术字。

这样的论据,也不是我主观臆断,看看某些答主的回答思路,一目了然

接着这个判断,借题发挥了而已。

所以,有些话根本就不用小人张嘴,他们就在旁边挖坑就好了,

自然会有人往里面跳,

还乐此不疲。

真妙啊!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一定是精通人性的高手。

三个完全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语句,就这样组成了一个本来已经带有价值观判断的问题

这根本就是在给人下套。

不论在回答者眼中,还是在阅读者眼中,事实上,他都塞给了我们一个有色的眼睛

即便那个颜色的眼镜是那么令人讨厌。

你担心别人会识破他?

怎么会呢?即便是会有人识破,会有人说出公道话

事实上,有些答主说的算中肯的,

可是喷子们可不会答应

毕竟,这个眼镜带时间长了,他们早就习惯了。让他摘下来都摘不下来。

清朝辫子留的时间长了,想让他剪下来,人家还不乐意呢!

事实上,田英章和田蕴章兄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传统的弘扬。

如果田蕴章、田英章只懂欧阳询,

那么田氏兄弟也绝无可能有这么大的名气。

鲁迅先生说,假如蜜蜂只盯着一个花朵采蜜,绝无可能酿出甘美的蜂蜜。

学习书法,如果不精通各家各派,恐怕也不能成“家”。

有人说,他借助互联网炒作。

是,互联网那当然是一个助推器,可是果真没有真才实学,

也不能掀起这样的书法浪潮来。

有人说,田氏毁了中国书法,毁了传统,

我看,还别不承认,

这就是危言耸听。

假设一两个人的能力,果真如此厉害,

恐怕,中国书法早就死千百回了!


松风阁书法日讲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美的类型多种多样,《郙阁颂》的厚重古拙,《曹全碑》的典丽秀润,《石门颂》洒脱奔放,《九成宫》的刚健险劲等等,都是美。从美学的角度,“好看”是一种美的存在,古拙、稚朴亦是一种美的存在。现在关于美的教育严重缺失,大多数人眼中的美可能仅仅局限在“好看”的层面,而拒绝了美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好看”(雅俗共赏)的书法为主流,如二王、宋四家、赵孟頫、董其昌等,亦有很多个性书家,写出与时代大相径庭好书法,如杨维桢、徐渭、倪元路、朱耷、郑燮、清代碑学代表书家等等,这些人的书法虽未琛主流,但仍不失为经典书法,至今广为流传,这些人的书法在大多数现代人眼中可能仍是不入流的。

现代人无视古代碑帖,而热衷于田英章的美术字,这一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即是对美的误解。当然,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经典法帖离我们很久远,临习古代法帖难度较大,而田字则相反。

最后劝解书法爱好者们,勿学田,学书还是学古人,不落俗套。

王羲之《行囊贴》


董其昌扇面

汉《郙阁颂》好看吗?
汉《石门颂》好看吗?


古风书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真实的感受。

古代的碑帖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真正完整的,特别清晰的,能够真实再现古代书法家们的用笔技巧和艺术特色的作品,真是凤毛麟角。

比如我们接触到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都是一开始书法家们写在石碑上,然后经过石匠艺人的刀刻锤凿再加工,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书法家们原装墨迹作品,必然会失真。所以我们研习现代书法家的作品,可以说是走了一条捷径。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临摹古代书家的作品,应该是事半功倍。



启功老先生曾经说过,在临摹古代书法家们的碑帖作品时,“透过刀锋看笔锋”这绝对是一句千古妙论。


水电工老路书法


1.大家好,我是清雅斋书法。对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要纠正两个错误。其一,谁也不敢无视古代优秀碑帖的书法,其二田英章的字是非常标准的楷书,不是所谓的美术字。如果说,把汉字写好了就是美术字,那么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乃至王氏父子,难道他们都是美术字吗?那些故意把字写丑的或者根本写不好的,他们的字又该作何称呼?

2.对于古代书法大家所留下来的经典法帖,谁也不敢无视,书法还是要坚持取法乎上的原则。例如王羲之父子的书法,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的书法依然是社会的主流,依然还是入门的必学书体。古人留下来的法帖,就是我们学习书法中的法则,只有把书法中的共性法则学好了,才有资格讨论个性的问题。所以谁也不敢无视古人优秀碑帖。

3.对于田英章的书法,我想说的是,田英章也是临欧出身,只不过在学习欧阳询的同时加入了民国欧楷大家的笔法,所以失去了欧楷本身的风神。欧楷以险绝著称,而田英章的结构则过于平正。对于初学者而言,直接学习田英章不是不可以。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复追险绝。”也就是说初学者学习书法,就该把字写的平正一些,如果上来就追求险绝,势必会把字写歪了,也就是重心不正。



4.综上所述,古人留下来的经典法帖,依然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而田英章的书法则可以作为书法入门的书体,然后再去学习古人书法。


清涵书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书法就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表现,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书法大家,王羲之,卫夫人,欧颜柳赵,董其昌,文征明等等。也留下了无数的质量上乘,今人膜拜的法帖,有墨迹,有碑板。有大量的传世资料,可以说让今人学起来很是方便。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都热衷于田英章的字,只是学田英章的字的人多一些,应该说为什么学习今人的字!



首先,我认为简单地把田英章的字说成是美术字,有些武断,凡事漂亮的字都是美术字吗。那古人的字也很漂亮,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互联网时代,他的字泛滥了,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觉得千篇一律了,除此之外,没啥了。


为什么热衷于学今人,原因有几点。

第一,今人出了很多字帖,硬笔,毛笔都有,印刷精美,内容丰富,相比之下,古人留下的碑板或者墨迹,一般人是得不到原拓的,只能是盗版,它没有讲解也没有注释,对于初学者来说,像是看天书一样。

第二,古人留下来的东西,由于岁月的剥蚀,很多人已经坏了,导致今人无法去学,而今人出的许多完整,系统,精美的字帖就成了人们的选择了。

第三,古人的字,留下的东西,固然是精品,但不代表人人都认同,许多现代人是看不出古人的字好在那里,有什么艺术价值。况且,古人写得很多字都已经乖时了,不符合当代的审美了,所以人们把目光聚集在了当代人美观而又系统的字上了。


存希斋书法


现在,二田的书法确实有铺天盖地之势,从网络到出版都能见到二田书法“独霸”天下的盛况。

大量的田粉,大有谈田津津乐道,不容批评异议二田,完全二田卫道士了。

但是另一面,对二田的批评也是此起彼伏沸沸扬扬。

那么,二田的书法教育是不是居功至伟?我看,没有那样高大。

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二田就是毁灭中国书法艺术的罪魁祸首了。


我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二田的书法教育非常单调,非常有限。

他们主要是传播欧阳询楷书,连欧阳询书法体系都不是,所以,二田对书法的传播,实际还是非常有限,非常不全面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田的书法传播导向是片面和误导的。

我们知道,欧阳询是唐代伟大的书法家,在书法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比如大字,小字,行书,这是欧阳询完整的一个书法体系。

当然,我们不一定说,传播书法就一定要传播一家的书法体系。


学习书法传统上都是从唐楷入门的。学习唐楷又但是首先以学习欧阳询入手的较多。然后进入二王体系,学习行书。这是书法学习的一般路径。

那么二田除了欧阳询楷书还有其他吗?没有。

二田的书法学习体系,还涉及一个书法学习的重大问题。

这就是,学习书法是“跟着我的老师学”?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经典?

在这个问题上,大陆的书法教育体系的方向还是比较正确的。

那就是,尽量不要让学生学“老师”,而应该直接研究经典,就是临摹古帖。

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书法教育,大多都是“师傅带徒弟”、“父子相传”模式,这样学习去,就会产生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因为师傅的学力是不稳定的,不标准的。

大陆书法进步很大,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直强调以古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而不是让学生跟老师学样。因为跟老师学样,就会学得跟老师一样,而老师很少能够超越古人,所以,这样学习去,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结果。


二田是一个书法世家,他们也是深受家庭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书法家,因此,多多少少有一些“父子相传”的教育模式。

不同的是,二田的书法教育,把“父子相传”引入了现代工业化生产,属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型教育方法。把大量的个性选择给淹没了,把个性的创造性给淹没了。按照他的教育方法下去,中国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真的会被我们忽视的。

当然,学习书法也有层次问题。初学书法,也无所谓从欧阳询入手还是从颜真卿入手的问题。

所以,从最初步的启蒙书法教育来说,二田也有一定的书法普及教育的功劳。

但是,这样功劳也是很危机的,如果学习书法的朋友,都像二田的弟子那样,除了懂得欧阳询,其他书法一概是“丑书”,那中国书法不就毁于二田的“书法教育”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