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細說“字輩”之一——字輩產生淵源

細說“字輩”之一

字輩,有多種稱呼也稱行輩、排行、派演、派衍、派語、班輩、行、行弟、行次、行輩等等。

字輩產生淵源

不少學者認為,西周時期的“昭穆制”是後世字輩的起源(清代王宗涑有“古昭穆 猶今俗宗法之有字輩”之說,近代文字學家唐蘭等學者亦認同此說),昭穆制規定“父昭子穆”,父為昭、子為穆,不斷循環,確實有字輩的含義。

早在先秦時期,兄弟之間的命名常以“伯、孟、仲、叔、季”等表示,如伯夷、叔齊等,這算是字輩的雛形;依據《左傳》記載,先秦時長狄族有兄弟四人名僑如、焚如、榮如、簡如,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兄弟字輩。

秦漢時期直至宋代,是字輩的形成時期。

東漢時期,人名多有兩字組成(據說與王莽篡權有關,曾禁止人名使用三個字),已經出現不少兄弟間採用相同偏旁的情況

,如東漢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劉琮,均從“玉”字旁,荀子第十一代孫荀淑,其兄有兩子,分別為荀昱、荀曇,均從“日”字旁。

魏晉南北朝及至隋唐,兄弟之間同用一字(單名則同偏旁)的現象已經較為普遍。如東晉陳郡謝氏,第四世謝安二子,名瑤、琰,均從“玉”旁,第六世謝述,三子分別為綜、約、緯,共用 “系 ”旁,第六世謝瑍子謝靈運、第六世謝肅嗣子謝靈祐共用“靈”字,第七世有謝惠宣、謝惠連兄弟共用“惠”字,第八世有謝世平、世休、世基、世猷同用“世”字,第十世有謝才卿、謝幾卿、謝訒卿、謝蘇卿同用“卿”字等。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同輩之間也開始使用相同的字,如謝氏第四世謝奕(謝安兄),四女分別為謝道韞、謝道榮、謝道粲、謝道輝,同用“道”字。

細說“字輩”之一——字輩產生淵源

陳郡謝氏世系,簡圖

還有隋唐時期的顏氏家族,如顏氏第三世有顏之推、顏之儀、顏之善,第八世有顏春卿、顏杲卿、顏曜卿、顏旭卿、顏真卿、顏喬卿等,第九世有顏穎、顏頻、顏碩、顏頵等。

不過兩漢、魏晉、隋唐時期,字輩有幾個特點:

其一,多是以單字的情況出現在某一代中,沒有形成明清時期字輩詩的形式

其二,使用範圍很小,一方面僅限於望族,普通百姓之間少見,另一方面,即使望族,也多在同父兄弟或者同祖堂兄弟之間使用。

字輩的形成,目前史料所見,多認為出現在宋代,代表者即宋朝皇族。

宋太祖趙匡胤有兄弟五人,長兄趙匡濟早薨,無子;弟趙匡義也即宋太宗(避兄諱,改名光義);弟趙匡美(先後避兩兄諱,改名廷美);弟趙匡贊,早薨,無子。趙匡胤將自己所在一房以及弟匡義房、匡美房共三房分別擬定13個字輩:

匡胤派字輩為: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

匡義派字輩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匡美派字輩為: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古、光、登。

加上“匡”字,實際上是十四個字的字輩。且這三派字輩合成一訣:“若夫,元德允克,令德宜崇,師古希孟,時順光宗,良友彥士,登汝必公,不惟世子,與善之從,伯仲叔季,承嗣由同。”

細說“字輩”之一——字輩產生淵源

宋太祖趙匡胤

字輩的真正普及,應該是出現在明代。

細說“字輩”之一——字輩產生淵源

明太祖朱元璋

一則,明初朱元璋仿照宋太祖擬定宗室字輩,為二十四個兒子以及侄孫分別擬定了20字字輩,並規定名字的最後一個字要按以“木、火、土、金、水”為偏旁,並依次循環

,意即五行相生。同時,朱元璋又為衍聖公孔氏一系擬定十字字輩“希言公彥承,弘(宏)聞貞尚胤(衍) 。”

以燕王朱棣為例,其字輩為“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取名則以“木火土金水”為偏旁,如

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

朱棣兄弟輩名皆從木、高字輩名以火為偏旁、瞻字輩名以土為偏旁、祁字輩名以金為名、見字輩名以水為偏旁,其後的祐、厚、載、翊、常名字又以“木、火、土、金、水”為偏旁。

再則,明中後期,族譜普及至民間,無論士大夫之家還是普通百姓,均可纂修族譜。在命名上,大多仿照朱明皇族的規定擬定字輩,也即我們現今看到的字輩的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